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樑河鎮

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下轄鎮

石樑河鎮位於連雲港市東海縣北部,鎮駐地距縣城26公里,西與山東省臨沭縣大興鎮、蛟龍鎮相鄰,南界青湖鎮,東鄰黃川鎮,北隔新沭河與贛榆縣沙河鎮相望,面積103.95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64352人(2017年),24個村委會。因駐地靠近海陵湖(原名:石樑河水庫,是江蘇第一大人工水庫),故而得名。石樑河鎮,葡萄種植面積初具規模,具有“蘇北吐魯番”的美譽;葡萄成熟的種植技術加上優良的培育經驗,多年來使得“石樑河葡萄”成為本地區一張有力的名片。

2013區劃調整:撤銷南辰鄉、石樑河鎮,合併組建新的石樑河鎮。

2017年6月20日,石樑河鎮樹墩村(魏庄村路西)獲得江蘇2017年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資金的支持用於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石樑河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行政區劃


序號名稱
1魏庄村
2石樑河
3勝泉
4土山
5張湖
6陳嶺
7瓜安
8韓湖
9樹墩
10九龍
11前代邑
12後代邑
13賈庄
14葛溝
15劉金
16 
17王埠
18東山後
19西山後
20興辰
21南辰
22北辰一
23北辰二
24小埠子
25老古墩
26朱范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石樑河鎮位於東海縣北部,西接山東省臨沭,北界贛榆。南部與本縣之青湖鎮、黃川鎮接壤。其中朱范村位於石樑河水庫西北端327國道南側,不與東海縣本部接壤,為東海縣位於贛榆縣境內一塊飛地。
石樑河鎮
石樑河鎮

地質水利

石樑河大部分系丘陵地帶,地勢以低矮丘陵為主,地勢西高東低,海拔一般在20-50米之間。磨山為境內主要山脈。境內河流主要為新沭河,位於北部和東部,是東海縣與贛榆縣的界河。
石樑河水庫為江蘇最大的人工水庫,位於本鎮北境,為本鎮與班庄鎮、沙河鎮共有。

氣候

屬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00小時,常年無霜期225天。年平均降水量913毫米,但分佈不均,多集中夏季,春秋兩季通常降水較少,土地墒情較為嚴重。

交通


本地區交通便利,村與村之間的道路基本實現硬化,已經初步建立起村級交通網路。
石房線是本地區交通主幹線,北起327國道,南至青湖鎮與245省道相連,連接310國道與327國道。

經濟


農業

石樑河鎮北鄰石樑河水庫,境內河流眾多,石安河、龍梁河源於石樑河水庫,建有點灌站29座,引水灌溉面積4萬畝,農業發展條件較好。
農作物以水稻、小麥、花生為主,同時盛產葡萄、草莓、蘋果、板栗大棗等乾鮮果品,是江蘇聞名遐邇的“葡萄之鄉”。
本地區水資源豐富,水庫淡水養殖較為發達,水庫淡水魚年捕撈400餘噸。

工業

本地區工業相對較為薄弱,主要工業產品有石墨、炭化硅、化工、草柳編工藝品、肥料、服裝、生豬屠宰等7個系列、70多個規格品種。

商業服務業

本地區商業以傳統的集貿為主,逢農曆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有集市。商業服務業發展有較大的潛力。

財政收入

截止2010年11月底,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202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187萬元,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28678萬元,實現利稅2698萬元。全鎮工業企業有46家,個體工商戶588戶,涉及碳化硅、石墨、農副產品加工、服裝加工等多個行業,其中規模企業8家,稅收過百萬元的企業2家。

特色產業

石樑河葡萄
石樑河葡萄
石樑河葡萄生產合作社地處東海縣的北部,位於風光旖旎的海陵湖(石樑河水庫)畔,經過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現葡萄面積已發展到1.5萬畝,早、中、晚熟品種20多個,年產鮮果1.5萬餘噸,果品暢銷大江南北,年創收3000多萬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化、產業化經濟新格局。
成立了東海縣石樑河葡萄生產合作社,註冊了“石樑河牌”葡萄商標。目前,社區範圍輻射到周邊地區的土山村、韓湖村、黃川鄉的黃川村、駝峰鄉的董馬村等區域,形成了覆蓋面積達15000多畝的葡萄產業化經濟帶。
由於實行科學化、規範化管理,2003年11月社區獲江蘇省農林廳“無公害果品產地認定證書”,2003年被江蘇省農林廳14號文認定為“省級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並多次被連雲港市政府授予“先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稱號。
近幾年來又成功推廣了葡萄套袋和避雨栽培技術,葡萄產量和品質有了很大提高,畝由原來的3000斤提升至4000-5000斤,畝純收入由原來的4500原提高到7000元以上。
該鎮十分注重葡萄產業的培育與扶持力度,於2001年4月先後成立了“東海縣石樑河葡萄生產合作社”和“連雲港巨峰果品有限公司”,註冊了“石樑河牌“系列果品商標,進行合作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品牌化經營,每年專門進行葡萄銷售的經紀人達1200餘人,生產出來的果品也由原來的蘇北地區擴展到江浙滬及北京、天津等地,逐漸佔領了市場。

社會


科教衛生

該鎮現有中小學15個,已基本實現九年制義務教育
衛生設施齊全,有中心衛生院2所,村衛生室24個。

城鎮建設

該鎮駐地建成區面積1.85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海陵湖路、長江路、黃河路、清華路等。
在海陵湖建高標準垂釣中心;修建1000米湖濱大道,搬遷農貿市場;建湖上遊艇、沙灘;建旅遊魚館,品野生魚宴;建別墅區,同時在進入石樑河的各個路口和通向風景區的路口建立“海陵湖風景區”指示牌。

