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山地自行車的結果 展開

山地自行車

交通工具

山地車,起源於美國,1974年 Gary Fisher 、Charlie Kelly、Tom Ritchey想要一輛可以在公路外騎行的自行車,遠離“警察、汽車和建築物”,於是他們開始將配件和摩托車部件安裝到二戰前結實的單沙灘車上。

同一年,Gary Fisher和他的朋友們無懼死亡的“塔馬爾帕斯山之行”為全新騎行風格的誕生鋪平了道路。隨著 Gary Fisher 在山地領域引起的巨大反響,他的 Klunker 隨後被 Mountain Bike Action 雜誌評選為“歷史十大山地車”之一。

1976年Charlie Kelly開始推動煥然一新的下坡賽,這是第一個偉大的山地自行車活動。Charlie Kelly委託制商 Joe Breeze 設計並開發越野自行車,這是有史以來製造的第一批“山地自行車”並命名為“Breeze”。

Joe Breeze以Breeze為原型在1977年至1978年之間完成設計和製造了9個系列的車型,Breeze的原型車現在在美國史密森學會的國家博物館收藏。

起源


 山地自行車
山地自行車
山地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一九七七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當時,一群熱衷於騎沙灘自行車在山坡上玩樂的年輕人,突發奇想:“要是能騎著自行車從山上飛馳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了。”於是便開始越野自行車的設計制,正式命名為山地車則是在兩年後的事。從此,“速降競技”作為體育比賽中的一個新項目嶄露頭腳,運動員騎山地車沿規定的下坡線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為勝,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自行車雖然始於歐洲,但美國人發明的山地車卻一掃傳統的自行車概念,將一股新風吹遍全球。

項目


爬山單車的賽事共分為3個項目:下坡賽(Downhill Event)及雙人彎道(Dual Slalom)與滑雪比賽同名項目十分類似--前者是車手分別滑下一條下坡的賽道然後計算最短時間完成者勝出。後者是兩名車手在兩條並列的下坡道上同時滑降,以Z字型邊行駛邊飛躍土坡,最先到達者為勝。
至於越野賽(Cross-Country)顧名思義是在野外的大自然環境下進行,賽程全長通常大約在16至24公里之間,其中不少於1/4的賽道是未經任何人工修葺。所有比賽的訣竅都是恰到好處得沿著既定的軌道,避免多走冤枉路。

賽事


 山地自行車
山地自行車
1、全國山地自行車賽。該比賽一般是由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管理中心主辦,由各相關城市承辦,已經有四川,貴州,安徽等相關城市舉辦過全國性的山地自行車比賽。
2、環鄱陽湖山地自行車賽,在江西省贛州市首次舉辦,從贛州市內出發,一直延伸至著名的環鄱陽湖城市帶。
3、江西龍虎山山地自行車賽,每年夏秋季節都有舉辦,一年一屆,已經舉辦了兩屆,該賽事主要是體現比賽的樂趣,重在快樂比賽,因而不接受專業選手報名參賽,僅限於非專業賽手參賽,這種沿途即可欣賞風景,又可參與運動的比賽形式,很受賽友們歡迎。
4、中國南嶽衡山第四屆山地車挑戰賽。
5、中國黃山(黟縣)國際山地車節。
中國黃山黟縣國際山地車節自2006年起開始創辦,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頂級業餘自行車賽事,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0多個省份的6000餘名選手, 同時也是眾多國內外媒體齊聚的盛會。2009年央視五套的強力加盟,進一步擴大了賽事影響力,提升了賽事品味。
黟縣地處黃山南麓,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 有著“世外桃源,畫里鄉村”之稱。境內峰巒疊嶂,風光毓秀,山水與文化渾然天成。當地保存完整的徽州建築群和古黟民俗,更是吸引了無數遊人。每年四月份第二個周末,油菜花盛開的季節,黃山山地車節都會在這裡舉辦。
黃山賽的賽道途經宏村,木雕樓古村落,塔川木坑竹海,協里等景區。車友們穿梭在花海中,在古村落的鄉間小道間騎行,體會古村落中木雕樓歷史,享受塔川田園生活的靜謐,穿行於木坑竹海那煙波浩瀚的竹林,回味宏村彷彿畫中的美景。有沁人心脾的鄉間土路,也有充滿歷史印跡的青石板路,有考驗體力的山坡路段,也有刺激的柏油路衝刺,有在古老民居中穿梭的村道,更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在身邊圍繞。
黃山賽擁有全國最美的山地賽道,成熟專業的指導團隊,豐富多彩的現場活動,以及各大知名廠商的鼎力支持。歷經八年精心打造,如今已經成為集旅遊、競賽、產品展示、同業交流、指導學習等諸多元素的高端行業盛會。
2011年起,黃山山地車節在舉辦期間邀請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與業內各廠商、經銷商、俱樂部管理者等集聚一堂,召開中國業餘自行車運動發展研討會,為中國自行車運動主管機構和民間愛好者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促進中國自行車運動的整體發展。
6、環湘江自行車賽:這是一場國內自行車頂尖水平的賽事,中國·長沙環湘江自行車邀請賽創辦於2010年,由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中心、湖南省體育局、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已成功舉辦了兩屆。2012年環湘江自行車賽升級為環湘江國際自行車邀請賽,賽事規格更高,影響力更大。賽事以“低碳、環保”為主題,圍繞著長沙“山水洲城”的世界級自然景色,以環洲(橘子洲)、環江(湘江)、環山(嶽麓山)為亮點設計賽道,打造成風景最美、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和最具影響力自行車風雲匯,充分展示了星城長沙得天獨厚的自然風貌及幸福名城的城市風采。
7、2012瑞安市“WIEL”杯山地自行車尖山爬坡邀請賽。
8、2012年清遠奧園環大學城山地自行車邀請賽。
9、2012全國山地自行車錦標賽
10、“redbull rampage”由紅牛贊助的世界頂尖freeride車手比賽,被譽為地表上最殘酷的比賽。

