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霖

國史館協修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一字仲然,號杏村,晚號梅洋山人,福建莆田人。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武英殿纂修、國史館協修,官至新疆道,兼署遼瀋、河南、四川、江南道監察御史。訪察吏治,不避權貴。前後六年,封奏六十多起,與慶親王、袁世凱、徐世昌孫寶琦等權貴抗爭,聲震朝野。宣統二年(1910)被罷官歸里。其傳世著有《江侍御奏議》《江春霖文集》等。

人物生平


少年志向

從小敬仰諸葛亮、包公和海瑞,推崇他們法治中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立志要當個正直的監察御史,他在少年時作的《言志對》中,就認為監察御史固然職位小,但作用與宰相一樣,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人民的生死。

勤學苦練

他刻苦勤學,奮力進取,直到他三十九歲中了進士,選拔進京翰林院任檢討整整十年,他悉心研究歷代法治的正反經驗,並注意個人的修身養性,直到四十九歲那年,傳來考取監察御史的消息,但好友密傳上頭指使主考官不要選他,他氣憤之餘,警覺自己用獨特的瘦硬體寫的文件,上上下下都很熟悉,於是,他提前幾個月,用懸腕練變體字,應考時用上,主考官辨認不出,開封試卷才知他竟獲第一名,只好讓他如願以償當上監察御史。有人笑他用騙術,他平心靜氣地說:“我靠個人文才,為爭得公平競考權利,何談騙術?”
江春霖
江春霖

名噪京都

江春霖當上監察御史不久,查明御史台陸寶忠鉗制科道,又犯煙禁,兩個月內兩次上書彈劾,把這個頂頭上司轟下台,名噪京都。連慈禧太后也很熟悉。江春霖上朝次數多了,發現慈禧的臉孔比年輕姑娘還紅潤,一定每次都擦脂抹粉。於是,在一次上朝時,他竟奏道:“老佛爺,您貴體安康,是臣民的福份!不過微臣勸您不要用洋人的胭脂花粉,那裡頭有毒素啊!”慈禧乍聽一驚,喝令宮女端水來。這時,滿朝文武官員議論紛紛,有的誇江御史膽子真大,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有的卻笑他吃飽撐著!過了一會兒,宮女端來溫水,替慈禧洗洗了臉,慈禧讓他上前瞧瞧,他驚呆了!原來慈禧平時保養得好,根本沒擦脂抹粉。江春霖趕忙下跪:“老佛爺,罪臣有眼無珠,罪該萬死!”慈禧卻哈哈大笑:“真是戇直御史,赦你無罪!退朝!”江春霖忙謝恩:“謝老佛爺恩典!”
江春霖書法
江春霖書法

忘年之交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原是清末一名舉人。但青年時期對清朝腐敗統治極為不滿,秘密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活動。宣統元年(即1909年),于右任因在上海創辦《神州日報》,積極宣傳革命,被捕入獄。陝西某道台程淯(號白葭)與于右任是好友,和江春霖又有忘年之交。程淯到獄中探望於時,得知拘捕於的蘇松太道蔡乃煌貪污瀆職、聲明狼藉。程淯與江春霖聯絡后,即搜集蔡乃煌劣跡的確切證據,專程上京交給江春霖,江春霖一一核實后,立即上書參劾蔡乃煌,又讓於家上訴,不久蔡乃煌被革職。于右任獲無罪釋放,感激江春霖救命之恩,更敬仰他不畏強權、剛直不阿的高貴品德,進而對地靈人傑的莆田也情有獨鍾,曾送兩個女兒來莆求學。于右任任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時,特地為江春霖的《梅陽山人》文集作序,並為其遺照題詞:“松柏之堅,薑桂之辛,是皆難老之徵,以壽我天民。”

家徒四壁

江春霖在京都為官期間,讓母親、夫人和弟弟全家留在深山老家,仍過著艱苦的農村生活。夫人病逝在家時,他悲悼不能歸,特地寄來親筆挽章:“三十年景短情長,前執教,后宦遊,魂夢關山頻隔絕;六千里生離死別,疾不知,殮未視,心腸鐵石也悲傷!”從此,他終身不再娶。有一個大官涉嫌一件貪污案,心懷鬼胎,很怕受到審查,他想起同鄉江春霖喪妻未娶,就花大錢買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連夜帶她上門,一定要送給江春霖做續弦,江春霖憤然斥責:“你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我卻是要學當雄鷹啊!”嚴然把他們轟走!

