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宅

傅光宅

傅光宅,字伯俊,別號金沙居士。傅光宅的父親傅學易,號肖岩公,嘉靖年間曾參加科舉考試,而以後因傅光宅而累贈中憲大夫,重慶府知府。人稱為中憲公。

人物生平


傅光宅
傅光宅
中憲公娶汪氏,累贈恭人。傳說當傅光宅的母親生傅光宅時,一天晚上夢見瑞光滿室,而後傅光宅 出生,本來傅光宅這一輩應以“思”字入名,全家認為天有異象,於是應景起名傅光宅。
傅光宅 四歲誦詩,十六歲就學有小成,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參加省試,一舉中的。明朝萬曆五年(1577年)丁丑科考中進士,並從此步入仕途。傅光宅中進士后,先是被授予靈寶縣知縣的官職。可是他還未等到上任,就聽到其父的訃告。後來,傅光宅到吳縣出任縣令。吳縣是一個頗為富庶的地方,號稱江南首邑,財賦甲天下。但是,正是由於吳縣的富庶,也使得當地的官員多成貪蠢之徒,蠢弊為多。傅光宅到任后,改革弊政,對於貪官污吏嚴懲不貸,對於百姓秋毫無犯,做官以仁厚為先。

人物軼事


萬曆十三年(1585年)年,傅光宅被拜為河南道監察御史。他上任之初就向皇帝提出了六條建議,這幾件事都非常符合皇帝的意思,因此受到皇帝的嘉獎,他的建議也得到了皇帝的採納。但傅 光 宅 這種察直的性格使他很難周旋於鬥爭複雜的官場,也可能傅氏一門這種不事逢迎的做人原則使他很難受到皇帝的重用。在任監察御史不久后,他舉薦以前的薊帥戚繼光。戚繼光(1528- 1588年),字元敬,又字文明、汝謙,號南塘,晚年號孟諸,從戎四十餘年,身經百戰,他訓練的“戚家軍”戰無不勝,威震天下。當時的大明朝受到北方蒙古的威脅,正是用人之際。而戚繼光與蒙古諸部多次交手,取得勝利,諸部懾於戚繼光的才略,一直不敢在薊鎮一帶生事。戚繼光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一軍事家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明史·戚繼光傳》有段話把他與同時代的李成梁作了比較:“南北名將馬芳、俞大酞前卒,獨戚繼光與遼東李成梁在。然薊門守甚固,敵無由入,盡轉而之遼,故成梁擅戰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軍事將領卻在廟堂上的鬥爭中無奈的解甲歸田了。當時的朝廷中忿忿的有,不平的有,可是真正站出來為戚繼光講話的卻只有傅光宅。御史傅光宅上疏萬曆,請求重新起用戚繼光。當時“眾論快之,廟堂意弗是也,”。萬曆覺得,讓戚繼光回鄉終老余年,已是格外開恩了,傅光宅竟跳出來與他唱反調,頗為生氣,竟給了傅光宅罰傣兩年的處分。此後,便再也沒有人敢在朝中提及戚繼光了。
傅光宅剛直不阿的性格使他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每每處於劣勢,可是與此同時,他的俠肝義膽又盡展他的人格魅力。傅光宅在為官時,總是因為秉公行事而得罪別人。傅光宅平生好雅游,喜歡結交文人義士,而這一點也成為官場傾軋的口實。有一次官府大肆搜查隱匿山林的人士,許多人被抓捕,傅光宅與這些隱士有詩文上的往來,因此受到牽連,降職一級為行人司正。而他卻沒有半點悔意,他說:“客不負吾,乃吾負客耳!”傅光 宅 出 任工部郎中時,他綜理籌畫,往往事半功倍。他為官一方,不僅善於為政,堪稱能吏,更是勇於為民請命。當時在臨清地面有官員橫行鄉里,縱容手下欺壓百姓,而其他官員不是為虎作倀,就是充耳不聞,這也更加助長了他們囂張的氣焰。稅擋(掌管稅收的宦官,明時各省稅收皆由宦官掌握)馬堂橫榷臨清,以徵稅為名搜刮民脂民膏,激起臨清人民群起暴動。有一次,馬堂之徒與市人鬥毆,射殺市人,民人奮起攻之,並且焚燒他的署衙。而當地的地方官卻以民亂而問罪,並奏請朝廷派大軍前來鎮壓。此時只有傅光宅秉公無私,毫不偏袒稅官,他說:“此擋所自致,發難不在民也!”,並且上疏說明當時激變的情況,並且請求誅殺肇事者。在當時朝中的記史(指職掌章表書犢的吏員)鄭惟明,他非常狡猾,暗中依附稅擋,助封為虐,傅光宅也一併彈勃。但是疏入不報,那些歸附擋的人就造謠說傅光宅是胡亂彈幼。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發生戰亂,應祥代貴州總兵官童元鎮征播州。