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琦

署名孟晉老人,晚清至民國時期重臣

孫寶琦(1867—1931) ,字幕韓,晚年署名孟晉老人。浙江杭州人。晚清至民國時期重臣、外交家。

自幼好學。以父蔭任戶部主事,后改任候補直隸道員。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隨光緒帝至西安。1901年任駐德、澳、法等國使館隨員。1902年7月,升任出使法國大臣。1905年回國,署順天府尹。1907年4月,出使德意志,籌措討還青島事宜。1908年回國,充幫辦津浦鐵路大臣。1911年任山東巡撫。當年爆發辛亥革命,在山東宣布獨立,后又取消獨立。 1913年9月,任袁世凱北京政府外交總長。1914年2月兼代國務總理。 1914年5月辭去國務總理,專任外交總長(次長曹汝霖)。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支持袁世凱中立政策。1915年1月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辭去外交總長(陸征祥接任),任審計院長。 1916年4月任財務總長,6月兼漢冶萍公司董事長。1919年任招商局董事會會長。1920年春任經濟調查局總裁(稅務督辦)。1922年1月任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會長;同年4月任外交部太平洋會議善後委員會副會長。

1924年1月15日經總統曹錕提名,國會通過,任國務總理兼任外交委員會委員長,提出“奉行憲法”、“和平統一”的施政方針。任內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向德國索賠成功。當年7月2日,因與曹錕嫡系財政總長王克敏不和,提出辭職。由外交總長顧維鈞代理國務總理。 1925年2月被段祺瑞任命淞滬商埠督辦;同年8月,被任命為駐蘇聯大使,未就。1926年任中法大學董事長。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人物履歷


孫寶琦
孫寶琦
清末大臣,晚清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四任代理國務總理。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隨光緒帝至西安。翌年任駐德、澳、法等國使館隨員。 1902年,升任出使法國大臣。1905年回國,代理順天府尹。1907年,任出使德國大臣。1908年回國,充幫辦津浦鐵路大臣。1911年初,任山東巡撫。辛亥革命時,於駐法公使任上與慶親王聯姻成為清王朝的紅人(事起孫中山赴法開展革命活動,機密文件被叛徒盜取送到孫寶琦處,孫施展手腕,一面送還原件給孫中山向革命黨示好,一面又與慶親王聯絡向朝廷表忠)。時值山東革命黨人紛紛集會,要求山東獨立,並推舉他為交涉長,但他竭力阻撓和反對。武昌起義之後,在山東獨立實現、並被推為總統(大都督)后,他不久就宣布此系誤會,變化無常。他大肆破壞獨立,鎮壓群眾,在短短10多天內山東獨立即被取消。 1913年9月,任北京政府外交總長。1914年2月,代國務總理。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后辭職。1916年,任審計院長。1916年4月,任財務總長兼鹽署督辦。6月兼漢冶萍鋼鐵公司及招商局董事長職務。1920年春,任經濟調查局總裁。1922年1月,任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會長。同年4月,任外交部太平洋會議善後委員會副會長。1924年1月,任北京政府國務總理,兼外交委員會委員長,任內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向德國索賠成功。 1925年2月,任淞滬商埠督辦。1926年任中法大學董事長。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人物事迹


