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鎮,因河而得名,位於江蘇省鹽城市,黃海之濱的射陽縣,百裏海河穿鎮而過,低吟淺唱潺潺入海。全鎮總面積242.43平方千米,總人口87265人(2017) ,轄25個行政村和3個居民委員會,是全市較大的鄉鎮之一。鎮區南臨鹽城機場,東靠射陽港口,西枕204國道,S329和S233兩條省道貫穿全鎮,距沿海高速G15射陽樞紐僅5分鐘車程,正在建設的鹽連高鐵射陽客貨站也座落在鎮區境內,全鎮海、陸、空交通便捷。2014年被縣委、縣政府列為7個重點鎮區之一,先後被授予省“生態鎮”、“文明鄉鎮”,市“優秀基礎黨組織”、“農村環境整治先進集體”、“民生幸福和社會事業工作先進集體”、“黨建創新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調整農業結構和推進聯耕聯種先進單位”。
海河鎮地處射陽西大門,與
建湖、阜寧、
濱海三縣交界,位於中國和江蘇沿海中心位置,中國大陸南北地理分界線的南部,地處北緯33°31′12″~34°07′15″,東經119°55′48″~120°34′47″,東距射陽縣城13公里,南距鹽城市區直線距離約40公里。
唐朝以前,海河區域是茫茫滄海。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黃河“奪泗入淮”后,帶來大量泥沙,在海區淤積,海岸不斷向東推移。鎮區境內大部分為明代以後逐步成陸,明弘治七年(1494年)時,鹽城距海達15 公里;清咸豐五年(1885年)黃河北徙時,鹽城距海已達75 公里。黃河北徙后,泥沙來源大減,但因
黃河三角洲的泥沙被波浪、海流侵蝕而南下,在沿海海域不斷沉積而使海岸線繼續東移。
隨著土地不斷東移,人口從四面八方匯聚來此,不斷東遷。早在元末明初,就有上游移民遷入,從事鹽業、漁業生產。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將蘇州閶門一帶十萬居民趕到淮南充作煎丁(鹽丁),其中一部分被分配到海河境內,從此海河成了移民立灶煎鹽之地。清康熙年間,安徽徽州鹽商宋勉旃,從皖南、淮南、崑山、泰州、
興化等地招收一批移民也前來佔地煎鹽。清末民初,清末狀元、民族資本家、南通人
張謇與人提倡廢灶興墾,將
海門、
啟東、崇明等地棉農遷入境內定居。
明清時期,境內均為煎鹽地,隸屬兩淮鹽運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隸泰州分司,但版圖屬縣。明清年間,鎮區全境隸屬鹽城縣。清雍正九年(1731年),阜寧建縣后,為
阜寧縣所轄,均屬
淮安府統管。
1916年至1932年,先隸屬於淮揚道,后隸屬於民國江蘇省政府;
1933年,隸屬江蘇省行政督察區第七區專員分署;
1936 年,隸屬於江蘇省第六行政區;
1942 年4月,射陽建政后,相繼隸屬於鹽阜區行政公署、鹽阜分區專員公署、蘇皖邊區第五和第十一分區;
1949年3月,隸屬於蘇北鹽城地區專員公署、江蘇鹽城專員公署;
1949年11月14日,海河區轄:清河、永潭、華北、海河、陡港、中興、條河、阜余、革新、大塔、花園等11個鄉,共40個村;
1950年8 月初,隸屬於鹽城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月隸屬於蘇北人民行政公署鹽城專員公署;
1957年10月7日,區、鄉實行合併后建立五區一鎮,海河區下轄:阜余、海河、革新、四明、新塘5個鄉;
1958年10月底,設立海河火星人民公社;
1959年3月20日,人民公社的名稱一律改用當地地名。海河火星人民公社改為海河人民公社,同時阜余從海河劃出,設立阜餘人民公社。
1983年7月18日,實行
政社分開,以現行區劃範圍建鄉鎮,設立鄉鎮政權;以大隊現行區劃建村,建立村民委員會;以生產隊現行區劃建立村民小組,海河鄉由此設立;
1994年,海河撤鄉建鎮;
2011年1月2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射陽部分鎮行政區劃的批複”(蘇政復[2011]2號、鹽政復[2011]2號):同意撤銷海河鎮、
阜余鎮,將原海河鎮、阜余鎮所轄區域合併設立新的海河鎮,鎮政府駐海河集鎮伯森路46號,海河鎮行政區域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10.38萬人,轄25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
省委書記羅志軍在海河視察
