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派

九嶷派

九嶷派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流派之一。古琴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古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清代時,楊宗稷(時百)建立九嶷琴社,立一家宗風,形成九嶷琴派。

琴風蒼勁堅實,清麗脫俗,講究吟猱節奏。另外,九嶷派在發掘古譜方面尤為突出。代表琴曲包括:《廣陵散》、《幽蘭》、《大胡笳》、《流水》、《平沙落雁》、《離騷》等。楊時百是湖南人,他的家鄉有九嶷山,因此這樣命名。

概況


九嶷派的創始人為清末楊宗稷先生,字時百,號九嶷山人,湖南寧遠人。
九嶷派琴學講究吟猱節奏,琴風蒼勁堅實,技法規整,自成一格,有著非常鮮明的特色,較其它婉轉、柔和的琴派沉穩、剛健而雄渾,在近代古琴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為北方著名琴派。
楊時百先生在近代古琴界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查阜西先生謂:“三十年來,時百琴藝曾獨步燕都,又復集成巨著,琴弟子滿天下,琴壇已許為一代宗師”。
九嶷派代表琴曲有《歸去來辭》、《四大景》、《漁樵問答》、《平沙落雁》、《流水》、《廣陵散》、《胡笳十八拍》、《幽蘭》等。
重要琴學著作《琴學叢書》(楊時百著)共四十三卷,七十萬言,收曲譜三十二首及其它琴論文字,為琴壇巨著,無人能及,深得近代琴界推崇。《今虞琴刊》曾評價此書曰:“徵引宏博,持論精純,即物窮理,因藝見道,純然儒者之言,非歷來工師之譜,所能望其項背。置之四庫,宜可補樂經之遺”。
當代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以及楊葆元、關仲航、李浴星等均為楊時百先生入室弟子。由於種種原因,國內能彈奏九嶷派琴曲者為數不多。當今比較重要的傳人有河北的李天桓,北京的鄭珉中二位老先生,以及在天津的李金洞先生。

創始人


中國古琴“九嶷派”創始人楊時百(1863-1932)楊宗稷,字時百,自號“九嶷山人”,近代琴學大師,中國古琴重要門派“九嶷派”創始人。現代著名古琴大師管平湖是其弟子。
楊宗稷是湖南寧遠縣平田村人,原姓歐陽,其祖父名歐陽上珍,父名歐陽字字重,號世任。母為李氏,時百生於1863年(清同治三年) 寧遠縣地處湘南,風景如畫茂林修竹,南有名嶺九嶷山,歐陽家族為大家族家道中上,大排行至三十四弟元安,三十六弟治安,部分北遷家族改姓楊。

年幼時期

他年幼時即讀書習字功課良優,尤愛唱歌通韻律愛器樂,古時流傳的伯牙鍾子期古琴故事,致使他對古琴尤為酷愛,年輕時亦愛活動,交友甚多常外出旅遊,尤愛遊覽九嶷山,九嶷者九峰如孿生兄弟翠綠如畫難分仲伯煞是好看難得。
年輕時楊宗稷在老家己難有發展,於二十歲時(1883年光緒九年)經衡陽去省會長沙讀書學琴並交識了許多朋友,如衡陽劉異,江南屠史興,順德羅曧等。

參加工作

楊時百的好友張文達很早就去京師工作,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張文達公致函時百與王世通二人,約去京師共同治事,於是楊時百38歲攜妻帶子來京,先在總理學務處工作。
同年,清政府管學大臣張百熙聘其為京師大學堂支應襄辦。1904年,選為學部理事。1904年(光緒三十年) ,他用積蓄在宣武門外承相叫同43號買房一所。1906年,調郵電部侍郎。正式工作三年後當時山於政治腐敗后就掛職另兼業務搞古琴事宜,甚至曾於1916一1917平去湖南南縣工作。后回京工作,此後一心研習其愛好的古琴。

