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盞
水盞
目錄
水盞
水盞
1982年,在福建省建甌縣南村出土了一套宋代銅甌,共十二件。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唯一古代銅甌實物。用銅鑄制而成,形如圓口碗,碗口平行外展呈小邊,大小不一,通高3.8厘米~4厘米、內徑7.5厘米~8厘米、重231.6克~418.8克。除兩件破損外,其餘十件的音高為:e3、g3、#g3、a3、b3、c4、#c4、d4、e4、#f4,可發出悅耳的音響。現為福建省博物館收藏。
元代宮廷用水盞(圖右),用銅鑄成,為圓口碗,碗口有斜向小邊,碗側有兩耳。用小鐵棍敲擊。
滿族民間流行的水盞,銅製,呈圓底高腳杯狀(圖左)。通高15厘米、杯口直徑5厘米、杯樁高8厘米、杯壁厚0.5厘米、底座直徑5厘米。演奏時,水盞置於桌案之 上,盛水調音,右手執小竹棒敲擊,發音清脆,悅耳動聽。多用於薩滿座鼓演唱伴奏。
現代民間使用的水盞,既是人們生活日用品,也是一種獨特的旋律樂器。由大小不一的瓷碗組成,數量不等,以用十隻最為普遍。將精選的瓷碗按大小次序排列,放置於特製的木架上。碗越大發出的音越低,碗越小音越高,發音最低的是大海碗,最高音為小酒盅。如採用同樣大小的瓷碗,音高則取決於盛水的多少。演奏時,雙手各執一支竹筷,敲擊碗邊發音。陶碗音色渾濁,瓷碗音色脆亮,瓷越細音色越純凈優美。可演奏雙音、刮音、滾音等技巧。音色比竹琴明亮,較方響清脆,叮咚之聲如鍾似磬。多用於獨奏、合奏、民間歌舞或曲藝伴奏。在貴州省黔西南晴隆、興仁一帶,則用於絲竹合奏形式的小打音樂,這種別具一格的演奏形式,在我國樂苑中頗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