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湖鎮

北京市房山區下轄鎮

青龍湖鎮,北京市房山區下轄鎮。

民國五年(1916年),青龍湖鎮屬房山縣四區。1949年,屬房山縣八區。1950年,屬房山縣五區。1954年,屬良鄉縣崇各庄鄉、房山縣大苑鄉、京西礦區坨里鄉。1958年,屬良鄉縣崇各庄、豆各庄、常樂寺3鄉,京西礦區坨里鄉,房山縣大苑鄉。1961年,屬房山縣崇各庄、坨里兩人民公社。1983年,屬崇各庄、坨里2鄉。1986年,屬房山區。1995年,坨里鄉改鎮。2000年,崇各庄鄉改為青龍湖鎮。2001年,坨里鎮併入。形成今轄域範圍。截至2019年10月,青龍湖鎮下轄2個社區和3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坨里村北。

截至2020年11月1日,河北鎮常住人口為52319人。

歷史沿革


民國五年(1916年),青龍湖鎮屬房山縣四區。
1949年,青龍湖鎮屬房山縣八區。
1950年,青龍湖鎮屬房山縣五區。
1954年,青龍湖鎮屬良鄉縣崇各庄鄉、房山縣大苑鄉、京西礦區坨里鄉。
1958年,青龍湖鎮屬良鄉縣崇各庄、豆各庄、常樂寺3鄉,京西礦區坨里鄉,房山縣大苑鄉。
1961年,青龍湖鎮屬房山縣崇各庄、坨里兩人民公社。
1983年,青龍湖鎮屬崇各庄、坨里2鄉。
1986年,青龍湖鎮屬房山區。
1995年,坨里鄉改鎮。
2000年,崇各庄鄉改為青龍湖鎮。
2001年,合併鄉鎮,坨里鎮併入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原【崇各庄鄉】位於區境東北部。1958年設崇各庄公社,1983年改崇各庄鄉。1996年,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曉幼營、常樂寺、西石府、南四位、北四位、焦各庄、小苑上、青龍頭、崇各庄、豆各庄、大苑村、北劉庄、廟耳崗、蘆上墳、辛庄、果各庄、崗上、西戶庄、小馬村、大馬村20個行政村。
原【坨里鎮】位於區境東北部。1961年建坨里公社,1983年改坨里鄉,1995年建鎮。1996年,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轄沙窩、大苑上、馬家溝、坨里、口頭、南觀、石梯、北峪、辛開口、漫水河、上萬、北車營12個行政村和坨里化工廠、水泥廠坨里東溝2個居委會。

基本概況


青龍湖鎮位於北京西南部,距市區25公里,距良鄉新城5公里,鎮域面積95.83平方公里,轄32個村,2個居委會,耕地面積30347畝,人口為40198。鎮中心位於東經116.04度,北緯39.46度,最高點位於北車營谷積山海拔625米,最低點位於北劉庄海拔46.9米,東接丰台,北鄰門頭溝,西部與本區河北鎮、燕山辦事處、城關鎮相連,南部為良鄉新城和閆村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複雜多樣,山區、丘陵、平原大體各佔三分之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6℃,年平均降水量為550㎜。區位、資源優勢明顯,鎮域東部的“崇青”水庫水域面積4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2900萬立方米。鎮內有明代姚廣孝塔、靈鷲禪寺、常樂寺等名勝古迹和京輝高爾夫俱樂部、天湖國際會議酒店等景點,旅遊資源豐富。京原鐵路、良陳鐵路、六環路、良坨路、王三路、閆東路、閆呂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2008年,地區農村經濟總收入245952萬元,稅收4144萬元,人均純收入8707元。基本形成以都市工業、都市農業、房地產業、旅遊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青龍湖鎮是生態、宜居、投資、興業的寶地,是北京西南一顆璀璨的明珠。
現青龍湖鎮是2002年1月24日由原青龍湖鎮與坨里鎮合併而成。原青龍湖鎮轄曉幼營、西石府、常樂寺、南四位、北四位、焦各庄、北劉庄、豆各庄、廟耳崗、大苑村、果各庄、崗上、辛庄、小苑上、蘆上墳、青龍頭、大馬村、小馬村、崇各庄、西莊戶20個行政村。1983年2月前為崇各庄人民公社。1983年3月,實行政社分開,設立崇各庄鄉。2000年3月21日,撤銷崇各庄鄉,設立原青龍湖鎮。坨里鎮轄坨里、北車營、上萬、口頭、沙窩、大苑上、南觀、馬家溝、石梯、水峪、辛開口、漫水河12個行政村和化工廠、京強水泥廠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983年2月前為坨里人民公社。1983年3月,實行政社分開,設立坨里鄉。1995年2月10日,撤銷坨里鄉,設立坨里鎮。

