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

一類起源於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肺癌

小細胞肺癌約佔支氣管源性肺癌的15%-20%,小細胞肺癌確診時,腫瘤處於局限期的患者約佔30%,其餘處於廣泛期,當腫瘤擴散到鎖骨上區以外時即為廣泛期。相較於其他類型的肺癌,小細胞肺癌有更好的化療及放療療效。但因為小細胞肺癌確診時腫瘤很可能已經廣泛擴散,小細胞肺癌往往很難治癒。

起病原因


● 小細胞肺癌的發病機制和病因仍不明確。小細胞肺癌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危險因素相關:
● 長期大量吸煙。
● 長期接觸石棉、鉻、鎳、銅、錫、砷、放射性物質等。
● 大氣污染。
● 肺部慢性疾病。
● 遺傳因素及基因改變等。

臨床癥狀


● 小細胞肺癌除了引起呼吸道癥狀外,因為其易轉移的特點,很多人發病首發癥狀其實為轉移病灶引起的癥狀。

典型癥狀

● 小細胞肺癌多為中心型,易壓迫和刺激氣管引起咳嗽,隨著腫瘤的增大,刺激和壓迫癥狀可進一步加重,可繼發肺部感染,引起咳痰、痰中帶血、胸悶、胸痛等癥狀。
● 小細胞肺癌的呼吸道癥狀無特異性,凡超過2周經治不愈的呼吸道癥狀,尤其是血痰、乾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癥狀發生改變,要警惕小細胞肺癌的可能性。

其他癥狀

● 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引起聲帶麻痹、聲音嘶啞。
● 壓迫上腔靜脈,引起上腔靜脈梗阻綜合征,表現為面部、頸部、上肢和上胸部靜脈怒張,皮下組織水腫。
● 胸膜腔種植,可引起胸膜腔積液,常為血性積液,導致氣促。
● 癌腫侵入縱隔,壓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難。
● 按侵入器官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癥狀,腦轉移可引起頭痛、噁心等;骨轉移可引起骨痛;皮下轉移時可在皮下觸及結節。
● 腫瘤產生內分泌物質,可表現為非轉移性的全身癥狀,杵狀指、骨關節痛、男性乳腺增大、多發性肌肉神經痛、肌無力等。

檢查方法


● 小細胞肺癌通過體格檢查、痰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氣管鏡檢查、病理檢查來確診。

體格檢查

● 呼吸道體征可見患側肺語音震顫、呼吸音減弱,如果繼發感染還可聞及痰鳴音
● 肺外體征主要是腫瘤累及引起,腫瘤壓迫上腔靜脈可導致頸靜脈怒張,侵犯交感神經可導致同側的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面部無汗等。
● 腫瘤產生的內分泌物質可導致指(趾)端甲床增生、膨大、關節痛、肌無力等;腫瘤慢性消耗可導致消瘦。

痰細胞學檢查

● 小細胞肺癌脫落的癌細胞可隨痰液咳出,痰細胞學檢查找到癌細胞,可以明確診斷。
中央型肺癌,特別是伴有血痰的病例,痰中找到癌細胞的機會較高。臨床可疑肺癌者,應連續送檢痰液3次或3次以上做細胞學檢查
● 受限於痰液標本的採集、患者的配合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臨床上肺癌痰檢的陽性率不高。

腫瘤標誌物檢查

●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升高是小細胞肺癌的重要特徵,它可用於小細胞肺癌的輔助診斷和病情監測。
● 注意除小細胞肺癌外,類癌、神經母細胞瘤和黑色素瘤也可出現NSE升高。
● 前胃泌素釋放肽(ProGRP)是小細胞肺癌的一種相對特異性腫瘤標誌物,可與NSE聯合檢測以提高輔助診斷的準確性。

影像學檢查

● 影像學檢查在小細胞肺癌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 影像學檢查包括對於肺原發病灶的評估,多以胸部CT或胸部增強CT為主,不但可以顯示病灶的局部影像特徵,還可以評估腫瘤範圍、腫瘤與鄰近器官關係、淋巴結轉移狀況。
● 頭顱MRI、全身骨顯像、腹部超聲在評價有無腫瘤轉移中有重要作用。
● PET-CT檢查可用於肺結節的鑒別診斷、肺癌分期、轉移灶檢測、療效評價、腫瘤複發轉移監測等。現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

氣管鏡檢查

● 觀察氣管和支氣管中的病變,並取得病理證據(包括在直視下鉗取、刷檢、肺泡灌洗、經氣管的針刺活檢)。
● 病灶準確定位,對制定手術切除範圍、方式有重要意義。
● 發現可能同時存在的氣管內原發癌。

病理檢查

● 病理為診斷小細胞肺癌的金標準。
● 病理診斷的標本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如氣管鏡活檢、經皮的病灶穿刺活檢、胸水的脫落細胞、經手術的取材等。

