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在原省博物館自然部的基礎上建立的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成立於1987年5月12日。該館是在原省博物館自然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為自然歷史類博物館,範圍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古生物學、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科學。

是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在收藏自然標本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教育。場館佔地面積4公頃,建築面積14700平方米,展廳面積6000平方米,庫房面積3000平方米。

2017年12月6月成為“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截至2019年,藏品數量98731(件套)。

發展歷史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外觀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外觀
1987年5月12日,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前身吉林省博物館自然部創 建,原隸屬於吉林省文化廳,原館址位於長春市光復北路3號。
2001年1月1日,吉林省政府為讓自然博物館獲得更好發展併發揮更大功能,決定將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整建制地划給東北師範大學,保留省自然博物館牌子,保留獨立事業法人地位。
2001年5月9日,東北師範大學決定設立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至此形成獨特的一館二牌。
2007年5月1日,新館正式向社會開放。
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截至2019年,藏品數量98731(件套)。

建築布局


綜述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佔地面積5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700平方米,展廳面積6000平方米,庫房面積3000平方米;設展覽分7大展區:“《山之魂》展區、《林之韻》展區、《蝴蝶谷》展區、《鳥之靈》展區、《獸之趣》展區、《化石世界》展區、《猛獁象》展區”;主要反映吉林省生物多樣性以及自然資源狀況,包括動物、植物、古生物、岩石、礦物、土壤、人體等標本類別。
展區
《山之魂》《林之韻》展區:以吉林省的自然景觀——長白山為背景,採用模擬技術模擬長白山生態環境;通過展示長白山的自然景觀帶,令觀眾產生“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感覺;特有的開放式展示,營造出一種“游林海、觀鳥獸”的獨特氛圍;用屏幕投影展示長白山天池風光和文化。
《蝴蝶谷》展區:展示來自世界各地300多種、600件蝴蝶標本,其中有多國的國蝶,展出內容有:蝴蝶生活、蝶與蛾、蝶文化等;運用聲控的幻像儀展示蝴蝶的一生。
《鳥之靈》《獸之趣》展區:通過營造逼真的自然環境,使珍稀鳥獸標本栩栩如生,進而體現出鳥獸所特有的矯健身姿與優美體態。通過講解與多媒體查詢,進而讓觀眾了解標本及背後的故事。
《化石世界》展區:分“化石”、“恐龍時代”、“東北第四紀滅絕動物”、“探索之角”四個展示單元。陳列化石,動感的復原恐龍,3D影片等形式,讓觀眾熟悉化石,了解生命的歷程。
《猛獁象》展區:展示吉林省出土的3具猛獁象化石骨架,令觀眾對吉林省史前動物有更直觀的認識。

陳列展覽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大廳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大廳
展覽共分《林之韻》、《山之魂》、《蝴蝶谷》、《鳥之靈》、《獸之趣》和《化石世界》六個展區進行展示,其中《林之韻》、《山之魂》為主要展區,它突出吉林省地方特色,主要展示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景觀——長白山,其他展區配合介紹了與吉林省生態環境有關的地質古生物、動物、植物等相關知識。

展出內容


腕足動物化石——生活於志留紀的五房貝;泥盆紀的無洞貝、弓石燕、鴞頭貝、巔石燕;石炭紀的長身貝和網格長身貝。 腕足動物化石
模擬白樺——落葉喬木,隸屬於樺木科,是火燒跡地和皆伐地上的先鋒樹種,也是紅松闊葉混交林被破壞后發展起來的次生植被類型。 模擬白樺
黑熊標本——又叫狗熊,黑瞎子,體重200公斤左右,胸部有一明顯的新月形白斑,是林棲的獸類,在長白山的蒙古櫟林中最為常見,屬於雜食性,以植物嫩芽,嫩葉草,野和種子為主。 黑熊標本
熊貓標本——分佈在中國四川的平武縣青川縣北川縣等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經常在山腹窪地和平緩的階地竹林中獨自活動,主要吃各種竹類的老筍,偶爾也吃動物屍體。 熊貓標本
鳥翼鳳蝶標本——分佈於大洋洲,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保護種類。 鳥翼鳳蝶標本
鴕鳥標本——常結群生活,繁殖期一雄多雌,食物主要是植物性的,每窩產卵12~15枚,孵卵主要由雄性擔任,2~3歲性成熟,年產卵多的達90枚左右,有效繁殖期為50年,壽命長達70多年。 