經濟


青龍湖鎮的經濟發展正處在重要轉型期。一是處於產業轉型的攻堅期。近幾年來,青龍湖鎮先後關閉了127家粘土磚廠、沙石廠、灰粉廠等傳統資源型、環境污染型企業。培育新的替代產業已進入了攻堅階段。二是處於經濟加速發展的起步期。根據總體規劃確定的功能定位,都市工業、都市型現代農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將是地區的主導產業。處在發展的初期,一產經營水平偏低,二產增量不足、三產尚未形成強勢產業。稅收一直在4000萬元左右徘徊,擴充經濟總量尤為迫切。
京城西南25公里的青龍湖鎮,鎮域面積96平方公里,所轄3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駐鎮人口5萬。...青龍湖鎮有得天獨厚的區位、資源優勢。青龍湖旅遊景區距京石高速公路3.5公里,北京市規劃中的六環路穿境而過。全鎮既有高山、丘陵,又有平原、湖泊。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鎮域東部的青龍湖,水域面積6000畝,蓄水量2900萬立方米。鎮東部和北部儲藏著豐富的大理石、頁岩和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青龍湖鎮人文旅遊資源豐富。比較著名的有明代姚廣孝塔、靈鷲禪寺、常樂寺等名勝古迹。湖西側佔地1000畝的京輝高爾夫球場、佔地70畝的北京天湖國際會議酒店和佔地650畝的中國少年軍校總校。...鎮黨委、鎮政府以規劃為龍頭,以優化區域環境、迎接綠色奧運為己任,實施"旅遊之鄉、生態之鄉、林果之鄉、特種特養之鄉、新型建材之鄉"發展戰略,培育了以新型建材、印刷、服裝為主的支柱產業和以食用菌、特種養殖、苗圃藥材花卉為主的地區特色農業。在區委區政府給予土地一級開發的優惠政策下,旅遊業發展呈上升態勢,天湖國際會議酒店、錦繡山莊、京輝高爾夫球場、專家公寓、北京金世紀國際健身俱樂部等一批旅遊項目已經建成或將啟動建設。

