經棚鎮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轄鎮

經棚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地處克什克騰旗中部,東與宇宙地鎮接壤,南與萬合永鎮芝瑞鎮相連,西與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相鄰,西北與達來諾日鎮毗鄰,北與巴彥查干蘇木為鄰。人民政府駐應昌路中段。經棚鎮行政區域面積1865平方千米。2018年末,經棚鎮戶籍人口23559人。

1949年初,建立經棚城關區。1953年7月,城關區所轄經棚街改經棚鎮。1958年1月,改經棚鎮公社。1966年5月,更名景峰鎮公社。1968年3月,改景峰革命委員會。1980年11月,景峰鎮公社更名經棚鎮。2001年7月,河南店鄉併入。2005年12月,新廟、三義、浩來呼熱3鄉併入。2019年10月,經棚鎮轄13個行政村。

2018年,經棚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初,建立經棚城關區。
1953年7月,城關區所轄經棚街改經棚鎮。
1958年1月,改經棚鎮公社。
1966年5月,更名景峰鎮公社。
1968年3月,改景峰革命委員會。
1980年11月,景峰鎮公社更名經棚鎮。
2001年7月,河南店鄉併入。
2005年12月,新廟、三義、浩來呼熱3鄉併入。

地理環境


經棚鎮北靠氣勢雄偉的大興安嶺,南臨奔流不息的西拉沐淪河,坐落在必如河兩岸平坦的山間低地上,海拔為1005-1040米。經棚鎮蒙語稱為“必如浩特”,由於蒙語“必如”漢語譯為“二歲半”,故經棚鎮也有“半城”之稱。經棚鎮三面環山,由必如河分成河西、河東兩部分,南靠“字山”,山上有藏文“阿彌陀佛”石砌大字,所以得名。西有敖包山,新舊兩座大橋將河東、河西兩部分街區連接為一體。經棚鎮區歷史上以河西部分為主體,後來擴展到河東,河東部分成為經棚鎮主體,而且還有繼續向東北發展的趨勢。

位置境域

經棚鎮地處克什克騰旗中部,東與宇宙地鎮接壤,南與萬合永鎮、芝瑞鎮相連,西與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相鄰,西北與達來諾日鎮毗鄰,北與巴彥查干蘇木為鄰。人民政府駐應昌路中段。經棚鎮行政區域面積18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經棚鎮地處黃崗梁南端,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行為黃崗梁山脈丘陵區。境內主要山峰有魔天嶺、敖包山,最高山峰王八蓋子山,海拔1967米;最低點位於柵子店,海拔877米。

氣候

經棚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夏季短促溫涼,冬季漫長寒冷;晝夜溫差較大,入秋明顯;降水集中,雨熱。多年平均氣溫2℃,1月平均氣溫-19.2℃,極端最低氣溫-24.1℃;7月平均氣溫22.5℃,極端最高氣溫29.3℃。最高月平均氣溫22.5℃,最低月平均氣溫-19.2℃。平均氣溫年較差41.7℃。無霜期年平均110天,最長達150天,最短為6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00小時。0℃以上持續期210天,一般為4月15日~10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386.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40天。降雨多集中在6~8月,7月最多。

水文

經棚鎮主要河道有二級河西拉沐淪河、碧柳河和胡北吐溝河3條,總長103.7千米;三級河多倫河、太極溝河、小碧柳溝河、密劍溝河4條,總長110.5千米;四級河流2條,總長50.3千米。河流總長度264.5千米。

