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型高校

節約型高校

我國高校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大規模擴招致使總體教育資源相對短缺;教育資源配置機制不合理;高校內部體制不完善,增加隱性成本;師生人力資源大量流失。因此,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與市場融合,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提高教學質量,借鑒科學管理思想提高資源利用效益,積極創建節約型高校。

為什麼要建設節約型高校


科學規劃是最大的節約 高等教育資源屬於社會公共資源的一部分,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本來就比較稀缺,可因為重大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資源浪費仍屢見不鮮。如一些學校的重大基建項目被設計成“釣魚工程”,預算作假,成為資金投入的無底洞。也有一些大學盲目求大,依靠巨額貸款來建設不符合國情、校情的“大學城”、新校區,結果造成騎虎難下的局面,損失難以估算……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投資效益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7月26日,教育部專門發出了《教育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強調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堅持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各級各類學校校舍建設用地的規劃和管理工作,做到科學用地、合理用地、節約用地。

如何建設節約型高校


在校園規劃方面,各級各類高校應該努力建設節約型校園,強化節約、集約、合理使用校園土地,避免興建大面積人工湖泊、廣場與景觀帶,安排合理的容積率綠化率。嚴禁將校園土地用於或變相用於商業開發。推進基礎設施地下管網改造規劃編製工作,倡導校園水資源循環使用,推動中水回用設施的建設,同時避免、減少污染廢棄物的排放。
除了校園規劃之外,學科規劃、事業規劃的意義也同樣重大。一些高校在學科建設方面過分追求“大而全”,在機構設置方面隨意性大,結果造成的浪費十分驚人。
制度建設是根本保證
據調查,一些機關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電量都遠遠超過了普通居民的平均水平,而高等院校的情況同樣也不樂觀。
經濟學上有所謂的“公地悲劇”:公地是公共的,誰都可以使用,而收益是自己的,問題是大家的;只要可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公共資源浪費與否無人關心。對於高等院校來說,受益者與承擔者的分離,正是浪費現象嚴重的一個重要根源。要消除這種現象,就必須從制度上做出相應的設計。
各高校可以相應出台本校的能源管理辦法,依照本校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能源管理體制、責任及各類能源的開戶申請、安裝、維修、驗收及收費程序,並界定違規責任。學校成立能源稽查組,負責施工工地、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等公共場所的能源稽查,不能把公共資源變成無人看管的“唐僧肉”。
當然,學校行政部門要帶頭節約。帶頭抓好資源節約工作,不僅對控制和降低資源消費增長有著直接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引導和推進整個校園節約資源會起良好的示範作用。
再者,社會應加強對高等院校財政收支的監督檢查,監察高校的資源耗費情況,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抓緊建立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進一步健全乾部考核機制,將資源節約責任和實際效果納入目標責任制幹部考核體系中。使節約者受到獎勵、浪費者受到處罰。
轉變觀念才能漸行漸遠
建設節約型校園,就是要將節約的理念貫穿於學生學習生活、教師教學科研、校園行政與後勤服務等各個領域,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獲得儘可能大的辦學效益
高校不僅應注重教書育人,而且要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意識。要把節約的觀念注入到廣大師生員工的思想中,推動大家理性、深刻地認識我國環境能源保護的現狀。
這要求教師不但要傳授專業知識,還應當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進行引導,使其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選擇節儉,不僅選擇了一種科學生活方式,追求一種高尚的精神品質,更是確立了一條走向健康的發展道路。
對於高校中最重要的主體——學生,要加強節能宣傳工作。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從八個方面抓好節約工作,其中第八點就是要加強節約能源資源的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節約能源資源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能源資源意識和節約意識,努力使節約能源資源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為此,高校可通過多種方式加以引導。比如在高校中普及《環境資源保護法》及其它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倡議書、大討論等形式,使廣大學生認識到全國能源緊張的嚴峻形勢,強化節能意識,糾正一些浪費能源的行為和習慣。
高校後勤管理中的一些錯誤觀念也要轉變。如有的高校學生公寓水電線路和管道陳舊老化、設施不配套、電力耗損大、漏水多。有的同志認為,投入大量資金加以改造維修,效益不明顯,所以勉強運行。這種短視行為導致了很多安全隱患,浪費極大。還有的高校把加強水電管理工作看成是小事一樁,削弱了有關部門的職權,直接影響了學校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設節約型校園是一項大工程,但也要從細小處入手,把節約資源意識滲透至校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發揮每一位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想點子、謀方法,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獻計獻策。
師生要養成隨手關燈習慣,推廣使用節能燈具,杜絕長明燈,盡量減少電梯使用等具體要求。電器在不使用時應關閉電源以減少能耗。教室、宿舍等場所除了照明、個人電腦、手機充電等正常用電外,嚴禁使用取暖、製冷、烹飪等大功率電器。要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嚴禁跑冒滴漏,堅決避免長流水現象的發生。有條件的學校要建立再生水回用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單位內部綠地用水和景觀環境用水鼓勵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質要求的再生水,逐步減少使用城市自來水,並採用噴灌、微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禁止用自來水涌灌。
高校應帶頭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例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塑料檯布、洗漱用品等。學校還是用紙的大戶,應努力實現辦公無紙化,列印紙雙面用,開展使用回收紙活動。