產業發展

大力發展一、三產業,有選擇地發展第二產業
從青龍湖鎮所處的區域位置出發,以北京市總體規劃和房山城規劃為指導和依據,確定城鎮職能分工和城鎮規劃布局,統籌考慮區域內鎮與鄉村的均衡發展,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均衡發展,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實現區域土地和各項資源優化配置。具體而言,鎮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在第一和第三產業上,第二產業的發展必須有所選擇。
農副產品的發展必須走集約化農業的發展道路,抓住高附加價值、特色、健康幾個關鍵詞,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價值,滿足首都及周邊市場的需求。同時,設施農業、觀光農業是青龍湖鎮未來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產品品種上,選擇優良、特色品種。在農業生產組織上,積極學習和借鑒順鑫農業的經驗,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以農業合作組織為中心,積極發展和打開農產品流通的網路,藉助鎮域外資本的力量,政府積極推進和配合,打造地區品牌。
第三產業的發展應以旅遊業為重點。旅遊業是無煙工業,旅遊業的發展既能夠增加收入,又符合生態型鎮域建設的要求。青龍湖鎮地區北京郊區,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從地理位置上看,青龍湖鎮距北京市區僅有半小時車程,交通便利。從資源上看,青龍湖鎮不僅擁有崇青水庫資源,作為房山區旅遊資源的北線,周邊分別分佈有十渡、雲居寺霞雲嶺、百花山等眾多的旅遊景區,而且是房山區距離北京最近的重要交通關口,這將成為青龍湖鎮發展旅遊業、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優勢。青龍湖鎮即可以獨立發展特色旅遊業,也可以作為房山區旅遊北線的重要景點之一,吸引到其他旅遊點的遊客順便來旅遊。
此外,青龍湖鎮自然人文資源豐富,擁有崇青水庫和不少歷史遺存:姚廣孝墓塔和神道碑(市級)、常樂寺與明太監墓、靈鷲禪寺、環秀禪寺、豆各庄塔、金大人墓(區級)等。青龍湖鎮需要整合以上旅遊資源,建設特色旅遊。旅遊業的發展,不僅可以發展經濟、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帶動觀光農業的發展,促進農產品的銷售。旅遊業應當成為牽引青龍湖鎮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青龍湖鎮工業發展的優勢並不明顯。由於原有工業基礎較為薄弱,發展工業有兩條可以選擇的道路,一是吸引外來資本進入,二是依靠自身力量和積累。房山區是北京市工業基礎較為薄弱的地區,良鄉的開發區尚有許多空地,等待外來企業的進入。因此,如果不考慮自身的優勢,僅僅依靠招商的辦法,即使是花了很大的代價,也很難將資本吸引過來。同樣道理,由於不具備優勢,依靠自身的資本,也很難打造出像樣的企業來。青龍湖鎮發展工業的唯一可行的辦法是緊密結合自身優勢。房山區作為建材之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青龍湖鎮也有一些以石材加工為主的建材企業,但是由於石材的採伐已經被迫停止,原有的石材業的基礎很難成為發展建材業的真正優勢。從青龍湖鎮現有條件分析,發展與本地特有的農產品相關的加工工業項目幾乎成為了工業發展的唯一選擇。今後招商引資和工業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到農產品相關的加工工業項目上,這些工業項目的發展不僅具備原材料資源的優勢,而且可以帶動鎮域農業的發展,同時由於污染較少,與節能生態型鎮域的建設目標也是完全一致的。
以生態保護和恢復為契機
在保持治理好區域生態環境的同時,努力打造出一支環境修復的企業和人才隊伍
青龍湖鎮位於房山新城的上風上水區域,良好生態環境的營造對新城和城鎮至關重要。現狀鎮域生態環境比較敏感,石材的開採對環境的破壞較大,用地中磚瓦灰砂石用地較多,布局分散對環境破壞較重,急需進行生態恢復和保育。房山區的生態恢復已經納入了北京市的統一規劃,市政府將拿出財政資金,用于山區的生態恢復。對於青龍湖鎮來說,這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北京市的做法在國內是比較超前的,未來全國各地許多地區回效仿北京市的做法,進行生態修復。山區的生態修復將成為未來重要的產業之一,前景廣闊。青龍湖鎮可以將生態保護和恢復作為一個新的商業項目進行運作,由政府出面組織專業的環境修復的企業和人才隊伍,利用政府的財政資金,摸索出一條環境修復的有效做法,並努力承接今後不斷擴大的環境修復項目。
合理利用資源,節約土地
尤其是要保護基本農田
發展特色農業離不開農田,保護基本農田是發展特色農業的基礎和保障。青龍湖鎮的城鎮建設要與耕地保護相結合,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社會經濟資源的結合與配置,使人口向城鎮中心區集中,產業向工業區集中,保障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育。要保護基本農田,實現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嚴格控制農民宅基地,努力保證佔用耕地與開發復墾相平衡。我國的土地是十分短缺的,北京市的周邊地區更是如此。儘管我們還難以看到青龍湖鎮土地的真正價值,但隨著北京市東部和南部土地資源的枯竭,以房山區為中心的西部地區土地的升值將變得十分迅速。合理利用資源,節約土地,是青龍湖鎮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保障區域基礎設施,完善鎮域各項設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保障南水北調乾渠、高壓走廊等區域大型市政基礎設施的暢通,同時完善鎮域交通、水電等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通過疏通對外交通聯絡和內部交通組織來為旅遊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農業