1902年至1905年,孫寶琦出任駐法公使,后還兼任駐西班牙公使。在歐期間,他用心考察列強政情,參觀兵工廠、機器廠,思想日趨維新。1904年,他上書清廷,倡言立憲,成為清朝大臣中第一個明確提出“立憲”的人。其時,有一湖北籍留德學生王發科,因參加興中會被另一滿族留學生以言語威脅。王發科膽小怕事,遂與湯薌銘合謀盜取了孫中山的文件包,內有機密文件和興中會會員名單。二人如獲至寶,交至駐法公使館以求“戴罪立功”。不料,孫寶琦不僅沒有嚴查,反而叱令二人將文件包送還,還派人密函孫中山“危險速逃”。孫寶琦思想之進步,由此可見一斑。
孫寶琦
孫寶琦
1905年年 底孫寶琦歸國,即署理順天府尹。1907年任駐德公使。當時德國正欲交好中美,共抗英日,孫寶琦即奏請清廷藉機收回青島主權,後知收回青島無望,於1908年辭職回國。
孫寶琦與奕劻是姻親,1909年10月,受奕劻推薦,孫寶琦得任山東巡撫。上任不久,他即大展身手,開始立憲活動,還向德國收回了部分鐵路路權,為時人所稱頌。
辛亥革命爆發后,孫寶琦順應民意,於1911年11月13日宣告山東獨立,任山東都督。同時他又向朝廷解釋是“奏請獨立”,目的是應付時局,伺機恢復。11天後,袁世凱以強硬手段迫使孫寶琦宣布取消獨立。經此大變,孫寶琦心力交瘁,告病辭職。
1912年冬,袁世凱委任孫寶琦為考察日本實業專使,出使日本,以示友善。第二年,又起用孫寶琦為外交總長,取代陸征祥處理中俄外蒙問題。1913年11月5日,兩國簽署《中俄聲明文件》,埋下了外蒙古脫離中國的惡果。
1914年,孫寶琦連任徐世昌內閣外交總長,併兼代國務總理。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趁機拋出“二十一條”,孫寶琦拒絕接受日本要求,遭到反對后,主動辭去總理職務。之後,孫寶琦先後擔任過財政總長、稅務督辦等職務,周旋於北京官場。一戰結束后,他聯合各界人士,發起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收回租界運動。
1923年,曹錕賄選成為總統,為收買人心,他在1924年1月授意眾議院推舉孫寶琦為內閣總理。7月,因孫寶琦反對金佛郎案與財政總長王克敏發生衝突,被迫辭職下台。孫寶琦此次擔任國務總理,不過短短半年時間。
1925年8月,北京政府任命孫寶琦為駐蘇第一任特命全權大使,成為民國外交史上第一位駐外大使。后因經費問題遲遲不得到任及中蘇關係發生動蕩,孫寶琦在1927年3月辭職,正式退出政壇。
1927年,孫寶琦赴天津靜養,並從事慈善文教活動,1928年,定居於上海。晚年的孫寶琦為人清廉,樂善好施,但他舉債投資失敗,生活終究拮据起來。1931年2月3日,孫寶琦胃病發作,醫治無效,在上海病逝,享年65歲。