構建節約型高校後勤


高等院校作為在科學、文明方面負有引領社會責任的單位,必須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面做出表率。高等學校在節約型校園建設過程中,不單要遵循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般性原則,而且還要在節約文化的培育、傳播,培養具備節約理念和行為的高級專門人才中發揮作用。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重點在節約型後勤服務建設。後勤是學校教學科研、師生生活的保障系統,學校日常運行的大部分支出在後勤系統,後勤系統的節約直接關係學校的經濟效益。學校的資源消耗及管理基本在後勤,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的節約型社會建設措施的落實在後勤。後勤服務涉及每位師生員工。學校後勤職工的節約意識、日常服務中的節約行為對學生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學校後勤系統確立節約意識,建設節約文化,制訂科學、嚴格的以節約為原則的規章制度,形成與學校、師生相適宜的節約型消費為特點的節約文明,是節約型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的內涵是指在高校的建設和發展中,後勤保障以合理利用資源為重點,建立節約型的管理運行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構建節約文化,培養具有節約品行的畢業生。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範圍包括,校園建設規劃、土地使用、基本建設;技術物資即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儀器設備採購和管理;教學科研中心工作的運行保障,校園的綠化美化;師生生活後勤保障,包括給師生提供飲食服務、學生公寓的管理服務等。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的重點工作是節水、節能、節地、節材,建設以適度消費、勤儉節約為特徵的生活服務體系。

