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四中

位於山東煙台的市級重點高中

海陽四中建校於1958年,是山東省高中新課改實驗定點聯繫學校、山東省狀元學校、山東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山東省綠色學校,是煙台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煙台市優生培養先進高中、煙台市音體美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煙台市師德建設年先進單位、煙台市安全文明校園、煙台市花園學校、煙台市文明單位。

學校簡介


海陽四中是海陽市級重點高中。創建於1957年,1979年被確定為縣重點高中,原校址在小紀鎮駐地,2001年9月搬至東村原海陽中等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址,2007年搬至原東村初中校址,學校投資千萬餘元,改造了餐廳,建造了氣勢恢宏的規範化學生公寓大樓,另一座綜合實驗大樓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建設中;在強化標註化校園建設的同時,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儀器,每個班級都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每個教職工都配有一台辦公筆記本電腦。現如今擁有兩座教學樓、一座辦公樓、一座實驗樓、一座學生公寓,一個標準田徑賽場和籃球場,校園布局合理,動靜分明,分為教學、生活、運動、綜合服務四大區域;環境優美,綠樹成蔭,花草遍地;整個校園宛如一幅優美校園風情畫。學校現有教職工200餘人,在校生2600餘人,48個教學班,達到了山東省教育廳提出的重點高中的最佳規模。
海陽四中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半個世紀的磨礪,積澱形成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底蘊。學校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成才奠基”的辦學理念,以“厚德,博學,尚美,篤行”為校訓,以“文明,樸實,合作,進取”為校風,以“博學樂教,厚生善導”為教風,以“樂學善思,明理強能”為學風。早在八、九十年代,四中人就以純樸的優良品質和出色的成績,成為山東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時代雖已變遷,但純樸的品質卻被四中人完全地、一以貫之地傳承了下來,並能融合時代精神,形成優秀的校園文化。
自四中建校以來,海陽四中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全面落實課程方案、全面規範辦學行為。以“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生,造就可持續勝任的教師,創辦可持續攀高的學校,實施可持續提升的教育”為辦學宗旨,牢固樹立大安全觀和大質量觀,學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精細化、人文化軌道,內部發展潛力得到深入挖掘。學校實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把全校分為南北兩部,每部各有三級,縮短管理鏈條,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同一級部一分為二,合作中有競爭,極大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了管理質量。
學校始終致力於教師隊伍的建設,全力實施“名師興校”戰略,注重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要求教師不僅要靠學識魅力感染學生,更要注重教師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影響學生。為此學校制定了《海陽四中教師教學行為十不準》《海陽四中教師教書育人十項承諾》等。學校在抓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按照“朝朝暮暮抓細節,歷練良好習慣;歲歲年年抓養成,鑄就優秀品格”的指導思想,確立了“以知識啟迪、以榜樣激勵、以真情感染、以制度規範”的德育綱領,實行了“全盤細化,全面量化,全員監督,全程評價”的保障措施。學校通過開設《修身禮儀》《百善孝為先》《弟子規》等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和孝道教育,理想教育。學校每學期由政教處、團委定期組織開展“日常行為教育月”和“愛我校園,爭做文明中學生”“‘感恩’主題教育”等主題活動,學生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的意識明顯增強。認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成立了繪畫、聲樂、田徑訓練、乒乓球等興趣小組;成立了文學社;定期舉行秋季田徑運動會、籃球賽、校園藝術節、演講比賽等活動為學生施展才華創造了科學的空間。加大學生自治組織的建設,成立了學生會,下設紀檢部、文體部、宣傳部、宿管部等組織,重點做好學生相互監督、相互幫助,達到兵練兵、兵幫兵、兵強兵的效果。學校還在校園內辦起了閱讀之窗、書法之窗、藝術長廊等。每班教室三面牆是黑板,設立了文化欄、自主創新欄、群群星閃耀欄等,整個校園做到了讓每一面牆壁都說話。
學校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從改革課堂教學入手,不斷探索“減負增效”、實施素質教育的路子。我校是山東省“學生能力培養研究”實驗基地,承接了多項課題的研究任務;課題“學案導學、任務驅動法”獲得山東省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自建校以來,湧現一批國家、省、市級教學能手和優質課執教者。其中有2人次獲國家級獎,10多人次獲省級獎,30多人次獲市一等獎。在先進教育工作者、模範教師、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創新人物、名校長、名師和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等評選中,有2位教師受國家級表彰,5位教師受省級表彰,10餘名教師受地市級表彰。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實行班內分層次、全部學生導師制、特長生點對點輔導制、學困生手把手輔導制等多形式教學。我校自1993年以來,連續八次被評為海陽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和海陽市“十佳文明學校”;學校黨支部連續七次被評為海陽市“先進黨支部”。1993年被評為“煙台市教育先進單位”“煙台市先進基層組織”;1993年、1995年兩次榮獲“煙台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1997年被評為“煙台市先進黨支部”;高考本科上線率一直名列前茅。2000年高考本科上線207人,姜鼎和李曄兩位同學分別以918分和910分的成績榮獲山東省理科狀元,雙雙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錄取,學校被譽為“狀元學校”。學生多次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2001年至2003年,海陽四中高考本科錄取率穩居全市第一。煙台人民廣播電台、《齊魯晚報》、濟南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先後對海陽四中進行了報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2005年高考本科上線254人,各項指標完成率穩居全市第一;張傲雪同學奪得全市高考文科狀元,孫沖、林青陽兩名同學被中央美術學院錄取,實現了自恢復高考以來海陽美術專業零的突破。趙靜同學高考數學滿分,獲得單科狀元。2007年高考我校又是全市唯一完成(超額)市教育局下達的一本、二本高考任務的學校;在沒有奧班的情況下,高僖同學更是以662分的優異成績奪得了全市理科狀元。2008年高考,我校文化生軍檢線上300人,實際錄取為全日制二本院校的學生數突破450人。2009和2010年高考,我校在生源極不理想的情況下,實際錄取為本科都超過了400人,620分以上高分生都達到了50人,海陽四中的每一級學生都在實踐著四中人“低進高出、嚴管高效”的承諾。
重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我們海陽四中教育教學宗旨,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工作思路,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突出了“美術生培養”和“文科生培養”兩大亮點,一方面,在音美生教學上有了新突破,採取廣泛宣傳,深入發動;選苗、定員、達標,實施“一二三”計劃等舉措,提供組織和措施保證。另一方面,立足現實,依據我校招生的實際情況,加大力度促進文科班教學。為提高高考升學率,拓展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效果顯著。