學琴生涯

此時楊時百在京認識了清末著名古琴大師黃勉之,於1905一1907年拜黃為師學琴三年習得二十首名由。當時黃先生己教琴數十年學生百餘人,學生中有軍機大臣張之洞,皇親貴戚溥桐,葉詩夢,史蔭美,賈闊峰等人,而惟獨喜愛學生楊宗稷,稱其對古琴有靈感。此後也證明楊宗稷的成就較為顯著。
此時他對古琴愛已成癖,不但能繼承黃老先生之精髓還能發揚己之長。於市肆上購得各種古琴譜,對古琴、琴書、曲譜更有研究與發展。首先楊時百對古琴譜之指法韻律覺得標註不夠確切且繁雜,因而導致當時的彈法因人而異,甚至難於繼承古人留下真實韻,彈奏多有失誤。
隨即他開始整理所有古琴曲譜並廣收古琴典籍進行整理勘誤。從1907至1928年(光緒 33年至民國17年)用21年時間寫成《琴學叢書>,約四十萬字,是集古今此類書之大成。按他修正的注法指法嚴謹,彈奏不致有誤且一通百通。了解者均能合奏,音律明快和諧可謂集古今於一。
他於1911 年開始木刻《琴與叢書>,並於1911年開始陸續出版。直至1931年(民國二十年)前後用了二十一年才完成此巨著。共兩函四十三卷十四冊。其中計有琴粹四卷、琴話四卷、琴譜三卷、琴學隨筆二卷、琴余漫錄二卷、琴鏡九卷、琴鏡補二卷、琴瑟合譜三卷,琴學問答等一卷、藏琴錄一卷。其後又整理琴瑟新語四卷、琴鏡續問卷、琴鏡釋疑一卷、幽蘭和聲一卷、及聲律通考詳節一卷。
總計木版1036頁,用梨木518 塊,每塊尺寸布19X27X2.5厘米。如果像書一樣排列長度可達13米,重量近600 千克,這些木版於家中有木盒收藏每張木版間填以紙張保護刻字。
他還於1911年開始在市肆上搜集古琴,既進行研究還將有缺陷古琴進行破腹修理,直至復原滿意為止,同時也買賣古琴。在手中古琴經常為二十餘張,而經手古琴近百餘張,如"風鶴"琴為其所得第一琴為五知齋徐俊監製,遂將其居室首名"風鶴琴齋",其中有名藏琴五十三張。雖仍:不能與宋宣和(宋徽宗趙佶1119-1125年)之"百琴軒"比美,巳知足矣。
楊時百於1915年起在京開辦了"九嶷琴社"掛牌辦學教琴,此後在琴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嶷派”因此得名。他家宣外丞相衚衕四十三號共房二十一間半。衚衕為南北向,四十三號在路東位於、北半截衚衕與丞相衚衕的斜交叉點,此處正是丞相衚衕派出所,解放前警察局經費少無錢買宅院。
所有派出所均為木屋兩間裡外間合計也就16平方米,內只有兩桌兩床。時百家門正對派出所門,兩門相距只衚衕寬度五米左右,正因為如此他家一般非常安全幾乎不丟東西。他的學生幾乎與他年齡相近,很多都是官府達官貴人。
在1915年至1932年即民國四年至民國二十一年這十八年教琴期間正是時局動蕩年代。官員們去職以後閑來無事,學琴交友以供消遣,時百教琴有時獨奏有時合奏,有時將那大瑟也取出與琴合奏可謂興趣盎然,每日都是在節日中度過一般。
楊時百彈琴技巧之佳,引來諸多社會名流學琴,時百古琴名氣之大,彈技之佳為共人皆知。1922年二月北京大學請他去教授古琴並作表演,於7月山西省長閻錫山(百川)也請去山西一游,並欣賞時百的古琴藝術。
楊時百因此被當時的社會名流稱為“民國古琴第一人”。北京“晚清社會名流”老照片中就有楊時百先生。
楊時百於琴書刻印完成後,因操勞太多積勞成疾身體大不如前,於1932年初即身體不適仍堅持工作。但年中盛夏期間病情不見好轉,至秋天雖無數名醫調治也收效甚微,即於秋天九一八日軍侵略東北紀念日之際。當時北京城內對時只有正午在前門放十二點正午炮一響。他正在這聲響中與世長辭享年63歲。

