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太極城的結果 展開

太極城

河北廣府城

廣府古城坐落於面積達28平方公里的永年窪中,城四周為護城河繞城一周。永年窪內終年積水、蘆葦叢生、碧波蕩漾、金鱗跳縱,自古以來就有北國小江南之美稱。

廣府古城始創於何時無可考證。春秋時期已建有城池。唐武德二年八月(公元619年)竇建德攻陷洺州曾在此建都。原土城六里二百四十步,元朝侍郎王偉守郡時,增為九里十三步(周長4522米)。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永年肥鄉曲周廣平雞澤、清河、威縣、邯鄲、成安九個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修為磚城。高三丈五尺(12米),寬二丈五尺(8米)。周長4522米。明嘉靖四十三年,知府崔大德為防水患和戰事,修大堤及瓮城,將四道門改為八道門,設重門樓。1947年解放此城后,為交通方便,南北門外將瓮圈拆除,東西瓮城仍保留。

簡介


原建有城樓四座,角樓四座,鋪舍二十六座,垛口一千七百五十二處(現已全無)。南城牆西段有3處坍塌,城牆南段外牆磚保存良好,內牆磚均無。北城牆和東城牆頂面保存良好,西城牆和南城牆頂面毀壞嚴重,表層單磚殘缺不全。但仍可行走。西城牆最南端一馬面上半部坍塌,東城牆北段有兩個馬面坍塌嚴重。
在東、西城門外存有2塊護城碑,內容為:“府縣告示、嚴禁刨挖城根、墾種莊稼、盜伐樹株、偷取魚藕,違者重究”。在西城門門洞內壁上有一修城記事碑,內容為:“大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修砌此城”。

深厚的文化


廣府古城歷代為曲梁縣、邯鄲郡廣平國、廣平郡、武安郡、名州、廣平府駐地。古城建於何年無從考證。在春秋戰國時已具雛形。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曾在此建都時,基於戰略需要,對該城進行了修整,使它的城池始具規模。原土城為六里二十四步,元朝增為九里十三步,相當於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陳俎調集九縣民工,歷時十三年,將土城修砌為磚城,城高12米,寬8米,城垣上建有四座角樓,57座鋪舍,876個垛牆,四門上建城樓,並在四門外增築瓮城。城內面積1.5平方公里,街巷縱橫,店鋪林立,官署棋布,商賈雲集。城內分佈三十多條街道,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小拐彎,現仍存原貌。城外有護城河,兩岸遍植垂楊柳。民間傳說,城牆四角有四隻水牛,每遇水患時,牛叫城牆高,大水淹不了。廣府城又被稱為是卧牛城。
古城之外環繞長5公里的護城河,河深3.5米,寬100多米,護城河外則是面積達20多平方公里的永年窪。窪內終年積水,這一自然環境形成了淺植稻葦,深種荷蒲的人文景觀,每當驕陽西墜時,漁舟唱晚,碧波蕩漾,魚鱗跳縱,鴛鴦交頸,自古就有"小江南"之美稱。早在漢代,就被列為平干(永年古稱)八景之首。歷史上,無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曾經涉足於此,唐代詩人李白、晚唐四才子之一司空曙、元代名相王磐、清代畫怪鄭板橋等,都曾在此留戀,並留下傳藝名篇。清乾隆十七年,直隸總督方觀承治蝗放糧路過此地,留宿清暉書院之蓮亭,為古城美景所動,夜不能眠,題詩一首,至今勒石猶存:
稻引千畦葦岸通,行來襟袖滿荷風。
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樓邊水近東。
擬放扁舟塵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
帷堂患氣全消處,清興鷗魚得暫同。
廣府古城古迹星羅棋布,著名的有弘濟橋、毛遂墓、黑龍潭、紫山書院、文廟大殿、楊露禪故居、武禹襄故居等等。另外古城內大量的明、清時期的古民居院落,也為我們研究當地的風俗民情提供了珍貴的實物史料。
廣府城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在明清之前,永年城可謂是交通咽喉,戰略要地。它南帶湖廣、北控幽燕、西連秦晉、東達齊魯,南來北往、西行東去,都要經過廣府城,尤其是廣府城自身形勢險要,城周環水,易守難攻,更是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解放前,當這一帶已全部解放時,當地土匪頭目許鐵英,在國民黨的支持下,負隅頑抗達兩年之久,連美國軍事調停人員都親臨廣府城,從而使廣府城不僅聞名冀南,而且也聞名全國乃至全世界。
廣府城內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幼齡孩童,廣府城人人皆習太極拳,這項運動在一定地域範圍內普及的如此徹底,是比較罕見和新奇的,每天早上,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們聚集城牆,或集體或個人,演練太極拳的景象著實令人感慨。
清朝道光年間,廣府城誕生了兩位太極宗師,楊露禪和武禹襄,這使廣府城成為中國太極拳兩大流派——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中興發源之地。
太極拳作為祖國傳統的文化藝術瑰寶,成為億萬民眾熱愛的體育健身運動。太極拳是集武術、醫術、導引術為一體的人體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及愛好者的重視和喜愛,廣府城的太極拳文化作為中國國粹被載入史冊,廣府城也因此獲得了“中國太極拳之鄉”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