山東巡撫


1909年孫寶琦回國述職,他就在慶親王的極力保薦下
當上了山東巡撫。但兩年之後,孫寶琦卻嘗到了當巡撫的另一番滋味。
孫寶琦
孫寶琦
徠1911年11月13日,在山東聯合會大院裡布置了“山東獨立大會”會場,上午8時已是人山人海,實現獨立如同盛大節日的來臨,山東各派政治勢力的代表,如聯合會的各界人士、同盟會的革命派、第五鎮的官兵,以及商界、學界都派代表出席了大會,與會者近萬人,孫寶琦也應邀參加會議。時任山東省各界聯合會會長的夏溥齋宣布大會開始,與會者情緒熱烈,眾口一詞認定:以山東所處的環境而論,正在危急存亡、千鈞一髮之際,非立即宣布獨立,否則決不能挽救當前的局勢。但是,任憑群情激昂,孫寶琦仍然保持著那副頑固的面孔。夏溥齋力勸孫寶琦認清形勢,顧全大局。而孫寶琦卻說:“吾為朝廷守土,土不能守,惟有死耳。即不死,亦不能率領諸君獨立。”立憲派丁世嶧等人要孫寶琦儘快表態,免得惹起眾怒,局面不好收拾。孫寶琦卻說:“我是清朝官吏,清政府只要存在一天,我須盡一日之責任。”同盟會會員紛紛厲聲譴責孫寶琦的頑固態度,而他依然放言:“政府一日不倒,則山東一日不得與清政府斷絕關係。”孫寶琦的這種頑固嘴臉與獨立派形成水火之勢,局面就這樣僵持著。
時針已經整整轉了一圈,持續了一天的大會依然沒有走出僵局。晚上8點,同盟會與軍隊商議,不能再這樣拖延下去,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同盟會負責人丁惟汾派人將會場的各個門口守住,嚴禁人員出入,一些軍人則掏出手槍,進一步鼓動示威,贏得會場上群眾的高聲附和,局面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這時,身穿黃咔嘰軍服、腰系棕色寬皮帶、佩著肩章、斜挎紅色值日帶的五鎮參謀黃治坤一個箭步登上台來,他拽著夏溥齋的胳膊厲聲喝道:“夏會長,今天如果孫巡撫不答應獨立,這個會就要繼續開下去。我告訴你,我們五鎮官兵在會場里有200多支手槍,他要是頑固拒絕,說不定會鬧出什麼事來,也許會出人命。”
孫寶琦一看這陣勢,頓時失去了溫文爾雅的常態,臉色由黃變紅,由紅變白,浸出一層冷汗。看到大勢已去,人心難違,再這樣磨蹭下去,局面將更加不堪收拾。他思考了片刻之後,便裝腔作勢地將頭上的頂戴花翎摘下來,往桌子上一放,帶著頹喪的腔調說:“大家既都認為獨立相益,與山東有利,我也不堅持己見!”夏溥齋立即宣布:“孫撫台已經承認全省宣告獨立了!”頓時,全場一片歡騰。同盟會會員將已經印好的《山東獨立宣言》張貼在會場的四周,會場響起了一陣陣的口號聲:“山東獨立萬歲!中國革命萬歲!”
都督只當了13天
“山東獨立大會”的最後一項議程是選舉山東都督,各派議論紛紛,意見統一不起來,還是夏溥齋從中斡旋:“正是孫撫台的顧全大局,山東獨立才得以實現,況且他提出的4個條件我們也都已接受,我看就選孫撫台為山東都督吧。”大家沉默不語,夏溥齋接著說:“既然大家都不說話,就算默認了,下面請孫都督宣誓就職。”孫寶琦也不推脫,慨然允諾,大搖大擺走到台上宣起誓來。
獨立實現后,孫寶琦身為已與清政府決裂的山東軍政的都督,仍循舊例在珍珠泉撫署召開司道會議,他態度曖昧,明裡暗裡卻極力縱容煽惑反獨立的情緒。他寄函外國駐山東官員,通報情況,仍襲用獨立之前所用政府關防,沿用清朝宣統皇帝的年號。
清政府、頑固派對山東獨立恨之入骨,因此,取消獨立的逆流也在暗中醞釀著。至袁世凱掌權,這股逆流便形成為強大的復辟力量。經過幾天緊鑼密鼓地籌劃,頑固派張廣建吳炳湘夥同五鎮內的反獨立派、咨議局的失意政客、各界落難士紳,向新政權、獨立派、革命群眾發難了,他們成立了名曰“山東全體維持會”的反獨立組織,當天就在濟南的山西會館召集會議,孫寶琦參加了會議。而此時,五鎮炮標標統張樹元則下令支起了4門大炮,其中兩門對著都督府,兩門對著聯合會駐所,以大炮威脅與會人員,並告知:“會議事項立即議決,不得拖延。”炮口威逼下的會議,十分順利地簽署了“決議”。對於獨立,孫寶琦本來就不贊同,而取消獨立孫寶琦則是求之不得。一看時機已到,孫寶琦在會場上迫不及待地宣布取消山東獨立,將都督改為巡撫,一切恢復舊制。山東獨立轟然而起,倏然而倒,僅僅維持了13天。
取消獨立后,孫寶琦的處境更為尷尬,宣布獨立是他,取消獨立也是他,如此朝秦暮楚,視政治大事為兒戲,其主子對他不能原諒,革命黨人更是無比義憤,“議滅掘祖墳殲族類,以泄公憤”。此時的孫寶琦,內為清廷詰責,外被革命黨人及廣大民眾聲討,他曾自喻“君親兩負,不可為人”。心力交瘁的孫寶琦,對政事亦無力處置,對政場也無心眷戀了,至此,他開始杜門謝客,無奈之下藉機稱病,躲入外國醫院。之後,孫寶琦被正式解職,他在山東已無立足之地,惶惶然如喪家犬般離開了山東。
“我不是東西!”
孫寶琦的政治生命沒有就此結束,1913年9月他又就任當時政府的外交總長,次年代理國務總理。民國初年,民國政府與遜位清帝國舊官吏們之間的往來仍然比較多,但孫寶琦在山東獨立前後的表現一直被人“記著賬”。當時,清室遺老們常拿此類事情侮辱攀附新貴者。孫寶琦曾為大清山東巡撫,搖身變為民國政府里的國務員,貴為外交總長,因而經常被人拿來詬罵。一次,孫寶琦與趙秉鈞等國務員到大清“小朝廷”來致祭,孤臣孽子梁鼎芬一眼發現了“老朋友”,他直奔這位穿大禮服只鞠躬不下跪的國務員面前,指著孫寶琦的鼻子問:“你是誰?你是哪國人?”孫寶琦被問怔了,梁鼎芬提高嗓門:“你忘了你是孫詒經的兒子!你做過大清的官,你今天穿著這身衣服,行這樣的禮來見先帝先後,你有廉恥嗎?你是一個什麼東西!”“問得好,你是個什麼東西!”清朝舊臣勞乃宣也跟了過來,他們倆一唱一合,引過來一大群人,把孫寶琦等人圍在中心。孫寶琦面無人色,低下頭連忙說:“不錯,不錯,我不是東西!我不是東西!”

