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半壁街

西半壁街

西半壁街:位於北京市崇文區西部,東西走向。西起西草市街,東至華北光學儀器廠西牆,不通行。全長185米,寬約4米。因街道一邊有房,一邊無房,明代稱半邊街。清代改稱半壁街。後分為東、西半壁街。1965年修建華北光學儀器廠,東、西半壁街不再相通。現屬崇文區天壇街道辦事處轄界。

簡介


在西半壁街上,有大刀王五——王子賓於光緒五年(1879)買下的一處房產,他在這兒創辦了源順鏢局。鏢局有房三十餘間,分前後院和西院以及鏢師住房、沐浴禮拜等五座院落。
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入城之後,公開殺燒淫掠,血洗京城。源順鏢局的掌柜王子賓是個血性漢子,出於民族義憤,神出鬼沒地和洋鬼子暗鬥,為死難者報仇。這一天,他路過一戶姓石人家的宅院,聽到院中傳來婦人的慘哭,衝進院一看,十幾個洋鬼子正在對婦女施暴。他忍無可忍,掄起大刀就和鬼子幹了起來,雖然殺死數獸,但最終還是死於敵人的槍下。
這些洋鬼子兵恨死他了,把他的頭顱割下來放入木籠,掛在齊化門(朝陽門)的城樓上示眾,為的是嚇唬中國老百姓。城中的百姓雖然恨得咬牙,可誰也不敢在洋鬼子的槍口下把屍首來埋葬。

名稱由來


崇文區西部,有條街叫西半壁街,您別看它叫街,其實只有4米寬,就是一條小衚衕。西半壁街的歷史挺長的,明朝就有了,當時叫半邊街。為什麼叫這麼一個怪名字呢?那就得先說說半邊街南邊的金魚池。
金魚池最早形成於金代,當年由於取土燒磚,形成窯坑。窯坑廢棄后積水就成了池塘。再後來人們在池塘四周種了許多柳樹,在池塘里養起了魚,稱作“魚藻池”。從金、元、明、清到民國,這裡是飼養金魚的地方,俗稱“金魚池”。
由於半邊街挨著金魚池,只有半邊房子,老百姓就叫它半邊街。到了清朝,又改稱半壁街,還分成東、西兩部分。西邊叫西半壁街,東邊叫東半壁街。
1965年修建華北光學儀器廠后,東、西半壁街不再相通,西半壁街成了死胡同。

源順鏢局


鏢局簡介

源順鏢局舊址在崇文區西半壁街13號,創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是當時聞名京師的著名鏢局之一。
其創始人是京師武林名俠王子斌(1844—1900),祖籍河北滄州,世稱“大刀王五”。

鏢局布局

鏢局座南朝北,共分前、後院和西跨院,共有房屋50餘間,前院是倉房、車棚、馬廄,後院搭有天棚,為鏢師練功習武、起居用餐之地。王子斌除保鏢外還廣招天下志士豪傑,進行救國救民的活動。特別是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中,鏢局也在大刀王五的率領和影響下投入了這一愛國鬥爭中。當時源順鏢局成為革命群眾團體秘密聯絡點和聚集地。庚子事變時大刀王五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外東河沿,時年56歲。

鏢局用途

源順鏢局是王子斌日常生活起居之所,現房屋建築尚存,格局未有大的變動。但年久失修、多處殘破,院內私搭亂建嚴重。王子斌第四、五代後人仍居住在此院。家中尚有“德容感化”、“義重解驂”兩方匾額及他當年使用過的部分傢具什物。
該址現為崇文區文物普查單位。

