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境內,地處湖南省東北部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江段南側。南集“四水”(湘、資、沅、澧),北調長江,面積190300公頃。

保護區成立於1982年,是湖南省唯一的國家級濕地類型保護區和中國51個國家示範保護區之一。1994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際濕地公約》收錄的、由中國政府指定的21個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和珍稀鳥類。

2015年1月,入選首批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綠色名錄。

歷史沿革


水鳥
水鳥
1982年,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成立。
1992年,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是中國首批加入“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的六大國際重要濕地之一。
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18年2月8日,國務院同意調整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範圍,調整后保護區的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等由環境保護部予以公布。

地理環境


位置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江段南側,處於岳陽市、岳陽樓區君山區華容縣、岳陽縣、屈原區境內,介於北緯28°59″至29°38″,東經112°43″至113°15″之間,瀕靠湘北歷史文化名城岳陽市。
地貌
湖南省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勢低平,向北傾斜,坡度3%左右,整體地貌為起伏很小的淺盆狀平原。湖東岸為丘崗地,一般海拔高度40-80m,為常綠闊葉林掩映下的城市地貌。湖西岸為河湖物積平原,一般海拔30m-36m,沿湖岸海拔30m左右圍築大堤,堤內為平坦的田園化農耕區。湖盆區向北東方向傾斜,海拔30-10m,豐水期為水面掩蓋,隨著水位下降,依次露出平緩的葦灘、草地、泥塗、沙洲。
氣候
湖南省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區,由於受東亞季風和江湖龐大水體的影響,具有濕潤的大陸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溫和濕潤、光熱充足、多風多雨、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由於該區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因此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C°,最高年份為17.8 C°,最低年份16.2 C°。年際變化較穩定。該區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至1300毫升,年降水日數135—160天,年降雪8—11天,積雪5—8天,無霜期285天。
濕地
東洞庭湖是洞庭湖湖系中最大的湖泊,年平均過湖水量達3126億立方米。常年湖容量178億立方米,水深4-22m,最大水位落差為17.76m,ph6.8-8.6。它的地貌呈溝港縱橫的濕地景觀。土壤為湖沼土和河沼土。年平均氣溫為17℃,湖水年平均溫度17.5℃,總降水量1200-1330mm,無霜期258-275天。

面積範圍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起長江湘鄂兩省主航道分界線,南至磊石山,管理範圍包括整個東洞庭湖及其近周平原崗地。保護區周圍可分為湖東城市環境和湖西平原。保護區總面積達19萬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96萬公頃,緩衝區面積3.58萬公頃,實驗區面積12.46萬公頃。

保護對象


鳥類圖片
鳥類圖片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洞庭湖濕地生態和生物資源,
植物徠
湖南省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59科1186種,其中被子植物135科1129種,裸子植物5科25種,特別是在不到1km2的君山發現剛竹屬植物達16種,被認為是湖南省剛竹屬變異最豐富的地區。
東洞庭湖有豐富的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記錄到131種水生植物,隸屬40科,75屬。常見的沉水植物包括苔草、黑藻、浮水植物有蓮、芡和浮萍挺水植物水燭和蘆葦等。濕地周圍是稻田和其他農作物。
動物
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是世界自然基金會認定的全球200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依賴其生存的物種非常豐富,歷年來監測記錄到的鳥類共33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鶴白頭鶴白鸛、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7種,二級保護的有小天鵝、鴛鴦白枕鶴灰鶴、白額雁等47種;淡水魚類11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中華鱘白鱘2種,二級保護的有鰻鱺、胭脂魚2種;淡水哺乳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的白暨豚和二級保護的江豚;其它水生動物68種。

護區管理


界碑
界碑
1994年,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通過洞庭湖國際觀鳥節、岳陽論壇、洞庭湖濕地生態公園、洞庭湖生態保護基金等一系列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自然保護區示範單位”,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觀鳥之都”。2007年12月,由五大洲14個國家參加的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岳陽論壇,發表了濕地保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洞庭湖宣言》。
現狀
洞庭湖水面不斷縮小,水位較往年同期下降;越冬的鳥類數量減少;水鳥棲息地環境質量下降;水生生物減少。
措施
湖南省岳陽縣漁政局發出禁漁通知,每年4月-6月為嚴格的禁漁期;保護區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宣傳教育,借勢包裝和營銷,加強與觀鳥組織合作,培育觀鳥旅遊市場打造東洞庭國家濕地公園平台;統籌規劃布局,合理有序開發,減少濕地破壞 加強跨地區跨部門合作,保護環境,減少和治理污染。
洞庭湖是由林業、農業、環保、國土等部門多頭管理,各部門的協調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要加強跨部門合作;另外由於三峽大壩的建設對洞庭湖的水位有一定的影響,也要考慮到跨地區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保護資源的聯合辦公和執法機制,加大執法力度。
建立冬季洞庭湖科學生態調水機制,合理確定洞庭湖生態保障水位,成立科學調水機構,建立生態水位預警預案。比如長江流域建立一個統一的水位動態調節機制。

地位價值


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每年在這裡棲息的雁、鴨等水鳥達數百萬羽,其中有超過全球種群數量60%的小白額雁,是保護區最為典型的遷徙候鳥之一。該區域在東北亞鶴類遷徙網路、東亞雁鴨類遷徙網路和東亞——澳大利亞涉禽遷徙網路等區域物種保護網路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拯救世界頻危物種的希望地”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範”。

環境破壞


採桑湖,位於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是東洞庭湖的萬畝內湖。這裡曾經碧波萬頃,被稱為“候鳥天堂”,如今卻被鎮政府以每年370萬元的價格出租,淪為一片蟹池藕塘。
與採桑湖一堤之隔,是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這裡被嚴格保護。但採桑湖,卻被劃為“實驗區”,生態地位和岳陽樓一樣。實驗區,就意味著採桑湖允許被“適度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