青龍湖鎮共有耕地面積17234畝。
2011年,青龍湖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6488.2萬元,比上年增加7.1%,農業增加值6731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末,青龍湖鎮糧食播種面積17713畝,生產糧食5914.2噸,人均1446.2千克。蔬菜播種面積5263畝,產量12205.6萩,其中食用菌播種面積720畝,產量2520.6噸。
● 畜牧業
青龍湖鎮以豬、牛、羊、家禽等飼養為主。
2011年,青龍湖鎮生豬出欄34927頭,年末存欄29802頭;羊出欄2760隻,年末存欄3790隻;肉牛出欄102頭。2011年,生產肉類226.5噸;鮮蛋112噸;畜牧業總產值8377.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8%。
● 種植業
截至2011年末,青龍湖鎮種植防護林18097.2畝,經濟林17256.9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9萬株,林木覆蓋率52%,活立木蓄積量1400立方米。
2011年,青龍湖鎮水果種植面積17256.9畝,乾鮮果品產量3341.6噸,其中鮮果3302.1噸,鮮果中蘋果484.5噸、梨58噸、桃544噸、葡萄123噸、柿子1609.7噸、鮮杏399.6噸。農機總動力35606千瓦。農民人均純收入12374.3元。
● 工業
2011年,青龍湖鎮工業總產值達到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利潤總額1.2億元,工業增加值4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56.4%。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105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8%。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勞動力就業基地1個。
● 商業
2011年末,青龍湖鎮共有商業網點13個,職工2284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5383.7萬元,比上年增長15.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729萬元,比上年減少9.9%。財政金融2011年,
● 財政金融
2011年,青龍湖鎮收入4193.8萬元,比上年增長44.7%。完成稅收14768.2萬元,比上年增長54.2%0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815萬元,增值稅5392萬元,企業所得稅5189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27%、163%。人均財政收入1025.6元,比上年增長45%。
2011年,青龍湖鎮各類存款餘額21.5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各項貸款餘額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青龍湖鎮下轄2個社區和3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坨里村北。
名稱郵政區碼
京煤集團化工廠社區001121
京強水泥廠社區002121
曉幼營村200220
西石府村201220
常樂寺村202220
北四位村203220
南四位村204220
焦各庄村205220
小苑上村206220
青龍頭村207220
崇各庄村208220
豆各庄村209220
廟耳崗村210220
辛庄村211220
蘆上墳村212220
大苑村213220
北劉庄村214220
大馬村215220
小馬村216220
果各庄村217220
西莊戶村218220
崗上村219220
坨里村220121
上萬村221220
北車營村222220
辛開口村223220
漫水河村224220
南觀村225220
口頭村226220
沙窩村227122
大苑上村228122
馬家溝村229220
水峪村230122
石梯村23112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位於東經115°58'14″~116°07′48”,北緯39°44′06"~39°50'58"之間。地處房山區東北部,東與丰台區王佐鎮相鄰,東南與西潞街道為鄰,南與閻村鎮、新鎮街道相連,西南與城關街道東風街道相連,西與河北鎮接壤,北與門頭溝區潭柘寺鎮毗鄰。鎮域面積9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青龍湖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峰位於青龍坨山,海拔678.3米,最低點位於刺蝟河岀口,海拔45.1米。