發展


前景

 山地自行車
山地自行車
在爬山單車運動中,法國選手在當今國際賽事里已發展成一股新勢力,與其它勁旅如美國、澳洲等成為了此項運動中的領導者。法國首先在世界錦標賽的下坡項目(Downhill Event)中高奏凱旋曲,其中車手富爾洛斯(N.Vouilloz)及加舒特(Gachot) 分別取得男子下坡賽的冠,亞軍。女子下坡賽方面,舒(A.C.Chausson) 則替法國在青少年組的賽事中贏得另一面錦標,值得注意的是,她在這組別中奪魁所做出的時間,竟然比高級組的選手所做出的紀錄更快,可見法國在下坡項目中實力非常強大。越野賽項目方面,荷蘭的班贊斯(B.Brentjens)力壓群成為男子組冠軍,女子組 桂冠則由加拿大女騎士仙黛(A.Sydor)取得。這批新加冕的世界「山路之王」,在今次征服了德國黑森林之後,將要接受一個更大的挑戰--爬山單車已獲國際奧委會正式排准,並已在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首次登場作為競賽項目。
世界自行車行業的重心正從傳統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運動型、山地型、休閑型轉變,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自行車是一種較普遍的運動、健身、休閑和娛樂性產品。每年全世界自行車需求量巨大,日本CYCLEPRESS的數據統計顯示,全世界自行車需求規模保持在1.06億台的水平,自行車年交易額約為50億美元。由於產業特性和勞動力成本因素,近15年來全球自行車製造產業向以中國為主的有工業製造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轉移。到2013年,中國仍為世界自行車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整車生產廠、零配件生產廠分別達到500多家、700多家,世界前五大廠商主要基地均在中國。而隨著世界各國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球自行車需求量會進一步擴大,隨著自行車進一步的結構升級,將給行業的參與者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中國自行車行業的發展前景也將更加廣闊。

賽制

在山地車賽的出發點,所有選手同時出發。男子山地車賽全程為40-50公里(6-7 圈),女子比賽全程為 30-40公里(5-6 圈)。比賽的確切路程要等到比賽前一天晚上才能確定,主要是裁判要根據天氣等條件來把握比賽時間。
一般男子選手需1小時15分,女子選手需要1小時左右。這種令參賽選手極度疲勞的比賽還存在海拔上的變化,其高度將從海拔面升高到海拔230米左右。

主要特徵


 山地自行車
山地自行車
寬胎,直把,有前後的減震,騎行較舒適。寬而多齒的輪胎提供抓地力,有減震器吸收衝擊。近些年來前減震的應用成為標準,前後減震的車輛越來越普及。一些山地車開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揚的橫把卻成為了時尚。在DH車上800mm以上的把橫已經較為常見。
山地車,具有剛度大,行走靈活等特點,騎行時不必選擇道路,無論街巷漫遊還是休閑代步都獲得了廣泛 的好評,騎車者可以在各種路面環境上盡情地享受舒適的騎行樂趣。
山地車,因其堅固、粗獷、新穎的外型、繽紛奪目的色彩、優越的騎行性能,很快成為都市青年追求的時尚。
山地車,各種部件均不同於普通自行車,具有緩衝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輪胎,牢固結實、材料剛度大的車架,不易疲勞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夠暢快地騎行的變速器等,都使山地車更加適合與爬山越野、郊遊旅行。
山地車,車速一般有11速、18速,20速,21速,24速,27速以及30速。正確運用變
速器,能應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頂風等複雜路況和氣候,比普通自行車快速省力得多。
長途騎行,應適時變換調速器,充分發揮山地車的特長。一般來說,應以腳下略感有力為宜,若覺得有點“空”,就應馬上換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應及時換成低速比。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術,騎上山地車的感覺簡直就象個國王,在以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騎上山地車去擁抱大自然,既放鬆心情,又鍛煉身體,成為休閑新寵。

裝備介紹


 山地自行車
山地自行車
整車就不要去買GIANT之類的整車,那價格高,1600裡面有200你要買它 這品牌,很不划算。主要是看變速,1600可以買到ACARA(shimano裡面的八段中等)后撥,剎車一定要好的,不要去追求什麼碟剎,150買的碟剎是垃圾,還不如你花110買V剎。
推薦配製:
1.輪組:久玉珠檔結構36孔花鼓+CR18雙層刀圈+順利輻條。
2.變速系統:EF50(指撥)+050(前撥)+ACARA(后撥)。
3.剎車:剎車手制:EF50帶+M421 V剎。
4.把組:瑞麒麟直把+阿米吧把立+普通把膠。
5.前叉:RST。
6.車架。
7.中軸、牙盤、踏板。
8.外胎、內胎。
9.座管坐墊:KORE普通、普通坐墊。

