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鯉

張夢鯉

張夢鯉(1533~1597),字汝化,號龍池,登州府萊陽縣人。555年(嘉靖三十四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1561年(嘉靖四十年)授戶部主事,此後歷任職方員外郎、開封府知府、陝西按察司副使、江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河北巡撫、甘肅副都御使、大理寺卿等職。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祖先遷到萊陽

張夢鯉
張夢鯉
祖先張海山兄弟數人在元朝時候,從樂安(廣饒縣)遷徙到萊陽雙山,以做簸箕為生,百姓俗稱“簸箕張”,看雙山地沃人好,安居此地,是為萊陽雙山張氏的始祖。數傳為張雄,張雄在國家自然災害時候為賑濟災民捐贈糧食,得到朝廷的褒獎為“義民”。張雄的孫子叫張相,張相的季子張錕娶當地名族蓋氏為妻子,生子為張夢鯉。因為張夢鯉貴,張錕得到贈官為陝西副使,蓋氏為恭人。(明代四品封贈為恭人)

張廷尉夢鯉傳

張夢鯉出生離奇多傳異事,恭人在懷孕時候,父親張錕夢見一大鯉魚躍過石樑,也有說是夢見鯉魚躍過他家的房梁。不久,孩子出生,就因此起名為張夢鯉。字汝化、號龍池。
萊陽縣誌》中著名文人李維楨所作《張廷尉夢鯉傳》稱:“幼奇俊,無他好,好書,日誦千言,應對機鋒駭發。稍長,習公車業,(科舉考試的事)之即墨,受詩於杜師,杜師夢神言,詰朝(第二天)顯者來,毋媟。(不要輕慢),已而,公負笈造門。心異之,試其文,文大佳。師避席謝曰:吾不如也。三年學成,以第一人為諸生。年才十有六耳,兩邑人爭師友之。邑令吳公以名進士宰東萊,延見鄉大夫,問諸生孰優,俱以公對,”既都試,諸生得文擊節嘆賞,啟文則公也。令自喜能知人,尋,學使者錄高等,予廩食已,舉乙卯鄉試(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第十有八人。明年成進士,所射策有外藩繼統語,主司懼失世宗意,差次二甲。尋以蓋恭人喪歸。六年,除戶部主事,監太倉筦鑰(筦,guan同管),惟謹無秋毫奸闌出入者。大司農謂:“公年少而精覈(he)簡之榷滸墅以副使。公喪歸久之,除兵部武庫,遷職方員外郎,車駕郎中,肄家子隸武學者,騎射韜鈐(qian)各因其材,務適於用,往往由武科起家,以名將稱,而嚴杜諸債帥薦賄。自公退食,門可羅雀也,太宰楊襄毅公,故為大司馬,悉公廉。遂以知開封。開封領州縣三十餘,雞鳴起,治文書,謁諸台使,日旰(gan,晚,天色晚:~食宵衣。天晚才吃飯,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多用以稱諛帝王勤勞政事)而聽政,兩造盈庭,片言得其要領,手且獄諸白事者,立雉們外,版答尋出。不問館人而事訖矣。廳事闃(qù,形容寂靜,例如~無一人等)如也。邑令以贖鍰(讀作huan,解釋為古代重量單位、錢幣)進,斥去之,使市谷備歲凶時。歲時亦不得有絲縷饋。藏吏以奇羨進,仗遣之,使籍而佐常賦,常賦自府而達藩司者,第為易其牒以報,不復入府藏,入府藏者,堂置權衡(秤),藏吏無所高下其手(不能從中舞弊),里甲郵傳,汰其浮濫。益尤水旱,蠲租發廩,民無轉徙,郡道里四達,椎埋(殺人盜墓)御人之盜易嘯聚,亦易逋逃,自公為政,苛匿不作,盜賊伏藏矣。周邸宗人(朱元璋第五子周王後代)萬數,扞(冒犯)有司文罔(政府法令)月無虛日。公謁見有期,餉遺有禁,廩廩相戒:毋溷(不要敗壞、找麻煩,溷,音混)公。而新鄭(指高拱,任宰相,河南新鄭人)以首揆攝冢宰(兼任吏部尚書)。威權震主,戚黨知交怙勢力折守相。嘗城新鄭城,百司致愾恐后(官員聽說要修建宰相老家城,爭先獻金諂媚)。公尋常遇之,至計吏不快於扶溝縣令,(夢鯉的部下),將鐫職(降職),公廷爭之強,新鄭無以難也。遷陝西按察司副使。
夢鯉幼年好讀書,應對敏捷,16歲為萊陽縣秀才第一名。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鄉試中舉人,次年中進士。
1561年(嘉靖四十年)授戶部主事,監管國家糧庫,制度謹嚴,秋毫無損。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任兵部武庫,次年升方員外郎。任車駕郎中時,因村施教,培養出不少名將。
1567年(隆慶元年)升開封府知府。介紹2:開封府轄州縣30個,地處要衝。夢鯉到任雞鳴即起,批閱文書,接見屬吏,審理官司到深夜,迅速清理積案。縣令以所收罰款進獻,夢鯉責令帶回登記入庫,年節謝絕送禮,金庫置標準秤,主管人不得舞弊。遇水旱災即減免錢糧,開倉濟民,人民歡悅。明穆宗隆慶年間,新鄭高拱任吏部尚書,專橫跋扈,其朋黨依勢欺人。修繕新鄭城時,百官爭相饋送,唯夢鯉不予理睬。其朋黨大為不滿,借故問罪扶溝縣令,給予降職處分。夢鯉為此在朝廷上據理力爭,高拱無言以對,夢鯉因此被貶。
1573年(萬曆元年)夢鯉升任山西布政司右參政,主管軍餉。其時軍餉管理混亂,征斂無度,豪紳壟斷,地痞勒索,百姓叫苦不迭。夢鯉罷免了豪紳地痞,下令軍餉概由官府辦理,農民各自到官府納稅、出工,以杜絕豪紳地痞的盤剝,減輕百姓負擔。
1576(萬曆四年)升任江西按察使。他到任后,整頓吏治,懲辦訟棍,清理積案,平反冤獄,聲望益高。
1577年(萬曆五年)升山西右布政使,主管鑄錢,作了八條規定,推行錢法,百姓稱便。督撫因夢鯉善於理財,令其總結成書上奏皇帝,遂升任山西左布政使,不久,升為僉都御史、河北省巡撫。河北為京都所在地,而京兆尹與駐軍不和,夢鯉居間調停,減免欠賦、廣積糧草、修造兵器、嚴格警戒。敵方偵知河北有備,去犯遼寧。夢鯉兩次出師援遼,均獲勝。又剿古北口敵人,使邊防安寧。其時,張居正為相,執掌朝趲。大帥倚仗勢力權傾朝廷。夢鯉不肯苟合,因遭大帥嫉妒,大帥要挾朝廷撤裁其河北巡撫。
1581年(萬曆九年)調夢鯉去甘肅,任副都御史。同年,又召為大理寺卿。夢鯉不計較遠近輕重,一任朝遷驅遣。而張居正好懲人,酷吏以多殺取寵,公卿對張居正奴顏婢膝,見面下車肅立,夢鯉則行車如故。因而遭嫉妒,流言蜚語四起。