氣候特徵

青龍湖鎮全年平均氣溫10℃左右。無霜期190-21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95毫米。

水文

青龍湖鎮境內河道屬大石河、刺蝟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三級河大石河,四級河刺蝟河。河流總長度8.2千米,河網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大石河,從漫水河至沙窩流經境內漫水河、辛開口、坨里、口頭、沙窩等村。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青龍湖鎮境內已探明主要礦藏有石灰岩、頁岩、大理石、板岩,礦產儲量共7億多噸。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24日,禮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河北鎮常住人口為52319人。

社會


生態建設

建設生態社區
以《綠色人居環境社區標準》為依據,加快綠色社區創建。重點建設公共綠地及零星住宅綠地,使居住社區綠地率達到30%以上;加快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使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相關要求,完善社區雨水收集系統;積極規劃建設垃圾處理廠,健全社區垃圾分類回收系統;加強社區管理,消除髒亂差現象,規範商業行為;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環境意識,使其對居住環境的心理要求不斷提高,促進生態社區建設。
建設環境優美鄉鎮
按照北京生態市建設的總體部署和國家生態鎮建設標準,80%的村莊達到國家環境優美鄉鎮標準。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生活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建設難點,嚴禁直接排放污水,實施污水集中處理,建成雨水、污水排水系統;建立“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鎮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按照國家標準的填埋、焚燒、農用等三種方法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無害化處理,垃圾處理場“三廢”排放達到國家環保標準。
建設生態村
做好以“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三清”工作。呼應北京生態市建設,確保每年有8個村通過市級生態村考核驗收,2010年之前,30%的行政村建設成為市級生態村。
新農村環境建設
積極開展“六清六建”工程,對面廣量大的農村面源污染進行綜合整治;實施村莊整治,改變農村環境臟、村貌亂、設施差、布局散的現象;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廁、改衛、改墳、改殯”和“綠化、凈化、美化”等工作,推廣沼氣綜合利用和太陽能熱水器,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深入開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樹立農村社會新風尚。

鎮域

2007年9月,鎮域總體規劃獲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批准,2008年5月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批准。鎮域總體規劃確定了地區“山水文化名鎮”的功能定位和生態、宜居、文明、和諧青龍湖的發展目標。確定了“三橫五縱”道路網和“兩線連三區”生態建設網路布局。2020年,以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旅遊服務現代小城鎮為目標。遠期(2050年左右)以建設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宜居小城鎮為目標。

優勢

青龍湖鎮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一是區位優勢。青龍湖鎮距市區(六里橋)僅25公里。與良鄉新城接壤,屬良鄉新城經濟發展輻射範圍。京原鐵路、六環路和規劃的京石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穿境而過,規劃中的京良路西沿線把鎮中心區與京石高速連接在一起,交通便利。二是資源優勢。京西明珠“青龍湖”坐落在鎮域東部,蓄水量2900萬立方米,是北京西南最大的一盆凈水。鎮域內有明代姚廣孝塔、靈鷲禪寺、常樂寺等名勝古迹,與石花洞、銀狐洞聖蓮山等旅遊景點連成一線。地區生態環境良好,通過實施荒山造林、爆破造林、礦山生態修復、國家級碳匯造林,林木覆蓋率達到了54%。三是空間優勢。地區發展空間極為廣闊,9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淺山區24.3平方公里,丘陵地區37.1平方公里,平原地區30.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1平方公里。根據鎮域總體規劃,確定了160公頃的青龍湖居住組團、100公頃的坨里居住組團和佔地60公頃工業用地。規劃了佔地26.2平方公里的旅遊景區。

教育

2011年末,青龍湖鎮共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900人,專任教師66人;小學7所,在校生1682人,專任教師18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96人,專任教師9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986人,專任教師109人。

文化藝術

2011年末,青龍湖鎮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7個,演職人員1200人,年演出350場次;電影放映單位33個,數字影院33座,座位4000個,年放映1370場次;公共圖書館(室)34個,建築面積790平方米,藏書7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9人。
2011年末,青龍湖鎮共有體育場地40處,體育社團7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34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乒乓球賽、自行車邀請賽、登山比賽、龍舟賽等,其中區級以上體育賽事有自行車邀請賽、龍舟賽。所有村莊、社區都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以上。廣播電視現有廣播喇叭96隻,通響率100%。
2011年末,青龍湖鎮共有中央、北京等電視台的50餘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7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青龍湖鎮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下轄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75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81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人、執業(助理)醫師0.4人、註冊護士0.2人。
2011年,青龍湖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7萬人次,出院病人57人次。重點醫院有青龍湖鎮中心衛生院和坨里衛生院。

