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林

楊開林

楊開林,男,高級工程師。1955年3月出生,四川西充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水利水電電科學研究院。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學所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水動力學及河流動力學研究。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熱力管網瞬變泄漏檢測理論的研究”、“水電站長輸水道管流汽泡動力特性研究”,國家“八五”重點科研項目“導流隧洞體型系統規劃數學模型的研究”,水利技術開發基金課題“河流及輸水渠道冰凌問題研究”子題“南水北調工程東線北段河冰工程數值模擬的研究”,山西省萬家寨輸水工程全系統運行計算機模擬系統的研究和開發。

人物經歷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楊開林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專家楊開林
水力控制理論的開拓者,水力瞬變、河冰工程、調水工程規劃設計、運行專家。四川省西充縣人,1988 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力控制研究室主任。申請完成了國家社會公益專項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和院專項基金課題10 多項。研究領域包括:調水工程水力控制,全系統運行的計算機數字三維模擬及數字工程;水電站、核電站、抽水泵站的水力瞬變過渡過程的計算及模型試驗;水輪機/變速泵調節,水電工程旋流消能工;長距離輸油、輸水系統的泄漏檢測;梯級泵站的優化運行;冬季河流冰凌(包括冰蓋、冰塞)過程的數值模擬及冰凌災害的防治;排水工程海口工程等。
負責完成了很多大型調水工程的規劃設計和運行安全研究,如南水北調工程,山西省引黃入晉輸水工程、廣東省東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安徽省淮水北調臨渙工業園輸水管線工程等,以及國內(包括香港)的一些大型水電站、核電站、泵站、排水系統的水力瞬變研究和模型試驗。作為總設計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長距離海水輸送工程“引渤濟錫海水西送工程”方案的規劃設計。提出的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管涵加壓輸水方案取代了原有的明渠輸水方案,將管涵輸水方案的投資從原來的90 多億元降低到60 多億元,該方案正在實施建設中。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共4 次,院一等獎5 次。申報發明專利2 項。發表論文70 多篇,出版個人專著1 部,另一專著即將出版。
主要論文有:《關於“數字南水北調工程”的設想》、《引渤濟錫海水輸送工程》、《調水工程設計新思想的探索》、《河道冰塞的模擬》、《水電站長輸水道管流氣泡動力特性研究》、《引黃入晉工程變速泵控制前池水位的調節模型》等。

新聞導引


新疆研討渤海海水西調入疆 專家稱6年內可實現
亞心網11月8日報道 (記者 王子豐) 如果不缺水,新疆會變成什麼樣?近日,在烏魯木齊市舉辦的“陸海統籌 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上,以經濟效益帶動引水入疆,聯合兄弟省份,捆綁優勢資源推動海水西調的建議,引起政府代表及上百位水利工程專家、企業代表的共鳴。
下面提到的 引渤濟錫海水西送工程既是“海水西調”的試點工程
其後,各界質疑聲不斷,各種後續評論報道不斷出現。

