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茄子
紫草科山茄子屬植物
山茄子(拉丁學名:Brachybotrys paridiformis Maxim. ex Oliv)藥名三分三,藥名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葯茄科植物三分三的根、葉或種子。屬忍冬科。灌木,高1.5m左右,幼枝被毛,老枝紅棕色,后皮剝落;冬芽有2舟形外鱗片,有時具副芽,壯枝有葉柄間托葉。葉矩圓形、卵狀橢圓形、稀卵形,長2-5cm,有毛。總花梗長2-10mm;苞片條形,長於萼筒2-3倍;小苞片合生成壇狀殼斗,完全包圍子房,成熟時肉質;花冠黃白色,筒狀漏斗形,長1-1.3cm,外有柔毛,基部具淺囊,裂片5;雄蕊5,稍伸出花冠之外;花柱無毛,伸出花冠之外。漿果藍黑色,橢圓形,長約1.5cm,酸甜可食。多年生草本,高1~1.5cm。主根粗大。葉互生,葉柄長 5~15mm;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 8~20cm,寬 3~8cm,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花單生葉腋,淡黃綠色,下垂,花期6~7月,果期10~11月。生於海拔2700~3100m的林緣、草地或陰濕處。產遼寧、吉林、黑龍江。生林下、草坡、田邊等處。
根狀莖粗約3毫米。莖直立,高30-40厘米,不分枝,上部疏生短伏毛。基部莖生葉鱗片狀;中部莖生葉具長葉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5厘米,下面稍有短伏毛;葉柄長3-5厘米,有狹翅,下面有長柔毛;上部5-6葉假輪生,具短柄,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厘米,上面幾無毛,下面有稀疏短伏毛,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花序頂生,長約5厘米,具纖細的花序軸,花集於花序軸的上部,通常約為6朵;花梗長4-15毫米,無苞片,花序軸、花梗及花萼都有密短伏毛;花萼長約8毫米,5裂至近基部,裂片鑽狀披針形,果期長約11毫米;花冠紫色,長約11毫米,筒部約比檐部短2倍,檐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附屬物舌狀;雄蕊著生附屬物之下,花絲長約4毫米,花藥伸出喉部,長約3毫米,先端具小尖頭;子房4裂,花柱長約1.7毫米,有彎曲,柱頭微小,頭狀。小堅果長3-3.5毫米,背面三角狀卵形,腹面由三個面組成,著生面在腹面近基部。
產遼寧、吉林、黑龍江。生林下、草坡、田邊等處。
【生長】生於海拔2800~3100m的山坡或灌木林中。
【分佈】產遼寧、吉林、黑龍江。生林下、草坡、田邊等處
【葯 名】三分三
【拼 音】 SANFENSAN
山茄子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葯茄科植物三分三的根、葉或種子。
【功 效】麻醉鎮痛。
【主 治】治胃痛、骨折、風濕痛、跌打損傷。
【性味歸經】 《雲南中草藥》:“苦澀麻,溫,劇毒。”入脾、胃、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分,或研末服。外用:研末酒調敷。
【用藥忌宜】心臟病、心臟衰弱者忌服。
【別 名】山茄子、大搜山虎、山野煙(《雲南中草藥》)、野旱煙(《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分佈】分佈雲南、四川等地。藥材產雲南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季或冬季採挖,洗凈,切片,曬乾。
【拉丁名】藥材Radix Anisodi Acutanguli原植物三分三Scopolia acutangula C.Y.Wu et C.Chen
【考 證】
出自《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①《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三分三,用作製造阿托品的原料。”“當地使用,認為劑量不可超過三分三厘,否則可能中毒,故名。”
② 《雲南經濟植物》:“服藥過量后發生口乾舌燥、面頰潮紅、心跳加快、瞳孔散大、昏迷等中毒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后須早期洗胃,灌服黃土澄清液或冷稀粥,同時注射毛果芸香鹼、輸液及其它對症治療。”
【生藥材鑒定】
