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屬

麻黃科 麻黃屬植物

麻黃科(學名:Ephedra Tourn.ex L.)中只有麻黃屬,因其植物形態和結構特殊,而在高等植物系統中佔有特殊的位置。根據麻黃化石花粉(麻黃粉Ephe擊幣ites)在地層中的分佈,已確證它是古老的植物。麻黃屬植物的現代分佈主要在舊大陸和新大陸的乾旱荒漠區,長期以來為人類開發利用。因此,對麻黃屬植物進行系統地研究,為揭示乾旱荒漠地區植物區系的形成與演變,以及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生長特徵


麻黃屬
麻黃屬
灌木、亞灌木或草本狀,稀為纏繞灌木,高5厘米至2.5米,最高可達8米(Ephedra altissima),莖直立或匍匐,分枝多,小枝對生或輪生,綠色,圓筒形,具節,節間有多條細縱槽紋,橫斷面常有棕紅色髓心。葉退化成膜質,在節上交叉對生或輪生2-3片合生成鞘狀,先端具三角狀裂齒,通常黃褐色或淡黃白色,裂片中央色深,有兩條平行脈。雌雄異株,稀同株,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生枝頂或葉腋;雄球花單生或數個叢生,或3-5個成一復穗花序,具2-8對交叉對生或2-8輪(每輪3片)苞片,少苞片厚膜質或膜質,每片生一雄花,雄花具膜質假花被,假花被圓形或倒卵形,大部分合生、僅頂端分離,雄蕊2-8,花絲連合成1-2束,有時先端分離使花藥具短梗,花藥1-3室,花粉橢圓形,具5-10條縱肋,肋下有曲折線狀萌發孔;雌球花具2-8對交叉對生或2-8輪(每輪3片)苞片,僅頂端1-3片苞片生有雌花,雌花具頂端開 口的囊狀革質假花被,包於胚珠外,胚珠具一層膜質珠被,珠被上部延長成珠被管,自假花被管口伸出,珠被管直或彎曲;雌球花的苞片隨胚珠生長發育而增厚成肉質、紅色或桔紅色,稀為乾燥膜質、淡褐色,假花被發育成革質假種皮。種子1-3粒,胚乳豐富,肉質或粉質;子葉2枚,發芽時出土。

分佈區域


分佈量 世界:40種;中國:12種
麻黃
麻黃
引種狀況:非引種。
麻黃屬廣佈於亞洲、美洲、歐洲東南部及非洲北部等乾旱、荒漠地區。中國有12種4變種除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各省區外,其他各地均有分佈,以西北各省區及雲南、四川高山地帶種類較多,麻黃屬常生於乾旱山地及荒漠中。

生活環境


麻黃屬諸種類或多或少為旱生性或半旱生性植物,生於沙丘、半沙漠、草原、荒漠及多沙、多岩石、多石礫的稀樹榦旱地區。

生物價值


相關圖書
相關圖書
麻黃以其驚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藥用價值而被譽為“黃金植物”、“沙漠衛士”、“綠色黃金”、“大漠之寶”。
第一、麻黃是特產於中國而聞名於世界的藥用植物,具有興奮中樞神經,誘發出 汗,抗過敏、抗流感病毒、利尿等作用,在中醫藥、蒙醫藥、西醫藥中都有廣泛的應 用;
第二、麻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麻黃經提取製成麻黃素系列產品,屬於出口創 匯型產品,銷路好,附加值高,麻黃加工產業是資源轉換型產業,經濟效益較好;
第三、麻黃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麻黃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優良的冷季放牧飼草;
第四、麻黃有較高的生態價值,麻黃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多分佈在氣候條件惡 劣的風沙乾旱地區,是優良的固沙植物,對保護風沙乾旱地區的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麻黃是優良的景觀植物,麻黃四季常綠,常密集分佈,形成純植叢群落,盛夏時節,紅果滿枝,景色美麗怡人,是較好的景觀植物和園林綠化植物。

經濟價值


生態價值

麻黃有較高的生態價值,麻黃根系發達,適應性強,多分佈在氣候條件惡劣的風沙乾旱地區,是優良的固沙植物,對保護風沙乾旱地區的生態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藥用價值

麻黃是特產於中國而聞名於世界的藥用植物,具有興奮中樞神經,誘發出汗,抗過敏、抗流感病毒、利尿等作用,在中醫藥、蒙醫藥、西醫藥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經濟效益