海河鎮地勢平坦,溝河縱橫,排灌自如,旱澇保收,為鹽城第一產糧大鎮,第一果品大鎮,為全國無公害梨果生產基地。海河鎮的工業基礎雄厚,產業分佈廣泛。主要有紡織、機械、電子、食品、塑料五大行業,近百家企業,年產值5億多元,利稅2000多萬元。產品不僅走俏國內市場,在日本、美國、西歐、東南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也佔有一定份額。
全鎮現有中小企業近100家,規模以上企業17家,稅收過百萬的企業5家。2014年簽約南通宏途盛紡織和山東金田科技2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建成華灸醫療和嘉禾紡織2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開票銷售2.8億元,入庫稅收570萬元,自營出口510萬美元,全口徑開票銷售5.2億元;擁有科技創新型企業3家,省民營科技企業4家,高成長企業2家,市級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各2個,全鎮工業經濟在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推動下平穩發展。
現代農業發展
全鎮可耕地面積24萬畝,擁有高效農業面積11萬畝,連續4年獲市縣“高效農業推進先進鎮”;“海河萬畝有機果蔬園”,獲批“省長菜籃子工程”基地;
黃金梨馳名江蘇,雙茬
南美白對蝦養殖全市領先;2014年,推廣聯耕聯種面積9.3萬畝,成立12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建成江蘇第三、鹽城第一的370畝集中育供秧基地,先後6次為省、市、縣提供觀摩現場。海河鎮為全國無公害梨果生產基地,年產果品5萬噸,水稻4萬噸,皮棉10萬擔;海河鎮養家禽、家畜的歷史悠久,年產雞、鴨、鵝100萬隻,生豬5萬頭;水產品資源極為豐富,年產淡水魚5萬噸、南美白對蝦5000噸,螃蟹、甲魚的養殖早已名聞遐邇。海河鎮通過推廣科學技術,培植產業典型,擴大種植規模,加大宣傳力度,創新銷售方式等,提高了海河梨果在全國的知名度,增加了銷量,“金可梨”、“三水梨”、“
豐水梨”、“幸水梨”、“黃金梨”等優質品種梨雖然價格高於普通梨,但在全國各地仍供不應求。
海河工業集中區鹽城友普工業園
道口工業集中區佔地993畝,先後投入1500多萬元,啟動“三縱三橫”路網 建設、污水管網鋪設、近100盞路燈架設,被授予“江蘇省全民創業示範基地、中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已形成高端紡織、機械閥門、環保新材料三大特色產業,特別是輕紡、機械已初具規模,海順紡織、華凱閥門、友普環保等一批效益高、帶動就業強、科技含量足的企業已經入駐園區;沙東全民創業園現有企業26家,正常運轉11家,2014年又盤活存量企業2家,其中稅收過百萬元1家。
全國無公害梨果生產基地
海河鎮地勢平坦,溝河縱橫,排灌自如,旱澇保收,為鹽城第一產糧大鎮,第一果品大鎮,為全國無公害梨果生產基地,年產果品5萬噸,水稻4萬噸,皮棉10萬擔;海河鎮養家禽、家畜的歷史悠久,年產雞、鴨、鵝100萬隻,生豬5萬頭;水產品資源極為豐富,年產淡水魚5萬噸、南美白對蝦5000噸,螃蟹、甲魚的養殖早已名聞遐邇。海河鎮通過推廣科學技術,培植產業典型,擴大種植規模,加大宣傳力度,創新銷售方式等,提高了海河梨果在全國的知名度,增加了銷量,“金可梨”、“三水梨”、“豐水梨”、“幸水梨”、“黃金梨”等優質品種梨雖然價格高於普通梨,但在全國各地仍供不應求。2008年共生產梨果5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近億元,為農民人均增收1800元。
工業基礎雄厚,產業分佈廣泛
三水梨
海河鎮的工業基礎雄厚,產業分佈廣泛。主要有紡織、機械、電子、食品、塑料五大行業,近百家企業,年產值近5億元,利稅2000萬元。產品不僅走俏國內市場,在日本、美國、西歐、東南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也佔有一定份額。
勞動力資源豐富,受教育程度較高
海河鎮勞動力資源豐富,其受教育程度和技術水平較高,適應現代企業各種高新技術的操作需要。海河鎮堅持外向開拓、科技興鎮戰略,歡迎和鼓勵境內外客商來鎮興辦各類企業,重點發展現代紡織、塑料製品、飼料加工、精細化工、綠色食品、電子信息、農副產品加工等新興產業。
會議