節約型後勤建設要靠措施

高校後勤工作是很實在的工作。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要靠一系列措施來落實。其中包括做好校園建設規劃,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各項管理、技術措施,搞好資源共享等等。一是做好校園建設規劃。教育部要求高等學校做好三個規劃,其中一個就是校園建設規劃。校園建設規劃是一所學校全面、長久的建設計劃。校園建設規劃是具有基礎性、法規性、全面性、持久性的長遠規劃。校園建設的科學規劃是最大的節約,是節約型後勤建設的最重要的基礎。校園建設規劃是依據學校事業發展規劃,以維護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保證學校事業發展規劃的實現和基本的教學質量及規格的需要,在校園用地、教學科研和行政用房、圖書館、體育館、實驗樓及學生公寓和食堂等設施方面的建設規劃。校園建設規劃的制定要經專家充分論證,發動全校教職工進行討論、廣泛徵求意見,要提交教職工代表大會進行審議、校長辦公會審定、黨委常委會批准、上報主管部門等程序。因此,規劃是具有法規性、全面性、持久性作用,能避免人為因素造成建設的盲目性、隨意性所帶來的浪費。在校園建設規劃的起草、論證、討論、審定、批准過程中,必須貫徹節約的原則,必須要有資源利用率的觀念。
有了建設規劃,學校的建設就要按照建設規劃實施,就能避免基礎設施建設的不系統、不配套;就能根據需要安排建設次序,避免不分輕重緩急搞建設,該先建設的后建設,可緩建的反而先建,建好的設施利用效率不高;就能避免重複建設帶來的巨大浪費。不僅新建校區要重視規劃,老校園改造時也必須重視規劃,做到先規劃后改造。
二是依法治校,搞好制度建設。節約資源是法律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頒布的節約、節能方面的法律主要有《水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電力法》、《煤炭法》等。政府與此相適應出台了許多行政法規以及地方性法規。高校要嚴格執行國家能源強制性標準和節約資源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性標準。標準是從源頭控制能耗的技術措施和政策手段。高校還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管理制度。
三是管理措施。其一是計劃管理。校園基礎設施、建築物等維修改造,材料、儀器設備購置都要實現計劃管理。按計劃進行維修改造,就能較好地按必要、有序、前後一致的原則進行,較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合理使用新消耗資源,減少投入,提高效益。加強儀器設備購置的計劃管理,是對現有儀器設備使用的管理監督,是提高使用效率有效措施,同時,能避免重複購置、不良購置等帶來的浪費。其二是量化管理,定額用能。對學生公寓定時供電,並核定用電指標,超標付費;對於校內經營單位、教學科研單位、職工家庭等不同能源用戶實現分類收費;嚴格管理各單位的用能指標,實現“定額用能,超額自理,節能歸己,節約獎勵”的能源管理運行機制;對於大型儀器設備規定月或年開機時數和對外協作公用時數等定額,達到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其三是成本核算。對實現企業化管理的學校後勤實體或能實現成本核算的項目,將能源等資源性的消耗納入成本,實現全成本核算。學生食堂進行水電成本核算,按實際消耗量收費的辦法管理,這將使食堂水電浪費現象明顯減少。其四是實行價格管理。推進階梯式能價、水價制度,將用能、用水指標分解到各使用部門,超指標用能、用水加價收費,超得越多加價越多,定額管理。
四是技術措施。其一是節水、節能器具的使用。改用軟管噴灌方式為綠地微灌,節水可達50%。浴室的淋浴設備採用射頻卡計費系統,洗浴時間與收費掛鉤,多洗多花錢,少洗少花錢,節水、節氣達50%。採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教室、辦公樓、學生公寓等樓道安裝聲光控開關等;無須更換現有燈架,只將現在普遍使用的T8-40W日光燈管換成T5-28W高效稀土三基色熒光燈管與熒光燈節電轉換器,節電率在30%。其二是新技術、新設備的採用。學生洗澡用水、食堂洗碗用水都應利用太陽能加熱,以節約能源。
五是資源共享。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學校、學校內部部門間等資源共享,既節約資源初始投入,又節約了運行過程中資源消耗,是各工業國家常用的辦法,也是我國高校應該認真研究,積極引入的思路。現在一些高校相對集中的地區已開始嘗試,如天津、北京兩市部分高校的集中供暖;中關村大型儀器設備的協作共用;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際資源共享,聯合班車的開通互補等。
六是培育節約文化,養成節約型的健康消費方式。節約文化是指人們關於節約的認識、觀念、規範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等。厲行節約,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道德行為,對社會來說則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體現著社會的文明程度。中華民族有關節約的思想源遠流長,節約理念深入人心,節約之風代代相傳。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就提出“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墨子。體過》中說:“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漢代賈誼在《論積疏》中指出:“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在古人的眼裡,節約,既是修身養性所必須,同時也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中國現代政治家同樣重視節約。毛澤東同志說,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提出了“勤儉建國”的方針。鄧小平指出:“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那些高度文明、發達的國家更重視節約。去年8月,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一份新的能源法案。這份長達1724頁的法案,首次從立法上提出了促進消費者節約能源、使用清潔能源的可行措施。利丁嶼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東面有名的富人區,當地居民以區內完善的廢物循環利用系統為榮。人們有意識地把各類用過的瓶瓶罐罐分裝好,放到分類垃圾回收點。
1985年10月,《福布斯》雜誌薩姆·沃爾頓列為全美富豪排行榜首位。大批的記者擁向薩姆的家。然而,他們看到的薩姆過著最簡樸的生活。他穿著一套自己商店出售的廉價服裝,開著一輛破舊不堪的小貨運卡車上下班,戴著一頂折價的棒球帽。他說:“我們為每一位顧客降低生活開支。我們要給世界一個機會,來看一看通過節約的方式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是個什麼樣子。”節約文化是節約型校園建設的深層要素,是一種潛在的力量。學校要廣泛、持久地開展節約教育,尤其是對學生、後勤職工要進行資源國情狀況、節約資源的意義、國家關於資源節約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標識、節約思想傳統、節約知識等的教育,讓節約成為每一位師生員工健康科學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更新觀念乃長久之計

