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劑
灌腸劑
灌腸劑是以排便或灌洗為目的,又稱清除灌腸劑。主要為清除糞便,減低腸壓,使腸恢復正常功能,這類藥劑使用后必須排出。
根據其應用目的可分為下列三類:
1.瀉下灌腸劑常用的有:生理鹽水、5%軟肥皂溶液、1%碳酸氫鈉溶液等。—次用量為250~1000m],施用時必須溫熱並緩緩灌入。甘油對腸粘膜有刺激性,故有用50%~60%甘油水溶液灌腸,用量為40~150ml。
2.含葯灌腸劑 是指在直腸起局部作用或吸收發揮全身作用的液體藥劑。很多藥物為了避免在胃中破壞或因對胃粘膜有刺激不宜服用;或避免藥物的肝首過作用;也有的是因為病人處於不能口服給葯狀態時採用灌腸給葯。此類灌腸劑需較長時間保留在腸中,故又稱保留灌腸劑。可加入適量附加劑以增加其粘度。例如:0.1%醋酸、0.1%~0.5%鞣酸、10%水合氯醛溶液(一次10~20ml,加水稀釋1~2倍后灌人)等。微型灌腸劑是一種直腸給葯的新劑型,用量通常在5ml以下。一般製成溶液或使用凝膠輔料製成凝膠狀製劑。藥物以分子或微小粒子狀態分散,沒有栓劑的熔融、釋放於體液的過程,有利於藥物的吸收。
灌腸劑屬於直腸給藥劑型中的一種。灌腸劑具有易被直腸吸收,較口服給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可避免肝臟首過效應以及胃和小腸消化液和酶系的破壞,避免口服藥物對胃的刺激等特點。
灌腸劑的使用
由於直腸的優良吸收特性,除了直腸病變影響吸收不能通過直腸途徑給葯以外,幾乎所有的藥物均可製成灌腸劑,通過直腸給葯。灌腸劑臨床多用於昏迷患者、嬰幼兒及不能服藥和服藥困難者;營養灌腸劑很少採用直腸給藥方式,多數通過鼻飼給葯。易產生首過效應的藥物以及易受酶系破壞的藥物,通過直腸給葯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另外,由於灌腸劑避免了對胃部刺激,許多具有不良氣味和味道的藥物,為提高治療依從性,可以通過灌腸用藥。
灌腸療法在臨床應用普遍,導致灌腸用藥時存在一些不規範的做法,例如隨意用片劑或膠囊粉碎后,容易存在藥物溶解不全或者溶解不了的問題,使得灌腸的療效受到影響;另外,藥物溶解后存在濃度合適性、刺激性等問題,缺乏必要的研究;灌腸劑量也不容易把握。此外,臨床常將很多藥物聯合混合后灌腸,也容易導致配伍問題出現;中藥材配伍組方沒有遵循辨證論治組方原則等。這些可能導致療效或者毒性問題,甚至對直腸黏膜產生損傷和引起出血等。
2甲硝唑灌腸劑:手術患者均於陰式子宮切除術前給予0.5%甲硝唑溶液200 ml 保留灌腸。甲硝唑注射液保留灌腸治療小兒阿米巴療效明顯優於口服甲硝唑的作用,且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3復方甲氧苄啶微型灌腸劑:復方甲氧苄啶微型灌腸劑治療小兒急性菌痢。用復方甲氧苄啶微型灌腸劑治療小兒急性菌痢療效較單用中藥微型灌腸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