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亭
建於北宋景德年間的建築
海角亭
海角亭
海角亭
海角亭
海角亭
第二進為亭的主體,呈正方形,是重檐歇山頂磚木結構亭閣式建築。亭見后敞開,兩側大圓窗相對,四周有迴廊,廊邊有檐柱,亭四向上下檐之間皆是圖案欞窗。屋脊雕塑精緻,中央博古圖案,上置草尾伴紅日,兩旁鰲魚相對,上檐角卷翹草尾,下檐角四獅雄踞,形態生動。亭正後方置一巨碑,刻著:“古海角亭”四大字,據說是范梈所書。亭正前面兩石柱上鑲著一聯:“海角雖僻山輝川媚,亭名可久漢孟宋蘇”。為清道光年間陳司灌所題。上聯描寫海角亭的勝景,下聯則道出因人而壽,亭名可久。情景交融,自然貼切,又巧妙地嵌入了“海角亭”亭名,堪稱佳聯。亭內後門上方懸掛著蘇軾書的“萬里瞻天”匾。這是當年蘇東坡由儋州量移合浦,在合浦居留期間,跋山涉水,觀賞風物,探求民情,曾游海角亭作此去國思君的留題。原留題為石碑,早佚。後為清代知府李經野摹擬作額懸於亭,也佚。現存的額是博物館複製的。為了紀念蘇東坡,曾在亭內鑲嵌著蘇文忠公長髯飄飄倚杖立的遺像石刻。清翰林院編修欽州馮敏昌曾到亭瞻仰,並賦詩收載縣誌。可惜先賢遺像已佚。亭內前檐下兩側各豎一碑,左為《重建海角亭記》,右為《重修海角亭碑記》,記述海角亭興衰歷史情況。亭內兩側壁上滿鑲詩文碑刻,其中有陶弼(宋仁宗時做過廉州團練使)記海角亭詩:“騎馬客來驚路斷,泛舟民去喜帆輕,雖然地遠今無益,爭奈珠還古有名。”是對海角風光及嚮往“還珠”盛名的生動寫照。又如海門書院山長香山鮑俊賦《海角亭晚眺》:“天南地盡海溟濛,海角亭遠鎖遠空,樹色連雲圍郭綠,波光浴日射橋紅。清歌漁叟驚沙鷺,終古才人感雪鴻。安得坡仙瞻萬里,同敲鐵板唱江東。”既描繪了海角亭的秀麗景色,又表達了對蘇東坡的深切懷念。由此,想見歷代名人、雅士、騷人、墨客風流文藻,輝映海隅。
曉風吹角九天聞,萬里旌旗拂海雲。
八百健兒多踴躍,自慚不是岳家軍。
決戰由來堪習膽,殺人未必便開懷。
寶刀持向燈前看,無限凄涼感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