麻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麻黃經提取製成麻黃素系列產品,屬於出口創匯型產品,銷路好,附加值高,麻黃加工產業是資源轉換型產業,經濟效益較好。

飼用價值

麻黃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優良的冷季放牧飼草;麻黃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麻黃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優良的冷季放牧飼草。

生命力

麻黃屬於根櫱類型植物,既有明顯橫走的水平根,又有垂直向下的垂向根,,形成龐大的"T"根系網,為麻黃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它不僅耐瘠薄,而且抗旱抗寒。

適應性

麻黃屬適應地域廣,繁殖容易,栽培成活率高,經濟效益好,一次種植,永遠受益。

所有種類


矮麻黃
拉丁學名:E.minutaFlorin
英文名:SmallEphedra
斑子麻黃
拉丁學名:E.rhytidospermaPachomova
英文名:Scaly—seededEphedra
藏麻黃
拉丁學名:E.saxatilisRoyleexFlorin
英文名:CliffEphedra
草麻黃
拉丁學名:E.sinicaStapf
英文名:ChineseEphedra
雌雄麻黃
拉丁學名:E.fedtschenkoaePauls
英文名:FedtschenkoEphedra
單子麻黃
拉丁學名:E.monospermaGmel.exMey.
英文名:MonospermousEphedra
匐枝麗江麻黃
拉丁學名:f.mairei(Florin)C.YCheng
麗江麻黃
拉丁學名:E.likiangensisFlorin
英文名:LikiangEphedra
膜果麻黃
拉丁學名:E.przewalskiiStapf
英文名:PrzewalskEphedra
木賊麻黃
拉丁學名:E.equisetinaBunge
英文名:MongolianEphedra
山嶺麻黃
拉丁學名:E.gerardianaWall.
英文名:GerardEphedra
西藏麻黃
拉丁學名:var.tibeticaStapf
細子麻黃
拉丁學名:E.regelianaFlorin
英文名:RegelEphedra
中麻黃
拉丁學名:E.intermediaSchrenkexMey.
英文名:IntermediateEphedra

醫藥用途


麻黃屬
麻黃屬
麻黃屬植物的枝莖常含有多種生物鹼,其中以麻黃鹼為主要有效成分,次為偽麻黃鹼。此外,還含有微量的甲基麻黃鹼、甲基偽麻黃鹼、去甲基麻黃鹼和去甲基偽麻黃鹼等。麻黃作為藥用植
物從古以來就已著名,而在中國的應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有解表、散寒、平喘、止咳、利水等功能和鬆弛平滑肌、收縮血管及中樞興奮等作用。可治風寒感冒風寒咳嗽、氣喘、水腫及支氣管哮喘等病。在中國大部地區慣用的麻黃為草麻黃(產東北、華北及河南、陝西)、木賊麻黃(產華北及西北)和中麻黃(產華北、西北及遼寧、山東、西藏)三種植物的枝條。其中草麻黃和中麻黃產量較大,木賊麻黃含麻黃鹼量較高(占生物鹼含量的85~90%)。在四川、雲南、貴州亦用麗江麻黃,西藏用山嶺麻黃入葯。膜果麻黃在某些產地也作麻黃入葯,但所含麻黃鹼量較低。此外,麻黃有固沙保土的作用。

化學研究

麻黃主要成分為生物鹼(1%-2%).總生物鹼的80%-85%為麻黃鹼(左旋麻黃鹼,L-ephedrine);其次為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以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黃鹼(L-N-methyl-ephedrine)、D-N-甲基偽麻黃鹼(D-N-methyl-pseudo-ephedrine)、去甲基麻黃鹼(L-nor-ephedrine)、去甲基偽麻黃鹼(D-nor-pseudo-ephedrine)和麻黃次鹼(ephedine,麻黃定)等;麻黃含有少量揮髮油,油中含I-a-松油醇(I-a-terpineol,萜品烯醇)、2,3,5,6-四甲基毗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尚含鞣質等。

