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日碧力戈

納日碧力戈

納日碧力戈,男,蒙古族,教授,博士,1957年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全國人類學民族學領域首位長江學者。貴州師範學院貴州民族學與人類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民族研究中心(國家民委重點研究基地)主任,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國際薩滿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

人物經歷


納日碧力戈
納日碧力戈
1982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1985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獲法學(民族學)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民語三系,獲文學(語言民族學)博士學位。

社會任職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民族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美國明尼蘇達州卡爾頓學院人類學及亞洲研究伯恩斯坦講座教授等職。
第二屆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

科研情況


1992~1994年獲英國外交部高級獎學金和三一學院牛頓基金“蒙古及內亞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員會”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大學做社會人類學博士后研究。主要從事社會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和田野實踐,尤其關注族群理論和象徵符號。
1996年始承擔國家教委和人事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現代化進程中的少數民族人文生態》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關係新觀察》。
1997~1999年參加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南昆鐵路建設與沿線少數民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課題,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潞城鄉各煙屯的藍靛瑤社區進行了累計5個多月的田野調查,並發表了調查報告;1998年開始參加中國台灣清華大學《亞洲季風高地與低地的社會與文化雲貴高原的親屬與經濟》課題,在同一地區做田野工作。
貴州大學長江學者研究團隊主要成員
納日碧力戈
納日碧力戈
貴州大學教育部長江學者納日碧力戈教授長期致力於在“語言和文化之間搭橋,”在中國社會科學界的民族和族群研究中首次嘗試建立中國族群研究的“符號學派”,對該領域產生重要學術影響;該領域的理論創新及成果,對於中國這樣的多民族國家保持民族團結和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他在中國首次批判性地應用皮爾斯“語言三觀”分析法來研究中國族群,指出“象擬”(iconicity)和“標指”(indexicality)對於族群意識和族群生存的至關重要;指出作為族群特質的這些“象擬”、“標指”及“代碼”之間的系統關係。這樣的族群三觀,有助於避免主觀片面地觀察和處理民族和族群問題,避免“牽一動百”,影響社會穩定,具有學術創新和現實應用的雙重價值。在中國學術界所有以社會學人類學方法或從語言學和符號學角度來研究姓名制度的諸多學者中,納日教授的著述最有影響力。其著作《姓名論》首次提出連名制中父名與子名的前後位置,最初取決於有關語言的名詞修飾語相對於中心詞位置的新見解,首次提出形式與內容、區分與整合是姓名發展的內部規律的新理論。學界給予了極高評價,認為此著作“給姓名學確立了學科地位,並獨辟了姓名學研究的嶄新視野,為諸多姓名現象提供了民族學、人類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多角度的詮釋”。在人類學民族學理論方面,納日教授著眼於人類學與其他社會人文科學及至自然科學在哲學層面上的溝通,在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界中首次系統地梳理和總結了人類學的主客觀“互滲”理論(布爾迪厄)與結構化(吉登斯)、彈性(霍林)、自組織(瓦列拉、馬特如拉)諸理論的親和,認為“過程論”為現代人類學理論的主流,對於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理論發展方向的定位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
正是由於納日教授在以上各個方面取得的學術成就,他多次被歐美的一些著名高等院校聘為高級訪問學者和訪問教授,並在2002年被英國劍橋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多位著名學者極力舉薦參加美國名校卡爾頓學院(全美文理學院排名前五名)所設“珍尼-拉菲爾·伯恩斯坦亞洲研究及人類學講座教授”職位的全球公開競聘,並擊敗擁有哈佛大學等美國名校博士學位的多名競聘對手,成功獲得這個在全美人類學和亞洲研究學界具有很高學術聲望的職位。此後他曾長期旅居美國,在卡爾頓學院擔任“珍尼-拉菲爾·伯恩斯坦亞洲研究及人類學講座教授”。以中國大學培養的博士和中國本土學者的身份,去參加美國名校里享有最高學術殊榮的人類學講座教授職位的競聘並取得成功,這件史無前例的人類學學術事象,已成為中國人類學界、英美等國亞洲學研究圈中令人稱羨的口碑故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納日碧力戈教授所具的學術成就及其國內外公認的良好影響。

作品成就


納日碧力戈著作以及譯著(部分):
1.納日碧力戈:《語言人類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納日碧力戈:《現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構》,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納日碧力戈:《姓名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
4.納日碧力戈、楊正文、彭文斌主編:《西南地區多民族和諧共生關係研究論文集》,貴州大學出版社2012。
5.納日碧力戈等:《人類學理論的新格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6.葉舒憲彭兆榮,納日碧力戈:《人類學關鍵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7.[美]保羅·康納頓著,納日碧力戈譯:《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黃樹民著;素蘭,納日碧力戈譯:《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後的中國農村變革》,北京:三聯書店,2002。
9.【美】克利福德·格爾茨著,納日碧力戈等譯:《文化的解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獲得榮譽


被評為中國校友會網2011年、2008年“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被評為2016年度“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民族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