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廣瑞

鄒廣瑞

鄒廣瑞,航天控制專家,中國通信衛星控制系統的主要研製者。研製出全物理模擬用氣浮台,解決了模擬衛星在太空環境下工作的地面模擬試驗難題;研製出特強的太陽模擬光源,解決了高軌道地球靜止衛星的控制精度問題;提出用元器件照射和抗輻射分析代替整體部件的直接照射方案,解決了輻射試驗對人身體的損害;成功地設計出高軌道、長壽命、高精度通信衛星的控制系統和推進系統。

個人簡歷


鄒廣瑞
鄒廣瑞
1933年6月1日 出生於遼寧省蓋縣蘆屯區官屯村。
1953-1960年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
1960-1980年 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工作。1968年自動化所歸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改名502所,任總體室(二室)任通信衛星控制總體組組長。
1980-1984年 任502所二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1984-1986年 任502所副所長“東方紅三號”及“風雲二號”主任設計師。
1986-1995年 任502所所長、研究員、“東方紅三號”副總工程師。
1995-2001年 任502所科技委主任。其間被聘: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常委,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國際自動化學會(IFAC)空間委員會委員。

生平介紹


鄒廣瑞,1933年6月1日生於遼寧省蓋平縣(現稱蓋縣)蘆屯區官屯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時值日本侵略軍侵佔我國東北,父輩們經常暗地裡向鄒廣瑞灌輸反對日本侵略者的愛國主義思想。鄒廣瑞念完高小后,為躲過當日本勞工的災難,決定不再上日偽的“洋學堂”,轉去私塾館學習,他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成材救國。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軍投降,東北光復。不久蘇聯紅軍路過家鄉,鄒廣瑞親眼看到了蘇軍的優良裝備心裡羨慕不已。他暗下決心,要學好技術,將來為壯大自己的祖國效勞。很快,八路軍解放了他的家鄉,他心裡特別高興,參加了土改,當上了兒童團團長。1947年國民黨進佔遼南地區,他的家鄉又一次陷入戰火之中,這一年鄒廣瑞考入了熊岳城職業中學。下半年國民黨軍隊敗退,遼南二次解放,他再次參加了土改和當上兒童團團長。1948年他考進熊岳城二中,並很快加入了共青團,1949年他加入了地下黨組織,在二中擔任學生會副主席。1950年中學畢業時,他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被省教育局批準保送到當時遼南條件較好的海城高中學習。海城高中條件好,老師教學水平高,聰明勤奮的鄒廣瑞如魚得水,學習進步很快,特別是數學學習成績更為突出,他經常與老師解《世界難題三百例》,同學們起綽號封他為“數學大王”。
1952年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當年10月鄒廣瑞在海城高中毅然報名參軍,參加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勝利后,鄒廣瑞在海城高中補習一年後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預科學習一年俄語后被分到本科自動化裝置及測量專業。由於學習成績優秀,他被調去當了一年學生輔導老師。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因為他為所謂的右派同學辯護了幾句,受到牽連被開除黨籍(直到1978 年才被平反恢復黨籍),回到班裡學習。政治上的挫折,並沒有改變他報效祖國的志向,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專業學習,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撰寫的《三門峽水電站多點自動檢測裝置》畢業論文也完成得十分出色。1960年10月學校根據國家人事局要求保送學習成績優異者攻讀研究生,鄒廣瑞也在其中,被保送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代培,主攻自動控制專業的研究。自動化所的學術氛圍很濃,並聚集著一批優秀的專家學者,鄒廣瑞喜歡這裡的氛圍,一種急於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願望和自己政治上受挫的現實促使他主動提出退學,要求參加工作,1961年得到了國家人事局的同意。在此期間,在陸元九先生的領導下,他負責大功率振動台的設計和研製工作,與此同時還參加了自動化所主辦的以陸元九、楊嘉墀屠善澄為主的“控制論”討論班和以童世璜王傳善為主的“資訊理論”討論班,協助陸元九先生為中國科技大學講授自動控制課編寫了講義(中冊),這些活動為他後來承擔航天器控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留自動化所工作后,在室主任楊嘉墀的領導下,他先後參加了石英晶體加速度計及重點型號中的半導體壓阻式加速度計研究,發起了向國際水平的衝刺,這些工作為鄒廣瑞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從1968開始研製返回式衛星起,鄒廣瑞與航天事業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先後參加了我國“東方紅二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控制分系統研製工作,被任命為分系統總體組副組長,後接任組長。負責“風雲二號”控制分系統、“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控制分系統及推進分系統的總體工作。在此期間他有多項科研成果問世,成為1項國家級特等獎的主要參加者;1項國家級一等獎、1項國家級三等獎及3項部級一等獎、7項部級二等獎、5項部級三等獎的獲得者等。