特點


山地自行車
山地自行車
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其主要特徵是:寬胎,直把,有前後的減震,騎行較舒適。寬而多齒的輪胎提供抓地力,有減震器吸收衝擊。近些年來前減震的應用成為標準,前後減震的車輛越來越普及。一些山地車開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揚的把橫卻成為了時尚。
山地車,具有剛度大,行走靈活等特點,騎行時不必選擇道路,無論街巷漫遊還是休閑代步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騎車者可以在各種路面環境上盡情地享受舒適的騎行樂趣。
山地車,因其堅固、粗獷、新穎的外型、繽紛奪目的色彩、優越的騎行性能,很快成為都市青年追求的時尚。
山地車,各種部件均不同於普通自行車,具有緩衝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輪胎,牢固結實、材料鋼度大的車架,不易疲勞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夠暢快地騎行的變速器等,都使山地車更加適合與爬山越野、郊遊旅行。
山地車,車速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21速,24速以及27速。正確運用變速器,能應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頂風等複雜路況和氣候,比普通自行車快速省力得多。
長途騎行,應適時變換調速器,充分發揮山地車的特長。一般來說,應以腳下略感有力為宜,若覺得有點“空”,就應馬上換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應及時換成低速比。
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術,騎上山地車的感覺簡直就象個國王,在我們這個以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國度里,山地車可算是當之無愧的旅遊大哥大。

分類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50%上坡、50%下坡:用於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因強度適中,可以追求輕量化。
2.雙人競速DS(Dual Slalom)70%上坡、30%下坡:適合競賽級的高強度越野,但造價過高,都在萬元左右。
3.自由騎FR (Free Ride)40%上坡、60%下坡:野地叢林里玩,也可以飛台階,高強度要求,部分裝備接近DH。
4.飛躍DJ (Dirt Jumping)30%上坡、70%下坡:飛土包的車,騰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強度車架,前*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0%上坡、100%下坡:從山頂以60公里/時的速度衝下,擁有巨長的雙肩前*,超高強度要求,一般造價在3-5萬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適合爬坡;又因重量過重,不適合一般的騎行越野。

部件構造


1.車架
一部山地車是否騎的舒適,是否輕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強度,能用多長的時間,能否升級等,關鍵就是看車架了。
山地車
山地車
車架大致分為兩種:硬車架、全避震車架。
硬車架:騎起來更省力,更輕巧,價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錯了。
全避震車架:更舒適,過顛簸的山路時不用減速,不過騎起來有懈力,不適合長途,價格較高,尤其是選擇一款優秀的后避震器,價格跟車架價格不相上下了。
2.前叉
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幾家廠的前叉不錯: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個廠的叉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號叉,而後兩種較少見,且價格太高,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車友難以承受,買了也難以發揮其功效。
前叉的介質種類:
⑴、彈簧叉:最低檔的叉,沒有阻尼。
特點:便宜, 300元就能買個不錯的。
⑵、阻力膠:以阻力膠為介質,沒有阻尼。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阻力膠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⑶、油簧叉:以彈簧(coil)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最重,但是最結實。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一般半年換一次避震油,怎麼拆叉換油?
⑷、油氣叉:以空氣(air)為回彈介質,以震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於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一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帶氣壓表200元左右。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
前叉的工作順序應該是:遇到障礙物——前叉被壓縮——到了極點——被回彈到原來長度(回彈的速度受阻尼的影響)——彈跳系統工作結束。
3.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包括剎車、剎把、剎車線。
山地車用兩種剎車:[V剎]、[碟剎],而普通自行車的[吊剎]不常見。
V剎:力量很大,因為是靠摩擦輪圈制動,所以輪圈一定要調整到位,且不容易形變。
碟剎:比起V剎,更不容易把輪胎抱死,高速行駛的時候,抱死很危險,會導致側滑。碟剎的價格很貴,好點的都在千元左右,V剎400元能買相當好的了。
碟剎又分兩種:油壓碟剎和線拉碟剎,油壓碟剎靠油去壓剎車片,獲得巨大的剎車力,這種剎車在速降車上很常見;線拉碟剎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動,其實用在XC上綽綽有餘了。
4.傳動系統
傳動系統包括牙盤、中軸、鏈條、飛輪。
牙盤:3個齒輪,都知道吧,FSA的不錯,便宜實惠的買個TV 的一百多,或者仿閃電的牙盤,幾十元。
中軸:有梅花孔中軸和方孔中軸兩種,長度也有所不同,必須依照梅花孔或方孔的牙盤購買。
鏈條:這個是個易耗品,斷鏈條是經常的,騎長途的話,一定要帶好備用的喲,免得在青藏路上灰溜溜的搭便車。
飛輪:這個要選擇了,有8飛24速的,有9飛27速的。長期以來的誤區認為,檔越多,用得也越多。其實車手是不會把所有檔用遍的,80%的時間只用一個檔,但這個檔一定是最適應車手蹬踏力度和頻率的。由此可見,檔數越多的變速系統,車手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就越精確。27速的比24速的多3個檔,讓車手有更多的選擇。
5.變速系統
變速系統包括變速指撥、前撥、后撥、變速線。
變速器,國內最常見的兩個牌子,一是喜馬諾Shimano,二是SRAM。
喜馬諾佔領中國市場很多年,新興的SRAM在性價比上的確優越一些,比如SRAM-7.0變速系統就是針對Shimano-XT設計的,但是價格便宜一半。還有要注意的是,Shimano跟SRAM有的零件不兼容,最好不要混用。
指撥:分兩種,一是剪刀變速器,二是轉把變速器,轉把變速器變檔時來得更快,有的人有鍾愛剪刀變速器,因人而異了。Shimano的變速器大多是剪刀的,SRAM的轉把變速器很有名。還有一種是聯體手變,把指撥和剎車的閘把做成一體的了,這樣的好處是具有極高的兼容性和美觀,不足之處是,萬一閘把壞了指撥沒壞,還是得全部一起換。
前撥:錢多的往XT上走,錢少的用Alivio。SRAM的很不錯,比較實惠
后撥:個人認為比前撥重要些,建議裝比前撥高一檔次的傢伙。比如Shimano的LX、XT系列,SRAM-7.0等,結實耐用。錢少的就裝Shimano alivio。
變速線:同剎車線。
附:Shimano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XTR, XT, LX, Deroe, Alivio,ACERA,Altus,TourneySRAM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XO、9.0、7.0, SX4, SX5
6.車輪
車輪包括車圈、鋼線、前後車軸、外胎、內胎。車圈:山地車應選用雙層圈。因為雙層圈比單層圈更結實,更能經受惡劣地勢對單車性能的考驗。車圈又分為:刀圈和工型圈。刀圈優點是抗縱向的衝擊強,再大的強度也不會發生圓周變形,而橫向的變形是很好調整的;刀圈還能減小空氣阻力,適合業餘車手和訓練使用。缺點是重,不適合爬坡。工型圈抗橫向的衝擊能力強些。鋼線: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橫截面是圓形;另一種橫截面是扁的,能減少正面的風阻。車軸:又稱花鼓。用碟剎的朋友,應該選擇碟剎車軸,因為碟剎片是固定在碟剎軸上的;用V剎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軸,如果以後想升級到碟剎,可先裝碟剎軸。車軸分為[培林]軸和[珠檔]軸。建議買培林軸,滾珠壞了,可以更換。外胎: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騎手在特定路面對車的操控。不同的胎紋適應不同的路胎紋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強。光頭胎,適合城市裡平整的水泥路。胎紋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強。內胎:屬於易耗品。