著述

楊宗稷(時百)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四卷、《琴話》四卷、琴譜三卷、琴學隨筆二卷、《琴余漫錄》二卷、《琴鏡》九卷、《琴鏡補》二卷、《琴瑟合譜》三卷,《琴學問答》等一卷、《藏琴錄》一卷。其後又整理《琴瑟新語》四卷、《琴鏡續問》一卷、《琴鏡釋疑》一卷、《幽蘭和聲》一卷、及《聲律通考詳解》一卷。後人合刊為《琴學叢書》,《辭海》有載。

九嶷派傳人


第二代傳人

1.關仲航
關仲航(公元1896年—公元1972年),現代北京九嶷派琴家。
關仲航為楊時百入室弟子,為時之名家。北京古琴研究會成立后,他於會中從事古琴傳習工作。
關仲航琴風重實穩健,蒼勁流暢。《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錄了他的《漁樵問答》。其曲充分體現了他的演奏特點。
師承:楊時百
琴曲錄音:《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卷八收錄《漁樵問答》。
琴曲選聽:《漁樵問答》
2.管平湖
管平湖(公元1897年—公元1967年)名平,字吉庵,號平湖,蘇州齊門人,現代最傑出的琴學大家之一。
管平湖之父管念慈(字敬安)為“如意館”畫師,頗受光緒帝賞識,能琴。管平湖從小隨父學畫習琴,父喪后又隨葉詩夢、張相韜學琴,后師從九嶷派創始人楊時百,再后又師從閩派悟澄和尚。而他的《流水》是受學于山東道人川派琴家秦鶴鳴。
管平湖初在燕京藝專教課,生活清苦,以收授私人學生,同時修琴、修整古漆木器維持生活。公元1952年,他受聘於音樂研究所,從此生活得到安定。這對他的琴學研究也提供了較為良好的環境。他著有《古琴指法考》,有很大影響。
管平湖是九嶷琴派最具代表性的名家之一。其琴風博取九嶷、閩、川之長,蒼勁堅實,清潔脆亮,瀟灑流暢,意味深遠,緩疾有度,吟猱圓滿,被琴界稱為“管派”。
美國在太空探測器中錄製了多首地球人類音樂文化的代表作品,在太空中播放。管平湖所彈奏的《流水》作為唯一的中國音樂的代表作,被選入其中。這使中國的琴文化在全世界文界形成影響。海內外逐漸興起的“古琴熱”,和《流水》飛向太空,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管平湖有琴曲專輯《管平湖古琴曲集》流行於世,收錄琴曲十七首,包括:《流水》、《長清》、《鷗鷺忘機》、《良宵引》、《龍翔操》、《烏夜啼》、《春曉吟》、《白雪》、《廣陵散》、《平沙落雁》、《風雷引》、《獲麟》、《碣石調幽蘭》、《瀟湘水雲》、《大胡笳》、《離騷》、《欸乃》。《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卷一、卷四中,分別收錄了管平湖的《碣石調幽蘭》、《離騷》、《廣陵散》和《流水》、《欸乃》、《胡笳十八拍》。
管平湖的琴曲,可謂每一首都很經典,尤以《流水》與《廣陵散》最具特色。《流水》之酣暢淋漓,《廣陵散》之氣勢滂沱,皆膾炙人口,令人嗟嘆。另外,其《平沙落雁》之清冷,《長清》之風骨,《鷗鷺忘機》之清雅,《良宵引》之恬靜,《離騷》之冷峻,《白雪》之琳琅等,無不是琴曲中的珍品。
師承:葉詩夢、張相韜、楊時百、悟澄和尚。
琴著:《古琴指法考》
琴曲錄音:《管平湖古琴曲集》收錄琴曲十七首。《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卷一、卷四中,分別收錄了《碣石調幽蘭》、《離騷》、《廣陵散》、《流水》、《欸乃》、《胡笳十八拍》。
琴曲選聽:《流水》
3.楊葆元
楊葆元(公元1899年—公元1958年以後)字乾齋,楊時百之子,現代九嶷派琴家。
楊葆元繼承家學,琴風凝重蒼勁,清潔流暢,吟猱有度,節奏分明,為九嶷派代表人物之一。
師承:楊時百
琴曲錄音:《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卷六收錄了《伐檀》、《歸去來辭》、《鹿鳴》、《平沙落雁》。
琴曲選聽:《平沙落雁》
4.李浴星
李浴星(公元1908年—公元1976年),河北豐潤縣人,現代九嶷派琴家、書法家、畫家。
李浴星曾入北京,就讀於中國大學法律系,並師從九嶷派創始人楊時百學琴,操縵數十年而不輟。除古琴外,其書畫造詣皆高,為時人所重。
公元1949年,李浴星回唐山定居,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遇難。
師承:楊時百