專題報道


早在2004年,中國科技創新網就對其有專門報道,
實事求是,規劃引渤濟錫海水西送工程方案
2004年,一位國內知名企業家找到楊開林教授,探討渤海水西送錫林格勒盟開發褐煤資源、恢復草原生態的可能性。渤海到錫林格勒盟受水區最近距離500多公里,兩地高程差約1000米,此外,沿途崇山峻岭,最高點超過2000多米。當時,在大多數人的思想上輸海水到錫林格勒盟無疑是天方夜談,不切實際。一些水利專家估計輸海水到錫林格勒盟的成本將超過12元/立方米,認為輸海水成本太高,經濟上不成立。一些生態專家認為海水西送會對草原生態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引渤濟錫輸海水西送工程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程,不僅涉及長距離、高揚程海水輸送等複雜工程問題,還涉及海洋化工、煤化工、沙漠生態等高技術問題。要將這一宏大工程從設想變為現實,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2年多來,楊開林教授與100多位國內水利專家、煤化工專家、海洋專家、材料專家、生態專家一道,對工程各方面進行了科學規劃,艱苦論證。他不僅實地考察了輸水線路、水源地、玻璃鋼管製造廠、海水淡化廠、製鹽企業、煤炭基地等,還就一些重大問題與有關大學、研究所(院)專家、學者當面研討,實事求是,以確保工程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引渤濟錫輸海水西送工程方案是一項跨學科的研究成果,主要結論體現在楊開林、劉吉平教授主編的《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開發草原生態產業項目》可行性報告中。主要內容是建設三大工程:一是褐煤氣化年生產100億立方米燃氣工程。設計採用德國科林GSP煤制氣技術,利用褐煤2000萬噸/年,生產燃氣100億m3/年,以供應京、津等城市。同時為海水淡化和海水綜合利用提供廢熱蒸汽,以及利用爐渣年產建材91.25萬噸。二是日產100萬噸海水淡化製鹽工程。利用煤化工制氣廠和發電廠的餘熱蒸汽,溫度在80℃~160℃範圍,壓力為-0.051兆帕~0.15兆帕之間,經管道輸送後進入淡化製鹽廠,作為海水淡化及製鹽的熱動力。項目將達到一年生產淡水3.1億立方米、生產複合海鹽960萬噸、並可生產出一定數量的其它海水化學資源產品。海水淡化廠的出水水質符合國標17327《瓶裝飲用純凈水》標準。日產100萬噸海水淡化製鹽工程的實施,將成為我國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僅此一項工程,就可使我國的海水淡化產量,達到國家《海水利用專項規劃》2010年日產80~100萬立方米的發展目標。三是引渤濟錫海水輸送工程,設計輸水規模為年3.65億立方米。海水輸送工程是整個項目的基礎性工程。該工程是從葫蘆島市渤海灣引海水,通過遼寧省的朝陽市和內蒙古的赤峰市,到達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針對海水強腐蝕、海生物附著所引起的污損問題和輸送過程中防泄漏和滲漏問題,設計採用一條夾砂玻璃鋼管管線結合隧洞和一座在線調節水庫的輸送海水方案,包括:設9座泵站,設計總揚程1147m海水水頭,線路全長607km左右,其中玻璃鋼管全長290km,直徑3.2km,隧洞全長317km,輸海水總成本為4.1元/ m3左右。項目規劃充分考慮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採用的德國科林公司的煤制氣技術,可實現封閉狀態生產,褐煤經過氣化和燃燒反應剩下的灰分,經過處理可成為建材原料,形成產品輸出;在燃氣製備工藝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低壓蒸汽,也就是原來所排放的廢氣,將用來作為淡化海水的熱動力;海水淡化廠封閉運行,生產出的淡水和海洋化學產品,無污染物質排放。整個項目的生產過程將實現零消耗,零排放,對大氣、草原、水源均無污染。
按照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建立循環經濟的發展目標,引渤濟錫輸海水西送工程的三大工程最終將形成一個自主原創的新型循環經濟系統:首先利用海水解決褐煤煉化燃氣時的降溫問題,然後利用煉化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進行海水淡化及海水化學資源提取,最後,利用生產的淡水解決錫林郭勒盟發展電力工業和煤化工的緊迫用水問題,以及改善區域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目前引渤濟錫輸海水西送工程不僅得到內蒙古自治區各級領導,特別是錫林格勒盟各級領導們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國務院研究室國家海洋局各級領導、院士、專家的大力支持。2007年1月24日,中國海洋學會組織20多位院士和專家就該項目的技術可行性和生態影響進行了討論,專家們表示:“該工程符合當前循環經濟的先進理念,是內陸參與海洋開發戰略的重要途徑,對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能源和生態兩大難題意義重大。項目即將帶來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均十分顯著,除可觀的經濟效益外,其在改善西部生態環境、凈化渤海水質、安置就業人口等方面的作用更是無法估量。”《中國改革報》2007年3月14日發表了“海水西送破解內蒙古能源開發、生態恢復和國土利用三大困局——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海水西送工程調查報告”。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已經批准開展該項目的工程前期研究,正在爭取國家立項建設。