主要活動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展品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展品
陳列展覽中還設計了一些有益於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項目,如鼓勵增強勇氣的攀岩,克服恐高心理障礙的高 架玻璃橋,滿足探秘心理的林中通幽,提高動手能力的標本製作、擴展知識面的聯網計算機知識問答等,讓觀眾在參觀中得到身心的快樂,知識的熏陶,審美的情趣。
展覽的開放將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對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展覽的目標是達到全國一流展覽的水平,成為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精品。其影響力將覆蓋全省,波及全國。

活動建設

2019年5月18日,吉林省自然博物館舉辦“5.18國際博物館日”——“流浪地球”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主題科普活動。
2019年6月1日,吉林省自然博物館舉辦“六·一國際兒童節”和“六·五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
2020年2月28日,吉林省自然博物館舉辦活動:“自然博物館戰“疫“系列科普微視頻——《蝙蝠:夜空中的精靈》”。
2020年3月28日,吉林省自然博物館舉辦活動:“為地球發聲——吉林省自然博物館邀您一同參與“地球一小時”。

學術研究

2016年3月,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左斌在《自然博物》上發表了題為《自然博物館如何開展環境教育》的論文。
2014年8月,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易曉煜、劉彩伶在《2014年環保科普論壇論文集》上發表了題為《自然博物館開展環保科普工作事例特點分析》的論文。
2017年1月18日,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土壤整段標本取樣器獲得專利。