主要區別


XC--Cross Country:普通越野車(通常為越野車)
說明:有些彈跳,相對較小的衝擊 功能重點:50%下坡,50%爬坡
XC Racing :競賽越野說明:包含長坡的有騎乘技巧難度的競賽路道,功能重點:30%下坡,70%爬坡,英文里也有稱為:Aggressive XDS--Dual Slalom :速降對抗賽車(也有譯為:迴轉雙人對抗賽)說明:也有成為飛包車,和近來流行的街攀車比較相似,都是前軟叉,硬車架,只是在結構有細微變化,另外輪胎等細節部分作了更適合街道的改進
DH--Down Hill:速降車說明:刻意挑戰、俯衝速度、高度落差及強烈衝擊的下坡賽道,踩踏功能完全是陪襯,功能重點:100%下坡,0%上坡,英文分類里也成為:COMP.DH或Extreme
FR - Free Ride:自由騎說明:針對 崎嶇不平的自由騎地形,進階級林道,持續遭遇跳躍及相對程度衝擊的激烈模式,功能重點:60%下坡,40%爬坡。英文分類也有稱為:Enduro
Dirt Jumping:(暫時不確定中文名稱)
說明:極具技巧及技術要求的路線,包含大量的垂直落地及飛躍。功能重點:90%下坡,10%爬坡,英文分類也有稱為:Freeride 或TechFS--Full Suspension:全減震越野車(籠統稱呼)場地騎行又包括泥地和硬地兩類。其中泥地包括:DS(Dual slalom),4X,DJ(Dirt jump)。DS(Dual slalom),一般在天然的下坡路線上,進行修整和改造,成為DS賽道。分為兩道,由兩人同時出發比賽。
賽道一般全下坡,以彎道為主,無大落差地形。對車的堅固程度要求較高,兼顧輕量化,硬尾,軟尾都有。避震行程130MM左右。4X,場地類似越野摩托場地,有上,下坡,小拋台,多人同時出發,不分賽道。硬尾為主,對車的要求類似DS,但要求更輕,可以適當犧牲強度。
避震行程130MM左右。DJ (Dirt jump),也就是土坡騰越了,表演性的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DS,硬尾,對頭管強度要求高。
避震行程100MM左右硬地包括:Urban,Bike park。Urban,就是街式,以城市為舞台的表演性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DS,硬尾為主,避震行程100MM左右。
Bike park,自行車極限公園,有各種U台,練技巧的好地方,表演性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Urban。

選購事項


如何選擇

山地自行車
山地自行車
1、口碑及服務
選擇自行車品牌時,口碑及售後服務都很重要,TTGO品牌已有幾十年的自行車製造經驗,自2009年進駐中國市場,受到了廣泛騎友的一致好評,除此,TTGO產品的售後報修系統完善,為顧客免去了許多後顧之憂。
2、品質及性價比
除品牌口碑及服務外,產品的品質及性價比也是非常重要的,懂自行車的騎友在購買產品時除了關注品牌,更重要是看產品配置,TTGO自行車配件均選用知名品牌,如SHIMANO變速系統等,且根據不同騎友的需求,分為不同系列,大大提高了產品性價比。
3、工藝及細節
另外,產品的工藝及細節也是決定品質的關鍵之處,焊接、塗裝等嚴格的工藝都能凸顯品牌品質,因此,在選擇山地車品牌時,對細節的關注也是非常重要的。