出版論著


專著2部
1.楊開林著。電站與泵站中的水力瞬變及調節。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水利科技專著出版基金資助),2000年出版.
2.楊開林等著。調水工程水力控制模擬理論及應用(70萬字).中國科學出版社,預計2008年出版.
論文72篇
工程總體規劃(5)
1.楊開林.調水工程設計新思想的探索(特稿).《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4年第3期.
2.楊開林,王濤,郭永鑫等. 引渤濟錫海水輸送工程.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7年第3期.
3.K L Yang and W X Shi. “Optimization Of Beijing Section Project in Middle Route of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Singapore, 2004.
4.楊開林,石維新,胡孟等。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北京段管涵輸水方案的優化. 《北京水利》,2003年增刊.
5.楊開林,趙平。引渤濟錫及煤炭、海洋、生態資源的聯合開發.《科學中國人》,2008年第2期.
水力瞬變(19)
1.楊開林,吳換營. 設置保水堰管涵輸水系統水力瞬變數值模擬. 《水利學報》,2007年第3期.
2.楊開林,石維新。南水北調北京段輸水系統水力瞬變的控制.《水利學報》,2005年第10期.
3.楊開林,吳換營。南水北調中線天津段泵站輸水方案水擊等效管計算方法.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5. Vol.3 No.3.,P.4-7.
4.楊開林.調水渠網非恆定流的線性變換求解方法. 《水利學報》,2004第三期.
5.楊開林,石維新。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泵站前池調節容積的合理選擇.《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4年第6期.
6.楊開林. 渠網的水力瞬變模型.《第八屆全國海事技術研討會文集》,昆明,2002年.
7.楊開林.明渠結合有壓管調水系統的水力瞬變計算.《水利水電技術》,2002年第4期.
8.K L, Yang. A Practical Method to Prevent Liquid Column Separation. J. Hydr. Engrg., ASCE, 127(7),2001.
9.楊開林,時啟燧,董興林。萬家寨引黃入晉輸水工程運行計算機模擬.《“面向2049年北京的水資源與城市水環境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0.
10.楊開林,時啟燧,董興林。引黃入晉輸水工程充水過程的數值模擬及泵站充水泵的選擇. 《水利學報》,2000年.
11.楊開林.調壓室短暫漏空氣液兩相瞬變流數學模型的研究.《中國水利水電工程論文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
12.楊開林,董興林。水電站長輸水道管流氣泡動力特性研究.《水利學報》,1998年第11期.
13.楊開林,董興林。抽水泵站水力瞬變數學模型的研究.《水利學報》,1996年第一期增刊.
14.楊開林等,"管網恆定流和瞬變流動數值模型的研究",《水利水電工程青年學術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15.Yang, K. and the others(1990.10),"Pump-turbine characteristics transformations and hydraulic transient computation." Proc. Intern. Symp. on Pumped storage Projects, Beijing, China.
16.楊開林,"水輪機導葉控制規律的數值計算方法",《大電機技術》,1988年第八期.
17.楊開林,"水泵-水輪機的突甩負荷的優化計算方法",《水利學報》,1987年第十一期.
18.楊開林,"水輪機瞬變過程的特徵線微增量計算方法",《水利學報》,1987年第一期.
19.耿延芳, 楊開林等。窩水電廠二號機的起動過渡過程及空擾試驗.《水力發電》,1984年第 十一期.
水輪機/變速泵調節(14)
1.楊開林.長尾水洞抽水蓄能電站調節穩定性及參數優化. 《水利水電技術》,2006年第2期.
2.楊開林.引黃入晉工程變速泵控制前池水位的調節模型.《水利水電技術》,2000年第8期.
3.楊開林.機組 和PID調速器參數的優化設計.《水利學報》,1998年第3期.
4.楊開林,"水輪機調速器的優化整定",《水利學報》,1985年第十一期.
5.楊開林,"頻域法整定調速器參數的優化模型",《水力發電學報》,1988年第十一期.
6.楊開林,壽梅華,"水輪機型式,調速器控制規律對電站建設的影響",《水電設備運行的經濟性和可靠性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杭州,1985.3.
7.楊開林,"幾個熱電廠併網運行數學模型的研究",《全國第一屆計算水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大連,1991.11.
8.楊開林,"複雜系統調速器參數的選擇",《建國四十年水電設備成就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1989.10.
9.楊開林,"引水隧洞和調壓井對水輪機調節系統穩定性的影響",《第二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杭州,1988.
10.楊開林,"水輪機小波動數學模型及其計算",全國第一屆抽水蓄能工程學術會議論文,廣 州,1988.7.
11.王濤,楊開林.調水工程系統的水力控制模擬及參數的優化.《水利學報》,2006 Vol.37 No.9. P.1070-1077
12.王濤,楊開林. 神經網路在調水工程水力控制優化中的應用.《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5年第1期.
13.王濤,楊開林,調水工程水力控制面向對象可視化模擬模型的研究.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4年第4期.
14.王濤,楊開林,調水工程水力控制線性化數學模型.《2004年水力學基礎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2004年.
河冰工程(8)
