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口
老龍口
老龍口,常用作名稱,常見的有老龍口水利工程、老龍口地下水庫、老龍口酒、老龍口酒文化博物館等。
焉耆十一農場於新疆開都河南岸,距新疆焉耆縣城西南8公里處,境內交通便利,與314國道連接,內有縣級公路貫穿連隊,農場轄5個連隊(農一隊、農二隊、農三隊、農四隊、園林連),並有醫院和中學。農場組建是恰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的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故按十月一日這個紀念日取名為“十一農場“,非序列編號。十一農場地處焉耆縣老龍口,故又稱其為焉耆老龍口十一農場,當地簡稱“十一農場”。
十一農場原系新疆兵團水工二團二工區的後勤基地。一九五九年,二工區接受了開都河改道工程中修建解放渠龍口的工程,二工區遷往現址,工程建設中,為解決職工吃菜、吃油、吃肉的問題。當時徵得包爾海鄉政府同意划給了部分荒地,並由兵團農二師二十七團(解放四場)划給一乾渠以北的部分耕地,另外龍口工程徵用土地2500餘畝,合計總面積1.1萬畝。
該農場屬於營級建制,六十年代以後長期隸屬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一師三團管轄,1975年修建南疆鐵路時,按鐵道兵系統編製,名稱改為新疆鐵道縱隊三支隊三營,所屬連隊也改為17、18、19、20、21五個連隊。
2001年,該農場劃歸新疆兵團工一師二〇四團管轄。2004年1月至4月,新疆兵團農二師根據上級決定,分別將工一師二〇四團十一農場、農二師湖光毛巾被單廠、工一師三團老團部一併划入二十七團。
現“十一農場”改名為二十七團五連,全連501戶,總人口1610人,其中少數民族45人,維吾爾族15人,回族30人,其餘為漢族。有綜合辦公室一個,面積1628平方米,醫療衛生室222.3平方米,健身場一個,圖書室一個,小學有一個。主要作物為甜菜、番茄、辣椒、茴香、青儲飼料等。
焉耆十一農場地處焉耆盆地中部,焉耆縣城西南的開都河畔,距焉耆鎮8公里。北面以開都河為界,西邊以解放一渠21團總干排為界,南和查汗采開鄉隔渠相望,東與查汗采開鄉的莫哈爾蘇木村為鄰,以十一農場和二十七團聯合總乾渠和排渠為界;南面和農二師二十七團緊緊相連,以南疆鐵路線為界。
農場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勢平坦,縱坡1/1000-1/1500屬洪積平原,場部地區海拔高度1057.54米。無霜期200天左右,初霜期出現在十月上旬前後,終霜在四月中旬前後,年降雨量少於100毫米,冬季無積雪或偶然積雪很多,但時間短。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最大20°,總含鹽量0.5-0.3%,屬重釀輕鹽化潮土及部分蘇達化鎂型灌溉草甸土,土壤肥力中等,缺磷。
農場作物灌溉用水主要靠上游灌區的開來渠的明渠水,其次是靠設在南大渠龍口的揚水站抽水灌溉。本場因二面臨水,地下水含量豐富,礦化度不高,地下水埋深只有1.5米左右。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農場最適宜種植春甜菜、番茄,園藝作物有蘋果、杏、葡萄。
老龍口郵電所
老龍口郵電所位於新疆焉耆縣以南6公里,屬於焉耆縣郵電支局下屬的郵電所,建立於六十年代末。該郵電所主要服務於新疆兵團工一師三團十一農場。郵電所由於位於新疆開都河支流解放渠之首,故又稱龍口。解放渠開挖於五十年代,時間悠久,故十一農場所在地又叫老龍口,郵電所取此名。
水利工程
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哈達門鄉老龍口村,是“十一五”期間吉林省重點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振興吉林省老工業基地重點項目。該工程是集防洪、供水、發電、灌溉和環保於一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計劃總投資近10億元,工程總工期為4年。老龍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以後,可使琿春市防洪標準由目前的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保護下遊人口60多萬人,保護耕地近12萬畝,每年可為城區供水2.8億立方米,為下游15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92萬千瓦,年發電量5200萬度。該工程2004年經國務院正式批複,於2005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
地下水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就台蘭河老龍口地下水庫
水庫
錦州市義縣老龍口水庫
瀋陽天江老龍口釀造有限公司位於瀋陽市大東區珠琳路一號,廠區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老龍口”是遼寧省釀造白酒專業生產廠家之一,擁有員工800餘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8人,高級技術職稱人員21人,中級技術職稱18人。國家級白酒評委3人,遼寧省級評委5人。年生產白酒能力萬噸以上,年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