類型強度

依照山地車的類別來區分,主要可以分為休閑運動與賽事競技等兩大類別,前者的路線主要為柏油路和低難度的泥沙路,同時欣賞沿途的美景,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後者的路線偏重口味,騎乘強度與高度都有一定的水平。

尺寸配件

無論你選擇的騎乘類別是哪一種,一定要選擇正確的車架尺寸,並且進行FITTING調整適當的騎乘姿勢,否則即使選擇最頂級的車款與零配件,都無法滿足你的騎乘需求,甚至影響身體的運動效能。特別建議一點,胯下與上管之間的距離最好可以高於兩指幅,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身高(cm) 135-150150-165165-175173-183180-195
休閑型山地自行車XSS LXL
運動型山地自行車XSS MXL 
高性能山地自行車XS SMLXL 
耐力賽和自由騎山地自行車XS MLXL 

試騎感受

雖然車友們第一個考慮是外觀塗裝,但就像買衣服一樣,通常都必須由實際試穿才知道感覺是如何,自行車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買車不是單純買外觀,而需要實際騎乘的感受。

防盜事項

1、彈簧鎖、鏈鎖是最容易被壓力鉗剪斷的,而全鋼的U形實心鎖用壓力鉗在20分鐘內很難剪斷,因此應盡量選用這類車鎖。要是能在一輛車上安裝兩把不同的鎖,雖然會麻煩了一點兒,但是偷車賊也麻煩,安全係數會大幅度提高。
2、車鎖失靈或鑰匙丟失一定要換把新鎖。
3、掛鎖不要鎖得離地太近,那樣盜賊會把鎖放到地上用錘砸開。
4、午休時間或晚間就餐時間都是自行車丟失的高發時段,一定不要怕麻煩,要就近存到存車處。
5、夜間把自行車放在樓梯間並不安全,有條件的直接搬入室內。
6、隨意停放在街邊路口、商店門旁、車站附近的,沒有安全保障,最好是把自行車存放在有人看管的存車場所。
7、不管去哪裡,哪怕只離開一分鐘也要鎖好車,千萬不要怕麻煩,有任何僥倖心理。
8、在家或單位,最好將車搬入車棚存放。如無車棚,晚上或長時間停放最好用鋼絲鎖將車鎖在欄桿、地籠等固定物上,或將兩輛車鎖在一起,這樣丟失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9、在車輛的明顯位置和主要部件上,塗上專門的色彩或做上難以抹去的記號,既便於自己識別,又使盜車和收贓者有所顧忌。
10、有的戶外存車場不是晝夜服務,把自行車存入存車處時應該問清最長存車時間,並索取存車憑證。
11、在存車處存車要收好車牌或收據,一旦自行車丟失,車牌和收據是索賠的唯一證據。

車子坐墊


每一個人的身長、手長、腳長都不一樣,即使買到了尺寸對的單車,也不代表這輛單車是真正適合。其實只要參考以下簡單的“設定一撇步”,花一點時間作一下調整。
坐墊角度
首先先調整最簡單的坐墊角度。坐墊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於市面上的坐墊的墊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視可能不太準確,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長尺放在坐墊上,再用眼睛目測抓水平,這樣就容易多了。
不過坐墊得角度絕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說,有些人騎完車后常常會抱怨胯下痛,這或許是坐墊前端的壓力過大所致,這是可以將坐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一點,這樣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壓力,特別是在上坡的時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長騎上坡,反而喜愛衝下破的樂趣,而衝下坡時因為要控制重心的關係,騎乘者常常會在坐墊與坐墊後方移來移去的,這時最好將坐墊鼻端稍微往上仰個幾度,同時將坐管高度放低,這樣做有助於下坡時身體在坐墊上的靈活度。

