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祐甫

崔祐甫

崔祐甫(721年-780年),字貽孫,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沔之子。

崔祐甫出身於博陵崔氏第二房,進士及第,早年曆任壽安縣尉、起居舍人、司勛員外郎、御史中丞等職。

大曆十三年(778年),中書侍郎之職空缺,崔祐甫便以中書舍人的身份處理中書省的事務。這期間多次與宰相常袞發生爭執,二人關係十分惡劣。

唐德宗繼位后,崔祐甫又針對唐代宗的喪制與常袞發生爭執,被常袞貶為河南少尹。但常袞在起草詔書時,有欺君之嫌,被德宗貶斥。崔祐甫則被拜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建中元年(780年),崔祐甫病逝,時年63歲,追贈太傅,賜謚文貞。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崔祐甫早年考中進士,授為壽安縣尉。他生性剛直,遇事不肯回頭,歷任起居舍人、吏部司勛員外郎、御史中丞、永平軍行軍司馬、中書舍人。

交惡常袞

大曆十三年(778年),中書侍郎之職出缺。崔祐甫以舍人之職處理中書省事務,多次與宰相常袞發生爭執,而且不肯妥協。常袞大怒,奏請皇帝,改讓崔祐甫主持吏部銓選。崔祐甫擬定的官員人選,大都被常袞駁回,二人由此交惡。
後來,隴右節度使朱泚軍中發生貓鼠同乳之事,向朝廷奏稱祥瑞,常袞便率群臣慶賀。而崔祐甫卻認為:“養貓是要它捕食老鼠,為人除害。今貓不捕鼠反而哺乳老鼠,是失其本性,不能守職,就如同官吏不懲處違法之人,邊將不抵抗入侵之敵。我認為應當派人巡察地方貪官污吏,告誡邊防守將嚴加防範,則可以消除這種怪異現象。”唐代宗表示贊同,常袞由此更加厭惡崔祐甫。

議禮遭貶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駕崩。唐德宗繼位,並在西宮為代宗發喪。按照禮制,群臣臨喪,應早晚各哭十五聲。但常袞思及代宗恩遇,涕泗橫流,哀慟不已,逾越禮制。群臣對此都極為不悅。
不久,常袞與禮官商議群臣喪期,認為代宗雖有“天下吏人,三日釋服”的遺詔,但仍應遵循玄宗時的禮制,服喪二十七日。崔祐甫表示反對,認為遺詔中並未提及官員與百姓的區別,官員應遵循遺詔,服喪三日,而皇帝則服喪二十七日。常袞道:“禮制並非天地生成,只是人情而已。百官承受皇帝恩寵,服喪之時卻與百姓一樣,你安心嗎?”崔祐甫反問道:“那你又置先帝遺詔於何地?詔旨都可改動,還有什麼不能改動呢?”二人為此爭執不下。
常袞進殿哭靈時,從吏曾在旁攙扶。崔祐甫指著他對百官道:“臣下在皇帝面前哀悼,有攙扶的禮節嗎?”常袞怒不可遏,便彈劾崔祐甫,認為他隨意改變儀禮,輕議國家典制,請求將其貶為潮州刺史。唐德宗認為處分過重,改貶崔祐甫為河南少尹。

擔任宰相

崔祐甫墓誌(局部)
崔祐甫墓誌(局部)
此前,政事繁多,宰相便輪流處理日常事務。如有宰相輪休,若非重要詔令,不需一一告知,值班宰相可代其署名,並從此逐漸形成慣例。常袞貶黜崔祐甫,因同列宰相的郭子儀、朱泚從不參預朝政,便未徵詢他們的意見,而是依照慣例,代替二人在詔書上署名。
貶官詔書發出后,郭子儀、朱泚都表示崔祐甫不應被貶,唐德宗這才知道二人並不知情。他不知這是朝廷慣例,便認為常袞欺君罔上,將其貶為河南少尹,並授崔祐甫為門下侍郞、同平章事,讓他們對調官職。崔祐甫剛剛行至昭應縣,便被召回朝中,又改任中書侍郎,並修國史。當時,唐德宗正在服喪,將政務全部託付給崔祐甫,對他的進言無有不允。
同年十二月,崔祐甫患病。唐德宗讓他乘坐肩輿進入中書省,躺著接受詔令。崔祐甫在家休假時,如若發生大事,唐德宗也會派宦官到他家中諮詢,請他做出決斷。

