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原經

春秋原經

春秋》者,右史類也。甚至謂孔門諸子未見《春秋》,故《論語》無一字及之。子思亦未見《春秋》,故《中庸》亦無一字及之。

古籍簡介


《春秋原經》二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四庫提要


國朝王心敬撰。心敬有《豐川易說》,已著錄。是編不載《經》文,亦不及《經》中所書之事,惟泛論孔子之意。分為四篇:一曰《講讀八法》,二曰《通論》,三曰《原春秋之由作》,四曰《諸儒論春秋》。其大旨本《孟子》之言,以尊王抑伯為主,持論甚正。其謂孔子不以一字為褒貶,亦足以破諸家紛紜轇轕之陋。而矯枉過直,加以懸揣臆斷,不顧事理之安。至謂《左傳》事迹皆聖人之所刪,不當復存其說。考古者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尚書》者,左史類也。《春秋》者,右史類也。劉知幾作《史通》,敘述源流,至為明析。心敬乃援《尚書》為例,謂事迹之可存者聖人必存,如典、謨、訓、誥是也。事迹之不可存者,聖人必刪,如《左傳》所載是也。因而盡廢諸《傳》,惟以《經》解《經》。不思《經》文簡質,非《傳》難明。即如“鄭伯克段於鄢”一條,設無《傳》文,則段於鄭為何人,鄭伯克之為何故,《經》文既未明言,但據此六字之文,抱遺經而究終始,雖聖人復生,沈思畢世,無由知其為鄭伯之弟,以武姜內應作亂也。是開卷數行,已窒礙不行,無論其餘矣。況自有《六經》以後,歷漢至今,通儒輩出,其失經意者固多,得經意者亦不少。心敬乃一概排斥,謂孔子之後惟孟子能知,孟子之後直至心敬乃能知。甚至謂孔門諸子未見《春秋》,故《論語》無一字及之。子思亦未見《春秋》,故《中庸》亦無一字及之。至孟子搜索闕里,始見本經。揆以事理,豈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