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誦的結果 展開

王誦

高麗穆宗

王誦(980年—1009年),字孝伸,高麗王朝第七任君主(997年—1009年在位)。他是高麗景宗王伷之子,母親是獻哀王后(千秋太后)皇甫氏。990年被堂叔高麗成宗王治封為“開寧君”,997年受禪繼位,在位時由母后攝政。1009年,王誦因擔心母后情夫金致陽篡位,決定立表弟大良院君王詢為嗣,同時召西北面都巡檢使康兆入衛。不料康兆入京后不僅殺了金致陽,還貶王誦為“讓國公”,擁立王詢繼承王位。王誦與獻哀王后出居忠州,行至積城縣時被康兆所派之人殺害,廟號愍宗(后改穆宗),謚號宣靈(后改宣讓),葬於恭陵(后改義陵)。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即位以前

王誦生於太平興國五年庚辰(980年)五月二十日,他是高麗景宗王伷唯一的兒子,母親是獻哀王后皇甫氏,同時也是他的堂姑母。王誦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嫡外祖母都是高麗太祖王建的子女。
高麗王室家譜
高麗王室家譜
王誦剛滿周歲,他的父親景宗就病重了,臨終前傳位給開寧君王治,是 為高麗成宗,也就是王誦的堂叔兼舅舅。王誦在宮中長大,由於成宗沒有子嗣,於是在黃州、洞州(今朝鮮黃海北道)一帶豪族勢力的推動下,淳化元年(990年)十二月成宗將自己即位前的封號“開寧君”授予王誦,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冊封教書的內容是:
“周開麟趾之封,禮崇藩屏;漢敘犬牙之制,義篤宗支。故能敷大命於四方,固本支於百世。景彼前烈,予無間然。崇德宮嫡男誦,太祖令孫,寡人猶子。蒙能養正,才當秤象之年;德不逾閑,已蘊成人之器。歷觀前籍,緬考古風,睦親為百世之良規,慈幼是五常之雅旨。雖當齒學,敢恡疏封?將興美績於來今,顯降殊恩於爰始。今遣使工官御事知都省事朴良柔、使副殿中監趙光等,持節備禮,冊爾為開寧君。爾其自家而國,移孝為忠。遵君臣父子之規,威儀不忒;習禮樂詩書之教,敦閱是勤。勿務豪奢,毋耽酒色,知艱難於稼穡,輔政教於朝廷。敬哉慎哉,無廢予命!”
統和十五年(997年)十月十六日,成宗病重,傳位王誦,同日薨逝。不久后王誦獲契丹冊封為高麗國王。

母后專權

影視劇中的王誦
影視劇中的王誦
王誦繼位時已經十八歲,但卻由其母皇甫氏攝政,因為皇甫氏住在千秋殿,所以被稱為“千秋太后”。王誦 本人沉湎美酒,嗜好打獵,雖有大臣進諫,但不聽從。同時寵溺庾行簡、劉忠正,與他們搞同性戀。當時的高麗社會頗不穩定,曾在統和二十年(1002年)發生過大量高麗民眾不堪苛政、外逃日本的風波。
千秋太后守寡以後不甘寂寞,早已出軌,包養了自家親戚金致陽。他們的私通為成宗所發覺,金致陽被杖配遠地,等到王誦即位后,金致陽又被召還,授其閤門通事舍人,憑藉姘頭的寵愛,沒過幾年就超遷至右僕射兼三司事,權傾朝野。更要命的是,統和二十一年(1003年),金致陽還和千秋太後生了一個兒子。王誦由於近親結婚和性取向等原因,膝下沒有一兒半女,所以他們企圖讓這個私生子來繼承王位。當時宗室凋零殆盡,只有王誦的表弟大良院君王詢最有資格繼承王位,於是千秋太后與金致陽又逼迫王詢出家為僧,並時常欲置其於死地。王誦雖然看不慣金致陽的胡作非為,但又投鼠忌器,害怕傷害母親的心,因而對此無可奈何。

