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口鎮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下轄鎮
匯口鎮,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管轄。是全國重點鎮,也是當地縣域經濟的中心,承擔著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帶動周圍農村地區發展的任務。
匯口鎮,位於皖、鄂、贛三省結合部的安徽省西南邊陲,因長江主流、支流和鄱陽湖三水匯合之口而得名“匯口”,素有“皖江上游第一鎮”之稱。
明朝萬曆年間建立。全鎮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50089人(2019年),轄11個行政村,黨員1022人,黨支部30個,外出流動黨員33人,流動黨支部1個。
匯口西大門
匯口鎮位於皖、鄂、贛三省結合部的安徽省西南邊陲,全鎮面積106平方公里,人口50089人(2019年),下轄11個行政村:匯口社區、同馬社區、西湖村、曹湖村、程營村、康公村、張月村、團結村、三興村、龍潭村、三洲村。
匯口社區位於皖鄂贛三省結合部的安徽省西南邊陲,因長江主流支流鄱陽湖三水匯合之口而得名“匯口”。壩濱公路和即將建成的安九公路從社區穿過,水路交通便利。社區共有24個村民小組,1043戶,農業人口4000多人,耕地面積5127畝,國土面積4.7平方公里,社區座落在集鎮之上,經商、企業及各單位員工達500餘人。
同馬社區位於匯口鎮集鎮,東臨三洲村,南靠長江,西至龍潭村,北臨洲頭鄉羅渡村,面積約1.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780餘戶,人口近3100人,耕地面積3600餘畝。社區在冊正式黨員54人,在職黨員6人。居委會設8個居民小組。社區成立於2005年8月,由原有的桂營村和楊社村於2004年5月合併而成。同馬社區現有辦公服務用房512平方米,設有集體辦公室,警務室、圖書室、資料室、計劃生育服務室、會議室、為民辦事全程代理等。
西湖村由原來的程西、匯西、濱湖三個村合併而成,下轄7個村民小組,人口1780人,耕地面積5420畝。
曹湖村坐落在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是匯口鎮緊靠湖北的一個村。有人口5560人。下轄14個村民小組。由原來的陸圩曹湖和歸林三個村合併而成。曹湖村共有耕地面積8201畝,以種植棉花為主,是匯口鎮優質棉花生產基地。
程營村由原程營村和陳灣村合併而成,坐落在程營集鎮,下轄27個村民小組,人口3664人,耕地面積3278畝,農業生產以棉花種植為主,棉花種植面積3000餘畝,年產值500多萬元。程營村是安徽省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村,新建的康居新村已初具規模,
康公村是匯口鎮人口第一大村,西與曹湖村接壤,東與程營村相鄰,是由原來的戴燈村,排灣村和鄭灣村合併而成。康公村現有人口6222人,轄49個村民小組,1552戶耕地面積7896畝,以棉花種植為主,是匯口鎮產棉大村,
張月村由原泥塘,桑落和張月三個村合併而成,東與洲頭鄉汪壩村接壤,西與康公村相鄰,下轄35個村民小組,1254戶,人口4782人,耕地面積6947畝。
團結村座落在匯口鎮東北面,與洲頭鄉宗營村接壤,下轄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34人。團結村是一個農業大村,現有耕地面積3270畝。棉花種植為主要產業,棉花種植4447畝,年產值990萬元。
三興村坐落在匯口鎮東北面,與洲頭鄉宗營村接壤,耕地面積8341畝,現有人口6012人,下轄1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508戶。三興村是一個農業大村,以種植棉花為主,年產優質棉2490噸。
龍潭村位於匯口鎮西面,東臨匯口集鎮,西和程營村接壤,龍潭村由原朱燈村和張燈村合併而成,總人口5048人,下轄3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6321畝,主要以種植棉花為主,年產優質皮棉600餘噸。潭村坐落在匯口集鎮旁邊,交通便利,壩濱公路全線貫穿該村。
三洲村坐落在永天圩內,村民主要是桐城樅陽移民,現有人口3879人,村民小組13個,耕地面積5623畝,主要以種植棉花為主。
匯口經濟發達、社會和諧。這裡土地肥沃,是國家優質棉、油菜生產基地。宜林面積多,可養水面大,林牧漁業發展迅猛。
工業主導地位突出,初步形成了以棉花為產業鏈的產業集群。棉花加工、棉紡服裝、油脂加工等產業發達,電子、造船、貨運、房地產等產業正在興起。個私經濟發展快,三產繁榮。城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幸福安康。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3億元,財政收入1062.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9億元。
匯口鎮是農業大鎮,盛產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馬鈴薯等,每年產優質棉花5000餘噸,是國家優質棉出口基地,油菜2000公斤,玉米、大豆、芝麻、馬鈴薯60萬公斤。匯口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二期加灌項目現已建成並通過驗收,大大提高了農業抗災豐收的能力。
