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
無傳染性的病症
乳房疾病多見於婦女,男子或兒童乳房不發育,故很少發生病變。女性常見的乳房疾病有乳腺增生、乳腺結節、小葉增生、乳房纖維瘤等等。
月經前感到脹痛
每次月經來臨之前的1到2周都會出現乳房脹痛,甚至連像胸罩這樣輕微的摩擦都讓人難以忍受,也許還伴有頭疼、乏力、緊張、失眠、便秘一系列癥狀,等到月經到來之後脹痛感便逐漸消失啦……
月經前後女性體內的激素會發生變化,除了可以引發乳痛症的表現外,月經前還可能出現水瀦留、浮腫、痤瘡,情緒煩躁、精神壓抑等狀況,當然乳房脹痛是最難忍受的,不過經過專業檢查你將發現其實乳房內並沒有什麼異常狀況,此時只要經過飲食、精神的調養,補充維生素B6等大多均可緩解。
摸到邊界不清腫塊
月經前1周乳房開始出現間斷性脹痛或鈍痛,月經后第2日便逐漸緩解,如果輕輕觸摸乳房可以摸到條鎖狀或三角形的腺體組織,成顆粒狀,不光滑,質地韌軟、邊界不清,不過沒有明顯的腫塊。
這是乳腺構造不良症中的一種,被認為是乳腺疾病偏早期的一個階段,大多與女性的內分泌失衡有關,主要表現就是乳房的疼痛,不過疼痛發生的頻率不是很高。此時應當調整情緒、保持快樂平和的心態,調整飲食結構,請你的愛侶積極配合,保證健康和諧的性生活,做好避孕措施,並堅持用母乳哺育小寶寶。
乳房上方觸及腫塊
如果在乳房的外上方觸及到一個腫塊(此症大約四分之三的情況為單發腫塊),質地堅韌,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與周圍組織沒有粘連,很容易被推動,同時腫塊的增長非常緩慢,根本沒有任何其他感覺。
乳房疾病
罹患乳房纖維腺瘤的女性一般發病年齡偏小,大多在20歲至25歲之間,因此被醫學界認為發病與雌激素的活躍有關。雖然這是一種乳房的良性疾病,但是也有癌變的可能哦!因此一經發現和確診還是應當及時予以手術,此類手術基本可以選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術后切除的腫塊別忘記常規送檢進行病理學檢查。
可推動腫塊
在乳頭附近可以摸到一枚櫻桃大小、質地軟、可以被推動的腫塊,輕輕擠壓它時竟從乳頭處看到排出了些許鮮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性液體,偶爾有疼痛感,一旦積血排出,腫塊就會變小,痛感也隨之消失。
此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的女性,不過發病者大多年齡稍稍偏大。因為乳管內乳頭狀瘤的瘤體很小、帶蒂、有絨毛,其內還有很多薄壁的血管,因此極容易出血,並可以反覆出現血性溢液的現象。一般此症被認為還是屬於良性腫瘤的範疇,但依舊有6%至8%的病例可能發生癌變,故此也應當儘早手術切除。
有“橘皮樣”改變
無意間在乳房處摸到一個無痛性的小腫塊,腫塊的表面堅硬、疙里疙瘩、邊界不清,隨後發現腫塊的體積變大、增長快速,腫塊表面的肌膚因為淋巴水腫造成毛囊的突起和凹陷而形成了很特別的“橘皮樣”改變!
乳癌
乳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見的腫瘤,發病的易感因素可能與有乳癌的家族史、生育寶寶時年齡已經大於35歲、行經期超過35年或初潮時不足12歲等諸多因素有關。此病需要儘早進行手術,並配合全面的、綜合性的積極治療。此病預后與癌瘤的長徑、個數、同側腋窩的淋巴結有無腫大、遠端臟器有無轉移等情況密切相關。
乳房疾病是女性的常見病。乳房病有急性乳房炎、乳腺囊性增生病(小葉增生症)、乳房纖維腺瘤、乳管內乳頭狀瘤以及乳腺癌。急性乳房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乳房囊性增生病(小葉增生症)、乳房纖維腺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為良性腫塊;乳房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發病率為23/10萬,佔全身惡性腫瘤的7%-10%。近年來乳癌的發病率在增高,已超過宮頸癌,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1、急性乳房炎多見於產後哺乳期婦女,尤其是初產婦最為常見。關鍵是預防,避免乳汁鬱積,防止乳頭損傷,保持局部清潔。如出現乳汁排泄不暢,乳房出現脹痛性硬塊,皮膚微紅,全身發熱應立即去醫院診治。患乳停止哺乳,並用吸乳器吸凈乳汁;如膿腫形成及時切開引流。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輕婦女如乳房明顯增大,皮膚充血、發紅、發熱,急性炎症的表現,但無明顯局限性腫塊,也應儘早去醫院診治,排除炎性乳癌。
2、乳腺囊性增生病多發生於35-45歲左右的中年婦女。病變為雙側性。乳房疼痛、脹痛或剌痛等癥狀與月經周期有關。同時兩乳可發生多個小結節樣腫塊,部分病人偶現乳頭溢乳。病人應消除緊張心理,注意適當的休息和營養,也可服用中藥消遙丸等來減輕癥狀。
