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特類調脂葯

苯氧芳酸類調脂葯

貝特類藥物屬苯氧芳酸類調脂葯。能明顯降低血漿極低密度脂蛋白,並因而降低甘油三酯,伴有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中度降低(降低1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實驗證實吉非貝齊可減少冠心病的發生率,與安慰劑相比,貝特類藥物能使中年男性的冠心病發生率減少約1/3,但不改善總的生存率。貝特類藥物口服吸收良好,血漿蛋白結合率約95%,不易分佈到外周組織。大部分在肝臟中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少量以原形經腎臟排出。目前,臨床常用藥物有非諾貝特、吉非貝齊和苯扎貝特等。

藥理作用


● 1.增強脂蛋白酯酶活性。貝特類可激活過氧化物酶增殖體激活受體(PPARa),誘導脂蛋白酯酶表達,促進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顆粒中甘油三酯水解,導致血漿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減少。
● 2.促進肝臟攝取脂肪酸和抑制肝臟合成甘油三酯,還抑制脂肪組織的激素敏感性酯酶以減少脂肪酸的生成,進一步抑制肝臟合成甘油三酯。
● 3.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促進膽固醇逆轉運。PPARa激活HDL代謝關鍵基因的表達,促進HDL-C合成。同時,增加HDL受體的表達,加速肝外細胞膽固醇的流出和被肝細胞所攝取。促進膽固醇逆向轉運。
● 4.減少中性脂質在VLDL和HDL之間的交換,避免形成含有較多甘油三酯的HDL,減慢HDL和Apo-A1的清除速率。

適用範圍


● 用於治療混合型血脂障礙及低HDL和高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風險的患者,或以TG或VLDL升高為主的原發性高脂血症,但對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LDL升高的患者無效。與其他調血脂葯聯合應用於嚴重藥物抵抗的血脂障礙患者,但可能會增加橫紋肌溶解的風險。

不良反應


● 不良反應較輕,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如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腹脹等;少見有心律失常、白細胞減少或貧血、發熱、寒戰、背痛、排尿困難;腎毒性可見血尿、尿少、下肢水腫;少數患者可出現斑丘疹、臉部水腫及多形性紅斑型;偶見肌痛、橫紋肌溶解和轉氨酶升高等,一般停葯后可恢復。

注意事項


● 肝膽疾病、孕婦、兒童及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與他汀類葯聯用時,可能增加肌病的發生率。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肝功能和磷酸激酶水平。如用藥后臨床上出現膽石症、肝功能顯著異常、可疑的肌病的癥狀(如肌痛、觸痛、乏力等)或血肌酸磷酸激酶顯著升高,則應停葯。與口服抗凝血葯合用可明顯增強口服抗凝葯的作用,應適當減少抗凝血葯的劑量。
● (說明:上述內容僅作為介紹,藥物使用必須經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