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鎮

江西贛州市贛縣區轄鎮

江口鎮隸屬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位於贛縣區東部,貢江、平江、桃江在境內交匯,俗稱“三江口”。截至2018年,面積120.7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和17個村委會,戶籍人口43004人。京九鐵路、贛龍鐵路、瑞贛高速公路、323國道、江興省道穿境而過,京九鐵路設贛縣站(貨運),成為了贛州市半小時經濟圈內的中心大鎮。

江口鎮是“全國百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江西省省級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全國建制鎮示範試點鄉鎮之一,又是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之一,“江口會議所在地”。

2012年1至11月,江口鎮國民生產總值5.40億元,實現財政收入0.5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8.60億元。2018年,江口鎮工業企業1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家。

歷史沿革


1949年,江口鄉屬江口區。
1950年6月,屬第九區,駐江口。
1953年3月,改田村、江口鎮為鄉。
1953年10月,改江口、蟠龍、桃江為鎮。
1956年12月,撤銷江口區。
1957年2月,恢復區建制,設立江口區。
1958年,成立五一公社(后改江口公社)。
1959年5月,江口公社析出優良、山田、河山大隊組建縣實驗農場。
1961年,析置石芫公社。
1962年10月,江口鎮併入江口公社。撤銷蔭掌山墾殖場和試驗農場,其所轄大隊劃歸當地公社。
1968年11月,石芫公社併入江口公社。
1972年10月,復置石芫公社。
1984年,改江口鄉。 
1990年,改江口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口鎮位於贛縣區東部,貢江、平江、桃江在境內交匯,東連于都縣,南界大田鄉,西鄰茅店鎮,北靠吉埠鎮石芫鄉,駐地江口圩距贛縣城區15千米。面積120.75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江口鎮境內物產豐富,礦產以瑩石礦為最,儲量豐富,開採價值高。

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1997年,轄江口街居委會和江口、樟木、六十里店、優良、優新、山田、安平、旱塘、河埠、河坑、東風、小均、蕉林、薴洲、三團、安坑、龍舌、墩上18個行政區,鎮政府駐江口圩。

政區劃分

截至2016年,江口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分別是:
居委會~001江口街居委會
行政村~200江口村~201六十里店村~202優新村~203優良村
~204山田村~205河埠村~206河坑村~207安平村
~208旱塘村~209東風村~210小均村~211蕉林村
~212薴洲村~213安坑村~214龍舌村~215墩上村
~216三團村~A001樟木村
其中旱塘新村被評選為江西省鄉村旅遊示範點。
截至2019年,江口鎮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江口街居委會。
居委會江口街居委會
村委會江口村委會六十里店村委會優新村委會優良村委會山田村委會
河埠村委會河坑村委會安平村委會旱塘村委會東風村委會
小均村委會蕉林村委會薴洲村委會安坑村委會龍舌村委會
墩上村委會三團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8年,江口鎮戶籍人口43004人。

經濟


綜述

2012年1至11月江口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5.4021億元,同比增長28.6%、;實現財政收入5800萬元,同比增長26.3%;固定資產投資額達86045.8萬元,同比增長32.5%。、

第一產業

1986年,以甘蔗為主。2000年,以葡萄、席草、燈芯草種植為主;輔之西瓜(紅瓜子)、花生、大豆及百合元胡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600畝。冬種以大蔸菜(製作道菜之原料)、蔬菜、油菜為主,兼種豆類及其它面積達5000畝。從1996年起,投資90萬元創建江口鎮科技示範基地,面積200畝。引種金水二號梨、黃花梨臍橙沙田柚、山東大雪棗等良種。引導農民推廣"豬一沼一果、豬一沼一漁"立體開發模式,建設沼氣池820個。發展漁業680畝。年出欄生豬3萬頭,出籠毛鴨30萬羽。建立"萬畝臍橙園"一個,面積已達8000畝。

第二產業

江口道菜聞名遐邇,生產歷史悠久,其產品口味純正,是城鎮居民、酒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產品供不應求。樟木蠟芯、清水塘葡萄初具規模。
江口為丘陵與河谷平原的地形,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江口是贛州東河片縣市進贛州市區的必經之地和投資興業的首選之地。發揮區位優勢,優化投資環境。

第三產業

現在江口落戶的外資企業共有15家,其中贛南農業科技示範園、贛州公路倉儲庫、京九鐵路貨運站等都相繼在江口落戶。

文化


紅色文化

毛主席曾在此召開過重要的"江口會議"。1929年,在江口小均坑成立了中共贛縣區臨時縣委,1930年5月29日,在江口年欄崗小學成立了贛縣區蘇維埃政府,召開了全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會議。1933年2月,中共蘇區在此成立中央對外貿易局江口貿易分局。成為蘇區的"第一海關"。利用其獨特地理位置,江口分局通過贛州的秘密據點與贛州商人將蘇區的糧食、煙葉鎢砂茶油、竹木等換進蘇區十分緊缺的食鹽、布、藥品、火柴、電池、洋油等,打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保證了紅邊的供給。江口成為中華蘇維埃幾百萬邊民的一道生命線。

方言

江口贛南客家人遷移幾進幾齣的交通要道,因此新老客混居,該地共有漳洲話(安平村)、潮洲話(優良村牛欄崗)、贛州話(旱塘村坳子下)、老客家話、新客家話五種地方方言。

交通


京九鐵路、贛龍鐵路、瑞贛高速公路、323國道、江興省道穿境而過,並設有京九贛縣貨運站。
江口鎮交通便捷,323國道、贛興公路、成廈高速貫穿境內,京九鐵路、贛龍鐵路都穿越而過,京九鐵路贛縣區站設在江口鎮境內。光纜通訊、華東大電網貫穿境內,實現了村村通訊、通電話、通廣播電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境內建有基站。瀲江、貢江在江口交匯,使江口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能源、通訊的大格局。

社會


城鎮建設

江口自古以來就商賈雲集之地,為贛縣區東部最繁榮的集鎮。圩鎮商賈雲集,居民過萬,是“全國百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建成了全縣鄉鎮最大的超市——惠客隆超市。境內名勝古迹頗多,千年古寺雲石山風景秀麗,江口會議名垂青史,蘇區貿易舊址風采依舊。1995—2015年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目標,總規劃面積為11平方公里,近期建設目標為5平方公里。通過總體規劃的實施,江口圩鎮佔地面積已達3.6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8000人,城區建設面積達到36萬平方米,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江口鎮將按照“創新創業、科學發展、誠信守法、和諧平安”的總要求,圍繞“構建和諧平安江口,建設東部中心重鎮”這個總目標,依託突出的區位交通優勢,以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走工業強鎮、商貿旺鎮、產業富民之路,力爭把江口鎮打造成特色之鎮、繁榮之鎮、吉祥之鎮。

教育事業

江口鎮有1所中學、18所小學、1所小學教學點(贛州市贛縣區江口中學、贛州市贛縣區江口中心小學、江口旱塘小學、江口山田小學、江口優良小學、江口優新小學、江口河埠小學、江口河坑小學、江口安平小學、江口六十里店小學、江口小均小學、江口蕉林小學、江口薴洲小學、江口安坑小學、江口龍舌小學、江口墩上小學、江口三團小學、江口大均教學點、江口希望小學、江口大灘教學點)。

旅遊


江口鎮境內名勝古迹很多,有千年古剎石雲山,蘇區貿易舊址。、

獲得榮譽


2015年10月,江口鎮被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列為省級示範鎮。 
2017年,旱塘新村被評選為江西省鄉村旅遊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