海河鎮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太倉客商投資2000萬元新上1萬錠環錠紡和100台劍桿織機項目落戶海河;黨委書記徐陽林一行三上哈爾濱,與客商簽訂了投資5000萬元興建5000錠亞麻紡紗項目;射陽縣銀旺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正本以商招商,和外地客商合股投資1980萬元新上的5000錠棉麻混紡項目已進入機械設備安裝調試階段;客商倪先生投資2000萬元新上的棉紡項目日前同鎮政府正式簽約。另外,海河鎮8個投資200萬元至1000萬元的中小型項目也全部入園;由哈爾濱、浙江、杭州等地客商投資千萬元以上的4個跟蹤項目目前正在洽談之中。海河鎮不斷完善全民招商、全力招商體制和網路。鎮三套班子成員分成6個招商小組,對意向投資超500萬元的10多個項目分工跟蹤洽談,同時每人交納5萬元以上的
風險抵押金。鎮機關、單位所有吃財政飯的工作人員每人落實了提供3條以上有價值的招商引資信息任務,任務完成情況與年工資的5%掛鉤。海河鎮還出台和修改、完善了關於土地出讓、稅收等方面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客商投資,並投入500多萬元對集鎮道路和園區進行改造,著力加強硬環境建設。
2008年縣委擴大會議召開之後,鎮黨委、政府組織班子成員、工商戶代表、村組幹部和農民代表100多人到東台、大豐、建湖、濱海等地考察學習。大家目睹各縣?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工業發展態勢和日新月異、如火如荼的城市及開發區建設形勢,找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壓力,激發了加快新一輪工業經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為搶抓機遇,越位爭先,確保海河工業經濟實現大跨越、大發展的目標,海河鎮對招商引資工作作了三方面調整。一是調高技改投入指標。縣委、縣政府下達海河鎮4000萬元工業項目投入指標,海河鎮已達到了7000萬元。為了加快越位爭先的步伐,海河鎮把指標調到8000萬元到1億元。二是調優園區建設環境。海河鎮抓住連鹽高速公路在本鎮東部過境的契機,沿329省道將工業園區向東推進,靠攏連鹽高速公路,將重心移至交通便捷的十字路邊,新開發2000畝園區用地,爭取6個月內完成“五通一平”,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三是調強招商引資隊伍。2003年下半年,他們派出三分之二的機關幹部抓招商,強化駐點招商,利用建鎮10周年慶典契機全力招商。
農業
在全力引進大項目入園的同時,海河鎮沒有忘記把入園的項目再盤大,這是海河鎮黨委、政府對招商引資工作的獨到見解。對入園的企業他們不是船到碼頭撒手不管,引商為的是安商、富商和富民。總投資500萬元、投產僅一年的雅鳴塑業有限公司產品適銷對路,供不應求,鎮領導多次幫助他們分析市場行情,邀請他們一同外出考察,積極引導他們擴大再生產。不久該廠再次投入550萬元新上了塑料彩印新技術這一項目,產品深受客戶青睞,產品訂單一直簽到6個月以後。射陽縣銀旺紡織有限公司的老闆很想再擴大生產,但是缺乏資金,鎮主要領導得知這一信息后,除了幫助他貸到一大筆發展資金外,還幫他出謀劃策,最終這位老闆與外地客商合股投資1980萬元,使技術、資金得到了有效的整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成倍增長。鎮政府牽頭組織企服中心和人力中心等單位為這兩家企業招收了250名素質較高的企業用工。
農村環境整治
全鎮100公里二級管網、272公里三級管網已改造完成,成功處置一座地面水廠、4座水塔;投入500多萬元用於海河和阜余兩處敬老院硬體設施改進;常態化開展“4+1”節日慰問,得到省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籌集8萬多元資金,成功舉辦第三屆友普大學生獎勵基金,85名海河籍本一、本二大學新生獲獎;突出環境全面整治,本著裡外一色,幹道突出,立足全覆蓋,對28個村居的農村環境進行了集中整治,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鎮,沙東村建成省級生態村。
通過“五有”架構村居“一網”實現“多能”,以“一卡、一網、一日、一簿、一載體”“五個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積極開展“積案化解突擊月”活動,加大排查和化解力度,建立動態台賬管理,四級交辦件化解率達83.3%;成功舉辦“最美射陽人”先進事迹報告會,利用廣播、政府網站集中廣泛宣傳海河“吉祥三寶”先進事迹,積極舉辦“最美海河人”評選活動,通過正面典型的宣傳引導,集聚了海河發展的正能量,連續十年獲市“平安鎮”、三年獲市“社會管理先進鎮”、“法制先進鎮“。