雜七雜八


日常維護

自行車的規格與要求
作為競賽的自行車,第一,必須是人力推動;第二,不準裝有任何防風(減少空氣阻力)設備,但可裝變速器;第三,自行車長不能超過2米,高不得超過75公分,中軸與地面距離為24——30公分,中軸到前軸距離為58——75公分,中軸與后軸之間的距離不得少於55公分,車座前端垂線在中軸后不能超過12公分。車把寬度不少於75公分。車輪直徑、車座、車架形式等可自行選用。
為了保證運動員的安全,公路賽車必須性能靈活,前、后剎車有效,用橡皮或軟木塞堵住車把管頭。車上不能有尖銳零件,螺絲不許突出。
檢查要點
自行車要經常擦洗,保持清潔。擦拭自行車,可用50%的機油與50%的汽油混合作為擦拭劑。只有把車擦拭乾凈,才能及時發現各部位的故障,抓緊修理,保證訓練和比賽的順利進行。
運動員每天都應該將自己的車子擦拭一遍。通過擦拭,既能保持自行車的清潔美觀,又能幫助檢查自行車各部位的完好狀況,培養運動員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檢查車輛時要注意:車架、前叉等部位不能有裂痕和變形,各部位的螺絲要旋緊,車把能靈活轉動。對鏈條的每個節結都要仔細檢查,除去裂縫節,換掉死節,保證鏈條正常運轉,不要在比賽時裝換新鏈條,避免新鏈條和舊齒輪不吻合 而掉鏈,必須更換時,應將鏈條和飛輪一起更換;剎車系統 各部件齊全,閘皮與車圈之間間隙度適合,剎車靈敏有效;飛輪與變速器合作,每個檔位運用自如,傳動迅速,各彈簧的伸縮度適中,變速線光滑暢通。每次訓練或比賽結束后,應將變速裝置全部回位,減少彈簧壓力,延長變速器使用壽命;檢查各軸承部位的轉動是否良好,有無損壞現象,特別注意旋緊右中腕螺絲;腳套、皮條及腳蹬要完好無損,車座要保持與橫樑平行,不能傾斜,前後位置適中,座皮若有損壞,立即更換;車輪裝正,若有偏斜或變形,會使車輪上下跳動或左右搖擺,必須校正。
每次檢查完車子后,親自試車,做為最後驗證性的檢查,以確保完好,能隨時投入使用。
自行車的潤滑
自行車各零部件之間產生相對運動的形式為滾動運動和滑動運動。軸承部位產生滾動摩擦,鏈條、鏈輪、飛輪之間及其它運動著的零件之間則產生滑動摩擦。要減少運動時的摩擦,應該隨時加添潤滑劑,將各部件之間的直接摩擦,變為與潤滑劑之間的相對摩擦;各部件不直接接觸,把干摩擦變為濕摩擦,減少摩擦阻力。騎起來潤滑,輕便,節省體力。因為濕摩擦產生的阻力只有干摩擦阻力的四十分之一。所以,濕摩擦產生的熱量小,零件不會因過熱而變形,降低了磨損,保護了零件。尤其在雨天進行訓練和比賽時,更應注意給各部件加添潤滑劑,防止由於水份侵蝕而造成零件失靈或損壞。因此,每個自行車運動員應特別重視潤滑劑的使用。
使用潤滑劑要適可而止。晴天少加一些,否則會粘上大量塵土,影響轉動;下雨時多加一些(特別是鏈條上)。參加多日賽時,最好帶上個小油壺,每騎行兩小時就給鏈條上加一次潤滑劑,以減少摩擦,否則,鏈條正常傳動會受到影響,加重體力消耗。
使用黃油(鈣基潤滑脂)時,應根據氣候和訓練、比賽條件不同而選擇不同種類的油。公路賽車應選用硬度較高的3#或4#潤滑油,場地賽車可選用1#油脂。冬天使用軟一點的潤滑油,夏天可使用硬一點的潤滑油。
車胎保養與維修
競賽自行車的車胎是管形狀,胎壁很薄,訓練和比賽時極容易損壞,應特別注意保養。
自行車賽車胎根據重量分為多種型號。日常公路訓練時多使用250克以上的車胎,比賽時可根據路面情況,選用200—300克的車胎。車胎愈細,與路面的接觸面愈小,摩擦力也小,有利於提高車子的前進速度。
車胎注入一定氣體的目的是:能使自行車有一定的彈性,減少徑向顛簸力對車圈的衝擊;能在自行車負載情況下,減小路面同車胎的接觸面,以減少摩擦力。為此,訓練和比賽時,胎內氣壓要適合。公路車胎一般保持5——7kg/cm2氣壓,場地車胎最好注入10——12kg2/cm2氣壓。胎內氣壓過大時車胎容易爆烈,如果過小,則加大與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不必要的體力消耗,車胎還容易從車輪上滑脫。尤其在賽車場上騎行,車胎氣壓小了,更容易從輪子上滑脫下來,發生危險,導致運動員受傷。
每次騎行前兩小時要給車胎充好氣,進而檢查車胎是否漏氣,表面有無異物或刺傷部分。在夏季訓練和比賽后休息時,要將車子置放在陰涼處,避免車胎受熱后氣體膨脹而爆裂。保存車胎時,注入少量氣體,懸掛起來,放置在陰暗通風處,濕度不要過高,防止膠性老化變質。
比賽時如需要更換新車胎,應將新胎事先裝上,最少騎行50公里以上,檢查一下車胎是否良好,確認無問題后,方可使用。
內胎的修補。首先是找破洞。其方法是給破胎打入適量氣體,放入水中,起泡最多的地方即是破洞所在。若到處都 漏氣不易找到破洞時,可將車胎氣門嘴兩邊摺疊回來,用手抓緊或用繩紮好,不讓氣體通過,另一人幫助打氣,如果打氣后很快氣體漏掉,說明氣門嘴附近漏氣;打氣后不漏氣或 漏氣很慢說明破洞不在此處。可將摺疊處向後移動,繼續逐 段檢查,直到找出破洞為止。
找到漏氣地方后,先將外胎拆開取出內胎。取時不可用力猛拉,防止將內胎拉斷。然後用木挫或鋼鋸條將破洞周圍挫刷乾淨,或用汽油洗刷乾淨,將補皮粘上,然後再將外胎縫好。縫帶時縫線不要拉的太緊,以免造成外胎粗細不勻。
三十分鐘保養可以有系統地檢查自行車地全部車體。如果機械運作狀況良好,檢查工作很快就可以完成。如果有問題,檢查保養工作自然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接下來的章節所提供的各種細節技巧,是你在進行車身保養時必須注意的事項。自己動手維修保養,可以讓你對自行車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可藉此檢查自行車的機械運作是否正常。這項工作最好能在定期清理工作中一起進行。不久之後,你就能靠直覺發現問題所在,一旦有看起來,感覺起來或聽起來不對勁的地方,你馬上就知道要從哪裡檢查。