匯口鎮有20000餘畝的蔬菜基地,生產的“三洲辣椒、大蒜、大包菜”已遠銷全國十二個省、市,蔬菜貿易十分紅火,遠近聞名。
匯口鎮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年產魚、蝦、河蟹等水產品達2000餘噸。養殖業蓬勃發展,豬、牛、羊年飼養量達3萬多頭,雞、鴨、鵝飼養量達150萬隻。
匯口有豐富的宜林用地。由於長江大堤的加固達標以及湖區的開發改造,數以萬畝的宜林荒地可供開發利用。意楊、杉、蘋果、柑桔、大棗、蠶桑等種植業具有一定規模。
本地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適宜,旱澇保收,許多作物都適宜種植。本地農事具體的茬口安排是:春夏種植棉花、玉米、大豆、西瓜、蔬菜;秋冬種植油菜、小麥、蠶豆、豌豆。棉花種植面積常年維持在5萬畝左右,單產籽棉保持在550斤的水平,以本地為代表的宿松縣是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玉米種植面積五千到一萬畝,全部種植雜交品種,畝產干籽1000~1200斤;大豆約為5000畝,畝產400~500斤;西瓜500~1000畝,畝產8000~10000斤。蔬菜以保護地栽培,反季節種植為主。主栽辣椒,約有1000畝,產品主要供應周邊南昌、九江、武漢等大中城市。秋季種植以油菜為主,面積約為55000畝,主要種植雜交品種,畝產300~400斤;小麥約為5000畝,畝產不到200斤;蠶豆零星種植。
匯口地處長江中游沖積平原,境內地勢平整,總的走勢西高東低,由南向北傾斜;土壤結構主要為灰潮土, 地質偏沙,有機質含量1.15-1.19%,全氮含量0.079-0.095%,速效磷含量4-5ppm,速效鉀含量44-57ppm,土壤微鹼性;土質疏鬆,有夜潮,易耕作。全鎮實有耕地面積65000畝,人口49800人,人均耕地1.32畝。特別適合於要求精耕細作的作物品種耕種栽培。
氣候特徵溫度:年平均氣溫16.6℃,全年≥10℃的持續天數為240天,年平均積溫5309.5℃;每年5~10月,氣溫較高,這個階段月平均氣溫為24.8℃。(2)雨量:年均降水1291.3毫米,梅雨季節降水集中;7~8月份,易出現伏旱。(3)日照:年平均日照2051.8小時。7~8月份日照最長,單日平均達8.2小時,9、10月份晴天較多。(4)霜期:初霜期約在11月2日,終霜期約在3月9日,無霜期為255天,即每年的3月9日-11日2日。無霜期長有利於作物干物質積累,提高作物的生物產量,增加經濟效益。
匯口桃花
匯口長邊碼頭
公元340年左右,王羲之在此牧鵝,學習書法,因桑落洲有很多遷徙的大雁,王羲之把野生的大雁馴化成家鵝,這也就是為什麼王羲之喜歡鵝的緣故。他從鵝的行雲流水間,頓悟了書法的真諦。王羲之牧鵝的地方,後世稱之為牧鵝林,
公元400年左右,陶淵明阻風桑落洲,在此有了歸隱山林之意。寫了兩首詩《庚子歲阻風規林》,有歸隱之志。後人把陶淵明避雨的地方叫做歸林。這就是歸林村的由來,後來,陶淵明就以桑落洲為藍本,創作出了桃花源,明代一位詩人曾寫道“宛若淵明桑落洲”,就是很直白的說桃花源就是桑落洲。明萬曆四年,九江同知宋純仁修桑落洲大堤圩,後世為紀念宋純仁的功績,按照陸圩的取名方式,把圩的一段叫做宋圩,宋圩在歸林村。桑落洲的典故眾多,公元440年左右,鮑照在此作《登大雷岸書》。公元453年,劉駿在桑落洲東的五洲,建牙,起兵,公元465年左右,劉子勛在桑落洲建牙,起兵,兵敗。桑落洲終劉宋一朝。
公元552年,王僧辯陳霸先在桑落洲西白茅灣結拜。
公元600年左右,王勃在此採蓮,作《採蓮賦》
公元700年左右,李白在此送堂弟作了一首詩“桑落洲渚連”,
公元800年左右,李群玉在此經過,感懷,作了一首詩《桑落洲》,
匯口港
公元1100年左右,楊冠卿遇雨,在此作了一首詩“維舟桑落洲”,
公元1200年,陽枋在此阻風,寫了一首詩“阻風桑落洲,悠然見廬山”,
公元1300年,虞集“泛舟桑落浦,...桃源攜客覓”。陳友諒命喪涇江口,桑落洲的洲頭,今洲頭鄉。
公元1500年左右,朱禱寫了一片小孤山媽祖記《天后宮記》“外氏寓居桑落洲”,潘季馴督修桑落洲堤壩。
江堤上放牛
公元1700年,陸錫熊在此懷古,寫了一首詩“只因桑落洲前水,曾向斜陽送六朝”
公元1800年,曾國藩,石達開在此大戰。彭玉麟寫了一首詩“桑落洲新長綠蕪”
公元1900年,張相文寫了一篇筆記散文《桑落鄉》,記述了彭玉麟在桑落洲的一些軼事。1949年,人民解放軍渡江,毛澤東電“西起九江不含”說的就是宿松匯口的桑落洲。
公元2013年,中央電視台《詩詞中國》到匯口尋訪桃花源。傳奇還在繼續,以待後人。
匯口鎮是“安慶市綜合改革試點鎮”,安徽“中心建制鎮”。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匯口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日新月異,鎮村面貌煥然一新。投資環境日趨完美,有寶麗來油脂公司、塑料廠、盛鑫紡織廠、加拿大歐文高纖維制板廠等外商在我鎮落戶,經濟效益良好,發展勢頭強勁。
龍潭村民農業培訓
快樂和諧的人民生活
匯口鎮水陸交通便捷,境內有江岸線20公里,客貨碼頭8個,匯口港是長江流域有名的天然避風港和深水良港,年吞吐量達50萬餘噸,可直達重慶、武漢、九江、南京、上海;公路縱橫交錯與105國道、京九、合九、銅九鐵路,滬蓉、景九高速公路相連接,至周邊省、市、行程均在2個小時左右即可達,交通區位十分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