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權

舅父對外甥的特殊權力

舅權是舅父對外甥的特殊權力,是父權制代替母權制的中介環節。許多民族都留下了敬畏舅舅的諺語和習俗,舅舅的地位實質上是男性在母系社會中的家庭和社會地位,當這種地位超越女性時,就形成了舅權。隨著父系社會的到來,男性的家庭身份從舅舅變成了父親,舅權也就自然消亡了。

釋義


舅權(avunculate),即舅父權。舅父,也稱舅舅、舅公、舅翁,是母系家族中的兄弟輩人,親族中稱“娘家門上的人”是娘家的全權代表。全國各地家族之外有“舅公為大”的說法,在家族事務的仲裁中也賦予他很大的權力,是與親族間分家析產和評斷疑難棘手事務相關的。由於舅父的姐妹出嫁后,所生子女在血緣上還有聯繫,當外甥之間有財產糾紛或對其他一些重大事情出現分歧時,做為舅公可能較為公正地裁決。他們的干預往往能起很大作用。故舅父權在民間傳統的家族和宗族關係中佔一席重要地位。因此,民間到處都有“親戚舅為大”的俗諺,甚至有“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或“天上有天公,海裏海龍王,地上母舅公”等比喻,都說明舅公權力的作用。

主要體現


分家析產時
除由家長主持外,六親中必請舅父。舅父以娘家代表的身份充當公證人(即“中人”),起著仲裁和監督的作用。其地位往往高於家族中一些長者。舅父除根據各個外甥的長幼、貢獻,分給房屋、日用品、田地等家產,還規定各外甥贍養父母的義務及具體辦法。兒媳的母舅家還要買一整套日用品如勺、碗、鍋等送給女兒,作為其獨立生活的禮物。
舉行婚喪喜慶典禮時
舉行婚喪喜慶典禮時,也以舅父為尊。外甥結婚,舅父必到場。婚宴上排席,舅公須坐大位,以示尊敬。鳴炮開席時,要待舅舅舉箸,他人才能動筷。安溪一帶,席上要另備一隻雞腿給舅公吃,如果有事令舅公不快、起身離去,酒席即行終止,眾人離去。因一時疏忽漏請舅父,舅父到場后可掀翻酒桌,如遇這類事,喜家往往因此貽笑於人,所以舅公是萬萬不能得罪的。邵武、光0e53澤、泰寧霞浦等地外甥女出嫁須由舅父抱上轎;閩北一些地方,有請舅家人背新娘上男家的習俗。通常,舅舅要為外甥和外甥女的喜事備上比親戚更豐厚的彩禮。
遇有喪葬
遇有喪葬,若是喪妻或喪母,須先向外祖父及舅公報喪,待他們來時,擺香案迎接。舅父不到,不可入殮下葬。舊時喪禮中有“跪母舅”之俗。福州一帶,母親去世,外甥必請舅父來,隨後外甥及甥媳婦全跪在地上,聽候舅父發落,俗稱“跪母舅”。如外甥及媳婦對母孝順,舅父會很快讓其起身;若遇不孝之甥(或“媳”),舅父會令他一直跪在地上,聽憑舅父教訓甚至責訂,以示懲罰,直至本人或族人向舅父求情為止。喪宴中舅父也坐顯位,平潭一帶,喪宴稱“下山飯”,舅父坐“西二位”。
孩子滿月、周歲或成丁
孩子滿月、周歲或成丁時,舅父所送禮最厚,回禮也最豐。霞浦習俗,姐妹家孩子過周歲,無論路途遠近,舅舅均要趕去為外甥行儀。
喬遷之時
喬遷之時,各地凡新居落成,都要請舅父來喝“喬遷酒”。由母舅第一個進入新居,其他人再按輩份依次入宅。特別是漳州一帶,遷居禮俗中大都有舅父為尊的重頭戲。龍海縣遷居時,舅父所送“中堂”字畫要掛在大廳正中,還要由舅父挑水第一個進入新居。平和縣遷居時,要請母舅挑“灶君香火”第一個入室。有意趣的是華安一些地方,遷居時要請舅父“牽牛進屋”。
平時來客,家庭糾紛時
平時來客,也以母舅、妻舅為尊貴。閩南一帶舅舅登門主家須以甜荷包蛋或雞蛋線面相待。當出現家庭糾紛或遭遇棘手問題時,也須請舅父出面排解,外甥聽從裁決。由舅父為中介者的兩種姓氏間互相裁決的關係在福建農村很常見。在封建家庭關係中,兒媳婦地位低微,遇有必須申辯或爭取之事,只有訴諸娘家人,娘家人則以舅舅為代表。故福建民間如有姐妹等在婆家受辱,舅舅往往會挺身而出,替其做主出氣。這種現象閩西一帶稱“做外戚”,閩北謂“做外氏”。泰寧縣舊時“做外氏”現象十分普遍。當地因家務事、夫妻口角、婆媳相待有差導致婦女上吊、服毒、投河等非正常死亡,女方的娘舅常召集親族,到死者男家“做外氏”,追究死因,將男家豬宰食,甚至砸爛屋瓦和灶台傢具,大鬧一場方肯罷手。該縣上青、新橋等鄉,這種到男家興師問罪“做外氏”之俗尤甚,1949年後仍時有所聞。

其他


在福建省民間,舅舅教訓外甥被認為是天經地義之事。寧德諺云:“舅舅打外甥,沒有一點事。”不過,舅父權大,多在行儀時體現。在平常,甥舅關係十分融洽的。逢年過節,舅舅往往要為外甥備好“壓歲錢”,外甥也喜歡到舅家走動。同安俗諺:“外甥吃母舅新派,沒有也要吃到有。”永泰俚語:“外甥打舅舅,比誰拳頭大。”從兩個側面反映日常生活中甥舅之間的親昵和相對平等的關係。隨著時代發展,觀念改變,舅父權在民間的影響也將日益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