定策傳位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月十六日,正值高麗王室傳統的燃燈會,王誦在詳政殿觀燈,大府油庫突然失火,延燒到太后所居的千秋殿。王誦看到殿宇府庫的灰燼,竟然悲嘆成疾,乾脆戒嚴宮中,不再上朝聽政,在長春、乾化殿設救命道場。宰臣多次請求入宮問疾,都被王誦拒絕。
千秋太后與穆宗王誦
千秋太后與穆宗王誦
過了一段時間后,王誦在他的寢殿秘密召見中樞院副使蔡忠順,屏退左右,對他說:“寡人的病有所好轉,聽說外面有覬覦王位的人,愛卿知道嗎?”蔡忠順說:“臣也想打聽,但沒有實據。”王誦從枕頭邊拿出一封上書給蔡忠順看,是他的男寵劉忠正所上,原來金致陽要收買劉忠正協助篡位,被劉忠正拒絕,並密奏王誦。隨後王誦又拿出一封上書,這是已在神穴寺出家為僧的大良院君王詢所上的,內容是報告金致陽一黨毒殺他未遂的事情,請求王誦救他。蔡忠順看完了這兩封上書後說:“事情已經很危急了,要趁早解決啊!”王誦說:“朕病得很重了,隨時都可能死去,太祖的子孫中只剩下大良院君了,愛卿和崔沆向來懷有忠義之心,要盡心匡扶,不要讓社稷落入異姓手中。”蔡忠順出宮后將此事說給中樞院使崔沆,劉忠正又讓監察御史高英起向崔沆、蔡忠順再次傳達了迎立王詢的旨意。王誦在與蔡忠順、崔沆等商量后決定派宣徽判官皇甫俞義帶兵前去楊州三角山神穴寺(今韓國首爾津寬寺)迎王詢 入宮,準備將王位禪讓給他。王誦命令蔡忠順起草給王詢的書信,並親自磨墨,蔡忠順說:“請讓臣自己磨墨,不要勞煩聖體。”王誦說:“心裡很著急,不覺得勞煩。”書信內容是:“自古國家大事預有定分,則人心乃定。今予寢疾,姦邪窺覦,以寡人曾不慮此,素無定分,眾心搖動故爾。卿太祖嫡孫,宜速上道,寡人未至大期,面囑宗社,歿無遺恨。若有餘齡,使處東宮,以定群心。”王誦看了后還不滿意,讓蔡忠順添加“道路險阻,恐奸人潛伏,變起不虞,可戒慎而來”的語句。金致陽雖然獲知自己陰謀敗露、王誦計劃立王詢繼嗣,但卻沒有更多行動。

被廢遇弒

就在派人迎立王詢的同時,王誦還外放金致陽的同黨李周禎為西北面都巡檢副使,並命西北面都巡檢使康兆入衛。康兆接旨后南下行至洞州龍泉驛(今朝鮮黃海北道瑞興郡西南),這時內史主書魏從正、安北都護掌書記崔昌來面見康兆,哄騙他說這是千秋太后與金致陽矯旨讓他入衛來褫奪他的兵權,建議他返回駐防地造反。康兆信以為真,並誤認為王誦已死,金致陽一手遮天,便撤回駐防地。千秋太后聽說王誦要召康兆入衛后,派內臣把守從西北入京的孔道岊嶺(慈悲嶺)。康兆的父親擔心千秋太后對康兆不利,就寫了告知王誦已死和要求他起兵入京靖難的信並放在竹杖中,派奴才帶著竹杖化裝成妙香山的僧侶,給康兆火速送去密信。康兆看了密信後印證了自己認為王誦已死的判斷,便與西北面都巡檢副使李鉉雲率5000兵馬入京靖難。行至平州(今朝鮮黃海北道平山郡)時才知道王誦原來還活著,他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在剷除千秋太后和金致陽的同時把王誦也廢掉。由於康兆不知道王誦已經派人去接王詢,因此他也派分司監察御史金應仁帶兵去神穴寺迎王詢繼位。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二月二日,康兆即將入京,上奏王誦說:“上疾彌留,國本未定,奸黨窺覦,又偏信庾行簡等讒諛,賞罰不明,致此危亂。今欲定分以系人心,除惡以快眾憤,已迎大良君詣闕,恐聖情驚動,請出御龍興歸法寺,即掃蕩奸黨,然後迎入。”王誦答覆:“已知所奏。”這一天,王誦所派的皇甫俞義和康兆所派的金應仁同時抵達神穴寺,接走了王詢。二月三日清晨,李鉉雲率兵入宮呼噪,王誦大驚,被迫交出了男寵庾行簡,而後康兆親自帶兵逼宮,王誦知道大勢已去,與千秋太後仰天大哭,率領宮女宦官及蔡忠順、劉忠正等移居法王寺。同日王詢入宮並繼位,康兆處死了金致陽及其與千秋太后的私生子,同時殺了庾行簡等七人,將金致陽同黨和千秋太后親屬30多人流放海島,並廢王誦為“讓國公”,派閤門通事舍人傅岩等看守王誦。王誦派崔沆請求康兆送馬以便離京,康兆自己送了一匹馬,又從別人家拿了一匹馬,千秋太后和王誦母子便騎馬出宣仁門到歸法寺,前往忠州(王誦之妻宣正王后的母家所在地)。
王誦在送走崔沆時,對他說:“不久前府庫火災,突然發生事變,都是因為我失德,我沒有什麼好怨恨的,只求終老鄉間,愛卿就這麼去奏明新君,並好好輔佐。”一路上王誦對千秋太后精心服侍。然而康兆仍要斬草除根,便派遣尚葯直長金光甫追到積城縣(今韓國京畿道坡州市積城面)給王誦送去毒藥,王誦拒絕服用,金光甫對隨從中禁安霸等人說:“康公說了,如果不能進毒,就讓中禁軍士殺了廢王,報告說是自殺的,不然的話,我和你們都得被滅族!”於是在這天夜裡,安霸等人殺死了王誦,先用門扇臨時做成棺材,把王誦遺體安置在他所居館中,一個月後在積城縣南火葬。康兆對外宣稱王誦是自刎的,給他上廟號愍宗,謚號宣靈,陵號恭陵。由於王誦是經過契丹冊封的君主,所以他的被廢引發了第二次高麗契丹戰爭,康兆死於戰爭中,戰後顯宗王詢改王誦廟號為穆宗,謚號宣讓,陵號義陵,並移葬開京城東,后經累朝加謚為“孝思威惠克英定恭宣讓大王”。

