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煥禮
葛煥禮
葛煥禮,男,山東省沂源縣人,歷史學博士(200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2008-2009)。現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唐宋學術史、思想史,《春秋》學史。
1991.9—1995.7,山東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學士。
1995.7—2000.11,萊陽農學院社會科學系,助教。
1997.9—2003.6,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古代史碩士、博士。
2003.7—2012.9,山東大學宗教、科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講師(2003.9)、副教授(2005.9)。
2008.8—2009.8,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10.5—2015.12,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后。
2012.9—至今,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教授(2014.9)。
學術兼職:
中國宋史研究會會員;
中國唐史研究會會員。
唐宋史,中國古代經學史、思想史。
3.山東大學2009年度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長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唐宋學術思想轉型研究”,2009-2012。
5.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一般項目:“南宋《春秋》學研究”。
6.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廟堂和江湖之間:晚唐五代宋初的儒士與道流”。
7.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1批面上資助項目(二等):“《左傳》禮制研究”。
8.國家社科規劃基金一般項目:“宋代《春秋》學史”,2015-2020。
9.儒家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後期資助項目:“唐宋學術思想轉型論稿”(2015年9月獲批)。
1.《尊經重義:唐代中葉至北宋末年的新<春秋>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44.9萬字。
2.《唐宋學術思想轉型論稿》,中華書局將出版。
古籍整理:
1.
《啖助、趙匡和陸淳<春秋>學著作考辨》,《西部學刊》2015年第4期。
2.《論劉敞在北宋的學術地位》,《史學月刊》2013年第8期。
3.《<四庫全書>易類書前提要優長處舉證》,《山東圖書館學刊》2013年第4期。
4.《紀事本末體創始說辨正》,《文史哲》2012年第2期。
5.《唐宋思想文化轉型:國內不同學科範式下的研究與認知》,《雲南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
6.《論李榮重玄學與程朱理學的關聯》,《船山學刊》2011年第4期。
7.《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有機論與道家道教思想》,《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8.《漢宋<春秋>學的異同——基於朱彝尊<經義考>所載條目及相關典籍文本的研究》,《人文雜誌》2011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201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漢書>偽說“古學”說駁證——基於疏議詔奏所引<春秋>義出處的考定》,《中國典籍與文化》2010年第4期。
11.《劉敞的〈春秋〉學》,《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五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12.《建設性後現代主義的有機論與道教科技研究》,《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2期。
13.《崔子方的〈春秋〉學》,《山東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14.《論蘇轍〈春秋〉學的特點》,《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
15.《論啖助、趙匡和陸淳〈春秋〉學的學術轉型意義》,《文史哲》2005年第5期。
16.《孫覺〈春秋經解〉四庫本訛誤考析》,《史學月刊》2005年第7期。
17.《士建中生平及思想考述》,《孔子研究》2003年第2期。
18.《魏博牙兵與唐末五代政權的變動》,《河北學刊》2003年第1期。
19.《石介儒學思想析論》,《東嶽論叢》2003年第3期。
20.《司馬光的史學思想及其理學精神》,收入《國學舉要·史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排名第二。
其他文章
1.《是非與話題:馮友蘭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導論、整理),《中國歷史評論》(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
3.《歷史世界中的儒家與儒學——田浩(Hoyt C.Tillman)教授訪談錄》,《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排名第二;又收入《國際漢學》第二十二輯,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1月,第16-24頁。
4.《人文精神與當代史學》,《長風》(山大歷史文化學院內刊)總第7期(1998年5月)。
1.學位論文《八世紀中葉至十二世紀初的“新<春秋>學”》獲2004年度山東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專著《尊經重義:唐代中葉至北宋末年的新<春秋>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獲2012年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13年山東省第二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論文《紀事本末體創始說辨正》(《文史哲》2012年第2期)獲2014年山東省第二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