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黃華山的結果 展開
- 自然風景區
- 宜州市慶遠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
- 福建省建甌市黃華山
- 演員
黃華山
福建省建甌市黃華山
黃華山在縣城內東北偶,海撥202米。明代永樂徠年間,建有黃華樓、冠山台、憑虛閣、待月軒、咸宜亭、黃華書院等亭台樓閣,風景幽雅秀麗。清康熙年間,又建真武廟于山頂。光緒十六年(1890)增建邑爽亭、奎星樓。歷代名人墨客多有吟詠讚美的詩篇。山下還有韓蘄王屯兵處、李綱祠等景點,素有“建州十景,首推黃華”之稱。
黃華山[福建省建甌市黃華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縣委、縣政府決定重建黃華公園。組織幹部、群眾上山植樹。1982年,共青團中央組織閩、贛、湘、粵四省百縣團員青年代表在黃華山營造“百縣林”。現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和烈士陵園,滿山又現一片蔥綠。黃華公園已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實施中。
古城牆之內側,為城中之山,山上林木蔥鬱、曲徑通幽,亭台樓閣點綴其間,秀麗為一城之最。站在山頂上,遠眺雙溪合抱,宛延曲折,奔流不息。俯瞰城關,樓宇迭起,人來車往。頓覺氣勢軒昂,心胸開闊。
南朝劉宋元嘉初(公元425年)太守華瑾之徙城郡于山麓。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韓世忠討伐范汝為,屯兵于山上。元至正末(公元1368年)左丞阮德柔築城至山頂,下接舊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都指揮拓寬城池,包此山於城中。明永樂間(1404—1424年)建樓亭于山間,曰:黃華台、冠山閣、憑虛軒、待月亭、咸宜亭,山下有潭、秋冬不涸。續後台閣軒亭皆廢,明弘治六年(1493年)副使楊澤重建,嘉靖六年(1527年)會薟事伍希周修建,十三年薟事汪佃再建、又廢。天啟五年(1625年)知縣仲嘉偕郡人陳國龠重建,半山有亭,餘事張秉文匾曰“觀止”,知事楊肇秦又于山麓建黃華書院。清順治五年俱廢。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縣張大典建真武廟于山項。二十六年協鎮謝思禮,以郡城主山,令軍士環山栽松,又作半山亭以憩游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建寧鎮王復勝、知縣程祖福重修,加建挹爽亭、奎星樓,雨亭,其後知縣謝啟華、建安縣令范溶皆有題詠,林湘畫壁。
民國16年(1927年)國民革命軍過境,戴岳、肖勁光捐銀洋二千圓,助建黃華公園。惜未成。
黃華山也曾是戰略要地。唐代黃巢、宋代范汝為、清代石達開等農民起義軍領袖及其部隊,都曾留下其足跡。宋將韓世忠練兵于山下,李綱留有“屯兵處”,肖勁光曾在此發表革命演說。中共閩浙贛省委在此創辦福建公學,培養幹部、為解放全福建,建立紅色政權作出貢獻。
民國末,山頂奎星樓、半山挹爽亭、雨亭已廢。“大躍進”期間(1958年)辦食堂,黃華山松林砍燒殆盡。“文革”中(1968年)觀音閣毀為廢墟。
1994年,開始重建黃華山公園。目前在山上已重建和修建黃華閣、挹爽亭、六角亭、咸宜亭、待月亭、二華疊翠亭、夕照亭及福建公學紀念亭、四省百縣綠化紀念亭等多處,改建了請肖勁光將軍題字“黃華山公園”,鋪建全山通道。已建設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