節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行為準則,一種世界觀,這就要求我們的員工隊伍更新思想,擯棄一些陳腐、模糊的錯誤觀念,建立起新的資源觀念、效益觀念和責任觀念。
一是責任觀念。後勤職工要有兩個責任觀念,一是有不浪費有限的資源的責任。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們每個人都有節約的責任。據統計,我國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耕地面積不到二分之一,森林資源不到七分之一,大多數礦產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節約的責任基礎是每個人的危機感。二是育人責任。後勤職工是校園內節約資源的行為責任人,也是節約文化的體現和傳播者,承擔著身體力行的育人責任。
二是長遠利益的觀念。節約要以一定的投入來改進現有條件,如雨水的收集利用,就要對現有樓房、下水管道進行改造,並動工興建水窖存放雨水。這些投入的眼前利益是微乎其微,但從長遠利益來說投入是值得的。除了社會效益,隨著節約的法規建設,新的水價體系的建立,長遠的經濟利益也是可觀的。
三是全局利益觀念。要處理好後勤與學校、學校與社會的局部和全局的關係。節約是綜合考慮資源、環境的對策,傳統能源的節約、新能源的使用會減少排放,水資源的節約必將減少污水量。
四是一些基礎性、長遠性設施建設要適當超前的觀念。50年前,甚至20年前建設的高校,都曾或將要對學校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而且改造任務很重,有的基礎設施系統要全部更換。這固然是事業發展所需,但也有當初建設時前瞻不夠的原因。校園的水、氣管道和供電系統等基礎性設施的建設,必須有一定的超前性。歐美國家的一些城市的地下公共交通設施、上下水管道等建設的超前理念和做法很值得借鑒。
五是節約需要投入的觀念。節約不是簡單的省錢。無論是新建項目,還是老校園、舊設施改造,都要增加、更新相應設施,購置先進節能設備、器具替換下高耗能的舊設備、舊器具,這些都是要投入的。節能燈具價格比傳統燈具肯定要高,優質名牌產品也要貴一些。但是以一個使用周期加上電費的成本計算,節約的效益將是很可觀的。
六是以經濟措施為主的觀念,老話講“崽賣爺田心不疼”、“花別人的錢心不疼”。這兩句話說明,如果花國家的錢、集體的錢不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自然不會有節約的概念。學生公寓採取核定用電指標,超標自己負責付費的辦法,用電量就會有較大的下降。
七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觀念。不要因小善而不為。每人每天節約一杯水,一度電,一張紙,日積月累。13億人彙集起來,就是一筆了不起的財富。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資源、環境意識,做到厲行節約,就能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