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山脈
中國東北地區東部山地的總稱
長白山脈位於山東省,最高海拔826.8米。
廣義長白山 指整個長白山地,為中國東北地區東部山地的總稱。介於北緯 38°46′~47°30′,東經121°08′~134°。北起完達山脈北麓,南延千山山脈老鐵山,長約1300餘公里,東西
長白山山脈
山地南部屬於中朝准地台,北部屬吉黑華力西褶皺帶。中生代燕山運動使南北構造方向統一,形成華夏向山地基礎。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又大規模撓折斷塊上升,同時伴有大量玄武岩噴出。山地主要由花崗岩、玄武岩、片麻岩和片岩組成,而以花岩分佈面積最廣。玄武岩主要分佈在牡丹江流域和白頭山周圍。
長白山地以平等山脈與寬廣山間盆、谷地相間分佈為特徵:北部完達山、老爺嶺和張廣才嶺間有牡丹江平原;吉林哈達嶺和龍崗山脈間有輝發河寬谷;吉林哈達嶺和大黑山間有飲馬河和伊通河河谷平原;龍崗山脈和老嶺間有渾江谷地等等。其中著名盆地有吉林、敦化、延吉、和龍、蛟河、琿春、樺甸等。同時熔岩高原廣闊,分佈在撫松到密山一線東南,熔岩台地受切割形成方山與孤丘等熔岩地貌。在熔岩高原上分佈有火山錐體及火口湖、堰塞湖等。
山地海拔大部500~1000米,僅部分超過千米。2000米以上皆在白頭山附近,最高峰將軍峰(在朝鮮側)2749.2米,為亞洲大陸東部高山之一。中山區主要分佈於張廣才嶺、老爺嶺、威虎嶺和龍崗山脈以東,一般山嶺皆在千米以上;低山丘陵分佈最廣,有完達山脈、吉林哈達嶺和大黑山等。
氣候與植物、土壤 長白山是中國東北地區年降水量最多之地,山地南麓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一般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山地南部(千山山脈)屬暖溫帶,以夏綠闊葉林為主;中北部則為典型溫帶針闊針混交林,分佈在海拔500~1200米。其代表植被針葉樹種以紅松、沙冷杉佔優勢,其他則為臭冷杉、紅皮雲杉等。闊葉樹以楓樺、糠椴、紫椴、色木、水曲柳、山楊、白樺和蒙古櫟為主。紅松、楓樺在林中常占支配地位,居林冠最上層,為混交林代表林相。中下層則多為幼樹和草本植物。海拔500~800米排水不良低洼沼澤常形成以黃花松為主針葉林或純林,俗稱“黃花松甸子”;500米以下河谷或盆地主要為草甸植被,雜草種類繁多,稱為“五花草塘”;而河漫灘、舊河道或牛軛湖沼澤植被發育。
在針闊葉混交林帶以上(1200~1800米)由紅松、雲杉、冷杉,或魚鱗松、臭松、紅皮臭組成針葉林帶。此帶僅在白頭山附近和張廣才嶺海拔1450米以上的山地有明顯分佈,再上即為山地岳樺林帶(1800~2000米);2000米以上則為山地苔原帶,生長牛皮杜鵑、篤斯、越桔、苞葉杜鵑及各種苔蘚地衣。
土壤海拔1000~1200米以下為暗棕壤帶,在山間盆地、河谷階地發育有白漿土。向上順次為山地棕色針葉林土帶(1200~1800米)、山地生草森林土帶(1800~2000米)和山地苔原土帶(2000米以上)。
水系 水系主要為縱順向河,北和西北部屬松花江水系,有松花江、牡丹江、穆棱河、倭肯河和撓力河等;東為圖們江水系,有嘎呀河和布爾哈通河、海蘭江等大支流;西南屬鴨綠江和遼河水系,其支流有渾江和渾河、太子河等。水系呈放射狀。
狹義長白山 張廣才嶺、威虎嶺、龍崗山脈以東的長白山脈,包括白頭山火山錐體和它周圍的熔岩高原及東北西南向山地,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上。白頭山為著名巨型複式火山,外圍熔岩高原略呈不規則橢圓形,長軸約140公里,呈北東向延伸,短軸約120公里,經白堊紀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噴溢堆疊形成高原、山地。早期噴溢的原始形態已遭破壞,中期噴溢的則構成寬廣高原主體,晚期噴溢除白頭山外,大部埋於河谷。三期噴溢總厚度約500~600米,總面積4500平方公里。白頭山是在上新世晚期由鹼性石英粗面岩噴發形成的。第四紀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噴溢。據記載於1597、1668和1702年又經3次噴發。火山錐體於熔岩高原中央。山頂火口積水為湖,即天池。中國側最高峰──白雲峰,海拔2691米,為東北地區第1高峰。
經濟概況 長白山地垂直自然景觀帶明顯,1960年已建立了長白山自然保護區,並被聯合國列為國際生物圈保留地組成部份。長白山地有煤、鐵、銅、鎳、鉛、鋅、金和油頁岩等礦產資源;又是中國重要的林業木材基地,經濟林木達80餘種,被譽為世界著名的“紅松之鄉”,此外還是長白美人松等的特產地,藥用植物達300餘種,盛產人蔘、黨參、貝母、天麻和五味子等各種名貴藥材。其中尤以東北“三寶”人蔘、鹿茸、貂皮更具盛名。“林海”中有東北虎、梅花鹿、丹頂鶴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山東長白山雖然不如東北長白山出名,但在歷史上也留下了一筆記載:隋末王薄在此起義,聲勢浩大;抗日戰爭時期,長白山區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