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型肺癌

位於肺門附近的肺癌

指原發於支氣管或葉支氣管、位於肺門附近的肺癌。約佔肺癌的3/4,多數為鱗狀上皮細胞癌或未分化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在臨床上屬於常見惡性腫瘤,原發於支氣管腺上皮、上皮、肺泡上皮,發生在肺段及及肺段以上,主要為大細胞癌、小細胞癌、鱗狀上皮癌、腺癌。該腫瘤的生長方式主要有管內、管外、管壁3種類型,可單獨存在或者同時存在。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腫瘤內科、腫瘤外科、胸外科。首診最好選擇呼吸內科。

病因


● 中央型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確,大量資料表明,肺癌的危險因子主要包括如下:
● 吸煙,長期大量吸紙煙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多年吸紙煙>40支/日者,肺鱗癌未分化癌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4~10倍。
● 大氣污染,主要原因是石油、煤和內燃機等燃燒后和瀝青公路塵埃產生的含有苯並芘致癌烴等有害物質污染大氣。
● 職業因素,目前已公認長期接觸鈾、鐳等放射性物質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氫化合物、砷、鉻、鎳、銅、錫、鐵、煤焦油、瀝青、石油、石棉、芥子氣等物質,均可誘發肺癌。
● 肺部慢性疾病,肺結核、矽肺、塵肺、結節病、病毒感染、真菌毒素等與肺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 人體內在因素,家族遺傳、免疫功能降低、代謝活動、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可能對肺癌的發病有促進作用。
● 飲食與體力勞動。有研究顯示,成年期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低肺癌發生的危險性增高,中高強度的體力活動使肺癌發生風險降低13%~30%。

癥狀


● 中央型肺癌在早期並沒有什麼特殊癥狀,僅為一般呼吸系統疾病所共有的癥狀,如咳嗽、咳痰、痰中帶血、低熱、胸痛、胸悶等,很容易被忽略。
● 凡有以下情況者,應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必要時應行相關檢查已明確診斷:
● ● 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性嗆咳,反覆痰中帶血時,應警惕,特別是40歲以上的男性更應注意。
● ● 既往有慢性咳嗽,近期咳嗽性質發生改變,以及肺部局限性炎症反覆發作。
● ● 對有長期吸煙、慢性咳嗽及有家族腫瘤病史者,以及對某些有害物質有長期接觸史者,應視為重點定期檢查對象。
● ● 若出現一些肺外表現,如惡病質、增生性關節病及杵狀指(趾)、肌無力綜合征、周圍神經炎病、皮肌炎、黑棘皮病硬皮病等,應予注意。
● ● 肺結核患者,經抗結核治療無效或治療后病灶好轉而又出現新的病灶者,應行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 肺癌晚期癥狀
● ● 面部、頸部水腫。
● ● 聲音嘶啞是最常見癥狀。
● ● 氣促。發生區域性擴散的肺癌患者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氣促。
● ● 廣泛轉移的肺癌癥狀可持續性頭痛、黑曚,繼續發展可能導致意識模糊甚至癲癇。

檢查


影像學檢查

● X線胸片。
● 胸部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
● 磁共振成像(MRI)。
● 核素閃爍顯像:骨γ閃爍顯像、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

病理學檢查

● 痰脫落細胞學檢查。
● 胸腔積液細胞學檢查。
● 呼吸內鏡檢查:支氣管鏡、胸腔鏡、縱隔鏡針吸活檢。
● 開胸肺活檢。
● 肺癌的基因診斷及其他。

診斷


● 醫生根據相關癥狀和檢查按下列步驟進行中央型肺癌的診斷。
● CT確定部位
● ● 有臨床癥狀或放射學懷疑肺癌的患者先行胸部CT檢查,發現腫瘤的原發部位、轉移情況。支氣管鏡檢查是最重要和直接的檢查,不但可以直觀看到腫瘤的生長情況,還可以取活檢組織送病理檢查。
● 組織病理學診斷
● ● 懷疑肺癌的患者必須獲得組織學標本診斷。目前建議對高度懷疑為Ⅰ期和Ⅱ期肺癌可直接手術切除。
● 分子病理學診斷
● ● 有條件者應同時進行腫瘤組織的基因檢測,以利於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分型