直言彈劾

任御史時,不畏權貴,敢於直言,曾先後八次上書彈劾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並參劾奕匡賣官納賄,貪污腐敗。
1908年上書抨擊攝政王載灃。
1910年2月再參奕匡,奉旨回原衙門行走,憤而辭職歸鄉。辛亥革命后不剪髮為道家裝束,住梅陽山,自號梅陽道人。
其在職的六七年中,重要的彈章達六七十件之多,彈劾及親貴、權臣、疆吏、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直至御史台之職者有15人。如首論都御史陸寶忠冒煙禁不宜長御史台之職,聞者懾服。彈劾慶親王奕匡父子和詢、濤二郡王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的罪行。專摺嚴劾袁世凱“交通親貴、把持台諫、引進私屬、糾結疆臣、遙執兵柄、陰收士心、歸過聖朝、潛市外國、僭濫軍賞、破壞選法、驟貴驕子、遠庇同宗”等十二條罪狀,朝野震動。這是清史上最早的一道討袁檄文……江御史以其大無畏的精神,敢於批龍鱗,捋虎鬚,故“直聲震天下,”有“清朝御史第一人”之譽。

辭官歸鄉

然而,正直無私、為國為民的江御史,卻觸怒朝廷而被罷職。江春霖面對現實,深知國事不可為,遂辭官回歸故里奉母。江春霖出京之日,行李蕭然。除朝衣外,只有舊衣幾件,舊書數筐而已。全御史台知其貧而廉,大家湊集二千兩銀子為他送行,以表臨別敬意。江春霖卻以詩婉辭不受。詩中有“俸余只剩賣書錢”之句,令人深思!他五任御史,而兩袖清風如此!江春霖出京以及途中經過上海等地,都得到當地各界知名人士的歡送與歡迎,盛會空前。當江春霖回莆田時,縣城人士超過萬人隆重聚會於興化府學明倫堂,歡迎江御史入城。論者說:“自明朝黃仲昭因諫諍受廷杖歸里,莆人曾在此開會歡迎之後,將及五百年,於今得再見之”,“足以代表真正民意”。
江春霖早喪偶,在京時不續娶,平生“不二色”。在故鄉老家也是一不置田產,二不蓋新屋,三不養奴婢,不改當年窮書生本色。他在《詠水仙花》詩中云:“雪貌冰姿冷不侵,早將白水自明心。任教移向金盆里,半點塵埃未許侵。”其風格如此。江春霖回里后,對家鄉的社會公益事業,無不竭盡心力以赴。如主修、興建江口九里洋水渠、鎮前海堤、南埕海堤、梧塘溝尾堤、哆頭陡門等水利工程,以及募建蘆溪大橋和林尾、唐安、泮洋、陳墩、霞坂、雙霞溪等石橋,對施工財物,點滴歸公,並捐資以助,力促其成,萬人德之。
民國三年(1914),袁世凱竊據大總統職位,為了收買人心,以江春霖修梧塘溝尾堤(即今涵江韓壩)有功,特授予一枚嘉禾勳章。這時江春霖已留起頭髮著道士裝,聞后笑笑說:“道人不需此也!”
江春霖御史去世時,全國各地(含台灣)名家紛紛寄來祭文、輓詩、輓聯。(除收入《江春霖集》外,散佚頗多。)末代皇帝溥儀也委陳寶琛送了輓聯云:七上彈章,惟有故臣悲故國;十年歸養,那堪賢母哭賢兒!

軼事典故


政治影響

江春霖
江春霖
江春霖御史的一生中,經歷了甲午戰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庚子事變、辛亥革命等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見證晚清國運衰微、民生凋敝的社會現狀,故政治交往頗多。返歸梅山後,其足跡遍及福、莆、仙各地,此時雖脫離官場政治,然其社會影響力仍然存在,從他晚年的社交中略見一斑。
時人都知江春霖與陳寶琛、薩鎮冰交誼甚厚,殊不知與海軍宿將謝葆璋(現代作家謝冰心之父)也為至交。自京師南歸時,特去拜會謝葆璋,特書一聯相贈:庠舍爭歸故教授,樓船猶見漢將軍。(見冰心回憶錄)原來謝將軍也參加過甲午海戰,后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自任校長,1913年赴京任國民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素以愛國之心、強國之志為世人所重,故與江春霖成為契交。兩位以報國為己任的契友時有酬答之作,可惜寶貴文物毀散於多次運動中。
江春霖逝世后,在榕諸賢達設堂致祭,陳寶琛、林紓(林琴南)、薩鎮冰江瀚、鄭孝檉、張琴等27人致祭。其中原福建省巡撫岑春煊挽幛為:諫草留芳。鄭孝胥挽幛:諫草長留。謝葆璋、鄭誠、黃棠治合挽一聯。陵谷變遷直道足垂行載后,干刊板蕩伏機早識廿年前(廿年前恰為1908年,光緒朝終)在當年閩縣軍政名流的眾多輓聯中,福清江兜王步青的輓聯引出一段御史爺與王步青先生的不尋常交誼。輓聯曰:我為隔屬故交,台駕不時臨草舍;公乃勝朝遺老,直聲終古震寰區。