社會保障

2011年,青龍湖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1戶,人數157人,支出71.5萬元,比上年減少46.3%,月人均379.5元,比上年減少3.9%;城市醫療救助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城鎮醫療保險3人次,支出1.5萬元,比上年減少42.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戶,人數730人,支出298.6萬元,比上年增長25.9%,月人均340.9元,比上年增長60.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9人,支出14.4萬元,比上年減少14.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3人,支出11萬元,比上年增長22.2%;農村醫療救助6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9人次,共支出27.8萬元,比上年增長239%a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7萬元,比上年增長4.2%。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福利企業5個,安置殘疾職工100人。新增就業人員1452人,有28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9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全年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100%。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共受理勞動爭議案件12件,全部通過調解方式結案,涉及勞動者100餘人。
2011年,青龍湖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70/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2.86萬人,參保率10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0.6%,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環境保護

2011年,青龍湖鎮本級財政用於環境保護的資金420萬元,占財政支出的11%;空氣質量二級天數及以上達267天,佔全年天數的73.2%;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52%,全境林木綠化率達到65%。

基礎設施

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10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26.7米;鎮區橋樑17座,總長度333.7米。
2011年末,鎮區公交汽車線路10條,年客運量50萬人。
2011年末,鎮區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座,主變壓器550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96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8%,供電可靠率98%。
2011年末,鎮區園林綠地面積4800公頃,綠化覆蓋率52%,人均綠地43平方米。

交通


良陳鐵路、京原鐵路過境,京原線境內長13.5千米,設上萬、南觀2個站,日均有6列客車停靠。日客運量3000餘人次,年貨運吞吐量50餘萬噸。
北京六環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2000餘米,有大苑村出口。區級公路7條,鎮級公路26條,總長90.6千米。

文化


綜述

青龍湖鎮鎮域內文物古迹眾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位於常樂寺村的姚廣孝墓塔,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常樂寺、環秀禪寺、豆各庄塔、呂祖廟、金成明墓石牌坊等。
青龍湖鎮境內北部有一座山名為谷積山,據文獻記載,因風水絕佳,谷積山唐五代時期便有佛寺存在,以後歷代累有興建,以至梵剎林立,塔碑縱橫,是古代北京地區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因時代變遷,此處諸多古迹早已荒廢甚至湮滅于山野之中。靈鷲禪寺等佛寺遺跡即位於谷積山南麓的盆地山坳之中。

