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丸
丹溪心法附余
栝樓丸,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具有清熱生津之功效。主治消渴小便多。
栝樓根(薄切)。
用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噙化;或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米飲送下。
清熱生津。
消渴小便多。
本證津虧熱蘊,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多,梧樓根清熱生津,既能清胸胃之煩熱,又能滋生陰液,生津止渴。《神農本草經》雲其“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止小便利。”竹瀝清熱,人乳生津潤燥止渴。津生熱清,膀胱氣化恢復正常,小便多可止。
名稱:栝樓丸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飲送下,一日三次,渴則服之
主治:《千金》:消渴。日飲一石水者。《醫心方》:小便不通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名稱:栝樓丸
組成:栝樓根三兩,鉛丹二兩,葛根三兩,附子一兩
用法:上為末,用生地黃汁半盞,於石臼內木杵搗令勻,再入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臨卧以牛乳湯送下,一日三次;煎菖蒲湯下亦得
主治:消渴。飲水不止,小便中如脂,舌乾燥,渴喜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八
名稱:栝樓丸
用法:上為散,入栝樓內,卻以蓋子蓋之,用竹纖子扎定,以面厚裹,慢火燒面黃焦為度,候冷取出,重研令細,以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以黃芪湯送下
主治:積年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肌體枯悴
出處:《聖惠》卷六十
名稱:栝樓丸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以溫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消渴煩躁,小便不利
出處:《聖惠》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