藥理研究

發汗
①有效成分揮髮油、麻黃鹼。
②條件溫服、溫熱條件。
③作用機理:·阻礙汗腺導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興奮中樞,外周α受體
麻黃屬
平喘
①有效成分麻黃鹼、偽麻黃鹼、揮髮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L-α-萜品烯醇。
②機理
促進NA和Adr的釋放。
本身激動β-R→激活Ac→促進cAMP產生。
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
促進PGE的釋放。
直接興奮α-腎上腺素受體→血管收縮→粘膜腫脹減輕。
抑制抗體產生。
③作用特點緩慢、溫和、持久,可以口服。
利尿
①有效成分d-偽麻黃鹼。
②作用尿量增加。
麻黃屬
麻黃屬
③機理
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
阻礙腎小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
抗炎、抗過敏
①有效成分偽麻黃鹼、甲基麻黃鹼、麻黃鹼。
②作用機理
抑制過敏遞質釋放;
溶血素減少,呈抗補體作用。
鎮咳、祛痰
①作用強度為可待因的1/20。
②有效成分萜品烯醇,麻黃揮髮油。
解熱、抗菌、抗病毒
①有效成分揮髮油。
②抗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雙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大腸桿菌、奈瑟雙球菌。
③抗病毒流感病毒。

種植技術


麻黃種植技術
一、生物學特性
麻黃屬
麻黃屬
麻黃是草本狀灌木,木質莖。由於主根發達,根櫱能力強,所以耐乾旱瘠薄,抗風蝕沙埋性強。葉膜質呈鱗片狀,對生而基部連著。雌雄異株,二年生開始結實,六月份開花,八月中旬至九月上旬種子成熟,成熟以後種子自然脫落,種子長卵園形,黑褐色或灰褐色,表面具有皺紋,並有
苞片。
麻黃的根系非常發達,一般深度在2米以上。其最大特性在地下30-40厘米的土層內可形成群片狀結構的根狀莖,是麻黃最發達的器官,承擔著吸收養分、水份、繁衍後代的重任。根狀莖粗可達4厘米,上有節,每一節上有2-4個不定芽和若干個不定根,不定芽可形成一個麻黃無性系單株。
二、育苗
麻黃種子採收難度大,價格昂貴,一旦育苗失敗,經濟損失較大,所以育苗工作十分重要。
1、圃地選擇
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背風向陽處,土壤以結構疏鬆、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或粘壤土為宜,PH值要低於7.5,一定要避開鹽鹼地。
2、整地作床
為改善土地壤理化性質,以利幼苗根系伸展,應在播種的前一年秋天進行全面整地,耕翻深度要達到25厘米以上。在整地前需用克菌丹拌成藥土撒在育苗地上,耕翻時每畝施入2500-5000公斤農家肥。
根據土壤及氣候情況作成平床或高床。高床床面高15厘米,寬1米,長度依圃地而定,一般在10米左右,作好床后灌足底水待播。
3、播種
為預防苗木猝倒病,播前咱子要進行消毒處理。方法是:先把種子用濃度為200PPm的育苗靈溶液浸泡兩小時,撈出后晾至能用手撒開,然後再均勻地拌入用克菌丹拌成的葯土中(克菌丹用量為種子重量的0.5%,土為克菌丹重量10-15倍),播種量每畝10-15公斤。
也可用0.5%食用糖溶液浸泡24小時,然後混沙催芽,沙與種混合比為2:1,催芽2-3天,有1/3種子發芽種子即可播種。
根據地表溫度確定播種時間,一般在地表溫度達到10℃以上時,即可進行播種。一般採用條播,播幅寬4-5厘米,條間距10厘米。由於麻黃種子出土能力弱,復土一定薄,以種子不外露為宜,復土后要稍加鎮壓。
4、苗期管理
麻黃播種后4-5天開始出苗,12天左右苗木出齊。在此期間,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澆水應多次少量。一般隔兩天澆一次即可。苗木出齊后結合澆水追施一次硫酸亞鐵。在生長期內再加施一次硫酸亞鐵和氮肥,並進行2-3次鬆土除草。8月份要控制澆水以利蹲苗,10月中旬澆防凍水,麻黃耐寒可露天越冬。麻黃苗木一般2年生出圃。
三、栽培技術
麻黃栽植在春季和雨季均可進行。但以清明節前後栽植成活率最高。麻黃既可成片栽植,亦可與果樹間種、與農作物套種,在沙土、沙壤土、粘土上都能栽植。
栽前如有條件可進行施肥,一般採用穴栽法,每穴1-2株,栽植深度以根際深入土中1-2厘米為宜,株行距20×30厘米或30×30厘米,每畝約為6000-10000株。栽后要及時澆水。
麻黃為多年生植物,一般可生長30年左右,人工種植的麻黃二年後即可採收。採收季節在8-9月進行,收割時要注意茬口應高出地面1厘米,過低可能造成傷根引起麻黃死亡,過高可能造成生理乾旱死亡。

相關詞條


裸子植物植物植物學喬木
草本植物灌木麻黃麻黃科
中醫生物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