● 中央型肺癌的組織病理學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約佔肺癌總發病率的85%。

非小細胞肺癌

● 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
● 腺癌分為:
● ● 原位腺癌;
● ● 微浸潤性腺癌;
● ● 浸潤性腺癌;
● ● 浸潤性腺癌變異型。
● 腺癌是肺癌最常見的類型。
● 大細胞癌。
● 其他:腺鱗癌、肉瘤樣癌、淋巴上皮瘤樣癌、伴睾丸核蛋白基因重排的中線癌、唾液腺型癌(腺樣囊性癌、黏液表皮樣癌)等。

小細胞肺癌

● 包括類癌、非典型類癌、小細胞癌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
● 在所有上皮細胞來源的肺癌中,鱗癌、腺癌、大細胞癌和小細胞癌是主要類型的肺癌,約佔所有肺癌的90%。

分期


● 中央型肺癌在臨床上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通常採用的是TNM分期。
● ● T是指原發病灶的大小,根據病變大小區分,除病灶大小外,還要看病灶是否侵犯胸壁、縱隔、心臟、食管、椎體、隆突等部位,是否出現惡性胸腔積液惡性心包積液
● ● N是指淋巴結轉移情況,包括同一側的肺門、縱隔淋巴結轉移情況。
● ● M是指遠處轉移的情況,包括對側肺和縱隔淋巴結,其他臟器如肝臟、骨骼、顱腦等遠處部位的轉移。
● 綜合這幾個方面的情況決定肺癌分期的情況:
● 沒有遠處轉移、淋巴結轉移和遠處器官的轉移屬於早期。
● 有遠處臟器轉移屬於疾病晚期。

鑒別診斷


● 中央型肺癌常與某些肺部疾病共存,或其影像學的表現與某些疾病相類似,故常易誤診或漏診。
● 臨床應與肺結核、肺炎、肺膿腫結核性胸膜炎肺隱球菌病相鑒別。
● 其他如肺良性腫瘤淋巴瘤等,還需通過組織病理學鑒別。

治療


● 中央型肺癌分類不同,治療方式也有差異。

手術治療

● 主要適用於Ⅰ期及Ⅱ期的非小細胞癌患者。而對於小細胞癌患者,國內多數學者主張先化療後手術。

藥物治療

● 包括化學藥物治療和分子靶向藥物治療。
● 對於非小細胞癌,療效較差。對於晚期非小細胞癌患者聯合化療,可增加生存率。
● 小細胞癌對化療非常敏感,是所有小細胞癌患者的治療基本方案。

放射治療

● 用於因身體原因不能手術治療的早期非小細胞癌患者的根治性治療。
● 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經全身化療後部分患者可以達到完全緩解,加用胸部放療不僅可以顯著降低局部複發率,而且死亡風險也顯著降低。

介入治療

● 包括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以及經支氣管鏡介入治療。

生物反應調節劑治療

● 如干擾素、白介素-2等,在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能增加機體對化療、放療的耐受性,提高療效。

中醫藥治療

● 與西藥協同治療肺癌,可減少患者化療、放療時的不良反應,促進機體抵抗力的恢復。
● 總之,肺癌的總體死亡率較高,目前可通過低劑量肺CT檢查早期發現肺癌,手術切除早期病變,可明顯能夠降低肺癌死亡率。

危害


● 中央型肺癌早期一般並不產生癥狀。
● 部分中央型肺癌晚期癥狀只是乾咳、胸痛、低熱、咯血等一般呼吸道癥狀。
● 可出現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聲帶麻痹
● 出現轉移可出現肝腫大、黃痕、情緒改變、嘔吐甚至昏迷,可引起頭、面、頸、上胸部水腫。
● 晚期癥狀表現為極度消瘦、衰弱、精神不振等直至危及生命。

轉移性


● 中央型肺癌會轉移,鱗癌患者50%以上有胸外轉移,腺癌和大細胞癌患者為80%,小細胞癌患者則為95%以上。
● 肺癌可轉移至任何器官系統及部位,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轉移、骨骼轉移、腹部轉移、淋巴結轉移等並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

預后


● 肺癌的預后取決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由於早期診斷不足致使肺癌的預后差,86%患者在確診后5年內死亡。
● 只有15%的患者在確診時病變局限,這些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50%。

預防


● 避免接觸與中央型肺癌發病有關的因素如吸煙和大氣污染。
● 加強職業接觸中的勞動保護,可減少中央型肺癌發病危險。
● 由於目前尚無有效的中央型肺癌化學預防措施,不吸煙和及早戒煙可能是預防中央型肺癌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