臨床診斷


● 醫生診斷小細胞肺癌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檢查的結果。
● 因為小細胞肺癌的表現並不具有特異性,因此,病變的發現、定位多依靠影像學檢查,尤其是CT檢查。
● 病理結果永遠是診斷的金標準,如有條件應儘可能獲得組織標本明確病理診斷。

疾病分型


● 小細胞肺癌按照癌細胞的形態可分為燕麥細胞型、中間細胞型和複合燕麥細胞型。

疾病分期


● 小細胞肺癌按照SCMC分期系統分為局限期和廣泛期,如果腫瘤局限於一側胸腔,包括其引流的區域淋巴結如同側肺門縱隔或鎖骨上淋巴結,並且能被納入一個放射治療即為局限期,廣泛期指病灶超過同側半胸,包括惡性胸腔積液或心包積液以及血行轉移。
● 臨床上還可按照國際抗癌聯盟的TNM分期系統進行分期,腫瘤(T),淋巴結轉移(N)和遠處轉移(M),從0期到IV期。0期為原位癌,分期越往後,腫瘤的分期越晚,預后越差。

鑒別診斷


● 因為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癥狀多不具備特異性,其多表現為中心型病變,所以,需要與肺結核、肺炎、淋巴瘤、結節病、中心型非小細胞肺癌等疾病鑒別。
● 鑒別診斷多需要通過影像學檢查、腫瘤標記物檢查、痰檢、病理學檢查等多方面進行,PET-CT檢查能初步判斷良惡性,其中病理檢查為診斷的最重要依據。

治療方法


● 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以手術、放療、化療為主。

手術治療

● 只有少部分早期(T1~2N0M0)小細胞肺癌的患者適於手術治療。
● 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傳統的開胸直視手術和胸腔鏡手術(VATS),目前在大型綜合醫院胸腔鏡手術已經取代開胸手術成為大部分肺癌手術的首選手術方式。
● 手術為小細胞肺癌唯一可達到根治效果的治療方式。

化療放療

● 對於大部分不能手術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多採取放化療聯合的治療方式。
● 通常情況下首先要進行全身化療,方案多為依託泊苷/伊立替康+鉑類的兩葯聯合方案,通常進行4~6周期,如果發生耐葯,也可更換為其他化療方案。
● 放療是一種局部治療手段,主要針對原發病灶或轉移病灶的治療,對於預防性的全腦放療,現在仍存在一定爭議。
● 放、化療可同時進行,也可按照順序先後進行。
● 大多數小細胞肺癌對放、化療較敏感,治療初期可有明顯效果,但大部分患者化療后很可能產生耐葯,影響後續的治療效果。

其他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治療藥物進展較快,但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仍處於研究階段,未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 通過注射胸腺肽白介素等免疫治療藥物對治療小細胞肺癌有輔助治療作用。
● 免疫治療如程序性細胞死亡分子1(PD-1)及其受體(PD-L1)通路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對延長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可能有益,但未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 生物治療,獲取患者血液中的NK(自然殺傷細胞)經體外處理后再會輸到患者體內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目的,主要應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等其他惡性腫瘤,應用於小細胞肺癌的研究較少,其療效在臨床上存在爭議。
● 另外還有介入治療、光動力治療、中醫藥的治療等,都可作為治療小細胞肺癌的輔助手段。

主要危害


● 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極易發生轉移,治療手段有限,患者的生存時間往往不長。
● 小細胞肺癌除了引起咳嗽、胸痛、痰中帶血等呼吸道癥狀外,還可出現聲音嘶啞、肌無力等肺癌癥狀,同時腦轉移可引起頭痛、噁心、嘔吐、肢體活動障礙等癥狀,骨轉移可導致疼痛,胸膜轉移可導致反覆胸水,出現氣促、呼吸困難等。以上情況均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轉移途徑


● 60%~80%的小細胞肺癌患者在發現時已經發生轉移。
● 轉移的方式主要為血行轉移、淋巴轉移。
● 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有淋巴結、腦、胸膜、骨、肝臟、腎上腺等。

疾病預后


● 少部分早期小細胞肺癌的患者經過手術根治性切除及綜合治療后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有資料顯示,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50%,局限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總體5年生存率只有20%。
● 大多數小細胞肺癌患者即使經過相關治療,短期效果可較明顯,遠期生存率仍然不理想。

疾病預防


● 目前尚無任何藥物和措施對於小細胞肺癌有明顯預防作用。
● 目前的預防主要針對常見的致癌危險因素進行。
● 戒煙或脫離二手煙環境。
● 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減少或避免吸入致癌物質,如污染的空氣和粉塵。
● 對高危人群定期進行體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