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溪鄉

菜溪鄉

菜溪鄉地處福建省仙游縣中北部,平均海拔354米,是仙游縣主要林區之一,境內有著名的菜溪岩。菜溪鄉東北、北部與石蒼鄉相連,東南與鐘山鎮接壤,西南與社硎鄉毗鄰,西北與西苑鄉交界。

三國孫吳永安三年(260年),屬建安郡南安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豐州莆田縣。唐聖歷二年(699年),屬武榮州仙游縣游洋鎮。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屬興化軍興化縣永貴鄉潯陽里。明永樂十年(1412年),屬興化府興化縣永貴鄉福興里。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屬興化府仙游縣修德鄉興泰里。

2008年12月31日,福建省政府《關於同意仙游縣象溪鄉更名為菜溪鄉的批複》(閩政文[2008]448號):經研究,同意仙游縣象溪鄉更名為仙游縣菜溪鄉。

2017年,菜溪鄉行政區域面積7903公頃,常住人口5100人。轄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象星村。名勝有菜溪岩、源山寺、天然紅豆杉植物園。

概況


仙游縣轄鄉。位於縣境北部。面積7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665人(2010年六普)。轄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象星村。名勝有菜溪岩、源山寺、天然紅豆杉植物園。

沿革


菜溪鄉
菜溪鄉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屬揚州冶縣(駐榕城)。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屬揚州侯官縣。冶縣改名侯官縣
三國孫吳永安三年(260年),屬建安郡東安縣。閩地置建安郡(駐建安縣),並析侯官縣南部置東安縣(南安縣前身)。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屬晉安郡晉安縣。析建安郡南部置晉安郡(駐侯官縣),改東安縣為晉安縣(南安縣前身)。
隋開皇九年(589年),屬晉安郡南安縣。晉安縣改名南安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屬建安郡南安縣。建安郡駐閩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屬建州南安縣。建安郡改為建州(駐閩縣,武德四年移治於建安縣)。
唐武德五年(622年),屬豐州莆田縣。析南安縣東北部木蘭溪中下游一帶置莆田縣
唐聖歷二年(699年),屬武榮州仙游縣游洋鎮。析莆田縣西部清源、游洋、太平、阜安、石碧5個鎮及南安縣天馬山境(鳩林、界山、秀溪、白潼4村)置清源縣(今仙游縣的四分之三,不含興賢里/西苑鄉)。
唐天寶元年(742年),屬泉州仙游縣游洋鎮。清源縣改名為仙游縣。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屬泉州興化縣游洋鎮潯陽里。太宗趙光義詔即游洋鎮(興泰、福興、潯陽、興建四里)加以百丈鎮(崇仁、安仁二里)共六里,及析泉州莆田縣廣業、紫仁二里,仙游縣來蘇里,福州永福縣永泰東、西二里,與福清縣清源東、中、西三里總一十四里,置興化縣及太平軍(縣級),縣治在興泰里。
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屬興化軍興化縣永貴鄉潯陽里。詔升太平軍為興化軍(同下州),興化縣為附郭,與泉州分置,始正體統,齊於列郡。並析泉州莆田縣、仙游縣及德化縣九座山區(西苑鄉)歸興化軍管轄。
潯陽里——菜溪鄉園宅、象星、北象山、溪邊、潯陽/菜溪、石滿、石峰、黃洋8村;福興里——石蒼鄉田坑、石蒼、王蓬/五湖、石陽、潭頭、隔壁6村,鐘山鎮梅洋、臨水、谷目/南湖3村。
明永樂十年(1412年),屬興化府興化縣永貴鄉福興里。撤銷潯陽里,並隸福興里。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屬興化府仙游縣修德鄉興泰里。裁撤興化縣,將其永貴鄉的興泰里(舊興建里併入)、福興里(舊潯陽里併入)、來蘇里合併為興泰里划入仙游縣修德鄉。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屬興化府仙游縣下區興泰里。撤銷鄉制,設置上下二區。
清順治三年(1646年),屬興化府仙游縣修德鄉興泰里。清同明制,撤銷區制,改回鄉制。
1961年建象溪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轄象星、北象山、溪邊、菜溪、園宅、黃洋、石滿、石峰8個行政村。2008年12月31日,省政府批准同意象溪鄉更名為菜溪鄉(閩政文[2008]448號)。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322204:~201 210象星村 ~202 220黃洋村 ~203 220園宅村 ~204 220北象山村 ~205 220溪邊村 ~206 220菜溪村 ~207 220石滿村 ~208 220石峰村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各村所在海拔一般在360-500米之間,地形為小盆地,平均氣溫18.7度,最高氣溫33度,最低氣溫0度。