病重去世

建中元年(780年),崔祐甫病逝,時年六十歲。唐德宗認為崔祐甫忠貞正直,有重臣的節操,追贈他為太傅,賜謚文貞,而此前從未有過門下侍郎被追贈三師的先例。

主要成就


唐肅宗年間,天下戰亂,朝廷官制混亂。代宗繼位后,戰亂雖然平息,但宰相元載專權,大肆賣官鬻爵,不送賄賂不能封官,以致綱紀敗壞。元載之後,常袞主掌政務,對於薦舉的官員一概不用,只有考中科舉方可任官。崔祐甫拜相后,一改之前的任官之法,選拔官員注重才能優劣,只要是人才便加以任用,不到一年便任命官員近八百人。

個人作品


崔祐甫著有文集三十卷。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章14篇:《請召對待制官奏》、《奏貓鼠議》、《廣喪朋友議》、《為皇甫中丞上永王諫移鎮箋》、《上宰相箋》、《齊昭公崔府君集序》、《汾河義橋記》、《穆氏四子講藝記》、《滑亭新驛碑陰記》、《衛尉卿洪州都督張公遺愛碑頌》、《故常州刺史獨孤公神道碑銘》、《代宗睿文皇帝哀冊文》、《祭董大使文》、《祭獨孤常州文》。

軼事典故


任人唯親

唐德宗曾對崔祐甫道:“很多人都說你選用的官員多是親朋故舊,這是為何?”崔祐甫答道:“選用官員必須熟知其才能和品行,若不與其相識,如何能知道他的真實情況。”唐德宗深以為然。

計奪兵權

神策軍使王駕鶴掌握禁軍十餘年,權傾內外。唐德宗繼位后,想免去王駕鶴的兵權,但又怕他發動叛亂。崔祐甫便召王駕鶴談話,故意拖延時間,而接替王駕鶴的白志貞這時早已到軍中上任了。

藩鎮慚服

淄青節度使李正己曾上奏朝廷,表示要獻錢三十萬緡,以此試探皇帝。唐德宗知道李正己並非出於真心,因此沒有答覆。崔祐甫道:“陛下不如遣使慰勞淄青軍,將他要進獻的錢財轉賜將士。李正己如若照辦,士卒必感激皇帝之恩;如果他不照辦,則會自招怨恨,引起部下不滿。而且這樣做也能讓各處藩鎮知道朝廷不看重錢財。”唐德宗同意了他的建議,而李正己則慚服不已。

家族成員


曾祖:崔儼,官至雒縣縣令。
祖父:崔皚,官至庫部員外郎、汝州長史。
父親:崔沔,官至中書侍郎、太子賓客。
嗣子:崔植,廬江令崔嬰甫之子,穆宗年間官至宰相。

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九·列傳第六十九》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二·列傳第六十七》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六·唐紀四十二》

陵寢墓地


崔祐甫墓誌蓋
崔祐甫墓誌蓋
崔祐甫墓誌志石呈四方形,高、寬各107厘米,厚21厘米。蓋為盝頂,由國子丞李陽冰篆蓋“有唐相國贈太傅崔公墓誌銘”3行12字,四周陰刻花草紋。志文隸書,38行,每行42字,首行題“有唐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常山縣開國子、贈太傅、博陵崔公墓銘並序”,吏部侍郎邵說撰文,前河南府潁陽縣丞徐珙書寫。墓誌在洛陽出土,時間不詳,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人物評價


李肇:宰相自張曲江之後,稱房太尉、李梁公為重德。德宗朝,則崔太傅尚用,楊崖州尚文,張鳳翔尚學,韓晉公尚斷,乃一時之風采。
劉昫:①祐甫謀猷啟沃,多所弘益,天下以為可復貞觀、開元之太平也。②昔趙文子薦士七十,古為美談;崔祐甫除吏八百,人無間言。開物成務之才,滅私徇公之道可知也。噫!公權余旬日而薨,貽孫未期年而逝,邃古已來,理世少而亂世多,其義在茲矣。③公權儒道,貽孫相才。命乎不永,時哉可哀。
宋祁:祐甫發正己隱情,渾策吐蕃必叛,伐謀知幾,君子哉!
司馬光:上(唐德宗)初即位,崔祐甫為相,務崇寬大,故當時政聲藹然,以為有貞觀之風。
蘇軾:昔常袞當國,雖盡公守法,而賢愚同滯,天下譏之。及崔貽孫相,不及一年,除吏八百,多其親舊,號稱得人。故建中之政,幾同貞觀。
洪邁:若唐宰相三百餘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徵王珪褚遂良狄仁傑魏元忠韓休張九齡楊綰、崔祐甫、陸贄杜黃裳李絳、李藩、裴度、崔群、韋處厚、李德裕、鄭畋,皆為一時名宰,考其行事,非漢諸人可比也。
徐鈞:道德馳聲滿建中,豈無人可繼餘風。最憐貞觀開元治,付與姦邪蕞陋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