為政舉措


政治

王誦即位后,便改西京鎬京。鎬京是古時宗周的稱呼,表明了對平壤地位的尊崇,同時由於該地是千秋太後母家黃州皇甫氏的勢力範圍,所以也被認為是鞏固太后權力的表現。王誦在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十一月、統和二十五年(1007年)十月和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十月巡幸鎬京,並在那裡進行齋祭。
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三月,王誦下令改定科舉法。高麗的科舉制度還比較粗放,過程曠日持久,春天考試,秋冬才放榜,這次改革提高了效率,使其更加精細化,規定三月開場鎖闈,貼禮經十條,第二天考詩、賦,第三天考時務策,到第十天公布進士及第的名單。明經業及雜業在上年十一月考試,與進士同日放榜。王誦統治時期科舉考試湧現出的最有名的人物就是崔沖。
王誦統治時期還對地方官制進行了改革,在統和二十三年(1005年)改為十二節度、四都護和東、西北界的防禦鎮使及縣令、鎮將等,將觀察使、都團練使、團練使和刺史通通革除。

經濟

王誦的父親景宗王伷開始推行田柴科制,但只是草創。王誦即位后便下令“改定田柴科”,鞏固了高麗作為中央集權制國家的經濟基礎。
統和二十年(1002年)七月,王誦採納侍中韓彥恭的建議,停止了成宗末年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鐵錢的貨幣政策,下令除了茶店、酒店、食味店繼續用錢以外,其餘交易“任用土宜”。這顯示了在經濟方面高麗中央向地方勢力的妥協。

文化

王誦統治時期標榜對儒學的尊崇,在統和二十一年(1003年)正月下教書,宣稱他“欲廣真儒之道,以崇往聖之猷”,但苦於人才稀少,所以命令三京十道的官吏鼓勵教育,並將勤奮學習的人申報朝廷,有才能的人薦舉做官。

軍事

統和二十年(1002年)五月,王誦下令建六衛軍營,備置職員將帥,並蠲免其軍士的雜役,完善了高麗的中央軍。
王誦統治時期還在北部邊境繼續修建城堡,以防備契丹、女真。統和十八年(1000年)設德州,統和十九年(1001年)築平虜鎮,統和二十一年(1003年)在德州、嘉州、威化、光化地方建築城堡,統和二十四年(1006年)在登州、龜州、龍興鎮築城,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在通州築城。

