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濕熱

上焦濕熱

證候名。指濕熱傷人初期階段所反映的證候。

概念


指濕熱傷人初期階段所反映的證候。

解讀


上焦濕熱是濕熱病的初期階段,濕熱之邪初犯人體,雖可直接侵入脾胃,但病位仍偏上,其證屬表,病位在肺與皮毛。由於濕與脾胃關係密切,故上焦濕熱往往兼有脾胃與肌肉之濕的見症。由於中焦之氣尚充足,雖有中焦氣機郁阻之象,但病邪主要影響脾胃之表,即四肢、肌肉而出現上焦肌表的病變。開始熱象不明顯,重在於濕,一般數日後,才有明顯的熱象。

中醫應用


1、臨床表現:惡寒重,發熱輕微,或不發熱,或午後發熱,頭重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無汗,神識獃滯,脘痞納呆,口粘不渴,或見腸鳴便溏,舌苔白膩,脈濡緩。
2、病因病機:多因感受濕邪,濕郁肌表,內因脾氣所致。濕困肌表,衛陽被郁,故惡寒重而無汗;濕熱蘊蒸,故午後發熱;濕困於上,則頭重如裹;濕阻肌表,則肢體困重;濕遏胸陽,氣機不暢,故胸悶;濕濁蒙蔽清陽,故神識獃滯;濕盛津未傷,故口粘不渴;濕困脾胃,受納、運化失常,故胸痞納呆,腸鳴便溏;濕濁未甚化熱,故舌苔白膩,脈濡緩。
3、治法:溫散表濕,輕宣濕熱。。
4、立法組方:上焦氣鬱津凝,便生濕熱。治宜清其開郁之熱,利其津凝之濕,開宣肺氣之痹,成為輕宣達展其氣機、淡滲利水導濕下行的上下分消法。若濕滯體表成為肢體重痛,滯於脾胃成為胸悶不飢,則宜再配燥濕、芳化藥物,成為肺脾同治或三焦並調的組方法度。所以此法常用枇杷葉、淡豆豉、桔梗、薄荷麻黃、杏仁等開宣肺衛,展其氣機,梔子、黃芩、連翹竹葉之屬清其氣熱,冬瓜仁薏苡仁滑石通草木通淡滲利水,白豆蔻藿香菖蒲、厚朴、半夏、蒼朮之屬芳化燥濕,共呈清濕熱之效。方如上焦宣痹湯、葦莖加滑石杏仁湯、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芩湯、三仁湯等。