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艾粄的結果 展開
- 客家特色傳統小吃
- 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里製作的美食
- 草仔粿
艾粄
客家特色傳統小吃
“粄”為客家方言里各類糯米/粘米糕點的通稱。艾粄因一般在清明期間製作使用,故屬於清明粄,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清明粄。清明粄包括“艾粄”、“田艾(鼠麴草)粄”、“薴葉粄”等。每年清明節,清明時節,人們在外出祭祀、踏青時便會採摘些鮮嫩的艾葉、鼠麴草、竺葉、雞矢藤和使君子等用於製作各類清明粄。
明郎瑛在《七修類稿》卷四十三提到寒食節吃“青糰子”。“這種青糰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麥、草汁舂合而成,餡料多為豆沙或棗泥。放入蒸籠之前,先以新蘆葉墊底,蒸熟后色澤翠綠可愛,又帶蘆葉清香,是很受歡迎的清明節食品。”
艾草制糕點是廣泛流行於我國客家地區、江浙地區、福建地區及潮汕,江浙地區稱“青團”,粵東及台灣客家地區稱“艾粄”,粵北及江西地區一般稱“艾米果”或“艾糍”,閩南和潮汕地區稱“艾粿”。各地的製作方法及相關習俗都大同小異,甜餡或咸餡、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江浙一帶通常包入豆沙餡或其他甜餡製成團狀;而客家人一般將艾粄壓成扁圓狀,甜味為主;江西地區喜歡裹肉餡並且捏成餃子形。
更多細節請參考“青團”詞條。
用料
食材 | 用量 |
艾葉 | 100g |
糯米粉 | 300g |
食用鹼 | 3g |
粘米粉 | 100g |
片糖 | 100g |
熟花生仁 | 60g |
熟黑芝麻 | 20g |
紅糖 | 100g |
粽葉 | 適量 |
清水 | 適量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新鮮艾葉100g洗凈,放入沸水中焯燙去除澀味,撈出瀝干,再次將艾葉放入沸水中,加入食用鹼3g,攪散煮至軟爛 |
步驟二 | 步驟二 | 糯米粉300g加入粘米粉100g,趁熱倒入剛煮好的艾葉攪拌均勻,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靜置放涼 |
步驟三 | 步驟三 | 料理機中放入熟花生仁60g、熟黑芝麻20g,打碎,加入紅糖100g,攪拌均勻製成餡料 |
步驟四 | 步驟四 | 將艾葉麵糰搓成均等的小球,依次壓扁,填入餡料,收口搓成圓球 |
步驟五 | 步驟五 | 模具內撒少許糯米粉防粘,填入包好的艾粄壓製成形,再將艾粄置於粽葉上 |
步驟六 | 步驟六 | 放入上汽的蒸鍋大火蒸15-20分鐘,取出即可享用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臘腸 | 2根 |
菜脯、艾葉、糯米粉、蒜苗、芹菜 | 適量 |
香菇 | 6朵 |
火腿腸 | 3根 |
蚝油、胡椒粉、花生油、鹽 | 適量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首先,臘腸去腸衣切片,火腿切粒,香菇浸泡一會兒切條,蒜苗芹菜菜脯切碎,起鍋熱油加入調料一起翻炒至熟,盛出備用。 |
步驟二 | 步驟二 | 接著,艾葉洗凈挑出艾頭,糯米粉、艾葉加冷水揉成麵糰,鍋中加水燒開,揉好的麵糰分成小劑子放入鍋中煮至漂浮狀態,盆子放入糯米粉,盛出煮好的麵糰(剛盛出來的年團溫度高,防止手被燙傷先用勺子攪拌)攪拌一段時間就可以用手揉和啦! |
步驟三 | 步驟三 | 然後,揉好的麵糰分成小劑子擀麵杖擀成麵皮就可以包炒好餡料啦! |
步驟四 | 步驟四 | 全部包好,熱水上鍋蒸10-20分鐘即可掀蓋出鍋啦! |
步驟五 | 步驟五 | 香噴噴,加入艾葉的粄子,嚼勁十足,非常美味哦! |
步驟六 | 步驟六 | 好吃的停不下來~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新鮮艾葉 | 適量 |
小蘇打 | 適量 |
花生 | 少量 |
黑芝麻 | 少量 |
白糖 | 少量 |
紅糖粉 | 少量 |
粽葉 | 適量 |
糯米粉 | 一斤 |
沾米粉 | 半斤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準備好所有材料,粽葉用開水煮三分鐘。花生米烤箱烤熟或自己油炸需小火。黑芝麻炒鍋小火慢炒至熟(注意不要炒糊了)將黑芝麻和花生放進攪拌機加入白糖和紅糖打碎備用 |
步驟二 | 步驟二 | 煮一鍋水,水開后倒入艾葉,加入小蘇打10克左右 |
步驟三 | 步驟三 | 艾葉煮至指甲可以掐斷就可以了。撈出來放進榨汁機加人白糖和開水少量 |
步驟四 | 步驟四 | 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后倒入艾葉汁攪拌揉至光滑 |
步驟五 | 步驟五 | 邊捏邊放塊濕布可以防止表面干硬 |
步驟六 | 步驟六 | 包好餡后的艾團,墊上粽子葉。水開後上鍋蒸十五分鐘 |
步驟七 | 步驟七 | 出鍋放涼,我喜歡吃涼的,比較有嚼勁 |
步驟八 | 步驟八 | 好好吃,這是第八個了 |
步驟九 | 步驟九 | 我家小寶也愛吃,哈哈 |
艾粄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濕,消腫散結,平喘、鎮咳、祛痰、護肝利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