家族情況


張嗣誠,廷尉原大理寺卿張夢鯉長子(共四子,另三個次子:嗣謨、嗣誼、嗣諒)。字伯行,號從龍,萬曆(乙未)二十三年(1595年)二甲39名進士,除南戶部(南京戶部主事),積蠹盡洗,外艱歸,居喪,孝聞齊魯間。服除,補北工曹(工部官員),督修殿工,省節巨萬,潞河清木,群請謝絕。庚子典試粵,稱得人。改調儀部(禮部),絕藩封例外請封。權貴卻足,即中旨姑與,執如初。馮北海、李晉江兩宗伯皆奇公才,纖務悉取決焉。丁未提調會試,罷無名費,為曹郎置舍,秋,校武闈,獲俊皆折衝之士。司禮九年,已推尚寶卿,奉諭旨而托請藩封失賄者,以逾例詆公。楊少饒少宰二疏稱公冤。而公求歸逾力。比抵里,治太淑人,李宜人兩喪(母親太淑人、妻子李宜人喪事),哀毀骨立。辛亥計用前蜇,以廣德守左遷公。(被降職為廣德知州)歷刑部郎中、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冀南道。子載徵(歷任尚寶丞、知制誥。)
張嗣謨,字仲嘉,號猶龍,篤學力行不倦,淹通經史,未冠馳名,愛右軍之鵝,揮晉人之麈,書法遒勁,龍跳虎卧不啻過之,與臨邑邢子願為石交(至交)。諸名公皆仰重焉,癸巳年拔選為山左第一人。十上棘闈,卒不得志,初令肅寧,再守劍州,居官皆有惠政。事父大廷尉、母太淑人以孝聞。居喪,營葬請恤,皆公躬任其勞,友於兄弟,終身無閑言。至析家,著薛包之義。和里,多太丘之風。生平未嘗以怒色加人。宗黨姻族,待以舉火,四方賓客,至則如歸。予告后,徜徉林泉者數年,卒年64歲。祀鄉賢。子三人:善徵、瑞徵、明徵。瑞徵進士官中允,孫重啟,康熙丙午舉人。
張瑞徵,是張夢鯉的孫子,父親是肅寧知縣張嗣謨,《萊陽縣誌》序作者,生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卒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進士,考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宏文院編修、浙江典試正主考、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汝南道。著有《足余居詩草》、《玉署集》(各一卷)和“萊陽八景詩鈔”等部分詩文,迄今仍流傳於世。康熙己未(1715)舉博學鴻儒,書法直逼晉人,亦精繪事,尤工山水小繪。著有《滋樹館稿》、《足余居詩草》和《玉署集》。
張載徵字淵默,號幼魚,為大理寺卿張夢鯉的孫子,父親張嗣誠,系刑部郎中、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冀南道。張嗣誠妻子李宜人夢一尊宿入帷而生,令敏機警,俊雅清韶,服家訓,富詩書,雖習誦未通,人有潘陸之目。孝篤天成,生養死送,極盡其情,甲子以選舉為史館中書。及晉爵尚寶司丞並翰林典籍經筵正字,官秩四品,服俸恩榮極矣,而斂素謙抑,初不似貴公子。生平好為人解紛,如高侍郎硜(keng)齋忤於璫,梁工部丹崖為璫陷,力為言之揆宰,旋里還贓,悉得無恙。清節高風,信皜皜乎,不可尚矣。且明體達理,知人善目,如嚴司巡執杖之環呼,立止館試之嘩;存辰入申出之閣體,不去交牌之報。事雖小而慮遠晰微。劉長山、李高陽皆雅重之。至若識毛帥(毛文龍)之不終,謂皮島之不可易名,料袁撫之僨事(預料到遼東巡撫袁崇煥必然失敗),謂汰兵之不可預期,卒如其言。而國祚隨之尤迥,出人萬萬者也。都邸宛轉食貧,以季子重曜有秋(參加山東秋季鄉試)歸,不三年,遽以癸未頹城(宋琬寫這個傳記時候,恰是清代,不敢直接寫癸未清軍入侵),同左安人雙霣,重曜亦以救父代死焉。