館藏文物


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作為吉林省唯一一所從事自然科學普及教育工作的省級博物館,擁有一支強大的專門從事自然科學知識的科學研究、科普宣傳、展覽設計、製作、展示的專業隊伍,並配有專業的講解人員和管理人員。而且,自然博物館自1987年建立以來,就在積極發揮著“自然標本收藏、自然科學研究、科學普及教育”三大自然博物館功能,收藏自然展品3萬多號5萬1千多件,包括動物、植物、古生物化石、人體、礦物、岩石、隕石等,其中東北地區絕滅動物化石標本4000多件,大型珍稀動物標本7000多件;出版科普著作和科普資料30餘部;舉辦的大型科普展覽10餘個,臨時科普展覽幾十個。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共收藏有各類自然標本11000餘件,其中動物標本2058件,植物耐5531件,古生物化石耐843件,岩礦標本3526件,土壤標本40餘件。
久負盛名的長白山是吉林省人民的驕傲,也是東北三省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的生存環境的依託,這裡保存著整個歐亞大陸北半部最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破壞的自然綜合體。由於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所以吉林省自然博物館的標本收藏以反映長白山的自然狀況為主,收藏有比較完整的長白山蝶類標本、鳥類標本、獸類標本,藥用植物標本和土壤標本。同時也收藏國內外的自然標本,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長臂猿紫貂雲豹,豹、東北虎白唇鹿、梅花鹿、白鶴金雕褐馬雞綠孔雀丹頂鶴大鴇、巨晰、蟒、揚子鱷、中華爵;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黑熊,棕熊、小熊貓、水獺猞猁、躊、馬鹿駝鹿、黃羊、雪兔、斑嘴鵑鵬、白琵遂、大無鵝、鴛鴦、紅腳隼、”黃爪隼、游隼、紅隼、灰背隼、燕隼、花尾棒雞、藍馬雞、白鵬、白冠長尾雉、灰鶴、蓑羽鶴、草鴉、縱紋角、紅角、普通雕、長尾林、長耳、犀烏、蚋龜、馱猖、大鰓、文昌魚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溫泉瓶爾小草、東劉謝開碳、刺參;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黃替、草蓯蓉水曲柳平貝母天麻、野了豆、核桃揪、黃孽、樟子松、長白松、長白柳等。
收藏的國外動物標本有企鵝、鴕鳥、長頸鹿、斑馬、北美海獅、非洲獅、黑猩猩、還有一件德國巴伐利亞州博物館贈予我館的始祖鳥模型。
展覽常年對外開放,冬季周一休息,觀眾人數每年可達千餘人。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正在積極籌備和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合併的有關事宜。合併后的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將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觀眾面前.
《館藏珍稀動物展覽》,薈萃了館藏動物標本之精華,通過550件標本使觀眾目睹了棲息在水陸空不同生態環境中的動物的風采。
魚類部分展出有朔河而上繁殖的大馬哈魚,體重40餘千克的厥魚,體形奇特的海馬、海龍、海洋中的兇手白槍魚。在展室的一隅有一逼真的海洋生態景觀。展覽中還展出有國家保護動物娃娃魚,揚子鱷,蚋龜和體長2米多的蟒。鳥類標本中有婷婷玉立的丹頂鶴、振翅欲飛的金雕、羽翼華麗的孔雀、形態奇特的犀鳥,生活在南極的企鵝,澳大利亞的駝鳥。
獸類中展出了東北“三寶”中的兩寶梅花鹿和紫貂,梅花鹿的鹿茸是聞名於爾的獸葯,紫貂皮被稱為“軟黃金”,價值昂貴。其他的如黑熊、野豬、東北虎、馬鹿、非洲獅等大型獸類在這裡都有標本展出。
展覽是按照生物進化順序排列的鯽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最後一部分是保護與利用,告訴人們野生動物自然環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保護併合理開發野生動物資源,將保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資源的永續利用。
古動物陳列室陳列著恐龍骨架模型。在恐龍骨架的兩側還立著猛獁象化石骨架和披毛犀化石骨架。展覽分為化石,水生動物,得繁盛時代,爬行動物稱霸時比,哺乳動物統治時氏和東北地區猛獁分一披毛犀動物五部分,概括地展示了各地質歷史時期動物的演化過程,將生存競爭,自然選擇這些深奧的理論通過133件標本和模型直觀地揭示給觀眾,布展錯落有序,內容表現形式比較新穎,在暴露的展台上,觀眾可以親手觸摸展品,了解歷經滄桑巨變形成的動物化石。

所獲榮譽


鑒於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在科學普及工作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1999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長春市教育委員會指定為“長春市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基地”;2007年被吉林省科學技術廳指定為“吉林省科普基地”;2007年被共青團吉林省委、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少先隊工作委員會、吉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吉林省教育學會、吉林省學生聯合會等共同認定為“吉林省青少年新聞小記者培訓基地”。
東北師範大學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將以辦成全國一流的博物館為目標,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陳列,一流的服務迎接海內外廣大觀眾。

地址


乘坐輕軌,或160、120、102、158路公共汽車在東北師範大學凈月校區(師大新校站)下車。

館長


基本資料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姓名:吳正方
性別:男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所學專業:氣象氣候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所在院系:自然博物館(館長)

學習和工作經歷

1979,9~1983,7瀋陽農業大學農學系 學習
1983,8~1987,8 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 工作
1987,9~1990,7 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 攻讀碩士
1990,8~ 至今 東北師範大學 教師
1992,9~1996,7 中國科學院地理所 攻讀博士
2002,3~2002,10 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部訪問學者(JICA資助)
2004,9~2004,12 日本京都大學綜合防災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JSPS資助)
現任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館長。