學校校長


1978年8月-1979年8月,於明學
1979年8月-1986年8月,蔡義
1986年8月-1989年12月,王文祿
1989年12月-1998年8月,冷福南
1998年8月-2001年12月,林忠仁
2001年12月-2013年9月,張義聚
2013年9月2015年,王玉東
2015年至2018年,由鴻運
2018年9月至今,於銀廣

教學班劃分


校園景觀
校園景觀
1998級共5個教學班
1999級共5個教學班
2000級共6個教學班
2001級共6個教學班
2002級共7個教學班
2003級共6個教學班
2004級共5個教學班
2005級共12個教學班
2006級共14個教學班
2007級共14個教學班
2008級共16個教學班
2009級共16個教學班
2010級共16個教學班
2011級共16個教學班
2012級共15個教學班
2013級共14個教學班
2014級共12個教學班

全新面貌


宿舍樓

宿舍
宿舍
海陽四中宿舍樓建築面積8882.78平方米,投資712.96萬元,由海陽市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負責勘察設計。2008年10月10日,在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市招標辦、市公證處、市教體局等的監督下,經公開招投標選擇辛安建築公司為施工單位,工程的監理單位為煙台萬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該項目於2008年10月18日開工建設,2009年9月1日竣工並投入使用。

美術班

海陽四中美術高考培訓注重裝潢、染織、圖形創意變形、基礎圖案、字體設計、廣告設計、書籍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環藝設計、工業設計,展示設計,陶藝設計、綜合設計方法、藝術應試技巧。雅客藝術建議煙台海陽四中授課教師最好有頂級教師、高考一線把關教師、面授、結合高考典型試題幫助考生構建藝術知識,提高藝術考生綜合實戰能力,掌握素描(靜物、石膏、人物、半身像)、色彩(靜物、人物、風景)、速寫(素描速寫、速寫表現技法、速寫默寫技巧),注重專業課與文化課同步教學。爭取煙台海陽四中的出色學生考取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曲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魯迅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山東藝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等知名的藝術類高等院校。

食堂和商店

海陽四中食堂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食品生產,在食品生產中杜絕使用食品添加劑,食品來源有嚴格要求,嚴防食品中毒,講求不追求好看好吃只追求健康,嚴禁校外銷售的熟食進入學校,為講求衛生文明,學校分時段讓學生進入食堂吃飯,每一個班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用餐,商店給學生到來了不少方便,海陽四中商店不僅有多種學慣用品,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食物,飲料,運動工具。在課間,學生可以到商店買一點小零食充饑,學校商店進行科學有序管理,通過統一飯卡來進行消費,杜絕浪費和亂花錢現象。

攜手亞沙


為響應海陽市“快樂在一起”的口號及“海韻、陽光、激情、時尚”的號召,2012年海陽四中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海陽亞沙會,為海陽亞沙會成功舉行盡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