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樂山
國家AAAA級景區
老樂山位於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市區西南9公里,確山縣城西8公里處。107國道、新陽高速、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縱橫其間,交通快捷便利。
老樂山是一座生態家園,堪稱最佳養生人居勝地。整個山脈群峰疊巒,逶迤綿延,自然生態物種豐富,漫山遍野綠色蒼翠。老樂山主峰海拔813米,方圓68平方公里,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著名的省級旅遊度假區。景區內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過市區的150倍,是養生休閑度假的天然大氧吧。
這是一座道教聖山,亦為道家福地。歷史上以“八宮兩觀一拜台”為代表的道教建築,如眾星拱月般環繞樂山老頂,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引遠近朝聖者前來登高祈福。
老樂山旅遊景區將以生態旅遊開發為中心,全方位打造生態旅遊綜合體,努力把老樂山建設成為全國知名、全省一流的休閑度假勝地和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老樂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1/m5163b5e654f70a3aade4808c425038b3.jpg)
老樂山
樂山之所以稱之為中原道教名山,主要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據史料記載,樂山在隋唐時期已建有道觀,至北宋達到鼎盛,建有“八宮兩觀一拜台”(即萬壽宮、遇真宮、玄都宮、南海宮、斗母宮、靈應宮、玉虛宮、紫霄宮、迥龍觀、群仙觀、拜台宮)。樂山頂上紫霄宮曾有三件鎮山之寶—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三座銅像,每座銅像背後刻有“大宋崇寧三年恭造,重叄萬伍千斤”字樣。由此亦可見樂山道教的規模之盛之大。可惜這三座神像在解放初期被毀,留下歷史遺憾。
![老樂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f/mbf7d17666023472a81a4f80f721819a1.jpg)
老樂山
明末時期,李自成帶著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從北京西撤,遭清軍堵截后朱慈烺乘亂逃至豫西南陽,化裝成道士隱藏起來。為了以防萬一和留下後路,朱慈烺派大臣賈尚桓到樂山另闢隱身之地。賈尚桓因有太子依仗,竟在樂山自稱開山道人,而置以前歷代所建道觀於不顧。朝中大臣豫西“道士”賈尚桓,到了樂山變成了所謂賈上還。上者,皇太子也,還者,回也,含有太子在此的隱寓之意。當然,這只是傳說中的一種。賈上還自稱開山道人,還有樂山道教最為鼎盛之意。
樂山除了有名的“八宮兩觀一拜台”外,山上還建有山門、南天門、天門街、靈官殿、仙人殿、廣生祠、包公祠、聖母殿(俗稱送子娘娘廟)、二龍宮、陳平廟、財神廟、山神廟等。每一座殿祠宮觀建築,都有一個故事,每一處亭台樓閣景觀,都有一個傳說。以樂山為中心,古代的確山道教氛圍濃厚,縣城北三里河北岸有永安宮,城西關外有進樂宮,城東有火神廟,貫山有朝陽觀,城南關有天齊廟,城北有八臘廟,城內有城隍廟等。據縣誌記載,至清末全縣尚有道教宮觀30處,皆為樂山道士之廟產。同時,樂山道士在山下還辦有學校,設文、武二科傳授四書五經、道教教義及各種武藝。學童多是樂山周邊及縣域內的窮苦孩子、道教弟子等,樂山道教當年的盛況於此可見一斑。據說,以前樂山上有很多明清以上的古碑刻,經多次損毀,現已蹤跡難尋,如玄都宮等地只留下斷璧殘垣,令人回想當年的鼎盛。即使文字記載,也僅能追溯至北宋,至於樂山道教始於更早時的何朝何代,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據《確山縣誌》第二十編“宗教”第二章“道教”載:東漢末年,道教流傳至確山。當時,黃巾軍活動於縣境,農民入“太平道”者甚眾。之後,道教時盛時衰。北宋末年,社會動蕩,不少人趨居山林,避世修道。當時,曹祥、魏著、賀通道、夏候沖等人在北泉附近結廬習道,賀通道有一首五言詩:“有志功名間,老大不能立。徐為林泉謀,優遊欲自得。”很能夠表達他們信奉道教的心理狀態。明清之際,道教在確山常盛不衰。清初,道士賈上環在樂山倡修道觀,一時環山上下建有玄都宮、南海宮、玉虛宮、紫霄宮、靈應宮、斗母宮、萬壽宮、遇真宮、群仙觀、回龍觀、拜台,稱八宮二觀一拜台。樂山成了確山道觀的密集區。之後,下傳七世至道士藍重虞,全縣各地玄帝廟、老君廟、三仙廟、永安宮、進樂宮等30餘所,悉歸其掌管。光緒三十三年,任道士王子安為道會司道會,掌管全縣道教。民國年間,道觀廟宇的田產房舍,多被學校佔用,但仍有少數道士留住於樂山等處。新中國成立,進行宗教改革,樂山道士以採集中草藥為業,併兼作林場護林員,參加生產勞動。
交通路線:導航搜索目的地老樂山南門
高速路線:京港澳高速\焦桐高速--轉新陽高速--確山西站下(瓦崗)--出站口沿景區標識標牌,向左或向右都可到達老樂山景區。
市區路線:駐馬店市區--107國道--沿S334省道即可直達景區
“樂”字門音樂噴泉廣場
![老樂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7/ma73525361ff4029b2014a113db5c20a4.jpg)
老樂山
花海梯田