提高等級

減輕車體的重量
提高山地車的競技機能,首先考慮到的是如何減輕重量。
輕和強度的關係
以為越輕越好,只考慮減輕零件的重量時,自行車的強度/剛性會降低,變成"軟綿綿"的自行車。實際上選手的技巧及體重,將大大影響自行車的強度與剛性。
在此先不講技巧,著重談體重。若體重為100kg的人和50kg的人,同時騎山地車跳躍著地,此時的衝擊強度當然不同。
當前競技用自行車的主流在歐美,若使用歐美的自行車,應根據他們的情況來考慮強度等問題。
材料的重量
減輕體重才是最好的輕量化
車架的素材隨著強度及輕量的需求,從鐵→鉻鉬鋼→鋁/碳→鈦逐漸發展。若不考慮價格的話,鈦最輕。
要實現輕量化,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是減輕你的體重,花費很多錢減輕自行車的重量,充其量減輕100g~200g。你可減輕多少體重?
車架的厚薄
零件的輕量化
車架呈管狀。若管壁薄強度則不夠。傾向是接合部位厚,中間部分相對薄,也就是說,按加在車架上各處的力的強度來變更厚薄度來謀求減輕車架的重量。
與車架一樣,有些零件的材質也使用鈦,這些零件小而輕。但是剎車若輕而小時性能會下降,因此需要細心選擇。
輪胎直接接受地面的阻力,其阻力的大小,會使騎手感到山地車的重與輕。想變輕則採用細車胎,提高空氣壓,但是抓地力則會降低。
提高剎車的性能
對山地車競技技巧來說,剎車器是非常重量的零件。剎車器性能的好壞,不單大大影響競技的技巧,還關係到安全,因此要足夠重視。在比賽前一定要檢查,及調整。為了對應劇烈的比賽,我們在此探討剎車器。
■剎車器的控制性
剎車器很靈,指的不是如何能夠銷住車胎。應該是抓地面的狀態下,降低旋轉使車子停下來。假若車胎處在滑行的狀態時,制動的距離變長。
剎車器的控制性指的是:騎手加減剎車桿的力量如何迅速傳遞到剎車器上。油壓剎車器性能過於強,假若剎車失敗時會摔倒。
另外,有些是利用幅條和剎車塊的阻抗,加強剎車性能的系列。這種系列在比較滑的路面較難控制。原因是幅條和剎車塊的阻抗超過了路面的阻抗。這種類型的剎車器,假若開始滑行時放鬆剎車桿,但是反應很慢。對初學者來說,因為騎行的較慢,輕輕制動的話,還是可以用的。
■補強盤(plate)—穩定器(Stabilizer)
起動剎車器后本來壓著車圈的力量,轉變成為擴大的力量。為了抑制這種現象裝上補強用plate較好。裝上之後,加在剎車桿上的力不會浪費,全部轉變成剎車上,成為控制性能好的剎車。
■剎車膠
剎車膠是直接壓緊車圈的東西,它的材質將大大影響剎車及觸感。所使用的化合物較柔軟的話,天氣乾燥時好用。但是下雨弄濕時變得很差,因此根據比賽狀況來決定使用不同材質的剎車膠。
■閘線類
閘線類過於長時,會引起線的拉伸,或者變得反應慢、失調等毛病。適當的閘線的長度,應該是握把向左右轉向時,閘線不會感到過於繃緊就可以了。
握把
假若想調整握把的角度或者突出,只能更換車把立。車把立有各種角度及不同尺寸的突出,以比賽為目的時突出
長度120~160mm為宜,這種尺寸高速度時的控制較穩定。角度則以90~120°左右的較好。
不管是角度或者突出的長度,都是與車架、身體配合得好,因此應慎重選擇。
■握把
Slalom、速降、Trial等競技要求能夠嚴格控制車體。握把最好用有防滑的稍硬些的膠較好。不要用海綿膠般軟綿綿的握把。
越野賽、自行車旅行等的場合,長時間握住時手會變痛,應該使用表面順手些的握把。但是越野賽根據路線狀況,有時需要使用有阻抗的握把。不需要硬工夫的騎行時,在握把上繞卷軟帶也是好的。
保養維修
1、導線:檢查導管是否完整,導線是否有扭曲磨損現象及是否能輕鬆運作。適中或緊實(D/F)
地旋緊導線固定螺栓至剛好壓迫到導線的位置,但還不至於使螺栓鬆脫。最重要的是要檢
查導線是否鬆脫。
2、剎車塊螺栓:拴至緊實(F)。檢查剎車塊是否緊貼於輪圈上,調整車輪前束至正確位置。
3、飛輪:當飛輪運作時,應該可以聽到順暢,均衡且快速的咔嚓聲。鏈盤的鏈齒不可有缺角或彎曲現象。用力轉動每一段速一段時間,檢查是否有跳齒現象。
4、前變速器:檢查高速及低速檔。固定螺栓拴至適中或緊實(D/F)。
5、后變速器:操作變速器,檢查高速及低速檔。
維修可以分為幾種?
正常騎乘使用,短期(一周或十天)定期維護,中期(一或二個月)定期維護,長期(半年或一年)定期維護,野外緊急修復。在此做為劃分依據的時間,是以每日到一周兩次以上進行自行車運動者的使用情形來分的,如果你進行自行車騎乘的頻率較低,或者你的自行車使用極為頻繁,那麼可以將中短期的時間略加調整,以適合不同的騎乘狀況。
增強戶外山地車平地路段的表現
重齒比騎乘訓練
這時大多數人最不喜歡的訓練之一。但這種訓練很有效,能改善腿力、增加大小腿的肌肉質量,因為訓練相當嚴苛!訓練方式很單純,就是騎車時完全使用重齒比,不管坡度多陡或是順風逆風。訓練途中你會一度很想放棄,但請堅持下去。有時候爬坡時你會騎得很慢,迴轉速(RPM)也很低,但千萬不要放棄。這時鍛煉臀部肌肉的好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膝蓋不好,千萬不要嘗試這種訓練方式。
2x30間歇訓練
又是一項嚴酷的訓練。該如何進行呢?先暖身,然後用你能承受的強度騎三十分鐘,其間不能降低步調或是減緩速度。你必須調整自己的強度,讓自己在10分鐘慢速踩踏休息后,還能再做一輪相同步調與速度的30分鐘練習。
要完成這項訓練,體能以及心理上都要有相當的強度,一開始你可能只能做2x20分鐘的間歇訓練,但記得千萬不要放棄。想象那些赫赫有名的選手吧,咬著牙撐下去!
建議在市內訓練台上進行這項訓練,不但省時,自己也好測量你的訓練強度。
增進多人訓練時的效益
當我們與其他人一同訓練時,我們比較容易分心、開始聊天,而且就算我們加強訓練強度,通常也只是並排共騎而已。一個在一同訓練時可嘗試的方式是,找一條沒有交通標誌的平地路段,一個車手先加速攻擊,另外一個人在一分鐘后開始追擊前者。
這樣子將比較有比賽的感覺,強迫每個人超越自己的極限。當你追上前面的車手后,休息一下,然後換另一人反追擊。
上健身房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去健身房,但健身房的確能協助你增強肌肉質量及腿力。有的人不會去健身房鍛煉腿力,因為他可能每周騎車約約20小時。但如果你在平地路段表現不佳,或是騎車時間有限,在健身房鍛煉腿力是相當棒的訓練方式。
當然你也可以在網路上找適合單車手的練習方式,如果你不熟悉健身器材,請一個教練教你訓練各肌肉群也是個好方法。