內閣總理


孫寶琦
孫寶琦
孫寶琦被稱為最虧的內閣總理。1924年初,曹錕剛剛送走了鬥爭複雜的高凌霨代內閣,找到年過六旬、在前清做過督撫的孫寶琦出來組織內閣。孫寶琦事前並未想到自己會當內閣總理。他做稅務督辦,每月坐領紋銀1200兩,感到心滿意足。當他乘車南行經過天津的時候,忽然有人把他追回來叫他組織內閣。他興高采烈地回到北京來,才知道這件好事是他的妹夫顏惠慶從中做成的。他滿擬延攬幾位知心朋友入閣,不料曹錕拿出一張名單來,上開:外交顧維鈞、內務程克、財政王克敏、陸軍陸錦、海軍李鼎 新、司法王寵惠、教育范源濂、農商顏惠慶、交通吳毓麟。孫寶琦看了這張名單,不由得倒 抽了一口冷氣:原來“責任內閣”的全體閣員都是由“總統”指派的。他吞吞吐吐地提出了 一個意見,認為王克敏在國會中有查辦案,不宜提出,請改提龔心湛為財政總長,曹錕就滿 臉不高興地表示不能接受。孫覺得身為內閣總理,竟要照單全收,心中也不舒服,賭氣到海 甸承澤園去“避囂”。但是,當他看見顏惠慶前來勸駕的時候,又覺得總理得來不易,便又不聲不響地跟隨顏回進城來。
孫寶琦於(1924年)1月15日宣布就職。他標榜他的內閣是“憲法”告成后的第一屆正式內 閣,並且提出了“奉行憲法”、“和平統一”的施政方針。他決定“出巡”各省,交換“和 平統一”的意見,打算首先到江浙一帶,消弭齊、盧之爭,然後到西南各省,規勸孫中山和 各省“聯治派”贊成“和平統一”。這個計劃,當時被稱為“遊方總理的旅行統一計劃”。當他向曹錕索取30萬元旅費時,被曹一口拒絕。當時,各方面對他產生了這樣一種印象,似 乎這位高齡總理和他的前任張紹曾一樣,都是神志不清的人物。
孫寶琦一計不成,二計又生,建議召集一個“行憲會議”,邀請張作霖、盧永祥參加,以求實現統一。這個計劃當時被稱為“憲政統一計劃”。這個建議並不是無所本的,事前他曾與盧永祥通電討論行憲問題,盧表示可以召開會議加以討論,他就雞毛當令箭似的擬就了一道“行憲統一”的命令,要求曹錕蓋印發表。3月11日,他又電請吳佩孚、齊燮元通電贊成這 個計劃,齊對此未置可否,吳佩孚對於憲法根本沒有好感,特別反對憲法中關於省長民選的 規定,公開指斥為“荒謬絕倫”,哪裡會肯贊成召開行憲會議!此時吳還沒有放棄其“和皖”“聯盧”的意見。2月間,議員林樹椿等182人提出補選副總統案,吳佩孚示意他們選舉盧永祥為副總統。但在14日回答孫寶琦的電報中,卻又建議由浙江人民發起取消浙江省憲法,宣布服從國憲。此外,還說沒有召開行憲會議的必要。
曹錕叫孫寶琦做國務總理,本來是看中了這位“老成練達”的舊官僚,能夠百依百順,不會像過去一樣經常有府院政潮發生。自從孫上台以來,仍然以責任內閣自居,並且嘮嘮叨叨地 提出這樣一個計劃,那樣一套方針,曹錕不覺起了厭惡之心。孫主張遵守憲法,對於金法郎 案一定要尊重國會的意見,更使曹錕耿耿於懷。此後又接連發生了幾件事情。第一件,曹錕經常患病,又不喜接見賓客,因此外面有曹錕業已身死、秘不發喪的謠傳。3月間,葡萄牙公使符禮德從倫敦打來電報問候曹錕的起居,說明這種謠言已經流傳到國外,而國會議員也 紛紛打電話向王毓芝探聽虛實。曹錕叫王毓芝追究謠言的來源。王毓芝回報說,這個謠言是 從總理家中傳出來的:總理聽信了算命人的話,認為總統不出一月就會死亡,他就可以攝行 總統職權。曹錕聽了這些刺耳的話,氣得跳起腳來大罵“老混蛋”。孫知道曹錕對他發生了 誤會,曾經三次到公府,想當面解釋一下,曹錕不予接見,卻叫手下人回答說,“我已經死 了”。第二件,孫委派陳漢第為印鑄局局長,王毓芝告訴他,“總統要委派張廷諤”,孫正因自己無權支配閣員而心懷不滿,於國務院委派的一個職員也要受到干涉,他不能再容忍下 去了,便也粗聲暴氣地說:“總統這樣不講理,請他下命令免我的職,我回到稅務督辦的原 職好了。”王毓芝把這些話轉告曹錕,曹錕咬牙切齒地說:“我偏不許他回任,就是稅務會 辦也不給。”第三件,孫和王克敏大鬧意見,王賭氣請假不到部。王是曹錕最信任的人,因 此曹錕對孫的感情更惡化了。
此時孫想再待下去已經是很困難的了,可是他卻產生了另外一種幻想,希望曹錕給他10萬元旅費,讓他出國旅行,用內閣總理的名義,疏通各國同意中國召開關稅會議。1924年5月28日,他又一次到公府請求謁見,曹錕仍然推病不見。一直到這時候,他才提出辭職。曹錕因為改組內閣一時還有困難,下了一道照例慰留的指令,於是孫又得意起來,打算趕走王克敏,以便加強內閣總理的地位。6月中旬,孫、王兩人的鬥爭更加白熱化,曹錕派人告訴孫:“如果王叔魯被你排擠掉,我也願意下台”。孫連忙表示自己願意下台,即於7月2日提出辭呈。他在呈文中借口因病不能繼續供職,他所患的病症是“頭暈目炫,肝胃不和”。有人向曹錕挑撥說,上一句指“元首不明”,下一句指直系內部分化。曹錕一連罵了幾聲“老混蛋”,即於次日予以批准,派顧維鈞代理內閣總理。