姚廣孝墓塔

姚廣孝墓塔,位於青龍湖鎮常樂寺村。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臣姚廣孝的墓塔。該墓塔始建於永樂十六年(1418年),於宣德元年(1426年)建成。該塔是一座八角九級的磚石重檐塔,高33米,頂部塔剎高3米。姚廣孝墓塔,整座塔坐落在一級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兩層八角形須彌座。須彌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壽字和菊花、蓮花和西番蓮花的造型圖案,其上為三層外頃的蓮花瓣。中間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隱作隔扇假門,其它四面則雕有仿木欞假窗。正面門楣之上嵌方石一塊,其上楷書:“太子少師贈榮國恭靖公姚廣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層疊澀檐,各角均懸銅鈴,塔剎為鐵制,裝似葫蘆,為蓮花形剎座的仰蓮托著球形剎身,剎桿串起的相輪、圓光、仰月和寶珠。剎由八條鐵鏈錮之於檐角上。姚廣孝墓塔整體結構勻稱,塔身上的花卉圖案別緻,且雕刻精細。整個塔身輪廓清秀而挺拔,體現出明代塔的建築風格。
2013年,姚廣孝墓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靈鷲禪寺
靈鷲禪寺位於青龍湖鎮谷積山南麓中心位置,始建於五代前,稱“谷積山院”,元代最盛,稱“靈岩禪寺”,明代改名為靈鷲禪寺。歷經戰亂、文革,早已破敗不堪。近年對殿堂進行了修復,從寺廟各處的碑記、額匾看,該寺應具有一定的宗教歷史價值。
靈鷲禪寺是一組兩進殿宇,坐北朝南,據說寺內原有一株千年銀杏樹,解放初期被當地村幹部砍伐。山門為硬山式,上書“菩提場”三字,屋內為石頂板。前院東、西各有一組殘破的夾桿石,西側有一通石碑,龜趺方首,額篆“敕賜靈鷲禪寺”,落款為“大明正統四年(1439年)歲次己未四月初八日”,兩側無配殿。前殿、後殿及後院東、西配殿均為殿內兩根石柱,木架頂。前殿門額漫漶不清,殿內匾書“靈鷲禪寺”四個大字。
廣智禪寺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廣智禪寺坐西朝東,佔地5畝左右,始建於明建文時期,清代曾修繕。原有兩進院落,前低后高,梯狀布局。山門早已無存,門後為紅牆觀音寶殿,為全部磚石結構的穹窿頂無梁殿,面闊9.50米,進深8.40米(面闊與進深相差不大,幾近正方形),據說是北京地區跨度最大穹窿頂古建築。四面無窗,只有正面一個青石拱券門,廡殿頂灰筒瓦屋面,門上原有石額:“觀音寶殿”,2013年秋被盜走。殿內原有漢白玉雕須彌座,現也已無存。
常樂寺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常樂寺位於青龍湖鎮常樂寺村。寺廟坐北朝南,始建於遼壽昌年間,明成化年間,有一個叫劉山的太監主持重建,重建的常樂寺有四重殿宇,前有山門,四周有院牆。清、民國曾進行過修繕。現存三進殿宇,第一進為山門殿,歇山頂無梁殿建築,面闊9.3米,一明兩暗,進深5.1米,為明代原建。第二進為天王殿,為近年復建的三間歇山式建築,屋脊有較大的收山。第三進為大雄寶殿,硬山大式,面闊三間13米,進深8米,前出外廊,廊心牆處有彩繪。前出月台,左右各有單獨的耳房三間以及配殿各五間。月台前有明碑二、民國碑一。殿前兩碑:東碑:“重修古剎常樂寺碑”,明成化庚子歲(1480年)立,現伏地;西碑為“表揚自來塔記”,明成化辛丑歲(1481年)立,寺后的院內有殘存的“自來塔”石塔構件。
金成明墓石牌坊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金成明墓石牌坊位於青龍湖鎮北劉庄村東,是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金成明,正史無考,據傳為乾隆皇帝的岳父。石牌坊建於清乾隆年間,坐北朝南,為四柱三門式石牌坊,艾葉青石質,面闊11.55米,明間寬4.20米,次間寬3.70米,四根方形通天柱寬0.6米。柱頂各雕刻有一小石犼,中間雕刻著三顆火焰珠,石坊中間刻有匾額。四周浮雕雲紋與瑞獸。牌坊後有碑樓兩座,樓內各有螭首龜趺碑記一座,東南側還有一塊無碑亭的小碑。
豆各庄塔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豆各庄塔位於青龍湖鎮豆各庄村,為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代。坐西朝東,是一座八角密檐式磚塔,通高約15米。塔身上有磚雕。八面磚雕輪、螺、傘、蓋、花、罐、魚、長的佛八寶圖像。塔基上端為三層磚雕仰蓮。東面辟券門,其它各面分別開設磚雕的假門、假窗。塔身之上是八層仿樓閣密檐。第一層檐下裝飾斗拱。其它每兩層榴之間做成仰、覆蓮瓣。檐子為疊澀式。塔剎由下大上小的兩層磚雕蓮花組成。這座塔的特點是採用蓮花裝飾的成分多:整個塔由基座上的三層仰蓮托起,門窗層以上每兩層檐中央又裝飾上下對稱的仰覆蓮瓣,共有八層;再用蓮花封頂。

旅遊


風景名勝

青龍湖鎮
青龍湖鎮
● 青龍湖水上遊樂園
青龍湖水上樂園是國家AAA級景區,位於房山區境內青龍湖鎮,距京港澳高速公路入口僅7公里,距北京城中心天安門僅37公里是一座以水體文化、娛樂為主要功能的集休閑、度假、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水上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