外交

第一次高麗契丹戰爭后,高麗稱臣於契丹,王誦在位時對契丹謹守事大之禮,兩國關係因此較為平穩。王誦剛繼位,就派王同穎去契丹報喪,契丹聖宗耶律隆緒遣使弔祭成宗王治,並冊封王誦為高麗國王。統和十七年(999年)十月、契丹加封王誦為尚書令,統和二十五年(1007年)二月又授以“守義保邦推誠奉聖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尚書令兼政事令上柱國”的稱號及食邑七千戶、食實封七百戶。王誦還向契丹進貢高麗地理圖,又遣使祝賀澶淵之盟告成。
與此同時,王誦暗中聯絡北宋,在繼位后就試圖派兵校徐遠出使宋朝,但沒有成行。同時吏部侍郎趙之遴(傳說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孫趙惟固)派牙將朱仁紹到宋朝,獲得宋真宗趙恆的召見,“自陳國人思慕皇化、為契丹羈制之狀”,宋真宗便讓朱仁紹帶去給王誦的密詔。統和二十一年(1003年),王誦又派戶部侍郎李宣古出使宋朝,請求宋朝駐軍高麗以牽制契丹,宋只答詔,但不出兵。統和二十六年(1008年),又有高麗出使宋朝的記錄。他在位時還起用了來自宋朝的“投化人”周佇。

相關爭議


王誦慘遭廢黜與殺害的起點源自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月十六日的那場大火,一般認為這是急於擁立自己與千秋太后私生子的金致陽所放的火,同時他收買王誦的男寵劉忠正裡應外合,卻因劉忠正上書告變而陰謀破產,王誦聽說金致陽的陰謀后一面與蔡忠順、崔沆、皇甫俞義等大臣定策立王詢,一面召康兆入衛,但康兆也是野心家,加上曾誤會王誦已死,所以在誅殺金致陽的同時廢黜了王誦。但也有很多韓國學者認為這場政變的主謀不是金致陽,而是推戴顯宗(王詢)的勢力如崔沆、蔡忠順等大臣預謀並主導的政變,他們為了防止高麗王位落入異姓手中,先發制人,慫恿康兆入京除掉金致陽,廢黜王誦,擁立王詢。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康兆派去接王詢的金應仁和王誦派去的皇甫俞義同時到達神穴寺,因為他們早已背著王誦達成了默契。後來這些大臣便篡改歷史,把王誦被廢的責任都推卸到金致陽和康兆身上,但事實上這些大臣自己要負最大責任。

軼事典故


龍陽之癖

王誦與一個相貌俊麗的貴族子弟庾行簡有同性戀關係,他封庾行簡為閤門舍人,宣旨時都會問庾行簡后才下達,庾行簡恃寵而驕,對百官頤指氣使,近侍甚至就把他視為國王。另有一個渤海人劉忠正也甚得王誦寵愛,被任命為知銀台事左司郎中,兩人出入的排場可以與國王媲美。後來庾行簡在康兆政變中被王誦交出並遭處決,劉忠正下落不明。

人物畫像

王誦本有畫像流傳,到朝鮮王朝時期仍然存世,藏於開城廣明寺。朝鮮成宗時官員俞好仁等訪古於開城,曾在廣明寺目睹此畫像,他記載王誦畫像“軒冕采紼,蓋帝王儀也,歲久漫漶,綃絲應手飄裂”,並賦詩三首詠嘆道:“仙桃龍孫儼冠冕,綉斧黼坐春風面。畫圖省識猗嗟昌,何物千秋獨聖善。”“當年未托官家事,西北萬里長蛇至。都中老稚向君泣,匹馬倉黃歸法寺。”“終憑義旗拿奸凶,英魂地下為鬼雄。人間今古已陳跡,積城斜日愁濛濛。”可惜畫像今已亡佚。

歷史評價


• 李齊賢:慶父犯禮於魯,不韋嫁禍於秦,齊桓屍姜,始皇轘毐,何救萬世之恥哉?穆宗不戒覆車之轍,防閑於初,子母俱罹其殃,社稷幾至於亡。嗚呼!宣讓之不幸也,抑非不幸也。
• 《高麗史》:性沈毅,少有人君之度,善射御,嗜酒好獵,不留意政事,信狎嬖倖,以及於禍。
• 崔溥:穆宗昏弱,上不能防閑其母,下不能威制凶奸,釀成蕭牆之禍,藩臣乘釁而動,稱兵向闕,乘輿奔竄,終不自保。然於大漸之際,付託得人,神器不搖,是足可稱。
• 俞好仁:顧以猗昌之資,不能制母,一朝賊臣投釁而起,買衣而炊,請馬而馱,終有赤城之行而不返,傳曰厲人憐王,有是哉!

家族成員


• 父親:高麗景宗王伷
• 母親:獻哀王后(千秋太后)皇甫氏
• 異父弟:金某
• 妻子:宣正王后劉氏(王誦再從姐妹兼表姐妹,弘德院君王圭之女,母為改嫁成宗的文德王后劉氏)
• 妾室:邀石宅宮人金氏

影視形象


《千秋太后》(2009年KBS大河劇),李俊、朴智彬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