“老龍口”始建於1662年,即康熙元年。因坐落於盛京(瀋陽)龍城之東門,龍城東門乃龍城之口,因而御封得名“老龍口”。“老龍口”白酒多貢奉清朝廷,曾為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帝10次東巡盛京御用貢酒,稱為“朝廷貢酒”。清朝征戰時期,曾作為清兵的壯行酒、出征酒,當時流傳“飛觴曾鼓八旗勇”之說。“老龍口”至今已有34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瀋陽老字號企業、“中華老字號”。
老龍口酒
公元1662年春,山西富商孟子敬在小東門外買下一塊空地,投資興建了"老龍口"最初始的釀酒作坊,取名為"義龍泉"燒鍋,釀造出來的白酒芳香爽口、醇厚怡人,備受歡迎,后被大清朝廷指定為"宮廷貢酒",供清王朝宮廷飲用。
1752年"義隆泉燒鍋"改為"德龍泉"燒鍋,1871年又改為"萬隆泉"燒鍋。在長達兩個世紀的時間裡,燒鍋一直繼承發揚悠久的釀造傳統,使燒鍋始終暢銷不衰、生意興隆。
1949年3月1日,瀋陽特別市政府專賣局購買"萬隆泉"燒鍋全部資產,定名為瀋陽特別市專買局老龍口制酒廠,並於1949年6月15日改名為"老龍口制酒廠",成為國有企業。1951年改名為瀋陽市燒酒一廠;1960年10月1日定名為瀋陽市老龍口酒廠;1966年9月改名為太陽升酒廠,1973年1月恢復為瀋陽市老龍口酒廠。
2000年10月,瀋陽老龍口酒廠與新加坡T&C公司合資成立"瀋陽天江老龍口釀造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白酒行業第一家白酒生產合資企業。目前產品己形成白酒、營養滋補酒、果酒、礦泉水和佐料酒五大系列,四十餘個品種,其中"老龍口"陳釀酒位列"遼寧名酒"之首,許多產品曾在省、市及國內、國際酒類、食品博覽會上獲得各種榮譽稱號,同時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己通過了ISO9001認證。
歷經三百多年的滄桑巨變,"老龍口"現已發展成國內生產規模大、經濟實力強,科技水平高的大型白酒釀造企業。
瀋陽天江老龍口釀造有限公司是瀋陽市老龍口酒廠與新加坡T&C公司合資組建的中外合資企業,是全國白酒行業第一家白酒生產的合資企業。“老龍口”始建於公元1662年,即康熙元年,至今已有342年的悠久歷史。因其位於當時清朝留都盛京(今瀋陽)龍城之東口,故稱“老龍口”。廠內有古井一眼,地佔其靈,謂之“龍潭水”,水質清澈甘洌,宜於釀酒。清初,所釀白酒多貢奉朝廷與軍隊.
“老龍口”擁有東北建造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連續燒酒時間最長的老窖池群。根據廠史記載,這個窖池群從清初建成伊始,至今一直在連續使用沒有間斷過,可以稱之為“關東第一窖”。
“老龍口”商標品牌多次榮獲省市著名商標。 2004年,經北京部北方亞事評估公司評估,“老龍口”的商標商譽值為1.58億元,老龍口始建的酒窖評估值為0.28億元。
“老龍口”陳釀系列酒,為企業的主導產品,位於“遼寧名酒”之首。 38度、48度陳釀酒曾雙雙榮獲第三十屆布魯塞爾世界精品博覽會金獎。38°陳釀綠磨砂酒在遼寧十大名酒排行榜上獨佔鰲頭。近兩年來,以弘揚清文化為基石,打造百年品牌核心競爭力,先後開發了“青花龍”、“四龍”、“節節高”等一系列中高檔酒,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目前,產品已形成白酒、佐料酒、滋補酒、果酒、礦泉水五大系列、四種香型、80餘個品種。產品質量保證體系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0年11月老龍口白酒質量技術標準榮獲“採用國際標準產品”證書,是東北同行業首家獲此殊榮的廠家。
老龍口不僅是滿族酒文化歷史典型代表,也是東北地區的民族工業著名品牌。2002年,企業自籌資金建造了一座仿清代建築風格的酒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999平方米,可謂之東北白酒行業首家酒文化博物館,是東北釀造白酒最有歷史價值企業發展史的縮寫,充滿民族文化色彩和魅。被列為瀋陽市工業旅遊景點之一.2004年8月,以揭示了老龍口康熙年間的酒文化為背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老龍口·酒觴》在瀋陽首屆清文節開幕前出版並在全國各地發行,這部書已永久性地收藏於瀋陽市圖書館和老龍口酒博物館內。
老龍口豐厚的文化底蘊,神奇的地下古泉,源遠流長,風格獨特的傳統釀酒工藝,精湛一流的現代化釀酒設備,使其酒質以其獨特的風格韻味,名揚四海,享譽關東內外。
酒文化博物館
東北白酒行業首家酒文化博物館,是東北釀造白酒最有歷史價值企業發展史的縮寫,充滿民族文化色彩和魅力。被列為 瀋陽市工業旅遊景點之一.
張家口市永定區王家坪鎮老龍口村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先灘鎮老龍口村
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王家坪鄉老龍口村
1、瀋陽天江老龍口釀造有限公司,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珠琳路一號 具有300多年的歷史
3、遼源天江老龍口有限公司,位於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
4、吉林省琿春老龍口供水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琿春市。
5、北京市老龍口食品經銷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29號。
6、韶關市老龍口酒業貿易有限公司,韶南大道南郊五公里長樂苑大酒店。
7、瀋陽市瀋河區老龍口飯莊,瀋陽市瀋河區。
8、雅安市天江老龍口釀造有限公司,雅安市名山縣黑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