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道河

位於湯道河鎮地處寬城滿族自治縣東部

湯道河鎮地處寬城滿族自治縣東部,東與遼寧省凌源市交接,南與青龍縣毗鄰,北與平泉市接壤,北凌公路、楊三公路在此相交,處於兩省四市三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全鎮總面積233.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萬畝,轄18個行政村,102個自然村,215個居民小組,6118戶21665人。

行政區劃


轄18個村委會
湯道河灑金溝胡杖子金杖子
王杖子季杖子黃土坡毛局子
偏崖子亂泥溝大梨樹白廟子
西庄北庄向陽冰溝
東湯道河李家窩鋪

文化


名字由來

湯道河是寬城六大川穀之一,境內都陰河是青龍河最大支流。都陰河發源於大字溝小桲羅樹都山陰坡(故名),小彭河匯入后流入湯道河境內,在湯道河又分別有南來的冰溝河和北來的連陰棧河匯入,到達大石柱子境內后匯入青龍河。湯道河也是因為三面環水,一面臨山,出入皆須趟河諧音得名。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湯道河始有人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山東、河北遭災,為解決這個地區人民生計,清政府制定了“借地養民”政策,關內漢人,大量北移,遷入熱河、東北一帶,湯道河人中也增加了許多。
乾隆四年(1793)湯道河立集,方圓四五十里都有來趕湯道河集,外來商販也不少。這是一個歷史悠久,一直繁榮的一個大集市。
1930年(民國19年)建都山設治局,下設6區:5區駐湯道河。
1931年湯道河相繼辦初級小學校。
1933年(民國22年)廢都山設治局建立青龍縣,劃分9個區:5區駐湯道河。
1933年湯道河被日軍佔領,成為滿洲國的一部分。一直到1936年按行政村設立學校,湯道河設高級小學。
1934年日偽在湯道河設立警察署
1941年,湯道河村有農戶69,人口296,工商戶30個。
1942年,集家並村,湯道河鎮是據點、部落,村四面壘上大圍牆,留有東門、西門、南門,由本村人員組成“青年自衛團”站崗。
以下地方化為無人區:南梨園、大梨樹南溝、抄道溝、亂泥溝,東湯道河、柳條溝、灑金溝南庄、小連站、大小西庄、李家檯子。這些地方房子全拆掉,如果自己不拆,由協和會的行動隊強行拆除或燒掉。這裡的住戶全集家到部落。在部落里,有的蓋小草房,有的蓋小棚子,有的在人家外屋伙房搭個小炕居住。人們的生活十分艱苦。
1943年,據點由偽滿洲國國兵駐防,兵營設在廣興局院(是做買賣的人家,現在的鎮政府院)。
1944年,據點由偽討伐隊駐防,兵營也設在廣興局院。
1945年,農村設初小。
1945年8月13日承德開始大雨(有記載),湯道河一帶大雨下了48天,把日本撤退時埋好的準備徹底消滅中國的炸藥澆壞。日本最後的陰謀破滅。當時據點仍由由偽討伐隊駐防,偽警察署設在糧食所院,村公所設在娘娘廟東廂房,興農合作社設在國稅所前院,協和會在醫藥批發站院。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地下黨進入湯道河,接收警察署槍支彈藥、糧庫,成立了區公所,擴軍成立了區小隊。湯道河解放后,劃歸平泉縣管轄,區長張子江,區委書記劉講文,財糧閆貴方(謝存)武裝於友,農會主任劉青,工會高印珍,農會委員張祝和區委組織委員姓杜,區小隊長張興國。區公所設在醫藥批發站院。部分集家遷回本庄。
1946年2月26日(正月25)平泉桲欏樹戰役打響,湯道河是後防,區干、村干、群眾都支援部隊,我軍打了勝仗。
1946年6月湯道河劃歸青西縣。7月14日成立村政府,8月18日(農曆7月22日,為方便全部採用公曆)國民黨軍襲擊。區幹部許忠、田愷等脫險。8月31日中央軍53軍路過湯道河,給李德明家抄了,其餘八路軍家屬未動。
1948年湯道河設立中心校。
1950年,原屬平泉桲羅樹的葦子溝、北葦子溝、楊家溝、朝陽山、蔡家溝、西燒鍋6個村並歸青龍縣湯道河區。
1953年,湯道河設總校,管理農村小學。
1956年,建立湯道河鄉政府。
1958年改為飛躍公社。1958年湯道河小學附設4個初中班。
1963年1月1日設立寬城縣,湯道河由青龍縣分出,併入新設立的寬城縣。湯道河公社成了寬城的21個公社之一,並在湯道河設區,成為寬城四大區之一,管轄湯道河、李家窩鋪、白廟子(后改名為偏崖子)、大字溝、葦子溝、雙松汀(后改名為大石柱子)五個公社。
1963年,湯道河初中是全縣保留三所初中之一。1965年改叫農中;1968年叫社辦初中;1977年辦高中;1978年改為暑假升級、升學;1979年為聯辦初中。
1984年再改為湯道河鄉,1984年9月改鄉為鎮。初中也分別叫鄉中、鎮中。
2000年,寬城滿族自治縣合鄉並鎮,將李家窩鋪鄉和偏崖子鄉併入湯道河鎮。

