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南宋詞人陸遊創作的詞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是南宋詞人陸遊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記夢,寫夢遊中他來到前線,清笳四起,鐵騎無聲,關塞雄麗,一派清寒肅穆的邊塞軍旅生活場面。下片抒情,對孤苦寒燈,聽凄切漏聲,看斜月清冷,感慨功名未就,悲嘆鬢髮花白,卻依然執著自信,壯志不老。全詞以夢境與現實的交織對比,來抒寫詞人至死不衰的愛國激情,頗具沉雄悲壯之美。

作品賞析


賞析

上片寫的是夢境。一開頭就渲染了一幅有聲有色的邊塞風光畫面:雪、笳、鐵騎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聲亂起和如水奔瀉的動態中寫,有力地把讀者吸引到作者的詞境里來。讓讀者一下子把聯想融於作者的描繪之中。中間突出一句點明這是夢遊所在。先說是迷離惝恍的夢,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然後才又進一步引出聯想——是在夢中的聯想;這樣的關河,必然是雁門、青海一帶了。這裡,是單舉兩個地方以代表廣闊的西北領土。但是,這樣蒼莽雄偉的關河當時落在誰的手裡那就不忍說了。那作者有這樣的“夢遊”,只因王師還未北定中原,收復故土。這壓著作者的心病,遲遲未能解除。作者深厚的愛國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個字中,給人以非恢復河山不可的激勵,從而過渡到下片。
下片寫夢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寫了冷清孤寂的環境:漏盡更殘,寒燈一點,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這樣的環境,既和清笳亂起、鐵騎似水的夢境相對照,又和作者從戎報國、封侯萬里的雄心相映襯,使得全詞增添了抑揚起伏的情致。夢境中軍旅戎馬生涯逼真,而現實中理想抱負卻是一場幻夢。夢境何等的雄拔,現實卻是何等的凄涼。夢內夢外的這種反差和錯位,令人頓生英雄陌路之慨。虛實對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現了詞人的失落情懷。“有誰知”三字,照應“寄師伯渾”的題目,婉轉地表示了把對方視為知己摯友的意思。篇末直抒感慨,身雖老而雄心仍在,於蒼涼悲憤之中更見豪壯之氣,從而振起全篇,激揚著高亢的情調。
這首詞抒發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了對宋朝皇帝和一些大臣主和苟安的不滿。藝術上,這首詞採用鮮明的對比手法,上片的夢境與下片的現實處境和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明了在那樣嚴峻的形勢下,愛國志士卻閑居家中,日思夜夢以求報國而不可得。

評價

詞學專家夏承燾唐宋詞欣賞》:“自許封侯在萬里”一句。語氣振起,而接下來是“鬢雖殘,心未死”兩句。中間插入“有誰知”三個字,也是頓挫作勢,使末二語——人雖老了,而殺敵雄心依然未死——更顯得鬱鬱不平。若去掉這三字,語意雖也連屬,而究竟要相形減色。

創作背景


《劍南文集》卷十四《師伯渾文集序》云:“乾道癸巳,予自成都適犍為,識隱士師伯渾於眉山。一見,知其天下偉人。……伯渾自少時名震秦蜀,東被吳楚,一時高流皆尊慕之,願與交。”乾道癸巳即乾道九年(1173),犍為即嘉州(今四川樂山)。可知師伯渾是陸遊乾道九年自成都赴嘉州知州任時在眉山結識的一位蜀中高士。淳熙元年(1174)春陸遊離嘉州。和師伯渾餞別於青衣江上。后四年師伯渾病逝,此詞當作於這期間。

作者簡介


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詞人。
陸遊出生時正值北宋滅亡之際,從小便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陸遊“年十二能詩文”,學劍,並鑽研兵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複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遊至幕府襄理軍務,使陸遊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之後陸遊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之後的二十餘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嘉定二年(1210年)陸遊去世,留絕筆《示兒》。
後人每以陸遊為南宋詩人之冠。陸遊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最多的詩人。陸遊一生力主北伐,雖然屢受主和派排擠打擊,但是他的愛國情操至死不渝,作為一位愛國詩人,滿腔救國熱忱,他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詩人”。
著作有《劍南詩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其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