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市博物館

諸城市博物館

諸城市博物館成立於1975年,后遷移到清明上河園對岸,是集收藏、研究、陳列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全館以覆斗形為主,外有八塊歷史故事浮雕,擁有龐大專業的地下文物室,山石具備。西面臨九龍河,北臨濰河,前有名人館及大廣場,東有清明上河園,是極佳的遊覽鍛煉之地。

藏品中藏品數50177(件/套),珍貴文物1846(件/套),石刻有50餘塊,玉器1700餘件,書畫700餘幅(冊)。館存古舊書及鄉邦文獻計共4000餘冊,碑拓本400餘冊。

基本陳列


明宣德款青花碗,國家1級文物
明宣德款青花碗,國家1級文物
陳列是博物館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博物館收藏研究水平的集中體現。諸城市博物館自建館以來,共舉辦各種陳列展覽近百個。現有基本陳列《諸城古文化史陳列》、《諸城百年風雲陳列》和專題陳列《諸城古象展》、《北朝神韻—諸城北朝佛教石雕造像藝術陳列》等。
《諸城古文化史陳列》共分七大部分,採用通史與專題相結合的形式,以物敘史,借史引物,將諸城境內的名勝古迹、歷史事件、出土文物以及諸城歷史上的名人墨客融為一體,輔以沙盤模型、景窗燈箱,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諸城地區自新石器時代至晚清,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和面貌。展出的重要文物有“五峰山形”陶文、銅編鐘、編鎛、鷹首壺、銅獬豸等;介紹的重點人物有虞舜公冶長蘇軾劉墉張擇端趙明誠丁耀亢等。
《諸城百年風雲陳列》以諸城境內的重大事件及相關文物和諸城籍名人為內容,配以圖片、景畫形象地再現了從1840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餘年間諸城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自由解放,前赴後繼,英勇鬥爭,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艱苦歷程。陳列共分七個部分,其間先後介紹了臧漢臣、鄭耀臣、王盡美、王翔千、張少卿(即康生)、李宇超、孟超、孫仲衢、田裕暘、楊香齋、張希賢、莫正民以及路友於、王統照、陶鈍、臧克家崔嵬王願堅等革命志士和英傑,后遷移至今址,將文物與名人分開,另外建立名人館。
盧舍那丈八佛石雕頭像,北朝
盧舍那丈八佛石雕頭像,北朝
《諸城古象展》是一個科普性專題陳列。陳列通過在諸城境內出土的距今百萬年前的古象化石,輔以雕塑壁畫、圖版照片,向人們展示了諸城遠古時代的古象演變史和生物進化史。
《北朝神韻—諸城北朝佛教石雕造像藝術陳列》展出的68件北朝時期石雕佛教造像,是從諸城境內出土的400餘件石雕像中精心挑選的。造像分浮雕和圓雕,質地有石灰岩、沙岩、大理石和滑石,部分帶有銘文紀年,經考證屬北魏北齊時期。這批造像造型精美,雕刻細膩,圓雕菩薩通身華美的佩飾與表現手法的細膩,是其突出的特點。體現了“希、印、中”三大文化的交融,是北朝佛造像“黃金時期”的優秀作品。所展出的造像,雖已殘損不全,但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神態,並未殘損,她所蘊含的震撼心靈的神彩風韻依然猶存。縱觀造像,無論是構圖豐富、裝飾華麗的背屏式三尊像,還是威嚴祥和的圓雕佛像和端莊綽約的圓雕菩薩像,抑或面露笑容、法相端嚴而又慈善的丈八佛頭像,其構思、雕刻、彩繪、貼金和為人稱道的細節刻劃,所體現出的鮮明地方特色和整體水平,令國內外考古界、美術界嘆為觀止,讚不絕口,被譽為中國最精美的一批佛造像之一。是研究宗教歷史、佛教發展史和雕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她集中展示了1400多年前南北朝佛教藝術的偉大成就,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才華,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館藏文物


現館藏文物藏品數50177(件/套),珍貴文物1846(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0餘件,二級文物65件,三級文物383件。品類齊全,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藏品以諸城地區文物為主,全面反映了諸城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古文化史貌,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瑰寶。
諸城市境內現有新石器時代至周文化遺址61處,漢代遺址200餘處,故城遺址5座,可考的古墓葬180餘座。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是“王盡美故居”和“齊長城遺址諸城段”。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分別是“石河頭遺址”、“高家朱村古墓群”、“呈子遺址”、“陸家莊子遺址和“前寨遺址”。
諸城博物館收存的文物,上起5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文化遺存,下至近代的各類文物。既有反映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各種各樣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也有表達人類文明的原始文字、繪畫,製作精湛的銅器,品種繁多的陶器,精美絕倫的瓷器,還有顯示社會發展的各類文化藝術品以及燦爛多姿的裝飾品、石刻造像和浩瀚眾多的鄉邦文獻與史料典籍。這些人類文明的精華,充分反映了諸城的古老文明。
蘇軾“半潭秋月”硯洗
蘇軾“半潭秋月”硯洗
館藏文物中最為珍貴的一級藏品主要有7件: 1.戰國時期銅製鷹首提梁壺,造型奇特,製作精湛,是全國罕見的稀世之寶。
2.戰國時期銅編,一組共有7件,造型厚重,紋飾繁縟,工藝精湛,保存完好,上鑄有銘文,它對於研究齊、魯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
3.反映南宋時期“紅襖軍”反金活動的元帥右監軍印,印為銅鑄,呈正方形碑形紐,印文為疊篆書體“元帥右監軍印”,背刻“辛卯年”及“山東淮南行尚書省造”。該印是山東農民起義、組織紅襖忠義軍進行抗金鬥爭的證據。
4.大明宣德年間青花大碗,造型厚重,紋飾嚴密,顏色黛青,瓷釉潤澤,為明代瓷器代表作品。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5.涼台漢畫像石刻--髡刑圖、題銘圖。 6.明丁雲鵬白描《十八羅漢畫卷》,卷長7米多,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分為丁雲鵬臨摹的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後部分是李流芳行書體題跋“十八贊”,書法清秀,內容豐富,堪稱珍品。
7.清代山東名士高南阜詩稿冊,冊為摺疊式,系南阜用左右手所寫的詩句草稿,並有高氏所藏古印及個人雕刻的印章、印模,如“關中侯”、“劉伶之印”、“東方朔印”、“南阜老人”、“高鳳翰印”等。

作用價值


形象生動的展覽,活躍了諸城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博物館成為諸城改革開放和對外宣傳的文化窗口,成為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外實踐活動基地。作為歷史文化的濃縮之地,博物館每年吸引大批人士前來參觀考察,感受歷史文化的洗禮。

參觀信息


交通:
博物館位於諸城市內,諸城交通便利:膠新鐵路北起膠濟線的膠州站,向南經高密市、諸城市、五蓮縣莒縣沂水縣,在臨沂市境內與兗石鐵路相接,再經郯城隴海鐵路的新沂站,膠新鐵路從諸城市百尺河鎮的石門亭進入諸城,呈東北西南走向,您可以坐火車直達,也可到達濰坊后改乘到諸城的客運汽車到達。到達諸城市內后,可乘坐公交車到達。
開放時間:全年星期一至星期日每天正常上班時間為集中開放時間。
乘車路線:市內乘5路公交車到博物館站下車或乘1路公交車到東關大街與興華路交叉路口處下車再北行100米即到,在火車站下車后乘2路公交車到博物館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