主要論著


1 丁恩豐,鄒廣瑞,弋魁,等.《紅外地平儀地平標定的一種方法》.控制工程,1981.1
2 劉國漢,鄒廣瑞,丁恩豐,等.《自旋星模擬控制試驗系統》.中國空間科學技術,1983.3
3 李義懷,白拜爾,鄒廣瑞.《無刷馬達消旋系統》.中國空間科學技術,1983.3
4 鄒廣瑞.《“空間飛行器控制設計準則”太陽敏感器部分》.北京:科學出版社
5 鄒廣瑞.《地磁場對近地衛星方位及自旋轉速的影響》.控制工程,1985.4,等等。

技術成就


研製出自適應觀測器

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對天線的指向精度要求很高,在研製中碰到了一個技術難題,由於採用地球信號作為消旋基準信號當時國際通用是以地球前沿為基準,這隻能在地球靜止軌道姿態誤差很小,地球紅外掃描弦寬變化很小的情況下可行。而衛星在過渡軌道弦寬變化大,如仍以紅外前沿為基準,天線指向誤差則增大,無法滿足衛星總體提出的在大橢圓軌道遠地點附近進行消旋增強通信及測控能力的要求。為了在遠地點弦寬變化較大也能精確消旋提供通信,鄒廣瑞利用慣性原理,應用現代控制理論和數學統計方法,設計了自適應觀測器,自適應觀測器可以在掃描地球紅外弦寬變化大的情況下,給出較高精度的地球弦寬中心信號作為消旋基準,保證消旋天線精確指向。這一成果不但解決了過渡軌道衛星消旋天線精度指向問題,而且也提高了靜止軌道衛星的指向精度,在衛星研製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價值,“風雲二號”氣象衛星上控制系統也應用了此成果,飛行試驗非常成功。發射成功后此成果獲部級二等獎。

研製出全物理模擬用氣浮台

鄒廣瑞在我國衛星研製初期模擬太空環境所研製出的地面模擬試驗設備具有開創性。20世紀60年代蘇美兩個太空大國開始了太空競賽中國科學院及有關部門的科技人員響應毛澤東主席“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開始著手研製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1968年,鄒廣瑞負責返回式衛星全物理模擬試驗設備研製工作。根據衛星處於太空飛行的微重力狀態,要想在地面把物體的重力抵消,只能採取懸吊和浮力。為了不給衛星帶來額外的不必要的干擾力,總體選擇了氣浮辦法,使衛星處於漂浮狀態工作模擬衛星在太空飛行,以進行衛星姿態控制的各種試驗,其關鍵設備就是氣浮台。要製造氣浮台,當時是存在相當困難的。氣浮台要求均衡吹氣浮起上噸重模擬衛星質量的轉動慣量,同時還要求吹氣附加的干擾力矩小於10g/cm,這是設計上的第一大難題。第二大難題是衛星在太空中要受到光的壓力、大氣的阻力、天體引力等等有規律的干擾力矩,地面模擬試驗也必須加上檢修的干擾力矩。鄒廣瑞他們用電磁辦法,按太空給定的規律加上了干擾力矩,這種設計方案當時在國際上也是沒有先例的。第三大難題是要求在無接觸條件下,及對高頻儀測量被氣浮的模擬衛星大的轉動角度。鄒廣瑞經過分析研究設計並研製出了一種利用彎曲成型電容片的測角裝置,很好地解決了氣浮台的大轉角高頻度的無接觸測角問題,氣浮台及其測控系統研製成功后,為返回式衛星進行了地面全物理模擬試驗,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成功地解決了衛星地面模擬試驗的難題。本成果獲得部級二等獎。

完成雙自旋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控制系統

鄒廣瑞是我國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研製的先驅者之一。繼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后,研製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便提到了議事日程。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是滿足地面廣播通訊的實用型衛星,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970年6月,鄒廣瑞被調去參加“東方紅二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控制分系統研製工作,並被任命為分系統總體組副組長,不久就接任了組長工作。這項研製設計工作的難度很大,當時不僅在國內沒有先例,就是世界上也只有蘇美兩國掌握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控制技術,他們對我國更是嚴加保密,很難查到直接可借鑒的資料。只有靠間接的推理,靠反覆的技術論證,靠大量的試驗來解決研製中的問題。他帶領32人的總體組不分晝夜地進行著設計工作。當時的總體組大部分同志每天都工作在12小時以上,有時甚至不睡覺連軸轉,幾天幾夜不回宿舍。夜間實在困了,他們就在地板上鋪件棉大衣睡一會兒,然後接著干。當時的條件只有靠每人拿一個計算器來計算。經過兩三年的努力,鄒廣瑞他們先後完成了控制系統總體方案的論證,確定了雙自旋方案,並完成了部件方案的論證,地面標定試驗設備的方案確定等開拓性工作,為我國第一顆實驗通訊衛星的研製鋪平了道路。