自然災害

經棚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低溫、沙塵暴。乾旱平均4年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每年3月、4月、9月;沙塵天氣經棚鎮城區每年平均8天,浩來呼熱每年平均15天。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經棚鎮轄東小井、經錫路、園林路、經棚路、解放路、北街、新村、浩來呼熱、布墩山、伊和諾日、碌礴灣11個居民委員會,永勝、光明、紅星、河南店、常善、慶國、慶華、白土井子、河東、聯豐、呼必圖、合意、昌興1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01個居民小組、155個村民小組。
2019年10月,經棚鎮轄13個行政村。
經棚鎮區劃詳情
河東村昌興村光明村
河南店村常善村紅星村
呼必圖村合意村白土井子村
聯豐村慶華村永勝村
慶國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經棚鎮轄區總人口7.2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5萬人,城鎮化率96%。總人口中,男性3.63萬人,佔50.14%;女性3.61萬人,佔49.86%,14歲以下1.1萬人,佔15.34%;15~64歲5.27萬人,佔72.84%;65歲以上8475人,佔11.8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13萬人,佔84.67%;有蒙古、回、滿等8個少數民族,共1.11萬人,佔15.33%。超過200人的少數民族有蒙古、回、滿3個民族,其中蒙古族7210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4.95%;回族2899人,佔26.12%;滿族895人,佔8.07%。2011年,人口出生率9.15‰,人口死亡率17.28‰,人口自然增長率-8.13‰。
總人口35936
18182
17754
家庭戶戶數10735
家庭戶總人口(總)34499
家庭戶男17256
家庭戶女17243
0-14歲(總)7958
0-14歲男4180
0-14歲女3778
15-64歲(總)26296
15-64歲男13151
15-64歲女13145
65歲及以上(總)1682
65歲及以上男851
65歲及以上女83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252
2018年末,經棚鎮戶籍人口2355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經棚鎮財政總收人1164萬元,比上年增長11%。年末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

農業

2011年末,經棚鎮耕地面積22.2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87.88萬畝,林地面積200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4.2%。
2011年末,經棚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蕎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5711噸,其中小麥2149噸,玉米14653噸,蕎麥161萬噸。經濟作物主要有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48萬畝,產量477噸,其中油菜籽369噸,胡麻籽7噸,向日葵籽101噸;蔬菜種植面積0.69萬畝、產量27660噸,主要品種胡蘿蔔,產量27510噸。
2011年末,經棚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30萬頭,年末存欄0.34萬頭;羊飼養量45.88萬隻,年末存欄16.25萬隻;牛飼養量4.61萬頭,年末存欄2.6萬頭。2011年,生產肉類2087噸,其中豬肉805噸,牛肉857噸,羊肉425噸;鮮奶2995噸。
2011年末,經棚鎮累計造林31.62萬畝,其中防護林31.32萬畝,經濟林0.3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9.8萬株,林木覆蓋率8%,活立木蓄積量65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50畝,主要品種有蘋果、油桃。
2011年末,經棚鎮大型農業機械68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5820元。

商業

2011年末,經棚鎮商業網點1223個,從業人員3764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77億元。

文化


歷史由來

經棚隧道
經棚隧道
經棚鎮是克什克騰旗政府所在地,始建於清順治九年,在元代是特薛禪家族的授封地。清康熙初年,經棚鎮為廟會佛事活動場所,廟會時僧侶商賈雲集,搭置棚帳誦經,故稱這裡為“經棚”。
經棚鎮北靠氣勢雄偉的大興安嶺,南臨奔流不息的西拉沐淪河,坐落在必如河兩岸平坦的山間低地上,海拔為1005-1040米。經棚鎮蒙語稱為“必如浩特”,由於蒙語“必如”漢語譯為“二歲半”,故經棚鎮也有“半城”之稱。經棚鎮三面環山,由必如河分成河西、河東兩部分,南靠“字山”,山上有藏文“阿彌陀佛”石砌大字,所以得名。西有敖包山,新舊兩座大橋將河東、河西兩部分街區連接為一體。經棚鎮區歷史上以河西部分為主體,後來擴展到河東,河東部分成為經棚鎮主體,而且還有繼續向東北發展的趨勢。

當地名吃

經棚鎮
經棚鎮
黃米切糕啤酒哈達火燒哈達餅馬奶酒熏雞蒙古涼粉炸果子粘豆包咯咯豆
鹹菜疙瘩火鍋敖漢拔面克旗莜麥甜沫子粥豆包缸爐燒餅對夾炒蠶蛹喬面餄餎
鍋包肉奶茶奶豆腐油炒麵白蘑藍莓手把肉烤全羊水果雞華子魚魚匹子
風乾肉雪原青稞涮羊肉

