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愉
明代宣德狀元
馬愉(1395~1447),字性和,號澹軒,明朝官吏,臨朐縣朱位村人。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聰敏好學,1427年(明宣德二年),中進士第一,是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狀元。初授翰林修撰。1434年(宣德九年)秋,朝廷選拔史官和庶吉士37人進學文淵閣,以愉為首。1436年(正統元年),充經筵講官,遷侍讀學士,參與《宣宗實錄》的撰修,升侍講學士。1441年(正統五年)入內閣,參與機務,再升禮部右侍郎。1448年(正統十二年)病故,贈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謚“襄敏”,欽賜御葬。明朝贈官兼職自馬愉始。
馬愉(1395—1447年),字性和,號澹軒,明代臨朐縣朱位村人。其先祖為漢代馬援,扶風人(今陝西興平),為伏波將軍,助光武帝(劉秀)中興東漢,故馬氏至今尚自稱為“伏波世家”或“扶風世家”。馬援後世散居各地。至宋末,有馬近者,為青州府學教授,入元,不仕。避居臨朐,遂以為家。近生珍,珍生慶,慶生天駟,天駟生景信,景信生士賢,士賢乃馬愉之父也。由近至士賢,六世為儒,多以教書為業,皆有隱德,士賢更被鄉里稱為善人。
馬愉墓
馬愉中狀元后,即被授為翰林院修撰,深得宣德皇帝器重,有意讓其在翰林院深造,以便將來為太子老師。
1435年,宣德皇帝死。9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次年改元正統。馬愉被任命為經筵講官,進侍讀(正六品),與楊溥、苗衷、高谷、曹鼐五人專門負責給小皇帝上課。馬愉等日日輪流用儒家的思想和道義,以二帝三王、周孔之道、正心修身、經綸之要為小皇帝苦口婆心地講解,小皇帝也經常賜些金銀服食一類的物品給馬愉。是年,馬愉還以會試同考官的身份參加了會試。1438年,馬愉升翰林侍講學土(從五品),1440年,奉旨人閣參與機務(即宰相。明代不設宰相一職,凡人閣者,即稱宰輔,亦即宰相。時宰輔共5人,首輔為楊士奇,另四人為楊榮、楊溥、馬愉、曹鼐,由此而知,馬愉是年為第四宰相。見《明史·卷一O九·宰輔年表》)。在古代,狀元為榮極之人,宰相為官極之人,由狀元而為宰相,歷代為數極少,由此可知馬愉在當時地位之榮耀了。
《明史》稱馬愉重簡默,論事務寬厚。他發現不少郡縣的糧倉失修和獄中久押不審的犯人多有獄死者,便上奏皇帝,皇帝准奏,督令建倉儲糧,審理冤獄,使上述狀況一時有所改變。一次邊境遭到侵犯,朝廷擬遣將率兵征討,恰逢別部使者至,許多大臣主張將其執之問罪,惟馬愉等2人持相反意見,指出“賞善罰惡,為治之本。波及於善,非法;乘人之來執之,不武”。皇帝採納馬愉的建議,以厚禮相待來使。
馬愉
《列卿記、弇州續藁》記載:正統(一四三六至一四四七)中以禮部右侍郎兼學士,直內閣。工書,王世貞國[明]朝名賢遺墨有其手跡。
目錄學成就
字性和,號澹軒。臨朐(今屬山東)人。宣德二年(1427)中進士,授翰林院修撰。宣德九年(1434)侍講史官及庶吉士37人同進文淵閣,以他為首。正統元年(1436)充經筵講官,再遷至侍讀學士。正統五年(1440)以侍講學士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務。尋進禮部后侍郎。在他接管文淵閣時,藏書散亂不全,他率人加以整理,擇其要書作《秘閣書目》2卷,今已佚。一說該目疑為錢溥所作,今見於《四庫提要全目》,因該書有錢溥所寫的序。一說為與楊士奇等人一起清點藏書,編成《文淵閣書目》4卷,以《千字文》字序排次,著錄圖籍7000多部,因考訂不足,解題不免缺漏,但仍是一部重要的目錄學著作。卒贈尚書兼學士。著有《澹軒文集》7卷。
1445年,馬愉為會試主考,得狀元商輅。商輅乃浙江淳安人,連中解元、會元、狀元,是明代惟一的一位連中三元者。是歲,馬愉又被任命為禮部右侍郎(正三晶)兼侍講學士。1447年古歷九月初三日,馬愉早起準備上朝,突發中風症。皇帝聞訊,急遣御醫診視。但過了3天,不治而逝,終年53歲。正統皇帝賜給御葬,並下詔曰:“講讀之臣,所以考質疑義,非專誦習而已;館閣之職,所以備資顧問,非專辭命而已。國家列官,以館閣兼講讀,往往寵以重秩,固有自來,而朕尤意向之,蓋信任之篤,委託之重,非其他可比也。然非文學賅洽、操履淳正之士則不輕畀。故禮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講學士馬愉,早自賢科,榮魁多士,首擢官於史局,再遷秩於經筵。既公紀載之精亦勤,講讀之久,比參機務盜慎弗渝。顧眷遇之方殷,胡壽齡之不副?宜有顯賜,似慰朕懷。茲特贈翰林院學士、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咨爾冥靈,光我寵數。欽哉!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月十四日。”並循師保例賜賻萬緡(即一萬貫),派禮部尚書胡淡代表皇帝祭之,后又賜謚號襄敏。明史雲,“賜官兼職自愉始”(馬愉原為通議大夫、侍講學士、禮部右侍郎,死後賜資善大夫、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古時講官、職、階、爵等,尚書為官名,翰林學士為職名,資善大夫為階名。一般死後僅贈官,馬愉為皇帝老師,正統皇帝特旨既贈官又賜職,連同贈階,後來成為定例,故云贈官兼職自愉始,由此亦見正統皇帝對馬愉的特殊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