交通


關內通向東北有三條古路,都經青龍河,其中兩條經湯道河。其一是:寬城安達石至凌源古道,自安達石始,經板城、葦子溝、湯道河至叨爾登達凌源及東北地區。秦漢時期為盧龍塞道的一部分,清代,民國時期也是一條通商道路。其二是自青龍縣長溝入境,經車道子、亮甲台、偏崖子、湯道河至叨爾登達凌源。或自青龍經張杖子、偏崖子、湯道河至叨爾登達凌源,均為古代道路,迨至中華民國期間,商旅仍然不斷。
古湯道河至凌源又有兩條古路,一條是湯道河、灑金溝、虎頭石、楊丈子至凌源;一條是湯道河、王丈子、胡丈子、毛家店至凌源。兩條大多都在遼寧省的魏丈子或三十家子合在一起,也就是今101國道相符通往遼東地區。

經濟


特產
特產
湯道河鎮為農業大鎮。全年糧食產量為6800噸,乾鮮果品產量為1500噸,2000年農林牧漁產值3000萬元,人均收入1800元。
為利用好農業資源,全鎮主要抓了兩產四區的經營格局,重點抓了兩個突破。兩產即制種產業,今年達到4000畝,中藥材種植產業達到500畝;四區即指絨山羊開發區,全鎮共有山羊26000隻,其中絨山羊為16000隻,三元雜交瘦肉型豬養殖區,全鎮建三位一體沼汽池1500個,養豬29000頭,環都山用材林和優質果品栽植區共栽落葉松120萬株,栽板栗15萬株,安梨300畝絡緣經濟開發區,個體私營發展較快,今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利用外資新建金礦、鐵礦各兩處,新建商業用房2000㎡,新建行動電話基站兩處。兩大突破。即速生楊甘草藥材的栽植,今年全鎮栽速生楊3200畝,35萬株,明年有望達到5000畝,為使中藥材種植真正形成產業化,鎮職工集資入股成立晟禾苗木繁育中心,吸收股資30萬元,租用群眾土地200畝,在鎮職工的帶動下,全鎮藥材種植達到7個村,面積達500畝,預計2002年有望達到1000畝,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近年來,湯道河鎮立足鎮情,堅定實施“農業立鎮、工業強鎮、三產興鎮”戰略,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農業上已初步形成玉米制種、中藥材種植、林果栽培和畜牧養殖等四大主導產業。玉米制種每年均達到8個行政村,8000畝以上;速生楊栽植達230多萬株;乾鮮果品已發展到5萬多畝,年產果品量1340多噸;畜牧養殖以養豬、養羊為主,成立了立冬、天元、天翼、惠民、廣山恆康等多家養殖公司,組建了都山禽畜養殖合作社,建成養殖小區3個,全鎮生豬存欄量達4萬多頭;養羊以立東養殖公司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村發展絨山羊養殖,目前全鎮養羊達到3萬多隻,成立了寬城滿族自治縣立東絨山羊養殖協會,建立了絨山羊交易中心,每年絨山羊交易額可達520餘萬元。工業上依託資源逐步形成了以玉山、利達、順興鐵礦和寬裕黃金公司及與北京合資的黃金公司的有色金屬企業為主,理石米廠、空心磚廠、玻璃絲廠等輕化建材企業得到較快發展。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鎮個體工商戶達370多家。2008年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2.7億元,占年初任務的102%;完成財政收入1366.5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46.6%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86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