3、乳房纖維腺瘤常見於年輕女性。其發生與雌激素刺激有關,腫塊無痛,多為單發,呈球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韌而有彈性,活動度大,局部皮膚無粘連,腋窩淋巴結不腫大。雖屬良性腫瘤,極少數病人有惡變可能,一旦發現應予手術切除。
4、乳管內乳頭狀瘤多見於中年婦女。主要是乳頭血性溢液,腫塊不易捫及,有時在近乳暈區觸及質軟、可推動的小結節,輕壓后可從乳頭排出少量液體。必要時作溢液塗片細胞學檢查以排除癌變,該病宜手術切除。
5、乳癌大都發生在40-60歲的婦女,其中以更年期和絕經期前後的婦女尤為多見,病因尚未明了,但與內分泌各種雌激素的含量有關;與飲食、肥胖有關;與乳癌家族史有關;與精神因素有關。乳房腫塊常為最早出現的癥狀,多於無意中發現,腫塊無痛,質硬,表面不光滑,邊緣不整齊,界限不清楚,隨著腫塊的增大,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引起乳房外形改變,局部皮膚出現“酒窩征”及桔皮樣改變。其處理原則為儘早施行根治手術,並輔以化學抗癌藥物、放射、激素、免疫等綜合治療措施。
6、婦女應掌握乳房自查技能,一旦發現腫塊不要過於緊張,但更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輕心,應及早就醫,明確診斷,及時手術。
7、定期作乳房體檢,必要時採用紅外線掃描,乳房鉬靶X射線檢查、乳頭溢液檢查、活組織病理檢查等輔助診斷措施,尤其是有乳癌家屬史、更年期和絕經期前後的婦女,以防漏診。
8、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飲食、飲酒、服用含激素的豐乳藥品等。
9、避免精神、心理緊張因素,如平時工作壓力較大應學會自我放鬆,適當的活動和休息。
建議20-35歲的女性,每隔2年,應請專業醫師檢查一次,有條件者可去醫院接受鉬靶X射線檢查。35歲-50歲的女性,1-2年進行一次檢查,而50歲以上女性應該接受每年一次的雙側乳房鉬靶X射線檢查。
乳房疾病的早期徵象,女性為了能早期發現乳房疾病,最好自己要學會檢查乳房的方法,以便及時治療。
檢查乳房的大小是否對稱/如果大小不一樣,往往提示大的一側有病變存在的可能,少數人由於激素水平紊亂,或雙乳房增大形成巨乳症。
檢查雙側乳房位置是否對稱/如果高低不一樣,應尋找原因,一旦乳房上出現“酒窩”,即出現皮膚凹陷,應提高警惕,這往往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現,其形成是由於腫瘤周圍的組織反應性增生而使皮膚向腫瘤方向牽拉而形成了淺表性皮膚凹陷。
檢查乳房的形態 / 正常時雙側乳房的形態是對稱的,如果一側隆起或凹陷應注意有無病變的存在。乳房內有較大的腫塊常使乳房局部隆起,靠近皮膚的早期乳癌,可以引起皮膚的凹陷。
對乳頭的檢查/正常乳房的乳頭,兩側是對稱的,如果乳頭凹陷是乳房中心癌腫的重要特徵。應當注意只有近期出現凹陷者才有診斷意義。因為有的人的乳頭凹陷是原來就有的屬於發育上的缺陷。乳頭如發現有血性分泌物,常是乳管內乳頭狀瘤的重要表現。
自我用手觸摸檢查/方法很簡單,可仰卧於床上,右手舉過頭頂,這樣右側乳房就平鋪在胸壁上了,然後用左手指平伸併攏后,以手指的掌面輕輕觸摸右側乳房,自內側開始自上而下,再向外側直至腋下,逐次觸摸有無疙瘩、腫塊。在檢查腋下時,可將舉起的右手放下。再以同樣的方法檢查左側的乳房。正常的乳腺腺體組織可以觸到均勻、散在而柔軟的小結。在檢查時注意不要用指尖捻乳房,或是將乳房提於手中檢查,這樣都會把正常的乳腺組織認為是乳腺腫塊。如摸到疙瘩應及時就醫。
由於乳房腫塊存在於淺表,絕大部分乳房腫瘤是由病人自己無意發現的,如能正確掌握乳房自查技能,更有利於早診早治。乳房自查后疑有異常即到醫院檢查,手術后病人也需定期自查,以便及早發現複發徵兆。20歲以上的女性應該每個月自行檢查乳房一次,檢查時在月經開始后的一個星期為宜。已閉經的女性,可以在每個月固定的日期里,自行檢查一次乳房。
方法:
第一步 站在鏡前,兩臂放鬆自然垂於身體兩側,向前彎腰或雙手高舉枕於頭后,比較兩側乳房是否對稱、一致,觀察乳頭有無內陷及皮膚有無桔皮樣改變等。
第二步 仰卧,先將被查側的手臂放於身側,用對側手指掌面平放在乳房上,沿著乳房的外圍,以環形按壓,並逐步向內移以檢查整個乳房直到乳頭為止,最後用拇指及示指輕輕擠壓乳頭,看是否有出血或溢液。然後將被查側的手臂枕於頭后再查一遍。切忌直立以手指捏擰,以免造成誤診。
第三步 同法檢查對側。
第四步 交叉檢查兩側腋窩有無淋巴結腫大。
第五步 側卧,按第二步、第三步再檢查一遍乳房有無腫塊。
1、家裡直系親屬得過乳腺癌者,患病人的幾率比正常女性4倍;
2、一側乳房已患有癌症,其另一側得病的幾率比正常者高10倍;
3、月經來潮早或絕經晚的女性;
4、不生育的女性;
5、情緒不穩定,工作壓力大的女性,如家庭氣氛不溫馨,夫婦長期分局,容易受情緒影響或高度集中的工作者;
6、不哺乳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