傅光宅雖不是武將,但是他在這次平定播亂中卻發揮了重大作用。明朝發兵十萬大征播州。傅光宅作為副使主要負責後勤供給,“公為治粟轉輸出納均,平民皆安”,使軍中無後顧之憂。在平定戰亂的過程中,傅光宅在軍中多出謀劃策,深受制府李長垣倚重。戰亂被平定后,傅光宅主張對叛亂者從輕發落。明朝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于慎行撰文:《四川按察司提學副使傅公光宅墓誌銘》,見(明)焦站編《國朝獻征錄(六)》,頁63,他主張釋放那些被脅迫的人,因此保全了上萬計人的性命。傅光宅在此為官時,注意提拔才俊,修繕城池和學院,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堪稱“人大治”。
萬曆二十九(1601年)年,傅光宅調任成都,正值以前的“播酋”捲土重來,朝中認為如果不起用以前的重臣則難以鎮壓,於是進傅光宅為按察司副使分巡遵義。這一次,傅光宅所轄地區是剛剛交兵后的戰場,境內屍骨遍野,一片哀鴻。傅光宅到任后,首要做的就是埋祭屍骨,醫治戰爭的創傷。後來安氏故與播構黨,舉以入黔,公謂:“國家一統,在黔猶在蜀也”,他果斷出兵,使邊境很快平定下來。傅光 宅 為 人才氣調鏡,風神閑曠。他從小跟隨從兄學習,雖然後來大富大貴,卻從不敢對他稍有不敬,甚至不敢與之同席。上輩留下的家舍財產,他都交給兄弟管理,自己也從不索要。傅光宅非常重視後輩的教育,他根據眾多子侄的才華而區別對待,對於子侄他都贈與錢財,鼓勵他們修完“舉子業”,對於那些有才華有潛質的子侄,他集中到自家親自督導,親自教授,而且為了使這種科舉家族得以延續,他又購買膠田五百來作為學田。
傅光宅博聞強志,貫穿百家,落筆千言,詞采流麗,文風在唐盛中之間,瑩潔俏逸。他善於書法,藝術精湛,書法模仿黃庭堅,蒼鬱有致,海內珍之,向他索字,請他題字的人應接不暇。他一生遊歷大江南北,許多古迹都留有傅光宅的墨寶。“終古平成思禹績,乾坤准信等浮漚?”這是傅光宅詠塗山的詩句。塗山,在重慶南岸區,因大禹塗山氏之女而名。為了紀念大禹治水業績,山上建有“禹 王祠”、“塗后祠”,其後建有禹王廟,塗山寺。紫荊 關 位 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西北九十華里的紫荊嶺上,是我國明長城上九大名關之一。其北門即“河山帶礪”門,門額兩行,上題“河山帶礪”,下題“紫荊關”,落款為“萬曆丁亥夏聊城傅光宅書。”峨眉 山 的 金頂上也留下了傅光宅的墨寶。金頂金殿為明萬曆年間妙峰禪師創建的銅殿,萬曆皇帝朱栩鉤題名“永明華藏寺”。金頂的得名,即來源於“金殿”。金殿工藝精湛,嘆為觀止。當早晨朝陽照射山頂時,金殿迎著陽光閃爍,耀眼奪目,十分壯觀,故人們稱之為“金頂”。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間,一次大火,燒坍了金殿,留存下來的只有一通銅碑,一面是王硫宗撰並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華藏寺新建銅殿記》,一面是傅光宅撰並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賢金殿記》,現存華藏寺中。

個人作品


傅光宅在佛學上也頗有造詣,他夙慕方外之游,於內典、玄宗無不具有深刻的造詣。“談說明理,指划世故,揮座懸河,風聲四座,切近事情不為虛論,聽者為之醉心。”。傅光宅在吳縣結識真可和尚②,受其影響頗深,在日後對於真可佛教的復興工作,不論是在寺院的興修或經藏的刊刻上,都給予很大的幫助。例如,萬曆十七年,傅光宅就親自參與《嘉興大藏經刻藏》的刻印工作。憨山德清也是明末四大師之一,他有著作《緒言》。傅光宅深諳佛理,通讀《緒言》,並寫下按語,雲:“《緒言》則旨出於西方聖人,而文似老莊者也。”③傅光宅還曾寫過禪味十足的詩:禮陀大士
翠壁千重盡,滄溟萬里開。
龍宮吞日月,唇氣擁樓台。
五嶽誰飛錫,三生此渡杯。
地疑人境外,身似梵天回。
.紫竹藏鸚鵡,青蓮見善財。
海神聽法至,天女獻花來。
.慧眼觀千界,潮音振九墳。
板依持半惕,甘露灑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