8條計30公里的道路網狀架構起主鎮區,規劃2平方公里新鎮區框架已初步形成;新建
公辦幼兒園2013年9月1日正式運行;幸福華庭首期1.5萬平方米,已成功上市;二期1.5萬平米和幸福家園1.3萬平米在建,射陽農商行營業中心已封頂,正在進行內外裝修粉刷,派出所技術用房即將開工建設;躍華社區,82戶已入住;永壇、塘窪、條海、海韻嘉園四個鹽連高鐵安置區建成並使用。
海河中學
海河中學
海河中學位於海河鎮區北,總佔地55畝,建有高標準的行政大樓、教學 大樓、學生公寓樓、餐廳等總面積達40000㎡。教學區建有校園網、閉路電視和校園音響系統,擁有多個雙向互動式音響多媒體教室,並配有實物投影儀,豪華型理化生實驗室,接通寬頻網的電腦室,設備精良的語音室、音樂室和舞蹈房。標準環形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塑膠跑道、生物園及活動遊藝區一應俱全,構成了標準化的學校。學校現有初中29個教學班,學生1800名,教職工150人,有一支以高級教師為主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和生活管理隊伍,其中有省級中學特級教師1名,中學高級教師15名,
教壇新秀25名,教學能手38名。榮獲全國教學評比一等獎教師1名,榮獲市、縣“高質量、高效率”優質課教師80名,榮獲縣級教學大比武一等獎教師25名。這支基礎紮實、敬業爭先的優秀師資隊伍,成為新世紀學校出色教學成績的有力保證。
海河小學
海河小學
江蘇省射陽縣海河小學坐落於美麗的黃海之濱“鹽城”,學校創辦於1973年,目前擁有10個班級,300多名師生;學校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近2000平方米,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擁有兩個籃球場地,一個乒乓球室和一個多媒體教室,另外還有單杠、雙杠、天梯、沙坑等室外運動設施。學校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師合格學歷為100%,截止2009年8月,本科畢業11位,大專畢業8位,兩項合計19位,占教師總數的98%,在鄉鎮小學一直居於領先地位。多年來他們培育出了多批品學兼優的學子,根據統計從1997年至今共有672名學子考上了本科大學。
海河實驗幼兒園
海河實驗幼兒園
海河實驗幼兒園,是一所公辦性質的幼兒園,為江蘇省優質幼兒園。幼兒園佔地面積3200平米,辦園設施先進,環境優美、舒適。有九個班的辦園規模,每班配備2名專業教師,教師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和教師資格證,教師專業素質高,師德修養好,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海河中心衛生院
海河中心衛生院
海河中心衛生院始建於一九五五年,通過50多年不懈奮鬥,已是綜合實力強厚、專科特色顯著的一級甲等綜合性衛生院。內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等一般科室及心腦血管、燒傷、碎石、糖尿病等多個特色專科,目前有日本進口納米-17彩色B超機、進口全自動
生化分析儀、五分類血球計數儀、CT、CR、電子胃鏡等大型儀器設備四十多台套,全院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已達全院衛技人員的95%以上。為全鎮人民提供了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育、計劃生育等六位一體的優質服務。該院始終堅持以“你的滿意就是我的服務目標”為服務宗旨,院領導班子團結同心,不斷強化管理,改革創新、敬業奉獻,為衛生事業的發展作了他們應有的貢獻。
農業
射陽縣海河鎮申報用於2.6萬畝土地復墾項目的3298萬無償資金已由國土資源部撥付到該鎮指定賬戶。海河鎮已引進1億多元資金用於興辦公益事業,成功探索出一條