呂祖閣


呂祖閣俗稱“玉皇閣”建於清初,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半壁街41號,坐北朝南,是一組以供奉元全真道教北五祖之一呂岩呂洞賓)為主的道觀,也是北京供奉“呂祖”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群,具有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除山門和南部院牆被拆除,其餘保存尚完整,但鐘鼓樓自然風化和腐蝕得比較嚴重,歇山重檐,灰色筒瓦頂鋪墊,頂部磚吻垂獸有殘缺,稻草叢生,木朽,漆皮脫落,東邊鼓樓建築主體現呈棕褐色,基座部分和民居相連,看得出來是受了水泥的腐蝕。西邊鐘樓建築主體保存完整,但閣樓的窗戶被紅磯磚砌築。
山門及南院牆部分被拆除后,由水利局在其基址之上添蓋四層住宅樓,並使得通道面積嚴重堵塞,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進入一進院,前殿三間,為灰色筒瓦頂鋪墊硬山調大脊,殿宇紅色漆飾依稀可見。
從東邊的側門處可以走到二進院的位置,中殿三間,建築格局完整,屋頂有少部分殘缺,院落內種植低矮灌木叢,迂折曲回的花園路徑應該是近現代的手筆了。三進院內,建築級別相對較高,後殿五間樑上旋子彩繪清晰可見,月台基座高大,黃琉璃瓦綠剪邊鋪墊,磚雕紋飾極其精美,頗有南方建築的風格,東西配殿各五間,為藍綠琉璃瓦剪邊依次漸變排列,耳房各五間,在京城非常之少見,令人驚嘆。院內還有一民國時期的收音機及少許散亂石刻。聽居住在這裡的一位老者介紹,後殿原為前抗日名將,國民黨員,新中國首任水利部部長傅作儀(1895年—1974年)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共產黨黨員錢正英的辦公場所,前不久文物局的人員過來勘察過,但前景並不樂觀,不知道鐘鼓樓的先行修復是否會最終落實。
呂祖閣於1984年被列為西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七十年代曾被翻修過,市政協委員劉耀威於2005年在北京兩會上提交了《關於對“玉皇閣”加緊搶救保護建議》的提案,呼籲修復有關部門應儘快修復呂祖閣,但現有的61戶居民為保護文物的拆遷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現在西院牆的外層抹灰局部脫落,古老的灰色青磚早已外露。

衚衕名人事迹


王子斌

別瞧西半壁街不太起眼,在清末和民國初年,那裡可留下了幾位大俠客的身影。
光緒五年(1879年),有一個叫王子斌的俠客,在西半壁街(今13號)買下了幾間房子。第二年,“源順”鏢局正式開張。由於聲譽很好,源順鏢局很快就躋身京城八大鏢局行列,有鏢師50多人,房屋三四十間。
您可能會問,這鏢局是幹什麼的呀?這麼說吧,您知道現在北京有一個專門從事押運的企業——北京振遠護衛中心吧。見過他們開著運鈔車給銀行送款、收款的場面吧。鏢局就是那年月的“護衛中心”。所不同的,現在護衛中心用的是汽車、步槍、GPS衛星定位系統、電子信息系統等。那年月鏢局用的是馬車、船、手推車、大刀等等。但他們有一點是相同,都是替別人押運錢財的。

大刀王五

說到王子斌,您可能不熟悉。但提起“大刀王五”,您一準兒知道。前些年,電影、電視沒少拍“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是河北滄州人,自幼喜好拳腳,從師“雙刀李鳳崗”學習武功,得其刀術絕技,使一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龍偃月”大刀,人送“大刀王五”別號。
源順鏢局門前,原來有個空場兒,飄揚著一面杏黃大旗。鏢局分前、後院和西跨院。前院是倉房、車棚、馬廄,後院搭有天棚,是鏢師們練功習武、起居之所。中間空場兒放著石擔、鐵杠、木樁、跳板等練功設施。“大刀王五”在北京頗有威信,老百姓贈給他“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兩塊匾額。
當年源順鏢局管理很嚴格。早上點卯,眾鏢師在門道兩旁的長凳上坐好,聽候“大刀王五”吩咐,有鏢保鏢,無鏢練功。每次出鏢時,都要敲鑼打鼓,鳴炮起程,以求平安吉利。
源順鏢局分水、旱兩路鏢師。往北邊走的多是旱路,往南邊走的多是水路,順著通州運河而下。
據說,1891年夏天,“大刀王五”由北京押送幾十萬兩白銀去天津,整整裝了三船。船到下河西,迎面駛來一條大船,船頭站了三四十個黑衣人。領頭的就是橫行於下河西一帶的“賽蛟龍”。
“賽蛟龍”兩眼盯住鏢船上的“大刀王五”,說道:“掌柜的,你看我手中的槍如何?如果你能勝我一招,那就各走各的,互不相擾。”王子斌也不含糊,大聲說:“請進招。”
“賽蛟龍”明白了,拱手施禮道:“王兄,武清這一帶,今後有插貴鏢局鏢旗的船隻通過,我‘賽蛟龍’當儘力保護!”