第三代傳人

1.鄭珉中
鄭珉中(公元1923年-- ),北京人,祖籍四川華陽,現代琴家、書法家、畫家、古琴鑒定學家、古硯鑒定學家。
鄭珉中之畫,師承林彥博、汪靄士、溥雪齋;書法師承溥雪齋;琴學師承管平湖。其琴風蒼勁穩健,古樸純和。而其在古琴的研究和鑒定方面,見地甚深,最具權威。
鄭珉中長期工作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曾任陳列組、歷代藝術組、書法銘刻組、繪畫組、銅器組、金石組、工藝組組長,公元1982年以後,重點從事古琴、古硯的研究。
鄭珉中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師承:管平湖
琴曲選聽:《秋塞吟》
王迪(公元1923年—公元2005年),現代九嶷派女琴家。
王迪師承現代古琴大師管平湖,她繼承管平湖的琴學的同時,熱衷於發掘琴歌。她從《東皋琴譜》、《風宣玄品》、《張鞠田琴譜》、《松聲操琴譜》等二十餘種較為流行的琴譜中發掘整理出琴歌百餘首,並請專人以簡譜、減字譜、歌詞三行格式逐一繕寫,以便於演唱和彈奏,並有多首琴歌錄音,流行於世。
王迪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古琴會副會長,曾參加查阜西先生帶領的古琴採訪小組,是《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的特約編輯。
師承:管平湖
琴曲選聽:《陽關》
3.李天桓
李天桓(公元1942年-- ),原籍河北,生於北京,后遷回唐山,現代九嶷派琴家。
李天桓為九嶷派李浴星之子,少承家學,隨李浴星習琴,並曾受教於管平湖、查阜西等琴家。其擅長《良宵引》、《歸去來辭》、《平沙落雁》、《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曲。
公元2000年,李天桓成立唐山古琴研究會,並任會長。此後在河北、天津地區,多此舉行琴事活動,如古琴音樂欣賞、九嶷派琴學講座等。其琴著包括:《一鼓息萬動再弄鬼神泣——李浴星先生髮掘古琴曲<廣陵散>憶記》、《修琴點滴》、《關於古琴記譜的淺見》、《近百年來唐山的古琴概況》、《瑣憶管平湖先生》等。
師承:李浴星
琴著:《一鼓息萬動再弄鬼神泣——李浴星先生髮掘古琴曲<廣陵散>憶記》、《修琴點滴》、《關於古琴記譜的淺見》、《近百年來唐山的古琴概況》、《瑣憶管平湖先生》等。
琴曲選聽:《高山》、《流水》、《水仙操》
4.韓廷瑤
韓廷瑤(公元1934年-- ),北京人,現代九嶷派琴家。
韓廷瑤就讀於清華大學時,師從九嶷琴家關仲航,后又受教於顧梅羹、管平湖、吳景略、陳長林等琴家,后在鄭州、開封等地收徒授琴,弘揚九嶷派琴學。他的打譜作品包括:《列子御風》、《滄海龍吟》、《欸乃》、《高山》等琴曲。
師承:關仲航