車輛比較

看網上有不少關於糾結于山地車還是公路車的問題,看得我很鬱悶,美國人根本就沒有這種討論啊。於是寫寫自己的親身感受和思考吧,和大家分享,歡迎大家參積極與討論。寫得有點長,耐心看。首先我覺得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誤區呀。大家常見的誤區無非這麼幾個: 1.山地車可靠性比公路車高,比較潑辣,皮實耐用,不扎胎,公路車老扎胎。 2.公路車通過性差,不能走爛路。 3.公路車不安全。 4. 公路車不善於爬坡,山地車爬坡更容易。公路車是跑平路的,山地車才是爬坡用的。 5.公路車姿勢很不舒服,不容易上手。這五點都貌似有道理,但實際都站不住腳。我後面會一一分析。個人認為“山地車”和“公路車”這兩個稱謂是不大貼切的。國外很多自行車廠商的官網是不這麼分類的,比如,捷安特的官網上,山地車屬於“ off-road”或者“off-pavement ”這一類,此類還包括 越野公路車和速降車。公路車,鐵三車和城市車屬於“on-road ”或“ on-pavement”,也就是說,公路車本身就為用於鋪設過的路面而設計的,凡是普通汽車能跑的路,就是公路車能跑的路。在Focus 的官網上,分類是:沒有路的山地路段,專業的技術路段,有鋪設的城市自行車道,柏油馬路,和叢林/草地路段。可見,很多大的自行車廠商在官網上都會按照不同的道路狀況來進行細緻分類,而絕不會簡單分成公路車和山地車。這兩個稱謂本身就是很籠統的,不確切的。山地車在山區公路上一樣笨重,一樣不如公路車好使,不是嗎?關於幾個大家常見的誤區,我想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一一分析。我騎車快一年了,公路山地都騎過,山地車只是當做上學代步用,公路車是鍛煉,比賽和跑長途用。

健身運動

最先進的山地自行車是用碳纖維或鈦金屬製造的,這些都是製造噴氣式戰鬥機的材料。過去,笨重的登山自行車在塔馬佩斯山的陡坡上艱難地爬行,噪音不絕。高科技把它變成了外形美觀,重量僅有10公斤的高速自行車。自行車的革命使人們紛紛扔掉僅用來代步用的舊式自行車,加入到自行車攀爬和自行車戶外游的行列中來。有一個數據表明,1999年美國售出成年人的自行車當中,有一半甚至還要多的數量是用來從事戶外運動的山地車。近幾年來,山地車戶外運動吸引著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從8歲的小孩到80歲的老人都熱衷於這種戶外健身方式,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騎山地車到戶外既可以健身又有很多樂趣,而且山地車比賽車更容易掌握,騎起來也比較舒服。專家認為,戶外騎車健身或旅遊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遊戲

基本信息
山地自行車
遊戲名稱:山地自行車
遊戲類型:體育小遊戲
遊戲大小:8314K
英文名:Mountain Bike
介紹
一款山地自行車越野遊戲,挑戰性高。
操作指南
如何開始
遊戲載入完後點擊PLAY -GO開始遊戲。
操作方法
鍵盤方向鍵控制移動。
遊戲目標
闖過所有的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