戊戌變法

王子斌不同於一般的江湖豪傑,他還參與變法革命。
戊戌變法時,他和許多維新派領袖是好朋友,尤其與譚嗣同的關係不同一般。當慈禧太后老佛爺要殺維新派時,王子斌找到譚嗣同說:“請快走,我當以生命為你保鏢!”可譚嗣同卻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入獄后,在牢房壁上題詩一首:“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詩中的“兩崑崙”,據說一個是指康有為,一個就是指“大刀王五”。
1898年9月28日下午,譚嗣同與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等“戊戌六君子”,被押往菜市口刑場。行刑前,譚嗣同高聲朗誦:“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就義后,清政府將六個人的頭顱懸掛在刑場上示眾三天。王子斌冒著生命危險,與瀏陽會館的看門人劉鳳池等人一起為譚嗣同收屍。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洋鬼子入城,禍害百姓,慘絕人寰。
一天,“大刀王五”路過一家宅院,看到裡面十幾個洋鬼子正對一個婦女施暴,就掄起大刀砍鬼子。幾個洋鬼子成了他的刀下鬼,其餘的幾個向王子斌一陣亂槍,可憐一代俠義豪傑,倒在血泊之中。
關於“大刀王五”被害還有一種說法。“大刀王五”參加了義和團,八國聯軍進北京城后,到處抓“大刀王五”。後來洋鬼子追蹤到源順鏢局,把他抓走,槍殺在北河沿。
甭管哪種說法,有一點是一致的:“大刀王五”是被洋鬼子殺的。
這還不算,洋鬼子還將“大刀王五”的頭顱割下來,掛在城樓上示眾,派重兵值守。
眼見“大刀王五”的屍首無法安葬,源順鏢局的弟子想到了另一位大俠客、一代武林宗師——霍元甲
霍元甲聽完“大刀王五”弟子的哭訴,當即就前往北京。他先找到《老殘遊記》作者劉鶚。通過劉鶚的關係,摸清了城樓的情況。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西半壁街13號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里。
夜裡,霍元甲憑著一身武功,在洋鬼子毫無知覺中登上城樓,取回王子斌的頭顱。他們先將王子斌的頭顱秘密掩埋,幾個月後,才將屍身與頭顱合葬。劉鶚還為王子斌撰寫“愛國志士王子斌之墓”幾個大字。
“大刀王五”被害后,源順鏢局沒人掌管。又由於京奉、京漢通火車后,商人運貨大都由火車託運,源順鏢局的生意越來越少了。到光緒三十年(1904年),源順鏢局只好關門歇業。
後來,王子斌的後人繼續在西半壁街13號居住。當年的“德容感化”牌匾,成了後人的鋪板兒;王子斌的大刀、譚嗣同送給王子斌的寶劍,都在1958年大鍊鋼鐵的時候,被當做廢銅爛鐵處理了。據說到王子斌第五代的後人,才從西半壁街13號搬走。
今天,西半壁街顯得有些破舊了。和歷史上的情況正好相反,現在衚衕東半部分南邊有院子,北邊卻樹起了鐵籬笆,還是“半壁街”。當年的源順鏢局儘管院子還在,但物是人非,已經變成了一個大雜院。

相關內容


西半壁街,別看叫街,當年只有4米寬。“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就設在這裡。一代武林宗師霍元甲,也曾在西半壁街13號小住。英雄敬英雄,同是中華好兒男。
當年,大刀王五因為欽佩霍元甲的為人,專程從北京跑到天津去拜訪他,兩人由此結成好友。霍元甲聽到王五的一個弟子到天津來報告的噩耗后,氣得火冒三丈,他馬上就同這個弟子來到北京,想為王五收屍。霍元甲到京后,那個弟子知道大刀王五和 《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是一條街的鄰居,關係很好——劉鶚當時常去王五夫人在半壁街上看的飯館“元興堂”吃飯,宴客,因而認識了王五夫婦——就帶著霍元甲來到半壁街先找到王五的夫人,由她找到劉鶚的,商量辦法。
後來,霍元甲在劉鶚的幫助下,於夜間摸到城門樓上,取下了王五的頭顱,先找了個地方掩埋起來,數月之後待風聲過去,才把頭顱和屍身合在一處安葬。劉鶚又為王五撰寫了碑文。遺憾的是,不知道當年王五的墳址究竟在什麼地方。
想當年,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煥的頭顱也是懸在旗杆上示眾,被義士取下悄悄安葬的。這兩個故事都發生在北京歷史上的動亂年代,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