穿過雄偉厚重的南山門,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南山門的核心景點“花海梯田”,面前這個湖是景區的如意湖,在東山坡的梯田上種植的分別是杜鵑和月季,月季又是我們駐馬店的市花,被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是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從遠處望去,湖映花,花襯湖,形成一道湖花相映的自然美景。
花園迷宮
花園謎宮佔地20餘畝,周圍均由綠籬構成,又將花園植入其中,既可探秘尋趣,亦可賞花遊園,置身其中,相信一定會帶給你與眾不同的體驗。
傾心梯塘
層層疊疊的荷花,近處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卻早有蜻蜓立上頭,遠處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其實,荷花全身是寶,1、景觀作用(觀花),22、食用作用(蓮子、食用藕),3、藥用功能(蓮蕊、蓮須、蓮房、荷葉等可入葯),4、保健功能(荷葉茶養顏輕身、降脂降壓)。
馬褂林
樂山上生長著一種奇怪的樹,樹葉金黃,形似黃馬褂,人稱馬褂樹。此樹非此地種植不能成活故這裡成了唯一的“馬褂林”。大家看它的葉子,像不像一件馬褂,所以得名為馬褂林,其實這個樹木的學名叫鵝掌楸,是楸樹的一種,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一般生長在我國的中南部。這片林子生長在我們景區已經是最北的邊界了,在往北就很難生存了,所以也是非常珍貴的。據說這種樹的形成與康熙皇帝有關。相傳康熙即位后,為了尋找出家為僧的先皇順治,親自尋訪天下名山,有一年秋天,康熙帝微服來到老樂山。當走到半山腰時,因天氣漸涼,伴駕的太監連忙拿出一件黃馬褂,想讓康熙貼身穿在裡面禦寒。正當康熙解衣換穿之時,一陣仙風驟起,將這件黃馬褂吹落在附近的一棵樹梢上。康熙忙問伴駕的大臣,這是何天意?大臣奏道:“這是樹仙討封的吉兆,說明皇上是天生英主,萬物尊崇,請皇上封賞。”康熙聞言大喜,隨口說道:“既是樹仙討封,這件黃馬褂就賜予它穿吧!”說也奇怪,康熙話語剛落,掛在樹梢上的黃馬褂突然就不見了,可是,這棵樹上的樹葉,眨眼間全變成了黃馬褂形狀。後來,這片山坡上馬褂樹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大片馬褂樹林。每到秋天,這片樹林一片金黃,無數的黃馬褂迎風飄舞,煞是好看。
聚仙亭
海拔406米的半山腰處—聚仙亭。顧名思義,聚仙亭就是神仙相聚的地方,相傳在樂山腳下修行的人們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上山修鍊,這裡又是必經之地,那些在這裡相遇的修行者在這裡互相探討修鍊之術,並能得仙人的指點,很快得道成仙,因此這個地方就被叫做“聚仙亭”了。聚仙亭又叫觀雲亭,因為在深秋和初冬季節可以在這裡觀賞到樂山雲海。大家可以到右邊這個觀景平台體驗一下,這個觀景平台基本上是懸空的,站在上面除了可以看到下面的林海,還可以在秋季來這裡賞月,正對面的山峰叫“小樂山”,也叫“大鵬展翅”山,大家看中間突出的部分像不像鷹的嘴,而兩邊延伸的部分就像它的翅膀了。秋天的夜晚,月亮正好從對面小樂山的山頂上升起,所以這個地方也是賞月的最佳之地。在我們左手邊看到的寫著“老樂山”三個大字的標誌碑是我國書法界的泰斗人士范曾老先生所提,范曾先生是一位造詣很高的藝術大師,字體仙風道骨,瀟灑俊逸。
三面觀音
三面觀音只是代表觀音菩薩的三種法身,這座三面觀音像,整體塑像採用花崗岩精心雕塑而成,高為28米。東面為如意觀音,象徵著事事如意;西面的為滴水觀音,左手持凈瓶,右手拿柳枝,喻意菩薩灑下清澈的香水,洗凈眾生的煩惱與污垢,將大悲甘露灑向人間,為世人造福;南面的為送子觀音,大家從她懷中所抱的嬰兒就能猜到。“送子觀音”很受中國婦女喜愛,據說婦女只要摸摸這尊塑像,或是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菩薩,既可得子。
觀世音菩薩,是佛界無限慈悲的代表,常以悲憫之心,現種種人天凡聖之身,以說法施救,以超度人神。既可現血肉之身,也可現山河、船筏、橋樑、道路、藥草、樹木、樓台、殿閣等,助人神萬物離苦得樂。凡遇刀兵水火,冤家對頭,惡鬼毒蛇,險病異災等,若能誠心祈禱南無觀世音菩薩,既可蒙菩薩加被,轉危為安。
1992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2013年9月被授予河南省群眾健身登山基地;
2013年被授予河南省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014年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4年12月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
2014年被評為河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
2015年被授予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5年6月成為河南電視台戰略合作夥伴;
2016年3月被評為重點工程建設“五比一創”勞動競賽先進單位;
2016年3月被評為全市旅遊項目建設先進單位;
2016年6月被評為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
2016年6月被授予河南省環境教育基地;
2016年9月被授予中國體育旅遊精品景區;
2016年9月被授予中國森林養生基地;
2016年10月被批准為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
2016年11月被批准為河南省省級旅遊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