張重潤,張夢鯉曾孫,父親張載徵,尚寶卿,與弟重曜癸未城陷死節。山東萊陽人,字蒼伯,號滄溟。生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知名文士,《萊陽縣誌》、《陳留縣誌》主編。著名萊陽世家大族張氏十二世,桃花里人,貢生出身,曾任陳留知縣。留有詩作《萊陽八景》。康熙十七年,目盲而著《萊陽縣誌》,書成,成文化巨獻宋璉寫《張陳留君重潤傳》:“生有異征,喜讀書若性,甫十齡,長老命背書,經書白文(不加標點的文章),點畫不失,訓詁大義怡然對。十一授《左氏春秋》,間有論斷,為宿儒不能窮詰。十四歲入博士弟子員,小試先人,冠諸生者再,人曰:世家子弟稟受固異,科第其囊中物耳。然而九入秋闈不售,其試而得,不見其喜;不得,亦不慍。閉戶著書,自為怡悅”。
家族仕宦情形:
張夢鯉(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進士·二甲57名)
張嗣誠(萬曆二十三年乙未科進士·二甲39名)
張瑞徵(順治九年壬辰科進士·三甲4名)
張重啟(康熙十八年己未科進士·三甲5名)
張禹玉(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進士·二甲16名)
張學孜(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科進士·三甲69名)
張是勗(嘉慶十三年戊辰科進士·三甲37名)
張沇清(光緒二年丙子恩科進士·三甲9名)
*張是勗,進士用名為“張思勖”
*張沇清,進士用名為“張懋澄”

死後哀榮


《明神宗諭祭原大理寺卿張孟鯉文》
萬曆戊戌,遣山東右參議於仕廉致祭
正文:惟爾實中乎聲(言行一致),言後於行。起家廷對(廷試),筮仕郎曹,出守豫梁,愁嘆全銷於千里,周遊藩臬,規恢妙運於三州,迨擁幾輔之旄,曾奏馘(guo)斬之績,至今卧鼓(熄鼓,沒有戰爭)於塞上,猶多揮麈於帷中,是用深嘉命,汝作士法,常執而不撓,何遜有功,民自慶其無冤,渾如定國(漢宣帝廷尉於定國,能決疑平法,為世人所稱讚)。眾方推轂,俄報玄乎懸車(辭官回家了)。亟思召環(召回),驚聞邑簀(人死後更換床席)。朝郁(朝廷充滿)經綸之望,鄉推表裡之賢,恤典有加,尚其歆服。

主要著作


《文繡閣詩草》:三次上書:夢鯉因受排擠,於是三次上書,請求告退,於1582年(萬曆十年)獲准,遂退歸故里。夢鯉退歸后,巡按吳定等人曾多次舉薦起用,夢鯉均婉詞謝絕;皇帝派專使登門,催其進京,夢鯉以疾患錯聵為借口,堅不受命。居家修治庭園,課子弟讀書。於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病逝。

成就


張氏之前世代布衣,以編簸箕、務農為生,至張雄家境富裕,捐糧賑濟災民,行善積德,終於出現張氏龍鳳人才振興家族。奠定了明清萊陽仕宦中第一家族的地位,在亭山建文繡閣。著有《文繡閣詩草》一集。官至從一品,九卿之一。立下二十字族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