內閣組成


成員

01,總理孫寶琦、
02,外交總長顧維鈞、
03,內務總長程克、
04,財政總長王克敏、
05,陸軍總長陸錦、
06,海軍總長李鼎新、
07,司法總長王寵惠、
08,教育總長張國淦、
09,農商總長顏惠慶、
10,交通總長吳毓麟。

重要事件

該內閣於1924年1月15日成立。該內閣半年的施政有兩件大事:一是中國和蘇聯建交;二是向德國索賠成功。
不過孫寶琦自此至終都與曹錕的親信、財政總長王克敏不和。半年以來,自金佛郎案到德發債票案,雙方爭吵不斷。而曹錕又偏袒王克敏。執政後期,孫寶琦稍遷就王克敏,和他在德發債票案上合作。但是後來孫寶琦終於忍無可忍,在7月1日突然請辭,避居北京城郊。次日請辭獲批,由外交總長顧維鈞代理總理。
孫寶琦5個太太,8個兒子,16個女兒,女兒其中分別嫁給慶親王奕劻、盛宣懷、袁世凱、張佩綸的兒子。孫寶琦的七女兒孫用番嫁給了張廷重(既張佩綸的兒子,張愛玲和張子靜的父親。)

故居


孫寶琦在京故居,位於北京東四六條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