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極反轉

科里提出的逆合成分析

極性轉換(又稱極性翻轉)是指由科里提出的逆合成分析是有機合成的常用方法之一,它通過拆開目標分子的結構,獲得相應的合成前體碎片(合成子),來推導出有機合成的可能路線。常見的極性轉換有:鋰鹵交換,縮硫醛本位氫的奪去等。

概述


這些合成子大多是帶有供電子性或受電子性的(親核/親電,或不準確地講,負電/正電),可能是穩定存在的微粒,如氰離子(CN-),也可能是不穩定或不存在的離子,如碳正離子和碳負離子。后一種情況中,可以藉助相應的“合成子等價物”來作為合成子。
在雜原子的影響下,碳鏈通常會產生規律的供電子性與受電子性變化:以為基準,為受電子性,為供電子性,為受電子性,形成d/a交替排列的方式。這樣的現象稱為常規的反應性,是極性轉換前各原子的供/受電子性質。而極性轉換可以使某一原子的供/受電子性質發生改變,獲得一些非常規的合成子,以滿足逆合成分析中的需要。這也便是極性轉換的重要性。

羰基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中的羰基中,受電負性影響,通常碳原子為正電性(親電性),氧原子為負電性(親核性),常規的合成子即醯基正離子合成子。極性轉換可以使碳原子變為合成子,產生一系列的親核性醯基負離子等價物,為其他羰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途徑。羰基在反應中可以保留也可以不保留,分別看作是“未掩蔽”或“掩蔽”的羰基。這些反應中,最為熟知的羰基極性轉換方法,恐怕要數1,3-二噻烷(縮硫醛)與安息香縮合反應。
醛(如乙醛)可以和1,3-丙二硫醇形成二噻烷。由於硫對碳負離子具有特殊的穩定性,故鄰位的碳有酸性,用正丁基鋰在低溫四氫呋喃中處理,得到相應的親核性碳負離子。該鋰化的碳負離子作為親核試劑,可以和鹵代烴(溴化苄)、其他羰基化合物(環己酮)以及環氧乙烷衍生物(苯基環氧乙烷)等合成子發生親核取代,生成的產物水解,又得回羰基,因此產物是另一個羰基化合物。常用的水解試劑有氯化汞、氧化汞/水、雙(三氟乙醯氧基)碘苯、硝酸鈰銨和三丁基錫烷,它們的水解機理各有不同。此法可以由甲醛合成高級醛,由醛合成酮。如果以類型的烷基化試劑,經過兩次反應,可以很方便地得到4-7元環酮。
安息香縮合是羰基極性轉換另一類方法的代表,也是人們最早知道的極性轉換的例子。反應物苯甲醛中的羰基碳原子是親電性的。首先發生氰離子對羰基碳的親核加成,然後質子由碳轉移到氧上,形成一個碳負離子,其中的碳發生了極性轉換,是親核性的。然後該碳原子親核進攻另一分子的苯甲醛的親電性羰基碳,質子轉移,氰離子離去,得到產物安息香。
受以上反應中氰基對負電荷穩定性的啟發,人們又研究了其他腈類,結果發現形成α-氰醚與α-氰胺的反應對脂肪醛適用,是相應的醯基負離子等價物,可以有效彌補安息香縮合反應無法應用於脂肪醛的缺點。反應中的羥基常採用三甲基硅基或1-乙氧基乙基進行保護。
用有機金屬試劑也可以達到使羰基碳發生極性轉換的目的,例如五羰基鐵和醯基氯化二茂鋯。
α-氰醚中的氰基和烷氧基都被氯替換,或氰基為氫,烷氧基為硝基時形成的化合物,以及醯基鋰、烯醚、α-烷硫基亞碸類化合物,都具有掩蔽羰基,使羰基碳帶有親核性的作用。下面僅舉烯醚(乙烯基甲醚)的例子來說明。烯醚等類型的烯基化合物,其α-氫具有酸性,可以與叔丁基鋰在低溫作用生成相應的鋰鹽,即對應醯基負離子的等價物。烯醚可以是烯醇醚、烯硫醇醚或烯基硅醚,烴基鋰也可以先與碘化亞銅反應,做成二烷基銅鋰的形式與親電體反應。反應最終得到乙醯化的產物。
羰基化合物發生鹵代(生成鹵代酮)后,其發生極性轉換,由轉變為,可與親核試劑發生反應。反應中的羰基常以縮醛的形式進行保護。
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本來是親電性的,但藉助等基團掩蔽起來后,若上沒有氫,則鹼作用下負電荷會向轉移,發生由到的極性轉換,使之與親電試劑起反應。或者,上的氫可以在鹼作用下,由遷移到,形成具有兩位反應性的烯丙基負離子,則也會發生的極性轉換。

其他


烷烴的極性轉換:以鹵代烴為原料,製取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反應便是烷烴極性轉換的例子。反應前的為親電性,反應後為親核性。
鹵代烷C-X異裂得到的碳正離子是親電性的,但均裂得到的自由基是親核性的;連有吸電子基的碳負離子是親核性的,但連有吸電子基的自由基是親電性的。
烯烴的極性轉換:通常,烯烴具有供電子性,是合成子。但雙鍵連有吸電子基的烯烴會使電子密度減少,使其轉變為合成子。此外,金屬配合物的生成也可以使烯鍵發生極性轉換。
芳烴的極性轉換:芳香環一般為供電子性,容易發生親電芳香取代反應。但與金屬原子配位后,其電子密度減少,轉換為,可以和親核試劑發生親核取代反應,氧化劑(如碘)處理后金屬配體脫去,又可得到芳環。見下。
胺的極性轉換:胺的極性轉換可通過形成亞胺離子(曼尼希反應)或形成亞硝胺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