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理學
新安理學
新安理學是中國思想史上曾起過重大影響的學派,而在新安(后稱徽州)的傳播和影響尤深,世稱“新安理學”。其奠基人程顥、程頤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徽州(今黃山市屯溪區篁墩),因徽州的前稱為新安郡,故這一學派以“新安”定名。朱熹亦自稱“新安朱熹”。理學的奠基人洛陽程顥、程頤和集大成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歙縣篁墩(今屬屯溪),故譽為“程朱闕里”。
南宋推崇程、朱理學,元代以後歷代王朝倡興理學。理學家重視對理欲、心物、義利、道德、天人及其關係的邏輯論證,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維,培養了深厚的理性主義傳統。朱熹提出了“天理”、“氣”、“格物致知”、“知行為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範疇。他認為“理”是至高和包羅一切的,故稱“理學”。他所說的“理”,實際上指封建倫理綱常。而且認為“理”是永恆存在的,企圖使封建倫理永恆化。他還認為理和氣不能相離,在哲學上發展了二程關於理氣關係的學說。朱熹廣收弟子,親自講學,門生遍布各地,有學術成就、政治建樹者頗多,這使朱熹學派成為理學史上最有勢力的學派。他曾三度回徽省親,每次逗留數月,所以徽州從其學者甚眾。程朱理學成為徽州正統的學術思想,徽州學者對程朱理學更是信奉不移。
新安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1、南宋是新安理學的形成時期。當時,徽州從朱熹之學者甚眾,新安理學家環護在朱熹周圍,精研性命義理之學,發明“四書”、“五經”之奧義,確立了闡發朱子之學的學派宗旨。2、元代是新安理學的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新安理學家主要在朱子之學晦暗難明、解說有異的情況下,致力於排斥“異論”,闡明朱子之學本旨,以維護朱子之學的純潔性。3、元末明初是新安理學的鼎盛時期。學子們不滿一味地墨守成規,認為元代新安理學家死抱師門成說,層次太低,不利於發揚光大朱子之學,於是提出了“求真是之歸”的口號,即要求真正明白朱子之學的真諦,而不是去人云亦云,附聲唱和,因此出現了朱升旁註諸經。鄭玉、趙(汸)在“和會朱陸”中尚能把握住分寸,從而體現了“右朱”的學術傾向。4、但後學者如潘士藻、程文德等人在明中後期“王(陽明)學”鋪天蓋地而來的形勢下,背離了本門宗旨,滑向“王學”陣營,致使明中後期的新安理學寂然無聲,萎靡不振。
有解釋程朱理學命題的《性理字訓講義》、《太極圖書》、《近思錄注》,闡發程朱學術思想的《四書發明》、《書傳纂疏》、《禮記集成》、《六典撮要》等。從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間,新安理學在徽州維繫了600多年,對徽州社會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四書章句集注》理學名著,亦是朱熹 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四書章句集注》的內容包括《大學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論語集注》10卷,《孟子集注》7卷。
朱熹在其後半生用了大量心血撰寫和反覆修改四書的註釋,經過40餘年的研究探索,到70歲臨死前一天還在修改四書《大學》誠意一章的註釋。他認為“四書”完整地代表了由孔子經過曾參、子思傳到孟子這樣一個儒家道統,而二程和自己則是這一久已中絕的道統的繼承和發揚者。因此,他費半生精力為四書分別作了註釋,給《大學》區分了經傳並重新編排了章節,還將四書作為一部“套書”刊行,“四書”之名由此始定。註釋中多發揮理學家的論點,較系統地反映朱熹作為集大成者的理學思想。
明清統治者重視理學,《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官定的必讀注本和科舉考試的依據。《詩集傳》 《詩經》注本,南宋朱熹撰。全書原20卷,後人並為8卷。其書采雜古人《毛傳》、《鄭箋》之說,並間用齊、魯、韓三家詩義,但均以自己的理學觀點為標準加以取捨,言其旨在探求《詩經》的本義。也因此,所作解說與《詩序》頗多不同,對破除盲目崇信《詩序》的觀點起到一定的作用。《周易本義》闡釋《周易》的專著,南宋朱熹所撰。共12卷。 《朱子語類》理學家朱熹講學、答問語錄的分類彙編。 《書說》吳昶的理學著作。
吳昶(?—1219),字叔夏,南宋歙縣人,朱熹門下卓有成就的學生。他的《書說》,直評四書經傳,與漢唐古文經學重訓詁義疏的傳統背道現時馳,拋開傳注,藉助經文,參以個人體會和一已私見,從中探求性命義理之說。 《易原》理學著作,南宋學者程大昌撰。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休寧縣會裡(今洪里鄉)人。《四書通》理學著作,元代胡炳文撰。胡炳文(1250—1333),字仲虎,號雲峰,婺源人。 《易學啟蒙翼傳》理學著作,元代胡一桂撰。胡一桂(生卒年不詳)號雙湖,婺源人。《元史儒學傳》載有其事迹。胡一桂之交胡方平曾作《易學啟蒙通釋》,一桂更加以推闡明辨,故曰“翼傳”。他寫此書的目的,在於弘揚朱學。《書傳纂疏》理學著作。元代著名學者、教育家陳櫟撰。休寧縣人。《書傳纂疏》是陳櫟的代表性著作,此書就儒學流蹤,將歷代名家的意見加以纂疏,凡數十萬言。 《春秋經傳附錄纂疏》理學著作,元末明初理學家汪克寬撰。祁門縣桃墅人。《春秋經傳附錄纂疏》是汪克寬的理學名作,凡30卷。他取孔子手筆之《春秋》,博考諸說之異同,研討眾說,薈萃成書。明大學士程敏政稱讚他“六經皆有說,而春秋獨盛,平生皆可師,而出處尢正。其道足以覺人,其功足以衛聖”。《新安學系錄》理學著作,明休養寧縣人程瞳撰,此書自程顥、程頤起,至明弘治年間止,共記錄了112位新安理學家的事迹和主要學術觀點,是對新安理學家進行系統介紹的第一部專著。
新安理學在徽州綿延700多年,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徽州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趨向,而且對南宋以後我國政治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它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史、學術思想史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