第四代傳人

1.鄧紅
鄧紅,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現任中央民族樂團古琴獨奏演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中國琴會)常務理事。
出身音樂世家,她演奏的《廣陵散》、《流水》、《瀟湘水雲》、《胡笳十八拍》等著名古琴曲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管派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深沉含蓄、雄健瀟灑的風格。
從藝以來,她多次參加大型演出活動,涉足音像、電影、電視、服裝展示等多項領域,為弘揚古琴藝術做出了很大貢獻。
師承:王迪(母親)
錄音:《心音琴簫》、《天籟琴簫》等。
楊青(公元1947年-- ),祖籍山東,生於東北,后遷居北京,現代琴家、琵琶演奏家。
楊青歷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民樂藝術收藏委員會副主任、樂器改革製作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琴會秘書長、琵琶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會長;中國古琴學會副會長;北京樂器學會吉他研究會會長。
楊青自幼習琵琶,琴學起萌於龔一,並受教於吳文光、李祥霆,后師從王迪、陳長林。他長年在專業文藝團體及民族音樂學術團體中從事中國民族彈撥樂器的演奏、樂器改革;並致力於古琴教學,弟子甚眾,尤其是擁有大量少年學生;著有教材《少兒學古琴》(附DVD)。
楊青熱衷於琴事活動,曾作過“關於古琴的藝術價值”講座、“關於古琴的歷史與現狀”專題節目、“中國古典名曲講解”、“揚州文化名宿劉少椿古琴藝術紀念會”、“南北琴人演奏會”、“全國桃李芬芳民族樂器觀摩音樂會——少兒古琴專場音樂會”、“慶祝古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音樂會”、“2004全國古琴大賽暨全國古琴藝術研討會”、“絲桐樂會—新荷集—楊青師生專場音樂會”、“雅韻華章”藝術團赴日本東京都公開友好交流演出等活動。
師承:王迪、陳長林。
琴著:《少兒學古琴》(附DVD)。
3.喬珊
喬珊(公元1962年-- ),北京人,現代九嶷派女琴家。
喬珊幼習琵琶,十九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從管平湖的女弟子王迪學琴,后又受學於李祥霆。其琴風灑脫,結合西樂表現手法,注重情緒渲染,尤其擅長琴歌,並常以古琴與樂隊進行合奏。
公元1989年,喬珊定居香港,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1994年移民加拿大。她在大陸、香港、加拿大等地,都熱心推廣古琴,以重振九嶷派為志向。
喬珊有專輯《古琴新韻》流傳於世,收錄曲目包括琴曲:《廣陵散》、《流水》、《梅花三弄》,琴歌:《釵頭鳳》、《關山月》、《詠梅》、《胡笳十八拍第一拍》、《胡笳十八拍第九拍》,古琴與鋼琴雙協奏曲:《太極》。
公元2005年,喬珊曾到維也納金色大廳進行《琴詠春秋》演出。
師 承:王迪、李祥霆
琴 著:
琴曲錄音:《古琴新韻》:收錄琴曲《廣陵散》、《流水》、《梅花三弄》,古琴與鋼琴雙協奏曲《太極》。
琴曲選聽:《流水》
4.高士濤
高士濤(公元1966年-- )字清英,號逸仙,別號渤海琴高,筆名留雲,現代九嶷派琴家,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河北省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河北省第十屆人大代表、震旦佛教藝術研究院院長、河北省禪學研究所研究員、河北省渤海琴社社長、中國琴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高士濤琴學師從於九嶷派李天桓,並受益於鄭珉中、李璠等琴家。他所領導的渤海琴社,是石家莊地區的琴學組織,有弟子多人。
師 承:李天桓。
5.李金洞
李金洞(1976-),名清,字金洞,李天桓先生之子。生於河北唐山,1997年定居天津,任教於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青青琴社社長。12歲隨父親李天桓學琴,其彈奏《流水》、《歸去來辭》、《平沙落雁》等曲目和老八張的本派琴家錄音如出一轍。李浴星先生傳承的《高山》、《水仙操》等曲又得李天桓先生悉心指導,味道盎然。
擅長把現代曲子改變成古琴曲,如《禮儀之邦》、《倩女吟》(改編自倩女幽魂)、《武則天》主題曲等,得到廣大網友好評。
琴曲選聽:《高山》、《流水》、《水仙操》、《瀟湘水雲》、《禮儀之邦》、《倩女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