潑墨書丹

民國初年,待賢里黑白旗結眾械鬥,雙方皆有死傷,殃及平民百姓。為平息事端,由江口東嶽觀董事會禮請江御史親臨東嶽觀主持調解,御史爺為官、為人之氣節感化雙方,終於清除紛爭,化干戈為玉帛,至今仍傳為美談。在此期間,江春霖與江口的社會賢達交往頗深,與在東嶽觀作畫的王步青由相識、相知而成至交。江春霖每到東嶽觀必到江兜王步青家小住,短則幾日,長則旬月。江春霖在其“梅陽山人小楷”的尾款中記曰:“久不作小楷,學丹老兄見‘答西林書’,囑為錄之,難於方命不復計字之工拙也。時癸丑律中蕤賓之月春霖自識於梅陽之半耕書室。”“答西林書”為江春霖晚年小楷的代表作,江春霖專為學丹先生恭錄一遍以贈,可見交誼之深。落款中癸丑年為民國二年(1913),時江春霖在王步青家暢論時事、書藝,到夜則秉燭觀學丹先生潑墨書丹,“墨指”散點山水煙雲之勝;或於月色朦朧之際,靜觀學丹先生輕舒猿臂,彈腿掃蕩、疾除兼備的南拳表演。學丹先生亦文亦武、一張一弛的文武之道深受江御史的讚賞,經常約請當時莆陽名士赴江兜小聚,王步青嫡長孫王先泰家原藏有吳鴻賓、陳唐彬、張琴、關其中等大量莆陽名人的作品,惜均毀散於十年動亂中。

題戲台聯

江兜背靠草堂山,面向興化灣,人傑地靈,在村東面有一“昭靈廟”大戲台,江春霖曾為該廟題戲台聯:至矣大矣蔑以加矣,秦歟漢歟將近代歟,戲台上方大台額為“大江東”三字。
此聯此額的含義頗深,耐人尋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是“大江東”三字之意,恐怕江兜人自己也要費一番思量了。以上聯、額均毀於文革時期,近年在恢復原作時,鄉人只記得上聯,下聯不得而知,因為此聯與一般戲聯大不一樣。正當主事者一籌莫展之際,有一鄉間故老偶爾走過,只看一眼即指出此聯為當年江春霖所書贈,並十分迅速地吟出下聯。眾人一對,無論詞性、音韻平仄均很貼切,故確信無疑。現在的戲聯、台額是福清書法家所書,已無原跡之氣韻了。

興修河堤

江春霖在京時,曾3次疏陳莆田官吏上下勾結、田賦不均,請飭限期清理。家居后,對地方公益事業,莫不全力以赴,尤其興修梧塘溝尾堤(今涵江韓壩),親董其事,力促其成。
涵江“下孝義二十四鄉”中的陳橋、梧塘(南梧塘)、溝尾等村,因地勢低洼,面臨大海,水患頻仍。民國3年(1914年),“下孝義二十四鄉”父老請春霖主持興修水利之事,他慨然允諾。親到陳橋、溝尾等村觀察地勢,認為築堤障海,是保護“下孝義二十四鄉”農田水利的根本大計。先在西漳、吳橋、后亭、陳橋等要衝的溝渠築堰,以堵上游之水,然後才能順利修築海堤。這4個堰中,以陳橋堰工程最巨,據說用於陳橋堰打樁的松木,幾乎用盡涵江四大杉行的存料。春霖與同仁和民工一道,飽受風霜,全力以赴,堰得築成。次年春,梧塘溝尾堤也在他的主持下,相繼竣工,保障北洋7萬畝農田收益。此外,他還先後主持募修涵江南埕、鎮前海堤及哆頭烏菜港等陡門。
江春霖還十分重視涵江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文物的保護,親自撰寫文章勸募,如《勸募涵江興仁醫院經費序》《募修雁潯塔圍牆序》《倡修黃岡祠募捐序》及《募修國歡崇福寺序》等。民國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因春霖修建莆田水利有功,請授以四等嘉禾勳章。這時他已留起頭髮作道士裝,笑著說:“道人不需此也!”

個人作品


文集

江春霖工書法,瘦勁有骨氣,字如其人。著有《梅陽江待御奏議》《梅陽山人詩文集》等。

詩文

因德國要挾有感
買書
由察院還詞館乞歸養親留別都中知已

人物評價


總評

江春霖不僅性格耿直,而且為人光明磊落,不媚流俗,與那些在翰林院混日子的同僚們截然大有不同。同為翰林院庶吉士的胡思敬如此評價江春霖:“春霖剛直使氣,好飲酒,飲數斗不醉。酒半輒掀髯指罵王公,聞者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