乾燥根多切成片狀,灰白色,圓形或卵圓形,直徑7~12厘米,厚約5毫米,有顯著的年輪和放射狀的維管束。易折碎,折碎時有粉塵飛出。味苦。以片大而薄者為佳。顯微鑒定:根橫切面:木栓層較厚,韌皮部狹窄,木質部寬,占根的大部,導管2-8成群,放射狀稀疏排列;有木間韌皮部;射線寬7-18細胞。木品有多數砂晶細胞散在。
【中藥化學成分】
三分三的根含生物鹼1%以上,絕大部分是天仙子胺(即莨菪鹼 Hyoscyamine)及天仙子鹼(即東莨菪鹼Scopolamine)、紅古豆鹼(Cuscohygrine)等多種生物鹼。
【來源】為茄科賽莨菪屬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和喜馬拉雅東莨菪Scopolia lurida Dunal [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以根、莖葉和種子入葯。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於播種2年後,於開花前割地上全草曬乾,割時留茬3~4寸,洗凈切片曬乾。莖、葉、種子於秋季採收后,陰乾或曬乾。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麻醉鎮痛,祛風除濕。用於骨折,跌打損傷,關節疼痛,胃痛以及膽、腎、腸絞痛。
【用法用量】用量1~3分,水煎服,或研粉溫開水送服;也可撒於膏藥上貼患處或配伍其它葯應用。骨折整復麻醉止痛,每用根或葉研粉,3~5分,酒調外敷患處,3~5分鐘后可進行骨折整復。
山茄子是小興安嶺主要野生漿果,果內含6種維生素,即維生素B1、B2、PP、C、A、E、胡蘿蔔素,並含人體必需的8種微量元素鉀、鈉、鈣、鎂、鐵、銅、鋅,還有18種氨基酸。山茄子制酒,色澤鮮艷、清澈透明、香氣濃郁、口味醇厚,長期飲用能增食慾、固牙齒、強筋骨、助消化、延年益壽。
(1)雲南麗江地區作三分三應用的原植物除前述二種外,尚有以下數種:
賽莨菪 別名:七厘散(雲南)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 Y. Wu et C. Chen──茄科 Solanaceae。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無毛。根粗狀。葉互生,葉柄長1~2cm; 葉片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20cm,寬3~12cm,全緣或微波狀。花單生於葉腋,淺黃綠色,俯垂,花梗長3~5cm; 花萼腫狀,長約2cm,有不規則5淺裂,花后增大成近球形而包圍果實,縱脈不明顯; 花冠腫狀,長約4.5cm,有5裂齒,開花時外反,裡面近基部有暗紫斑; 雄蕊5,著生於花冠基部,長約花冠之半; 雌蕊較雄蕊略長; 花盤盤狀。蒴果近球形,蓋裂,縮存萼緊包果實,縱脈粗壯而明顯。花期5~6月,果期10~11月。生於海拔3000~3600m的山坡草叢或林下。分佈於雲南西北部德欽、中甸、維西,四川木里等地。
與賽莨菪形態相似的齒葉賽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es var. dentata C. Y.Wu et C. Chen)亦作三分三藥用,生長地區基本相同,形態上主要區別是,齒葉賽莨菪的葉緣具1~2個粗齒,花冠檐部背面有暗紫色條紋。
麗江山莨菪 別名: 三分三(雲南)。Aniscdus luridus Link et Otto var.fischerianus (Pasch) C.Y. Wu et C.Chen(Anisodus fischerianus Pasch.)──茄科 Solanaceae。本種與三分三主要區別在於植物體被毛,花萼和花梗密被淡褐色毛; 莖上部葉緣具1~2對不等的三角狀粗齒。花期6月。生於海拔2800~3100m的山坡或灌木林中。分佈於雲南西北部、西藏等省區。
山茄子
分離繁殖:山茄子挖根株,進行分株,可在上年秋季進行,在第二年春季扣棚移栽,可提前上市,移栽按株行距2厘米,栽后及時澆水、除草,在緩苗后15-20天,追氮肥1次,促進幼苗生長,生長中後期應及時中耕除草和補施磷、鉀肥。當植株高30厘米以上,葉片顏色開始變深時,即可採收。
山茄子幼嫩時莖葉可作蔬菜。山茄子含有16種氨基酸:⑴天門冬氨酸17.19毫克/克、⑵蘇氨酸8.49毫克/克、⑶絲氨酸8.37毫克/克、⑷谷氨酸21.84毫克/克、⑸丙氨酸11.09毫克/克、⑹纈氨酸9.53毫克/克、⑺蛋氨酸0.67毫克/克、⑻異亮氨酸7.48毫克/克、⑼甘氨酸9.18毫克/克、⑽亮氨酸15.51毫克/克、⑾酪氨酸6.09毫克/克、⑿苯丙氨酸8.48毫克/克、⒀賴氨酸8.24毫克/克、⒁組氨酸2.67毫克/克、⒂精氨酸12.27毫克/克、⒃脯氨酸8.20毫克/克。是值得利用的天然野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