旅遊


海陵湖生態園

海陵湖生態園
海陵湖生態園
東海縣海陵湖生態園,坐落於江蘇省第一大人工湖---石樑河水庫南岸石樑河鎮項目區內。
海陵湖是國家大型、江蘇省第一大人工湖,面積達12.8萬畝,平均水深8.0米,最深處26.5米,1958年開工,1962年建成。集防洪、灌溉、水利、發電、水產養殖、旅遊為一體,游區內現有入口廣場、海陵廣場、十里南北大壩、沙灘、沼池、濕地、網箱養殖中心、海陵湖度假區別墅等景點。
基地內現有調整后的葡萄12000畝,葡萄種植戶1100多戶,葡萄品種達20多個,其中優質主產品種就有6個,即早熟的品種京亞、紫珍香,中熟品種巨峰、藤年,晚熟品種紅提黑提等。葡萄的品種更加合理,延長了葡萄採摘期,有“蘇北吐魯番”之美稱。
基地內有其他珍果1200畝,有草莓、蘋果、板栗、大棗、桃、李等十個品種。基地的建設輻射周邊鄉鎮村面積達5萬多畝。
基地內還有全縣唯一的抗日烈士紀念碑,坐落於基地西南的磨山頂上,是愛國教育基地,每年春節、清明,山上遊人不絕,踏青、祭掃超萬人。
近年來,隨著基地的規模不斷擴大,美譽度不斷提升,來基地採摘、觀光的遊客不斷增加。基地內的土山村,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綠化千佳村”、江蘇省科技示範園;勝泉村被市環保局授予“保護生態村”,並獲“江蘇科技示範園”、“農業生態村”、“江蘇省模範果園”等榮譽稱號。
草莓
草莓
基地及周邊20平方千米內林木覆蓋率達到40%。根據農業部對環境的監測,石樑河鎮適合生產無公害葡萄等有、農業產品。基地因規劃科學、綠化美好,已通過省級環保部門的環保評估。“登磨山,游海陵湖、品野生魚蝦、嘗四季鮮果、採摘水果”是海陵湖生態園農業旅遊的重要內容。
石樑河鎮依託葡萄基地、草莓基地、磨山、海陵湖風光著力建設生態旅遊名鎮。該鄉利用葡萄、草莓等種植業和水庫水面養殖業的產業優勢,以及擁有水庫、磨山等自然資源優勢,立足建設生態旅遊名鎮定位,著手開發生態旅遊,建設生態家園,開發海陵湖及磨山風景區。
目前,磨山風景區建設已投資10萬元,鋪修上山路橋、建停車場及游山台階;沿路兩旁興建果品採摘園,同時利用山頂抗日烈士紀念碑,建愛國教育基地,並在此基礎上封山造林綠化;在勝泉、土山、張湖建無公害葡萄草莓採摘園,擴建草莓大棚1000畝。

石樑河水庫

石樑河水庫
石樑河水庫
石樑河水庫樞紐位於新沭河中游,水庫2/3面積屬於連雲港市贛榆縣歡墩鎮境內,湖水碧波萬頃,5.3億立方米的珍貴水源,滋養著連雲港的400多萬民眾。
石樑河水庫為江蘇省最大的人工水庫,其主要功能是防洪灌溉,歡墩鎮黨委在李安書記的帶領下,以水文化入手,力將石樑河水庫周邊打造成為生態、休閑、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水文化風情園藝區。
人口和語言
全鎮人口約6.3萬,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鎮人口的99.99%
本地方言為中原官話鄭曹片青徐小片,有部分贛榆方言特點。

歷史沿革


民國北洋時期,北部屬於贛榆縣夾谷市(治歡墩),南部屬於贛榆縣太和市(治沙河) 。西部原南辰鄉地區分屬於郯城縣與臨沂縣。
該鎮一帶歷史上曾隸屬於贛榆縣,抗日戰爭時期划入東海縣,先後為磨山區、河南區、十一區、九區、七區、八區、五區、苘湖區所轄;
1957年撤區並鄉時建立樹墩鄉;
1958年屬黃圈人民公社;
1960年從黃圈公社劃出,成立樹墩人民公社;
1961年公社駐地由樹墩遷至石樑河水庫南岸,改名為石樑河人民公社。
1971年4月,國家統一石樑河庫區管理,經國務院批准,沿庫區原屬山東省臨沭縣20個村划江蘇,其中13個劃歸東海,歸石樑河公社管轄,分別為:蛟龍區朱范公社之西朱范、王半路、袁半路;大興區北辰公社之老古墩、小埠子、北辰一、北辰二;觀堂區鎮化公社之鄭庄、東窯、長沙頭、南辰;觀堂區磨山公社之東山後、西山後。
1973年,析新划入原山東省13個村,成立石樑河庫區移民辦,即南辰鄉前身;
1983年改公社為鄉;
1994年撤鄉設鎮。轄:勝泉、土山、張湖、陳嶺、瓜安、樹墩、九龍、賈庄、葛溝、劉金、石樑河、王埠、前代邑、後代邑、韓湖15個村民委員會。
2013年2月,石樑河鎮與南辰鄉合併,組建新的石樑河鎮。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石樑河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