1.Kailin Yang and the others. An ANN Expert System for Ice Condition Forecast of Yellow River Inner Mongolia Reach.《Proc. of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Nice, FRANCE, 2006.9.
2.Yang, K.L. and the Others. Simulation of Ice Jams in Baisen Reach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16th IAH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ce, 2002.
3.楊開林,劉之平,李桂芬,陳儲軍等。河道冰塞的模擬.《水利水電技術》,2002年第8期.
4.K L Yang and Others. Simulation of Ice Processes for Open Channel Systems. IAHR96 Pro. The 13th Intern. Symp. On Ice. 1996.
5.楊開林等。對Lai-Shen河冰模型的改進.《第二屆全國海事技術研討會文集》,1996.
6.王濤,楊開林,郭永鑫。神經網路理論在黃河寧蒙河段冰凌預報中的應用.《水利學報》,2005年第10期.
7.郭永鑫,王濤,楊開林.冰情預報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水利水電技術》,2005年10期.
8.付輝,王軍,楊開林,崔巍。冰期輸沙研究初探. 第三屆全國水力學與水利學大會論文集,南京,2007.
計算機數字視景模擬(9)
1.楊開林.關於“數字南水北調工程”的設想.<<中國水利>>A輯,2003年第3期.
2.楊開林.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力控制實時數字三維視景模擬.《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4年第1期.
3.胡孟,楊開林等。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輸水系統數字三維視景模擬[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5年第二期.
4.胡孟,楊開林.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立南水北調北京段視景模擬系統中的應用.《2005年水力學及水信息下述討論會論文集》,2005年成都.
5.楊開林. 應當重視調水工程運行的計算機模擬研究.<<水利規劃設計>>,2002年第3期.
6.郭新蕾 楊開林 喬青松 郭永鑫。調水工程變比例三維視景系統構建技術.《系統模擬學報》,2007年第12期.
7.崔巍,付輝,謝省宗,楊開林.三維視景模擬技術在調水工程中的應用研究。第三屆全國水力學與水利學大會論文集,南京,2007.
8.郭永鑫,楊開林,王濤。地理信息技術在長距離輸水工程選線中的應用. 第三屆全國水力學與水利學大會論文集,南京,2007.
9.崔巍,付輝,謝省宗,楊開林.長距離調水工程虛擬模擬系統開發研究。水利水電技術.
管網理論(4)
1.楊開林,馬吉明。給水管網非線性規劃的新模型.《水利學報》,1995年第5期.
2.楊開林,孫厚均,"管網恆定流水力計算的新模型",《水利學報》,1990年第十期.
3.Yang, K. and Sun, J.(1991.9),"A new loop model for computing steady-state flows in pipe networks." Intern. Symp. o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Beijing, China.
4.宋朝暉, 楊開林,"管網流動數值計算的一種新方法",《水利水電工程青年學術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管道泄漏檢測(4)
1.楊開林等。熱力管網瞬變泄漏檢測數學模型研究. 《水利學報》,1996年第5期.
2.楊開林等。熱力管網水力瞬變的現場試驗研究.《暖通空調》,1994年第1期.
3.郭新蕾,楊開林,郭永鑫。泄漏檢測信號濾波技術比較.《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7,10.
4.楊開林,郭新蕾. 管道系統泄漏檢測的全頻域法.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審查錄用.
其它論文(9)
1.Kailin Yang etc. New Structures of Energy Dissipation for Coastal Outfall of a Drainage Project. 《Proc. of 32nd IAHR Congress》,Venice, Italy,2007.7.
2.Wenxue chen, G. Li, S. Xie, K. Yang.Study on aerators of High head spillway tunnels.32nd Congress of IAHR. Venice,Italy ,2007,7.
3.楊開林,吳之輝。導流隧洞體型系統規劃數學模型. 《土木工程學報》,1994年第4期.
4.謝省宗,王雷,馮賓春,楊開林. 惠南庄泵站前池流道模型試驗研究.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5年第4期.
5.董興林,楊開林等. 旋流豎井式泄洪洞關鍵技術問題研究. 《水利水電技術》,2006年第5期.
6.董興林,郭軍吳一紅,楊開林,豎井漩流消能結構和水力特性.《泄洪工程與高速水流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7.馮賓春,石維新,謝省宗,楊開林,惠南庄泵站前池水力特性三維紊流數值模擬.《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5年第2期.
8.董興林,郭軍,楊開林.漩流式泄洪洞的特點及其運行可靠性分析.《水力發電》,2003第4期.
9.馬吉明,楊開林. 淹沒水躍導牆上脈動壓力的幅頻特性. 《水利學報》,1996年第12期.

獲得榮譽


研究成果曾獲電力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水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所著的《電站與泵站中的水力瞬變及調節》獲得1997年度水利部科技專著出版基金資助。在《水利學報》、《土木工程學報》、《水力發電學報》及國際國內學術討論會發表論文30餘篇。負責完成過國內一些大型水電站、抽水泵站、核電站中的水力瞬變過渡過程研究,成果已為工程設計採用。個人業績被收入(美國)《世界名人錄》、《中華人物辭海》、《世界文化名人辭海》等大型人物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