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仙蹤圖》是明代崔子忠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該畫作繪高山之中一片平坡上,張延登在長白山遇兔,面築兔洞柴屋的故事。崔子忠繪該畫作有肖像性質。該畫作整個畫面布局別緻,運筆堅韌沉著,色彩古雅柔和,布局精心,寄託著畫家的深情。
長白仙蹤圖
作者將張延登描繪成傳說中的白兔仙翁,但又是真人肖像。
廣額、長眉、寬鼻的張延登,束髮道服,長髯飄拂,寬衣芒屏,手持
竹杖,緩步坡坪,飄然若仙;足下白兔相隨,回首豎耳,似解人意。身後峭崖陡壁,山瀑飛瀉,虯松倒掛,荊棘密布,宛如人跡罕至的洞天仙境。
圖右題“甲戌三秋同里後學崔子忠奉教華翁太老師沐手謹圖”,款下鈐“子忠之印”白文印。卷前引首有文震孟書“長白仙蹤”並題識,卷後有張延登
楷書《白兔公記》及
董其昌題跋、
姜逢元題記。
明代人物畫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山水與人物結合,以便更好地表現人物的節操與情趣,《長白仙蹤圖》就是一件典型作品。
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春,張延登與友朋同登長白,在半山處,見一兔從草叢中躥出,急馳而逝。張延登以為祥瑞,遂築兔柴洞屋於此,作品即根據此事繪製。右題“甲戌三秋同里後學崔子忠奉教華翁太老師沐手謹圖”,款下鈐“子忠之印”白文印。甲戌為崇禎七年等(公元1634年),華翁即張延登,從文辭上可見崔子忠對張延登的崇敬之情。
該畫作採用了長卷式的構圖方式。舒開畫卷,畫面所展現的是高山險峻處一片平坡,坡上端岩石向前伸出,猶如屋頂。畫面左側,山石壘壘,溪水潺潺。岩隙間的虯松如蛟龍蟠曲而生,枝葉茂盛,坡坪四周,雜草叢生,頗似人跡罕至的仙境。人物背後的山崖呈傾斜之勢,上面藤蔓垂懸。畫面右側雖一片虛空,卻以光亮的空間展現出深幽無盡的氣勢,顯出高空特有的清曠氣象。
局部圖冊
作者著重刻畫了張延登的形象。崔子忠將他描繪成傳說中的白兔仙翁,但又是真人肖像。張延登身著布衣,足蹬
草履,手扶竹杖,左腳微抬,正緩步於坡坪上;加之他寬額、長眉、密須、小冠束髮的容貌——頭頂小冠束髮,身上布衣草履和眉目間平和安詳的神態,再看他容貌清古,更覺飄然脫俗。緊隨其足邊的一隻
玉兔,雙耳直立,正回頭張望,整耳回道仰顧,似解人意,神態煞是可愛。
美術史論家、美術批評家毛建波:畫中人物以淡墨鐵線貓成,運筆堅韌沉著,山石以破筆橫皴,色彩古雅柔和,布局精心,山水、人物有機地融為一體。
2008年12月25日,《長白仙蹤圖》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的南陳北崔——
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藏
陳洪綬、崔子忠書畫特展”上被展出。
崔子忠(約1574—1644),明代畫家。初名丹,字開予,改名子忠,字
道母,一字清引,號清蚓,一作青蚓,又號北海,
萊陽(今屬山東)人,寓居
順天府(今北京)。生員,曾從董其昌學。李白成農民軍攻克北京,他匿居土室餓死。擅人物、仕女,取法高古,意趣在晉、唐間,不襲宋、元窠臼,畫風近
南唐周文矩,衣紋多曲屈轉折,墨色靈秀,設色清麗。兼工肖像畫。與陳洪綬齊名,有“
南陳北崔”之稱。傳世作品有《桐陰博古圖》、《徐承陽移居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