稅費改革后興辦好公益事業的新路子。海河鎮黨委一班人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全方位引資發展鎮村公益事業。改善和創造自身條件,引進大的項目資金。海河鎮海河鎮共爭取到6000多萬元資金,對3萬多畝土地進行了復墾,凈增耕地3000多畝。4700多萬元的三期土地整理項目資金正在積極的爭取之中。海河鎮還先後引進國家、省、市、縣撥付的敞口封閉工程、集鎮建設工程、農業設施投入工程、農村公路建設工程等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組建引資網路,向上級財政部門和有關納稅單位引資。制定了相應標準的引資獎項,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風景
共引進資金1000多萬元。組織宣傳發動,籌集社會捐資。通過向特困學生獻愛心、搶修十八烈士陵園、為家鄉鋪路作貢獻等多種捐款倡議活動,籌措社會捐助資金300多萬元。在北京創業的海河籍人士李玉國先生一次性就捐款100萬元,支持家鄉鋪築水泥公路。
吳友建——《 中國青年報 》記者 陳璐
吳友建,男,中共黨員,1972年10月出生於江蘇鹽城,上海鹽商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著名青年創業導師,第一個購買國產ARJ21公務機的民營企業家。
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改革》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常委,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遼寧商會會長,各省市駐滬商會企業聯合工會名譽主席,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協會會員等。
《鹽城晚報》報道李玉國
李玉國,生於1959年,北京九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今年56歲的李玉國是射陽縣海河鎮條海村人,1974年他從海河中學畢業后,隨建築工程隊做了幾年小工,高考制度恢復后,李玉國白天幹活,晚上複習功課,1979年他考取了山西財經大學。1983年7月,李玉國畢業後分配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作,參加 工作期間,他時時處處都想著為家鄉做點事情,先後為原射陽縣化肥廠、射陽縣磷肥廠、鹽城市幼兒園、海河開關廠等單位爭取國家無息貸款千萬元。1995年李玉國下海從事房地產開發,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中,李玉國注重培養和使用人才,創辦經濟實體后,他先後安排家鄉貧困戶、下崗職工40多人到他的集團公司上班,有20多名年輕同志在他的鼓勵資助下,通過學習培訓取得大專以上的學歷,並將他們重用到部門經理、會計等重要崗位上。公司成立以來,李玉國一直把“誠信、優質、關愛”作為企業的永恆發展理念,通過多年的奮鬥,2000年他的企業就已成為北京知名企業,目前公司已擁有數十億資產。創業有成的李玉國不忘報效桑梓,多方面關注、支持家鄉的建設發展。
孫昌春,從“小關子”走出去的創業先鋒,現為蘇州工業園區同興化工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鹽城友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州市鹽城商會常務副會長。孫昌春先生雖然身在外地發展,但關 心家鄉建設,多次為海河鎮和蘇州市婁葑鎮牽線搭橋,組織蔞葑商會來海河鎮考察投資,多次為海河提供招商信息,2012年,個人在海河鎮投資1.2億創業鹽城市友普環境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他在自己創業致富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熱心公益事業,每年都到海河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為敬老院106位老人添置羽絨服、棉被等禦寒物品。每年捐贈20000元給“海河鎮大學生獎勵基金”,用於獎勵海河鎮考取本二以上大學生,為海河將來發展集聚人氣。孫昌春創業成就和愛心奉獻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讚譽,連續三年被海河鎮黨委政府表彰為創業標兵,2014年5月被射陽紀委、組織部、宣傳部聯合表彰為最美射陽赤子。
2019年12月,海河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