科研項目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全球環境基金項目《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CPR/98/A1G/99)》子合同3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資源恢復與管理”
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資源恢複信息系統旨在建立一個以數字化的水資源利用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數據為主要內容、以完善的基礎地理管理體系為主要結構的信息系統,為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資源恢復提供完善、優質和高效的地理空間數據服務,為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資源區劃和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需求提供良好的基礎和支持。通過分析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資源短缺原因,指出水資源恢復的原則:①確立保水第一引水第二的水資源恢復戰略;②準確計算水資源需求量和補水潛力;③解決補水中的污染問題。提出了水資源恢復的理論與技術路線,結合水文計算過程與濕地生態規律,設計了水資源恢復方案,並對方案進行了綜合分析。項目所提供的水資源恢復方案設計的原理與技術路線,對其它濕地水資源恢復有指導意義。項目已於2002年完成並通過鑒定。
國家“973”項目《西部典型區域森林植被對土壤侵蝕過程的調控機理(2002CB111502)》項目骨幹,承擔“黃土高原森林恢復的動力學機制和土壤侵蝕控制研究”
研究以黃土高原主要森林樹種與生態環境素關係研究為基礎,進行樹種和森林類型生態區劃分和生態適宜性評價;通過以氣候(水、熱條件)、土壤(養分)等為要狀態變數的森林動力學模擬,掌握黃土高原主要森林類型的動態變化演替規律;根據各樹種地上生長與根系發育規律,建立主要樹種地上生物量或基徑面積與根系系統生長的關係方程;通過分析樹種冠層結構、根系系統結構與土壤侵蝕控制的內在聯繫,確定最佳樹種搭配和林型結構;以控制水土流失為森林建設目標,制定適地、適時、適種的重建方案,提高該區森林生態效應和生態服務質量。項目正在進行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興安嶺-東北平原地形過渡區氣候邊際效應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研究》
項目綜合運用常規氣候資料、野外定位觀測、遙感信息和模型模擬等方法,以大興安嶺-東北平原地形過渡區的氣候邊際效應及其對東北西部生態環境的影響為重點,研究大興安嶺-東北平原地形過渡區內焚風和大風效應的形成機制和規律,以及對風蝕、沙塵災害形成的影響;研究大興安嶺東坡下沉氣流增溫效應對東北西部地面溫度場和濕度場的影響;研究大興安嶺東坡雨影區形成及其減雨效應;研究東北西部土壤水分平衡時空規律和乾旱災害風險;從氣候變率、災害綜合風險、土地生產力變化等方面研究大興安嶺-東北平原地形過渡區氣候邊際效應對東北西部生態環境的影響,評價東北西部生態環境脆弱性,為預警東北西部生態環境演化趨勢和服務區域生態提供科學基礎。

主要研究成果

吳正方著,2003,東北地區植被-氣候關係研究及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評價,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吳正方,2003,東北地區植被分佈全球氣候變化區域響應評價,地理科學,23(5)
吳正方,2003,東北闊葉紅松林分佈區生態氣候適宜性及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評價,應用生態學報,14(5)
吳正方,2002,東北地區植被過渡帶生態氣候學分析,地理科學,22(2)
吳正方(副主編),2000,吉林省植被(李建東盛連喜吳榜華主編),吉林省科學技術出版社。
鄧慧平 吳正方 周道瑋, 2000,全球氣候變化對小興安嶺闊葉紅松林影響的動態模擬 研究,應用生態學報,11(1)
靳英華 吳正方* 劉吉平,2002,中國植被–氣候關係研究綜述,東北師大學報(自然地理研究專刊)
劉吉平 吳正方* 靳英華,2002,吉林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地域組合規律及其防治,東北師大學報(自然地理研究專刊)
靳英華 吳正方*,2003,長白山森林植被的生態氣候學指標,山地學報,21(1)
靳英華 吳正方*,2003,東北東部山地森林植被的生態氣候學研究,東北師大學報(3)
商麗娜 吳正方* 劉吉平,2004,火燒對三江平原濕地土壤養分狀況的影響 濕地科學,2(1)
劉吉平 呂憲國 吳正方*,2004,吉林省旱澇災害地域組合規律的動態變化,中國農業氣象,25(2)
靳英華 趙東升 楊青山 吳正方*,2004,吉林省生態環境敏感性分區研究,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36(2)
趙東升 吳正方* 商麗娜,2004,洪河保護區濕地生態需水量研究, 濕地科學,2(2)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開館:09:00 閉館:16:10 (15:30停止售票),周一閉館。

地理位置

吉林省長春市凈月大街2556號東北師範大學自然博物館(東北師範大學凈月校區東門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