交通


經棚鎮鐵路集通線在境內通過,境內長115千米,在境內設有好魯庫、搓草山、經棚等7個站點,經棚站為境內最大站點。公路有303國道、306國道、105省級通道從境內通過;旗鎮公路13條,全長180千米;有13個村通公路,其中6個村為柏油路。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經棚鎮有文化活動中心16個,文化專業戶20個;各類圖書室7個,藏書5萬冊。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經棚鎮有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1901人,專任教師127人;小學6所,在校生6034人,專任教師49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44人,專任教師31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經棚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8人,經營管理人才12人,技能人才11人,農村實用人才14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經棚鎮有衛生院2所;病床63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54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2人,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29人,註冊護士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執業(助理)醫師0.6人。
2011年末,經棚鎮有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70.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4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0.9萬人,參合率89.5%。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經棚鎮有體育場地17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0人。30%的社區和1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1.6%。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經棚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83戶,人數2672人,支出329.21萬元,比上年增長16%,月人均102.67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5人,支出206.48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7人;農村醫療救助407人次。
2011年末,經棚鎮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1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5.8萬元,比上年增長14.9%。

農民致富

經棚鎮黨委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為契機,組織開展“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支部看黨委”的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黨組織創建活動,開啟了農民“致富快車”。全鎮農民正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帶領下,朝著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目標邁進。
經棚鎮光明村原來只種植一些玉米、小麥、土豆等傳統糧食作物,自從開展創建活動以來,光明村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理度,並成立了胡蘿蔔種植協會。光明村陳慶發既是黨支部書記又是協會會長。他多次去北京、河北等地自費考察,指導農民種植胡蘿蔔,至今已發展農戶470餘戶,引進訂單項目4500畝。光明村充分發揮“支部+協會”組織作用,春季帶領協會成員到河北直接引進種子、農藥,降低農民投入成本,每畝至少減少70到80元的成本。由經棚鎮黨委、政府協調籌建一處佔地50畝的胡蘿蔔交易市場,提高客戶競爭力和收購胡蘿蔔價格,僅此兩項措施,為農民每畝胡蘿蔔增收200到300元。
永勝村養羊協會自2006年6月成立以來,共淘汰柳條溝、濕地、四地、上水頭等18個村民組的2000多隻劣質母羊,購進優質細毛基礎母綿羊5000隻,並組建了11處改良站點,協會已發展到200戶,6000隻基礎母畜統一上站改良。僅一年的發展,永勝村養殖協會逐漸形成規模化,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好,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優的良性的、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經棚鎮黨委紮實有效地組織開展創建活動,並緊緊抓住農牧業主導產業,通過“支部+協會”這一組織形式,加快了農牧業經營步伐,並通過活動提高了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發揮了黨員模範作用,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黨組織創建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帶動了全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民心工程

2005年以來,經棚鎮情為民所系,在城鎮建設中把涉及民生的建設項目放在首要位置優先安排落實,並做到了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首先,治理小街小巷,切實解決居民群眾出入難的問題,為百姓創造了一個乾淨舒心的人居環境。2005年以來,經棚鎮每年均建4至5條城鎮小巷。連續幾年的建設,已建成混凝土路面近2萬平方米。其次,相繼完成鎮區內公廁改造建設。共改建公共廁所40餘處,占鎮區廁所總數的一半。再次,完成了老城區一條路建設。投資110萬元配套建設了河西老城區內的一條道路,並安裝了背街小巷路燈,從而方便了河西老城區居民通行。
過去,經棚鎮小街小巷由於缺乏治理,不僅髒亂差,而且還難以通行。有個小夥子談對象,本來已經水到渠成了,可女方來到一看,滿大街的污水使她心灰意冷地打了回頭。2005年,旗里和經棚鎮把治理小街小巷、改善人居環境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提上議事日程。經過近3年的治理,經棚鎮小街小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經棚鎮居民們心情舒暢,而且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進經棚鎮走街串巷遊覽觀光。
經棚南山上鳥瞰
經棚南山上鳥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