交通


菜溪鄉現有三條公路直通仙游縣城,即經鐘山鎮直達縣城49公里,經榜頭鎮直達縣城38公里,菜溪經社硎鄉直達縣城43公里;鄉內還有高速公路——福詔高速公路經過。

基礎設施


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水泥硬化。電力與縣網併網,消滅了無電戶。閉路電視實現與縣併網的有象星村、溪邊村、象山村、菜溪村,其他四個村都建立差轉檯。郵電通訊設施完善,全鄉現有程式控制電話1200部,移動通訊信號覆蓋全鄉。

自然資源


菜溪鄉林地面積8萬多畝,毛竹林基地1.4萬畝。有1.5萬畝山地,土層厚,坡度緩,機耕路四通八達,適宜種植柿、批把、李子、板栗、油茶等,具有規模種植果樹的潛力,特產菜溪茶油,名揚各地,現已種植4000多畝。該鄉耕地面積多,工壤鬆軟肥沃,雨量充足、氣候濕潤,晝夜溫差明顯,適宜種植油菜,大白菜、蘿蔔、介菜、荷蘭豆等蔬菜,是發展蔬菜產業化得天獨厚的基地。同時境內有菜溪、前溪等,水資源豐富,水質清純,是發展淡水養殖業的寶地。

旅遊景點


菜溪岩
菜溪岩
仙游著名的“四大景之一”菜溪岩以山碧水秀、古木參天,石奇崖峻、谷深徑幽而著稱,是一個天然的旅遊、避暑勝地,具有巨大的旅遊開發潛力。
菜溪岩位於仙游縣城西北隅約40公里的菜溪鄉境內。相傳唐代鳳山九座寺的智廣和尚路過這裡,唐代高僧正覺禪師雲遊至古嶺山,被這裡的旖旎風光、奇特山水所吸引,便在此結廬修鍊,講經佈道,操練武術。他不食人間煙火,以野菜為糧,山麓村民見溪流上菜葉飄流,便把這條溪稱為“菜溪”。菜溪岩傳說有一百多景。山中有一座古老寺院,附近有兩塊高達百米、寬近三百米的巨石對峙,中開一門,即為石門。石門的北面峭壁如屏,每逢降雨後,山上流水從這裡傾瀉,形成壯觀的瀑布,直瀉龍潭。龍潭東側,一塊高數十米的巨石巍然矗立,俗稱“飛來石”。據說是明萬曆年間從山巔滾下來的。飛來石下,另有一平卧巨石,上刻“眠雲石”三字。站在石上西眺,只見獅子峰峻峭逼人。峰上的石筍、石涼傘形象逼真,亭亭玉立。眠雲石下是“幻游洞”,洞前小湖邊,古松垂蔭,藤蔓翳然。菜溪岩的右側還有石鼓、石鍾、石獅、石象、羅漢洞諸景。羅漢洞幽深寬敞,傳說昔時九鯉湖何氏九仙常到此遊玩。菜溪鄉平均海拔755米,最高海拔(鐵尖山)1394米,景區北部有南方少見的“雪山”風景。花崗岩地質,年平均氣溫17.2度,主要特產有菜溪參、靈芝、紅豆杉、蘭花銀杏等,馳名海內外。景區內自然景觀絢麗多姿,達到福建省級標準的有120處,主要以山清水秀、石奇岩峻、峪深洞幽、瀑布成群而著稱,尤為風動石為最,達到國家一級景點標準有7處。宋代狀元、副丞相鄭僑詩讚:“八閩勝地菜溪先,百景千姿觀不盡”。唐宋以來,菜溪岩成為閩東南聞名遐邇的天然幽靜、風景秀麗的避暑勝地。菜溪岩景色四季常新,變幻無窮。山上還產“菜溪參”(福參),靈芝等珍貴草藥。仙游縣城有公路直達山下。
目前,仙游縣和菜溪鄉兩級政府,正通過印製菜溪岩景區宣傳冊,編製景點典故書,製作移動手機菜溪岩彩鈴,註冊“菜溪岩”商標等多種途徑,對菜溪岩特色旅遊產品進行包裝促銷,大力宣傳菜溪岩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