製成太陽特強模擬光源

鄒廣瑞在“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所做的地面試驗標定工作是獨到的。他們盡量在滿足衛星空間飛行的時間、空間、物理條件下用地面物理模擬辦法進行系統標定,用機械和等效參數補償辦法消除或減少系統誤差。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他們就在地面紅外地球敏感器、小發動機標定試驗中,大膽採用計算機自動數據採集和分析,提高了標定精度和效率。
衛星消旋系統在空間是自動自主進行消旋控制,為了避免太陽對紅外地球敏感器干擾產生偽地中信號,他們在星上設計了自動保護系統。太陽輻射紅外光在14~16微米處較地球輻射強度大300倍左右,可產生地球虛假信號5~6度,如不保護肯定產生偽地中信號,消旋系統會因基準混亂而必然失鎖,天線則不可能保證指向地心,無法通信,後果嚴重。所以,地面一定要進行真實模擬試驗,驗證后才有把握。如何做?他們無任何可借鑒的資料。經過分析現有光源,探照燈炭精棒弧溫約5000度,接近太陽溫度,經反射面聚光可增強光的強度,能量能達到太陽光的強度,但是一般探照燈經玻璃反面鍍層反射如同太陽光經大氣層一樣,使得14~16微米紅外光大大衰減,遠達不到太陽輻射在此波段的能量。鄒廣瑞提出把反光鏡玻璃反射面由背面鍍鋁層移到正面貼鍍鋁薄膜,但貼薄膜很難弄平,會產生大量雜散光,為消除大量的雜散光,他們採用了空間濾波器,最後終於做成了讓專家們信服的太陽保護實驗,充分驗證了太陽的紅外波段視場,為飛行成功提供了保障。

主持了消自旋控制部件研製

70年代國際上雙自旋衛星大多數採用步進電機進行控制系統消旋,但卡住或失鎖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通信質量。為解決此問題,鄒廣瑞和他的同事們提出了採用無刷電機的方案。他們破例得到上級領導同意增加了一個力學試驗星,使得無刷電機消旋方案在同志們共同努力下獲得成功,經過8~9顆星的飛行驗證是成功的。無刷電機消旋方案獲得部級三等獎。
東方紅二號”自旋軸姿態控制及軌道位置控制,採用的是星地聯合控制方案,也就是把衛星姿態信號遙測送回地面,由地面計算給出衛星當前姿態,再根據所要求的姿態或軌道位置進行計算,得出控制量。衛星自旋控制產生的進動力矩與控制相位有關,因此解決天上衛星與地面控制相位對應是問題的關鍵。為了使地面站控制人員執行方便,需要做一個星上地面同步控制器。當時國外有機械式和電子式的同步控制器,機械式同步控制器複雜,加工精度要求高。鄒廣瑞等幾個人根據國外極少的原理框圖,反覆研究設計分析,終於設計出了電子同步控制器,解決了星地聯控的難題。衛星和微波測控成果獲得國家級特等獎,鄒廣瑞獲得特等獎的主要參加者證書。

社會評價


鄒廣瑞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無論是作為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員,還是走上了所長的領導崗位,都盡職盡責地為航天事業作出奉獻。他始終堅持以科研生產為中心的方向,任職期間積極抓了502所的基礎建設,進行了以專業為基礎的研究室編製調整,初步形成了控制和推進系統設計及主要精密部件的生產、裝配、試驗及標定手段的發展格局,成立了民品公司,為502所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鄒廣瑞積極推動人才培養工作。他任所長期間不但積極擴大碩士研究生的隊伍,而且開闢了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養。他本人也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兼任研究生導師,與研究生們建立了親密的感情,他帶的研究生在學習上、生活上遇到困難他都熱情幫助,他和老伴也經常做些好吃的招待來家裡聊天做客的研究生,在學生眼裡,鄒廣瑞不但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領導,同時也是一位熱情好客的好師長。
鄒廣瑞勤奮好學,學術上一絲不苟。他喜歡讀書,經常跟蹤世界控制領域的最新成果,在衛星研製設計中總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並且把這種見解積極運用到衛星研製的實踐中去,這種積極探索的精神是他永攀科學高峰的不竭動力。如今他雖然已經退休,但他依然在他所熱愛的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我國的航天事業繼續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